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亂」應該怎麼解釋

2021-02-07 眾善奉行

那麼這裡我們來看看「一心不亂」這四個字,這個眾多的解釋非常多,一心不亂,怎麼談?「一心」和「不亂」它的表述的是是樣的一種情況,「一心」是從正面表述;「不亂」是從反而來表述。那一般又分為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以那種如子憶母的那種懇切的心啊來念;事相上去念;心不離佛、佛不離心、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念在這句佛號上;心外無佛、佛外無心;這就是事一心不亂。

事一心不亂可以伏滅煩惱,伏滅見思惑,就是事一心不亂初步的功夫能夠伏住煩惱,伏住見思惑。那麼功夫深到家了,就能夠斷見思惑。如果你僅僅是伏煩惱,是往生到凡聖同居土;如果斷了見思惑,就往生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這就稱為事一心不亂。進一步事一心不亂,你還能夠侵斷塵沙,就能夠破一品無明,這時候你就能夠得到理一心不亂。理就是你能夠契證到無生法忍,自心的理體,真如理體。你得到理一心不亂,那麼你就是大菩薩了,那往生的就是在實報莊嚴土裡。

所以古來的注經家對這個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這樣的一個表述的話,實際上我們在座的所有的人是無份的。但我們要了解這個情況,所謂一心不亂從這個解釋它是非常高。我們權且不說理一心不亂,就是事一心不亂,我們想伏煩惱,都是很難的。先不談斷的問題,伏煩惱,你看智者大師這樣的一個天台宗的祖師號稱後釋迦,臨終的時候問他修行的品位,他說自己如果不領眾就一定會得六根清淨位,領眾太早損已利人但登五品,這是智者大師臨終示位。

但登五品是什麼?五品就是,啊!圓教五品位,在六即佛裡面是屬於觀行即佛的位次。觀行即佛是什麼情況呢?就是他沒有斷見思惑,但是伏住了見思惑。智者大師臨終示位是伏住了見思惑,換句話說智者大師也只是往生到凡聖同居土。那蕅益大師臨終示位是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他示現名字即佛。名字即佛是什麼情況呢?就是還是凡夫。他不僅沒有斷見思惑,甚至見思惑都沒有伏住,但是在這個水平他大徹大悟了,開悟了,見解與佛同齊。也就是說臨終示位,連蕅益大師都沒有得到這個事一心不亂,更何況我們?

所以,這個淨宗祖師在解釋當中,可不要把這個一定要得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得不到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如果得出這個結論,那就讓我們不安了,我們能得一心不亂要提倡,要精進辦道,要用功,當然很好。得不到一心不亂,但只要具足信願,照樣可以往生;散心念佛,具足信願,絕對可以往生。所以這就涉及到這句經文翻譯的問題,這個我們來對照一下玄奘大師的翻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他翻譯這個是翻譯成「繫念不亂」,就是在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這七日當中你一心繫念這句名號不亂,這個條件就降低很多,「繫念」,繫念住。

我們這個真的是懇切用功,還是可以做得到的。繫念並沒有說一定要伏煩惱、斷煩惱、破無明、沒有提這個要求,只是繫念。繫念就是什麼?就是我的心,念念都系住這句佛號,不能讓他打失,不能讓他漂走。所以玄奘大師翻譯 「繫心不亂」,我們就對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個就有一個互補性的理解。

那後面你看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個由於一心不亂的功夫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在其前,心不顛倒。世人說心不顛倒,心不顛倒其實它也談功夫問題,心不顛倒就是為什麼大家會有人一定要念頭正念在阿彌陀佛上,念頭沒有在阿彌陀佛上就不能往生,大概也跟對這個「心不顛倒」這個理解有關。那麼心不顛倒正念分明我們能做到固然好,但是不能要求很多的人都靠自己的能力做得到。

對這句話我們又對應玄奘大師翻譯,他是怎樣翻譯的呢?翻譯這個阿彌陀佛來的時候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亂。你能得到不亂,不是自己的功夫,是阿彌陀佛現前佛光注照之後,由阿彌陀佛的慈悲光明的加持護佑,來令我們得到不亂的。所以能夠也就是得到一心不亂,正念分明,也不是自己的功夫,完全是來自阿彌陀佛的加持。那麼玄奘大師的這種翻譯,更符合這樣的一個事實情況。實際上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也包含這個意思,但由於他非常簡潔,我們就會帶有通途的功夫的角度來給他一些詮釋,這些我們都要注意了。

 

相關焦點

  • 一心不亂
    一心不亂執持名號:「執持」梵文「阿陀那」,心識名,阿賴耶之別名,譯曰執持。此識之力執取維持善惡之業因及有情之身體,使不破壞。
  • 「一心不亂」,人人都做得到
    「一心不亂」四個字,是第二關,往往讓我們很多淨土的修學者望而生畏,望而卻步,「哎呀!一心不亂,做不到啊!」甚至最終放棄淨土法門。雖然說念佛是多善根,但如果說必須達到禪定一心的功夫才能往生的話,那麼,這樣的多善根還是不容易。「一心不亂」,有兩種解釋。
  • 下下品的一心不亂
    經文說:「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這和《阿彌陀經》「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和《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都是同一個涵義。因為同是淨土三經,同是釋迦牟尼佛所說,同是說的持念彌陀佛名,同是源於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互相之間不可能不一致。
  • 淨土修行中對「一心不亂」、「清淨心」的兩種不同的釋義
    因此對淨土修行中的「一心不亂」及「清淨心」解釋有兩種不同的釋義。《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這一句經文,困擾了不少修行淨土的蓮友。現實中,對於凡夫,我們每一個念佛人都會打妄想,沒辦法做到一心不亂,只能做到妄想少一些,因此會擔心自己能否往生,這也是一個很普遍的疑惑。
  • 怎麼向孩子解釋「支付寶」?
    「而且,在我看來,只管理「結果」不管理「原因」的辦法,都是治標不治本。今天可能手機還可以支付,未來可能連也可以「刷臉支付」了,所以,這並非有效的解題思路。但因為在這個時期的孩子還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時候他們作出判斷都只能用單一標準或維度。所以,我想我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她將「手機」和「錢」兩件事的關聯拆開。
  • 怎樣才是「一心不亂」?
    往生禮讚》: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即應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稱佛不亂;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此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國。善導大師在經文「一心不亂」中間,加了兩個字——「稱佛」,「一心稱佛不亂」,這樣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意義非常明顯。一心做什麼?一心稱佛。稱佛怎麼樣?稱佛不亂。就是:一心一意稱念佛的名號,不雜亂。這不是非常清楚,非常明了嗎?哪裡有那麼艱深複雜呢!
  • 一心不亂,一目了然!
    善導大師在《法事贊》中釋「一心不亂」云: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七日七夜心無間,長時起行倍皆然;臨終聖眾持華現,身心踴躍坐金蓮。其《贊偈》與《阿彌陀經》兩文對照,一心不亂,一目了然;一目了然,一心不亂!問曰:何為「無間」?答曰:即所見善導大師云:「教念彌陀專復專,七日七夜心無間」。「七日七夜」,即如來為我等眾生所選之要法,教念彌陀名號之時日也。「專復專」即「心無間」也。
  • 究竟什麼是一心不亂、淨念相繼(淨土宗)
    關於一心不亂在淨土宗裡橫起紛爭。有些人說:『我們全仗佛力,不要一心不亂,散心念佛就行了(散心念佛就是一面嘴上念,一面思想亂動)。』還有的說:『恐怕不行吧!佛說要直持名號一心不亂,才能感得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往生。』所以淨宗行人也有分歧。是不是要一心不亂呢?
  • 一心不亂的故事
    那出家人說:「修行並不在刻苦不刻苦,而是在生死的心切不切;出家人雖然整天清閒,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但是他求了脫生死的心很切;因為生死心切,所以雖整天六根對境,但他眼不見美麗的色相,耳不聽宛轉的聲音,鼻不嗅芬芳的香氣,舌不嘗可口的美味,身沒有適意的感觸,意不起胡思與亂想。」        國王聽了這些道理,將信將疑,他對出家人說:「你的話雖然說得有理,但是你能夠用事實來證明你的話嗎?」
  • 印光法師:一心不亂,在心專注與懇切耳
    欲得一心不亂,可是專持一法否。答,追頂易受病。大聲,小聲,金剛,默念,隨自己精神調停而用。何可死執一法,以致受病乎。隨息不如靜聽。以隨得不好,也會受病。靜聽,不會受病。問,時而金剛,時而默持,時而記數,時而隨息等,不知於一心有礙否。答,一心在念,不在念的聲音。何可雲礙。記數,亦只可動時記。靜坐時,只可默念。不可掐珠。掐珠必受傷。
  • 原來口念「阿彌陀佛」,有這5種不可思議力!
    故此,「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些都是釋迦佛親見,故告訴娑婆眾生淨土諸利,讓他們都能發願往生西方。我們聞西方淨土之優,發願往生,那麼經典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 是否每位發願眾生都能成就?根據《佛說阿彌陀經》,佛陀指出:「舍利弗!
  • 如何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一心不亂?
    因此,依一般中文的用法,一心就是全心全意、心志專一的意思;進一步說到一心不亂,那就是專注一事、心無雜念,不思慮、不攀緣其他事,使心不散亂、不動搖的意思。佛教中所說的一心,當然基本上也會有一般用語一心就是全心全意、心志專一的這個意涵。
  • 專訪關心則亂:從《知否》到《星漢》,IP改編的「聚散」之道
    入行:從老爸的半箱藏書到「逼上梁山」「你,怎麼就寫起小說來了?」這個問題,關心則亂被問過很多遍,堪稱親朋好友加職場採訪標配。小時候偷偷看小說,長大了偷偷寫小說,在關心則亂爸媽心中,這些都不是正經事。「在長輩心中,正經的作家應該像莫言、路遙那樣,提筆深刻落筆磅礴,你一個小女子還是踏踏實實讀書工作,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盡耽誤正事。」「如果不是網絡無孔不入,我會將網文作者這個身份帶進墳墓裡」,關心則亂笑道:「我這輩子幹的不正經事多了,不差這一件。」恰恰是這一件,讓中國網絡文學界多了一份精彩。而這一切始於關心則亂父親收藏的半箱小說。
  • 專訪關心則亂:從《知否》到《星漢》,IP改編的「聚散」之道
    同樣是小女子的八卦人生,同樣家長裡短、細水長流,烹小鮮主筆郭小蟈從《知否》和《星漢》說開去,與「關大」聊了聊她的創作故事。「你,怎麼就寫起小說來了?」這個問題,關心則亂被問過很多遍,堪稱親朋好友加職場採訪標配。
  • 重現「衛生紙之亂」厚奶茶到499之亂 回顧10大「喪屍潮」事件
    圖/本報資料照片今年2月發生全臺瘋狂搶購「衛生紙之亂」,堪稱是2018年最讓人焦心的一場亂像。量販業者大潤發2月指稱,民生用品衛生紙將在3月中漲價,意外掀起衛生紙荒,導致大賣場貨架全空、網路商城一包難求,就連美式賣場好市多也緊急宣布限購令。不過,最後大潤發遭公平會點名是「衛生紙之亂」禍首,被處新臺幣350萬元罰鍰。
  • 「遷怒」也許不只是沒忍住
    ==== 看幾個例子。 機場延誤、取消,衝著登機口的小姑娘發火,其實大家是利益共同體,包括乘務組,都希望能儘快起飛。擺渡車沒開空調,覺得不爽,進而說再也不坐X航了,而擺渡車和廊橋應該是航空公司向機場採購的服務(實際情況沒這麼簡單,我非專業人士不再亂說),也是怪錯了人。
  • 日本新解釋三國志「渡邊直美演貂蟬」
    日本導演福田雄一執導的新作品「新解釋三國志」,最近又釋出了兩位角色的畫面影片,其中有飾演趙雲的巖田剛典,以及今天的女主角「
  • 甲減變「胖」?該怎麼減肥?醫生:甲減患者切忌亂用減肥藥,辨證治療...
    它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減少、或者組織利用不足導致的 「 全身代謝減低症候群 」 。 甲減有哪些表現? 細心的你們一定已經注意到,不是有「體重增加」四個字嗎? 其實,這四個字(體重增加)和我們平時所說的「 肥胖 」是不一樣的。 肥胖通常指的是脂肪組織在體內的過度蓄積,而對於甲減患者,對體重增加做出巨大貢獻的,主要不是脂肪,而是水分。確切地說,是含有大量膠原物質和黏蛋白的水分。
  • 信條:只有諾蘭敢把熱力學定律拍成電影,最通俗解釋什麼是「熵」
    懂了「熵」,《信條》其實不燒腦 相信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樣,看完電影《信條》後耳邊響起一個旋律: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信條》中除了描述時空穿越,時間逆轉,最重要的就是「熱力學定律」。如果你懂了該定律中的「熵」,那電影《信條》就不難懂了。
  • 把熱力學定律拍成《信條》通俗解釋「熵」諾蘭堪稱影壇物理課代表
    《信條》中除了描述時空穿越,時間逆轉,最重要的就是「熱力學定律」。如果你懂了該定律中的「熵」,那電影《信條》就不難懂了。只有當系統發生可逆的過程時熵才會變小或保持不變,任何不可逆的過程都會導致熵增加。舉個最簡單易懂的例子,我們的房間在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要是不去人為的收拾,房間就會變得越來越亂,除非有人去收拾,但那就不叫作「自發」了。你越不收拾就會越亂,那麼房間的熵就是不斷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