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介紹

2021-01-08 重慶中公教師考試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各個領域都取得過舉世矚目的成就。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1.《洛神賦圖》顧愷之(東晉)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和山川景物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整幅畫卷展現出一種時空交錯的美。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步輦圖》閻立本(唐)

這幅畫以貞觀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領松贊幹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題材,描繪唐太宗接見來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整幅畫卷中人物形象的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3.《唐宮仕女圖》張萱、周昉(唐)

這是幾幅畫作的統稱,唐代是仕女畫的繁盛階段,其中的傑出代表為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

4.《五牛圖》韓滉(唐)

這幅畫主要描繪的是5頭健碩的老黃牛,其用筆之細,描寫之傳神,牛態之可掬,幾可呼之欲出。《五牛圖》在經歷了漫長的顛沛流離之後,最終回到祖國的懷抱。目前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5.《韓熙載夜宴圖》顧閎中(五代)

這幅畫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用筆細潤圓勁,設色濃麗,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6.《千裡江山圖》王希孟(北宋)

這幅畫描繪了崗巒起伏的群山和煙波浩淼的江湖。運用青綠畫法,於單純統一的藍綠色調中求變化,將自然山水,描繪得如錦似繡,分外秀麗壯美。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7.《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北宋)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筆墨章法都很巧妙。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8.《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元)

這幅畫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但該畫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9.《漢宮春曉圖》仇英(明)

這幅畫主要描繪宮中繽妃生活。人物造型準確,概括力強,形象秀美,線條流暢,刻畫細膩,神採飛動。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10.《百駿圖》郎世寧(清)

這幅畫描繪了姿態各異的駿馬百匹放牧遊息的場面。郎世寧來自義大利,他用中西合璧繪畫技法創造的作品色彩濃麗,構圖複雜,風格獨特。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以上便是有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簡介,希望能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簡介,清明上河圖乃一級國寶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大部分都經歷過被掠奪海外的歷史,是中國的傳世國寶,都有經過後期的修補,才有了我們如今看到的完美畫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篇幅都不小,如今被收藏在各地博物館中供人們觀摩,豐富的表現了當時朝代的生活和風俗民情。
  • 《千裡江山圖》能夠被譽為十大傳世名畫,只因它背後故事令人尊重
    中國的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無論什麼時期,作畫都是文人墨客非常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因此流傳下來的畫作非常多,國家文物局組織著名的專家學者跟藝術大師,經過了認真點餓挑選研究,最終挑選出了十幅稀世珍品,他們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而《千裡江山圖》就是其中之一。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漢宮春曉圖》賞析
    《漢宮春曉圖》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者仇英是「吳門畫派」四傑之一
  • 趣說「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上)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關於「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考證和解讀數不勝數。可是,很多資料人們看過就忘了,這很可惜。於是,小編就試著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對這十幅畫做另類解說。畢竟,「八卦」才是傳播的硬道理。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如蘭君子
  • 驚豔世界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你知道幾幅?
    中國歷史悠久,國畫傑作眾多,價值連城。有些畫作在戰爭中損毀或遺失,但更多畫作傳世千年,現藏於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此文輯錄的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Nymph of the Luo River《洛神賦圖》Artist and writer Gu Kaizhi (ca. 344–406) painted Nymph of the Luo River on a long silk scroll during the
  • 國畫大師張大千傳世名畫《愛痕湖》
    徐悲鴻:「五百年來一大千」中國嘉德《愛痕湖》1.008億元成交2010年5月17日晚11點半,中國嘉德2010春拍近現代書畫專場上,眾所期待的張大千晚年巨幅絹畫《愛痕湖》終於登場。經過近60輪激烈叫價,以人民幣一億零八十萬元的天價成交,這也是中國近現代書畫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同時,這一價格也創出張大千個人作品成交新紀錄,成為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價格新的裡程碑。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作品!
    中國繪畫歷史悠久,留下了很多傳奇的作品。今天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名畫的魅力!一、《清明上河圖》,作者北宋張擇端。曾供職於翰林書畫院。這幅作品是敬獻給送徽宗的貢品,描繪了清明時節東京汴梁城的繁榮景象。畫長528.7釐米,寬24.8釐米,畫中有500多個人物,栩栩如生。是一級國寶,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二、《洛神賦圖》,作者東晉顧愷之,作品真跡已遺失,現存的是宋人臨摹作品。
  • 雙語:驚豔世界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你知道幾幅?
    中國歷史悠久,國畫傑作眾多,價值連城。有些畫作在戰爭中損毀或遺失,但更多畫作傳世千年,現藏於國內外各大博物館。
  • 價值4億的王蒙傳世名畫——《葛稚川移居圖》
    王蒙的傳世名畫《葛稚川移居圖》在2011年6月4日晚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場中,以4.025億元人民幣成交,這個價位僅次於2010年黃庭堅《砥柱銘》4.368億的價格,為迄今為止拍賣市場上第二高價的古代書畫作品。王蒙,元朝畫家,趙孟的外孫。
  • 古中國十大傳世國畫-步輦圖
    《步輦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根據中國的傳統習俗,喜慶的場面通常由紅色裝點基調。這幅圖作者為了突出這一特點,特地將典禮官——位於畫面正中間的軸心人物畫成紅色。這樣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來奪人眼目地突出紅色,又不會太突兀得難於接受。因為按照習俗,祿東贊來自吐蕃,服飾多以網狀彩繪織成,很少有一整塊同樣顏色的衣服。再者,由於紅色代表正氣,代表恢宏的氣勢,理應當由中原大唐朝獨享,而非喧賓奪主地給吐蕃穿戴上。
  • 巴洛克名畫中的十大女神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份「巴洛克名畫中的十大女神」榜單,與此前的文藝復興版一樣,依然是在排名裡綜合了「畫家地位」、「作品聲望」、「女神顏值」,與「傳奇程度」幾個因素,並且只選擇真實存在於歷史中的人物。因此,像《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類無真實身份的「幻想女神」就不參與此次評選了。作為「賀歲強檔」節目,希望這部榜單可以成為一道賞心悅目的節日大餐。
  • 易烊千璽把傳世名畫《千裡江山圖》唱成歌
    故宮發出「英雄帖」, 為院藏的《千裡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洛神賦圖》等十幅珍藏名畫填詞譜曲。這是一次融繪畫、音樂與科技的嘗試,並結合當下年輕人的創造力,創新性地迸發出傳統文化的力量!以《千裡江山圖》為創作藍本,賽事舉辦方特邀知名音樂人方文山填詞,張亞東作曲,聯袂打造中國風主題曲《丹青千裡》,並由易烊千璽演唱,以現代方式表達傳統繪畫,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古今對話。千年後,張亞東與方文山為《千裡江山圖》聯袂打造主題曲《丹青千裡》,並由易烊千璽傾情演唱。
  • 從五幅傳世名畫中,看唐宋怎么喝茶
    據悉,該系列展覽將以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為中心,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人物畫的發展脈絡,展出將包括《揮扇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採薇圖》、《蕭翼賺蘭亭圖》等重要作品。若不是前兩個月的突發疫情,故宮這時候該人滿為患了吧。我們從此次展品中,看到不少和茶相關的畫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歷史上那些傳世書畫中,值得品味的茶文化。
  • 傳世名畫《洛神賦圖》賦予設計靈感!realme V15上架預約
    官方介紹,這款手機的設計靈感取自中國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中的「文魚」,它就是現代錦鯉的原型。該機擁有一個全新的配色,名為錦鯉色,採用非光譜漸變色彩設計,將紅、黃、藍三個不同波段的顏色重新排列,結合了多層納米級光學鍍膜的調色工藝,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漸變,色彩空間層層通透,鮮亮而不失質感。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洛神賦圖
    現主要傳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二件)、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的兩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過景物有一繁一簡之分。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緻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出一種空間美。
  • 那些中國名畫背後的故事,知道?
    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職貢圖》·局部•蕭繹《職貢圖》是南朝梁代蕭繹所繪的繪畫作品,原作已失,現存宋人摹本,絹本設色,縱26.7cm,橫200.7cm(原為402.6cm),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部闢用外域職貢人物為作畫題材的工筆人物捲軸畫,亦是現存最早的職貢圖。同時也為後世研究繪畫和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證材料。該摹本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 《一團和氣圖》看上去醜醜的,因為意境頗為別致,成為了傳世名畫
    而這幅繪畫作品,也就是由朱見深創作的《一團和氣圖》,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幅繪畫作品有一些醜醜的,不過因為朱見深的身份比較特殊,因而這幅繪畫作品,才成為了傳世名畫。▲500年前明朝皇帝畫的傳世名畫02▲皇帝畫作在中國歷史上,道教和儒家一直爭來爭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佛教又傳入了中國,三足鼎立之勢形成之後,鬥爭更加激烈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朱見深特意創作了這樣一幅繪畫作品,讓人看上去三個人抱成一團
  • 名畫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北宋繪畫大師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一幅迷霧重重的寫實風俗畫。失去了未婚妻,卻碰上了李師師這個才貌雙全的知己,李師師勸張擇端畫下這個時代的世間百態,從相國寺畫作到汴京畫作——《清明上河圖》,可以說,這幅世界名畫的誕生,李師師功不可沒。
  • 他將老虎畫成「病貓」,為何卻成為了傳世名畫?專家:看老虎眼睛
    ▲老虎畫像現在但凡能夠進入故宮的古畫基本上都可以定義為傳世名畫,歷史上有那麼多人畫老虎,恐怕也有好幾幅經典的虎圖入藏故宮了吧?故宮流傳下來的名畫中確有虎圖,但最著名的一幅虎圖《蜂虎》,卻畫得讓人看了不禁大笑:這幅畫把老虎畫得像「病貓」一般的樣子!看到這幅虎像,不少網友笑道:這是「畫虎不成反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