2019《舞蹈風暴》,將一個許多人沒有聽過的名字帶到觀眾面前。李響,1992年出生,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畢業、曾供職於總政歌舞團、行舞坊創辦人、幾乎囊括中國舞蹈界所有大獎金獎,春晚領舞、「全滿貫舞蹈藝術家」。
李響的舞如流水,潺潺在山間,又如輕羽,細拂過心間。輕靈柔美,卻又蘊藏著深沉的力量。李響的舞,震驚到了我,他怎麼能跳的那麼好,跳的那樣輕盈而柔軟,沒有威亞吊著,感覺卻憑空飛了起來。
舞臺上他一身紅衣,在空中形成倒一字馬姿態,同時,更憑藉著強大的肌肉控制力,形成了一個絕妙的「滯空」效果,讓很多觀者甚至以為那一瞬間,有人按下了暫停鍵。他將《行者》詮釋得淋漓盡致,舞姿捲起無限想像力,深情的眸,孤獨的眼神,隱蘊著通透的空靈,他就是一位「行者」。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李響這場撼動人心的絕美演出背後包括著多少付出與磨練,沒有誰能輕易成功,李響也是如此。
李響,5歲開始練舞,距今已有23年。舞蹈,幾乎是他目前所知的全部人生。
在老家吉林的時候,4歲就跟著爺爺奶奶扭秧歌時,爺爺奶奶發現小李響扭的有模有樣的,一學就會。很多人要學一段時間才會轉手帕子,李響小小年紀,短短的手指頭胖乎乎的,卻能把東北跳秧歌的手帕子轉的非常圓泛。有時候不讓他跳,他就哭啊鬧啊,停都停不下來。家裡人發現他的舞蹈天賦。但李響想正式學舞蹈時,他卻遇到了家人的反對:「男孩子跳舞,沒有前途。」
對於年幼的李響而言,這個反對的聲音非常有分量。因為全部來自於家裡的長輩,而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畢竟在很多人眼中靠舞蹈,生存不易。
可是再大的反對聲音又怎麼能抵擋得住一個人的熱愛?當一個人全力以赴用生命去熱愛一件事,把舞蹈做成事業的時候,又有誰能抵擋得住。
他不認為人生中有什麼事情是值得糾結的,他對家人說: 「輸了又能怎樣?錯了又能怎樣?」在他看來,這恰恰是他的財富,「我不會隨波逐流,沒有成為大街上芸芸眾生的樣子。」
面對家人的質疑和反對,他對家人說:「那些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嗎?我就不信我要飯能餓死,就算是要飯,我也能當乞丐裡邊最牛的那個人。」
最後李響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加上他自己的努力最終有了今天的神仙舞姿。
知乎上一條「如何評價舞者李響?的問題,獲贊較高的一條回復是:「舞蹈圈兒有一條定律,男舞者的力量比女舞者好,但女舞者的柔韌度也就是軟度優於男舞者,李響除外,李響的柔韌度、力量,肌肉控制力在國內都是一流的。」
李響20多年的堅持,才有今天的成就。
人生的精彩和成就,在於方向正確加勤奮。
有夢想,專注而執著,才能成就未來。
李響根本沒有童年和少年,其他孩子玩牌打遊戲的時間,李響全部在練功房裡度過。
其他四歲的孩子還在玩玩具,4歲的李響去吉林少年宮學舞。
其他九歲的孩子還在玩衝鋒鎗,9歲的李響考入濰坊藝校。其他十歲的孩子還在跟父母討要王牌,10歲的李響己轉到廣東舞蹈學校深造。
其他16歲的孩子還在那叛逆期玩青春中二,16歲的李響己考入軍藝!從北到南,漫漫長路,李響說他從不後悔從不動搖。
9歲的李響剛進入濰坊藝校時,老師評價:「硬梆梆的」。
在採訪節目中,李響說:「老師嫌我不夠軟,每次練軟開度時,老師都會把我往後掰,直到掰成180度。只要稍微一動,就會吃竹板子。後來我寧可不吃飯,也要多練習一會兒。疼極了也不會哭,因為哭也沒什麼用。」
練過舞蹈基本功的人都會知道,那種疼是什麼滋味?將肌肉生生拉裂的感覺!
一個「硬邦邦的」男孩一直往後掰,直到掰到180°。換位思考,如果將你和我,連骨頭帶肌肉撕扯到180°這種疼,該多痛!
最心疼李響的是他那句「只要稍微一動,就會吃竹板子。」曾經有人說,時間越長一動不動堅持某個動作,越是對人毅力的考驗。
更不要說舞者在舞蹈室裡練基本功的時候,那些撕裂的痛覺,堅持著不許動!直到身體疼成麻木。
家裡親人看過李響練功,就看了那麼幾次,都就不敢再看了。因為他們看到,李響兩隻手抓著耳朵下豎叉,老師直接將他後面的胯踩下去,疼得他冷汗一滴一滴的滴下來。
柔韌度、力量、肌肉控制力一流的水平,是練出來!更是「疼」著「撕」出來!原來古人的老話都說完了: 沒有三九寒,哪有梅花香。
今天看到李響,看他跳的無比輕鬆!然而他的進步,他的一切成就,是源於他對舞蹈不斷追求,永不滿足。
突破、突破、再突破,李響的舞蹈世界裡,永遠沒有滿足二字。
2019《舞蹈風暴》半決賽,李響的新作品沒有唯美,沒有古典,他跳了一個提線木偶,是高度還原的——他的手腳是被四條繩索垂吊著,懸在半空中。
他把自己真正變成一個提線木偶,在舞臺上表現提線木偶的一生。
李響想告訴觀眾:「如果變成一具提線木偶,那麼,自己的命運,到底是人在控制,還是命運控制人?」
然而談不上驚豔的「木偶」外形,又一次震撼驚豔了觀眾和評委,李響再次實現了自我突破。
他用舞蹈向觀眾傳達自己人生的態度!那就是哪怕是木偶,也應該自己狹小的天空中做主人。這一支舞蹈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李響,對古典舞所有的認識。
永遠不要滿足於現狀,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除了能力,還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去克服各種困難,這就是逆商。
李響的眼睛,亮,而且非常乾淨。高挺的鼻梁,薄唇。他的身材瘦長挺拔,清如竹,閒如鶴,古典美之外還有一種徹底出塵的謫仙氣質。
一身紅衣的李響將《行者》詮釋得淋漓盡致。與其說,他在演繹行者,不如說他是在講述自己。
時尚芭莎評價李響:他是跳舞的神仙。八年前的李響,更看重的是技術,但如今他更注重藝術的表達,對舞蹈忠誠,以及對舞蹈的熱愛。《舞蹈風暴》結束後,憑藉節目裡放大的流量,部分舞者舉辦各種舞蹈專場演出,但是他沒有。
《舞蹈風暴》後非常多的人會問李響同一個問題,你會不會出道?
李響大笑:「這問得也挺可愛的。都說出道要趁早,一個是我不覺得我有這個資本,另一個我也不具備出道的性格。」
李響說:「如果說舞者是我的起點,舞蹈家是節點,那麼藝術家才是我要去的方向,我很感謝各位能全方位多元化的看待李響這個舞者。無論始於什麼原因,但忠於內在才是具有深度和價值的。」
物質追求永無止境,夠用就好。對於一個藝術工作者來說,精神食糧才是最重要的導向。李響讓人敬佩的地方是,不慕富貴,不羨繁華,始終堅守自己的做事原則和道德底線。
人生的幸福與快樂,並非要靠外在的物質來衡量。真正的幸福,在於心靈自由與人身的自由。用心將藝術靈感用本真去展現,使自身充滿用之不竭的藝術創作源泉。這種價值的體現賽過商演帶來的短期效益。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說:「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我們擔憂自己所追尋的未來不如所願,害怕做出的決定不夠理智,總是怕今天的決定讓將來的自己悔恨終生。
我們想擁有,也害怕失去!我們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我們想做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想靠自己的力量,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最後,我們迷失在沙發的舒適裡,迷失在自己的初心中。
我們放縱自己的欲望,想得到,卻不想付出。羨慕別人的成就,卻從來只是羨慕。我們成為不了李響,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
最喜歡李響說的這一句:「堅持的過程很苦,但我相信,堅持的結果一定很酷」。他深知這一路所需要付出的艱辛與坎坷,希望自己能夠以當初一往無前的勇氣,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努力做好每一次嘗試。
別把夢丟在了路上。努力變成自己喜歡的那個自己。努力改變,命跟運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做夢」,並堅持,縱然一路荊棘,然,亦有歡聲笑語。
不光是李響,所有成功的人物都有卓越的行動力,例如馬雲、任正非、C羅、梅西。行動不是列計劃,而是想到就幹,並始終堅持。
C羅在裡斯本競技時的青年隊教練卡多索回憶道:「16歲時,他就會在訓練後主動練習任意球,直到球場上只剩他一個人。他每天都要踢進一定數量的球才會結束訓練。如果皮球碰到人牆,就算球進了他也要重發。」
C羅的恩師弗格森則透露C羅在曼聯時期:「他每天會在訓練後加練大概30個任意球。」
C羅的任意球速度達100公裡/小時,而普通專業球員的任意球球速為在87.4公裡/小時到95.76公裡/小時之間。這就是艱苦磨練魔鬼訓練之後得到的收穫。
成功人士的共同之處是,他們把所有獨處的碎片時間,全部用來強大自己的內存。目前在義大利尤文圖斯隊的C羅,在別人休息的時候,他已經起床,早早來到了訓練場。在別人離開訓練場的時候,他還在練射門。當別人在周末看歌劇,他一如既往,還在健身房裡。
李響也同樣如此,所有的碎片時間都用來練功。在《舞蹈風暴》的花絮中可以看到,他幾乎沒有「坐下」過。
《舞蹈風暴》中和主持人何炅老師聊天,李響在地上橫劈叉,保持這個動作和主持人娓娓而談;另一個花絮鏡頭是他腿在練功杆上架著,保持練功的姿勢一邊練一邊說。他每天跳舞十幾個小時,艱苦的付出,身上無數傷。
他們的成功不是等、靠、要。他們的成功是使用碎片時間,執行卓越的行動力。
想變得優秀,就要相信自己,對於普通人而言,進步不必太多,每天「搬移一塊磚」,每天一小點的進步,日久了,積累了,努力自然會變得很客觀。
自信之外,還要有自律。自律的人總是嚴謹的計劃一切,他們將生活和工作變成習慣,一旦養成習慣,是一個人改變自己最勵志的力量。
唐家三少,2017年4月,以1.2億元版稅收入五度蟬聯網絡作家富豪榜榜首 ;11月,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新人獎「網絡文學新人獎」。同年,唐家三少受邀出席第3屆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盛典並獲得「2017年度成就作家獎」 。
他的成功並非偶然,從2004年開始寫小說,他堅持每天更新8000字,14年從未間斷,迄今已完成170多本書,連續158個月每天連載。
寫作這種需要天馬行空想像力的腦力工作,能14年每天保持8000字更新,已經逆天。唐家三少說:「我要讓我的讀者每天都適應我。在很多讀者心中:我就像早上起床後的那杯水,喝不到就彆扭。」
唐家三少,在連領結婚證、舉行婚禮、兒女出生、高燒到40度時,都在堅持寫作。
無論是唐家三少,還是李響,他們的成功除了才華橫溢,更多是自信與自律的力量。正如同尼採說的: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採
自由不是無所追求,而是全力以赴去成就自己的同時,獲得更多發展空間,綻放自己的人生。
一個舞者的成長,是時間的積澱,李響一直在用心跳舞。李響的技術堪稱典範,快!穩!準!狠!李響很瘦,但是他腿肌群的瞬時爆發力卻相當大,他著力於自己舞蹈的輕盈上。看過李響舞蹈的人都認為,李響似乎是一片隨風飄落地的羽毛,他翻滾打轉,動作一氣呵成。
每一次編排舞蹈,都要考慮許多問題。雙人配合還是多人?獨舞?舞蹈時長是多久?是否使用道具?想題材、找音樂,完善細節,考慮好這一切,再去真正創作和磨合。
他說:「從小我就知道自己沒有退路,如果小的時候認識到『退路』這兩個字的話,也許未必有現在的我。我始終把自己逼迫在一個狹窄的地方,舞蹈是主線。但每條主線都有分支,那些細小卻特別有誘惑力的東西,如果你去看,就可能把你帶走。」
28歲的李響已經確認好,一生只去做一件事,一件特別有魅力的事——舞蹈。
人生價值,在於選擇,以及對人生目標的堅定和執著。
一旦你在生命中嘗試了一些東西,就要為之努力,嘗試改變,沒什麼壞事會發生。——馬雲
思考未來,暢想未來,敢想敢做,也許,一個嶄新的你就在不遠處的轉角。
每一個登上人生頂峰,受萬眾矚目的優秀的人都有很長的沉澱期。所謂厚積薄發,不過是在一個人不停地舔舐傷口,享受孤獨,經歷挫折,繼續努力,直到光彩照人的那一天罷了。
李響每一個流暢動作,每一個讓人驚呼的空翻、軟翻,背後都是無數次的苦練,是交織著血淚的「真功夫」。一次次挑戰極限,一次次突破自我,卻依舊謙卑,不驕不躁,在舞蹈的世界,用血淚傷痛給觀眾帶來視覺盛宴。關注李響,因為李響這樣的正能量舞者帶給我們面對人生堅毅的力量,更因為,他教會我們前行不再猶豫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