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不簡單,常挖不可取!

2021-02-08 北京西城疾控

 你想看的,這裡全都有!  

上期我們是驚悚劇:


這期我們是科普劇,一起來看一看耳屎的好處。



世界上有兩種人,喜歡挖耳屎的,還不知道自己喜歡挖耳屎的人。掏耳屎的動作莫名的讓我們有一種快感,很多朋友有事沒事總愛掏一掏,樂此不疲。然而,專家表示,在耳鼻喉科的門診室,其中大部分患者因為感覺到耳癢、耳痛、耳悶去看醫生,殊不知卻都是因為平常過度或不當掏耳屎導致的

耳屎有一個醫學上的學名——耵聹,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物質混合了灰塵、皮屑形成的。


耵聹分兩類,一類乾性耵聹,一類溼性耵聹(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油耳)。油耳一般是由於遺傳因素造成,並不是一種病。一般來講,黃種人幹耳比較多,而白種人和黑種人多為油耳。


耳屎不光是耳內形成的無用的「其他垃圾」,它的存在是有一定意義的:


1.潤滑保溼

我們的耳道正是因為耳屎的存在,才不至於過於乾燥,從而導致耳癢、皮膚燒灼感等症狀的產生。


2.阻止塵土砂礫、水滴,小昆蟲等直接刺激或破壞耳膜

耳屎那黏糊糊的質感,是可以黏住不慎進入耳道的塵土砂礫,對水滴等異物也有一定的阻擋作用。


3.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很多油耳朋友們,雖然有好多耳屎,但並沒有耳朵感染流膿的症狀,耳屎起到了一定的抗菌作用。

無論咱是乾性還是溼性的,除非有症狀,否則沒必要特意去掏。如果耳屎堵滿了耳道,並相繼出現耳悶脹、耳痛、聽力下降等情況,就需要選擇去醫院處理。


有的朋友問了:我自己日常掏一掏不是挺好麼……總不至於堵滿……堵滿……


那麼在你實在想掏的情況下,能否使用挖耳勺或棉籤等工具掏耳朵呢?

親愛的,這邊建議您還是別。

1.我們的耳道是有自潔功能的,大部分人的耳屎基本上都能自己排出來,平常吃東西時的咀嚼動作也能助耳屎順利排出。所以,正常來說,耳屎的排出其實沒我們什麼事,一般情況就不要掏耳朵了。


2.頻繁掏耳朵會破壞耳道皮膚自然屏障,嚴重的朋友甚至可能引起耳道溼疹。


3.掏耳朵時,若不慎被別人撞到,是很危險的一件事,輕者傷了耳膜,重者直接捅破耳膜,這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甚至發生不可逆的耳部健康問題。


總之:日常咱們注意清潔好耳朵周圍的衛生就好,至於耳道裡的耳屎什麼的,安全起見,就由它去吧!




我們尊重原創。本平臺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及其他公眾平臺,主要目的在於分享信息,讓更多人獲取健康資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挖耳屎挖出了大秘密!解密「耳屎」的前世今生和宿命!
    耳-屎,坐一天門診能挖10個以上的耳屎,此時醫鼻哥有點抓狂哈,同樣很幸運的,醫鼻哥因此遇到了各種各樣、不同形狀、不同味道、不同故事的耳屎。萬萬沒想到,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被打入冷宮的耳屎一直困擾著我們人類,今日某條一挖耳屎的耳科醫生粉絲數量一舉突破了300萬,差點沒超過超級會打籃球的蔡徐坤,耳屎有多熱門,大家可想而知了。這不,醫鼻哥第一天出門診也被眾多的耳屎所困擾。😷:「醫生,麻煩你檢查一下,我這個是糠耳還是油耳👂?」😷:醫生,我天天洗完澡就掏耳朵,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耳屎?
  • 25年沒挖耳屎,醫生掏出後網友全跪了
    YouTube頻道「Earwax Specialist」上傳了一段影片,影片內容是一位醫生幫女子挖耳朵,但因為她25年都沒有挖過耳朵,所以耳屎相當大塊,但這也讓不少看完影片的網友直呼,「真的很舒暢…」。影片中可以看到,醫生先是看了一下女子耳朵的狀況後,便拿起掏耳棒「開挖」,沒過多久後就掏出一個超巨大的耳屎;這時醫生又開始繼續挖,竟挖出一個比前一個還大2倍的耳屎,相當震撼。
  • 杭州78歲大伯掏耳屎掏出「瘤子」!耳鼻喉科專家教你如何科學挖耳屎
    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大伯恢復也很快,他也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啊。挖耳朵挖出毛病的不少見耳鼻喉科陳志凌主任醫師告訴我們:臨床上,像這樣自己亂掏耳朵掏出中耳炎、黴菌性外耳道炎、聽力下降的病例屢見不鮮,但像大伯那樣這樣一掏掏出膽脂瘤的患者相對較少。
  • 蔡少芬在節目裡給陳法蓉挖耳屎,真假閨蜜一眼看穿
    ,這兩個人肯定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蔡少芬提議在其他4人裡選出一人讓她當場挖耳屎。結果娘娘出手,果然不同凡響,動作嫻熟,信手拈來,直接挖出兩大坨耳屎,多得超乎想像。旁邊的女星不敢直視,女愛豆許楊玉琢更是害怕地躲到一邊,說千萬別拍出去。
  • 耳屎到底要不要挖?現在終於知道答案了……
    提示:點擊上方↑「泰和爆料」免費訂閱癢了就撓,不舒服了就挖,掏耳朵這件事
  • 女子睡夢中蜈蚣鑽進耳朵,千萬不要自己挖耳屎
    點擊宜豐縣廣播電視臺關注我喲☀ 不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故事,解讀宜豐,訂閱宜豐人民的微信大號。
  • 耳屎究竟需不需要掏?很多人都可能做錯了
    但是有不少人都說耳屎不用處理,因為耳屎是會自行掉出來的。那麼耳屎到底該不該挖?耳屎要經常掏出來嗎?耳屎要不要清理?1、經常挖耳朵最大的風險就是會不小心碰傷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聾。1、耳屎最多一周清理一次耳屎的掏挖不可以太頻繁,一般耳屎會自行排出耳道,不需要經常去清理,耳屎可以阻擋外界灰塵和蟲子,保護鼓膜,外耳環道的皮膚很薄,很嬌嫩,極易弄破發炎,經常掏挖易受損傷。但是如果長久不挖的話,殘留耳道未排出體外的耳屎又易結塊成團,形成耳結,很難排出體外,所以一般1周一次就已足夠。
  • 耳屎一直不掏,會不會堵住耳朵?原來真相很簡單
    有很多人有掏耳屎的習慣,如果不掏耳屎就會覺得耳朵裡痒痒的,甚至會覺得耳屎會堵住耳道影響聽力,有的人覺得掏耳屎麻煩,或者怕對耳朵的聽力有影響,就一直不敢掏。那麼到底應不應該掏耳屎?不掏耳屎時間長了會不會堵住耳道或者引發其他一些疾病?
  •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這麼多年你可能都做錯了!
    不過雖然挖耳朵有時是挺享受的,但也沒那麼簡單!如果挖得不當,後患無窮!耳屎,在醫學上有個十分文藝的名字叫耵聹【dīng níng】。它是由耳道皮膚腺體自行分泌出來的一種灰色、橙色或淡黃色的蠟質分泌物,同時還混有灰塵和皮屑。
  • 陳年耳屎到底是掏還是不掏?想爽又怕受傷,那就試試這款掏耳神器
    專業的採耳看起來簡單,但需要技師有很高的技巧,所以價格也會相對昂貴,一般人可消費不起。因此,大多數人都會自己找金屬挖耳器或棉籤來解決耳垢堆積的問題。這對大人來說,隨便對付一下就可以了。但小孩子可不行,掏耳朵是非常講究技巧和深度的,如果沒有控制好,就特別容易搞事情!
  • 12年的耳屎長啥樣?網友崩潰:這圖有味道-耳屎,女子,噁心,重口味...
    近日,臺灣女網友147在社交媒體上炫耀了自己沉積了12年的耳屎——2條黑褐色的物體。直徑居然堪比硬幣。147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兩條」是在2013年挖出來的,那時候的她才上初一,「當時是我媽覺得我的耳朵怪怪的,好像說什麼都聽不太到,所以就帶我去醫院檢查,醫生用儀器去照,發現耳屎充滿耳道,鼓膜幾乎看不到了!」
  • 如何科學挖耳屎...
    其實從醫生的角度來看真沒必要,而且經常會有人掏著掏著就出事了……78歲大伯常掏耳朵,沒想到最終「掏出」一個「瘤」!徐大伯心有餘悸地表示,今後再也不敢亂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訓。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潤外耳道皮膚上的細毛,這些茸茸的細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擋由外界吹進來的塵埃顆粒,擋住昆蟲進入外耳道。當耳朵不小心進水時,耳屎還可以阻擋髒水的侵入,並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發生。
  • 為什麼有的人耳屎是溼的,有的人耳屎是幹的?
    但是耳朵裡面會有耳屎的產生,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生理現象。耳屎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耵聹。很多人疑惑,那麼耳屎究竟是什麼物質呢?其實他是耳道皮膚腺體分泌出來的物質,當然這裡面也包含塵土以及皮膚的一些脫落皮屑。即便是我們不去掏耳朵,耳屎也是可以自己排出耳道外面的。
  • 耳屎能自動排出嗎?人需要掏耳屎嗎?敲黑板劃重點
    一、「耳屎」的真相我們平常掏出來的「耳屎」,其實真正的大名叫做「耵聹」,是我們外耳道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黏稠液體,乾燥之後就是我們俗稱的「耳屎」。因為名字帶個 「屎」,所以很多人覺得它沒有什麼用。但其實人家雖然也是「屎」字輩,卻是很有用的。
  • 平時到底該不該掏耳朵呢?陳年耳屎和狐臭又有什麼關係?
    眾所周知人類三大爽事——掏耳朵、挖鼻孔和摳後背,而掏耳朵是不可否認的NO.1。但是有的人天天都要挖耳朵,而有的人幾十年來從沒挖過耳朵。曾經有這麼一個新聞,一位婦女時常覺得耳朵沙沙作響,耳道不通暢也聽不清楚,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忍了多年後終於去醫院,醫生檢查發現她的耳朵,已經被耳屎堵得嚴嚴實實的。
  • 掏耳朵竟傷到寶寶鼓膜,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還別說,有的爸爸就是喜歡掏個耳朵,有的媽媽呢恨不得一點耳屎都看不到,有了寶寶之後,他們就會把這個習慣延續到寶寶身上。千萬別,寶寶的小耳朵可經不起這種「待遇」,如果簡單粗暴一掏,反而會對寶寶造成傷害,再說了,耳朵不能清潔太過,尤其是耳屎,不是爸媽想掏就能掏的。
  • 你一直嫌棄的耳屎,原來大有用處
    用棉籤不僅不能掏出耳屎,反而會讓耳屎越堆越多。因為棉籤頭特別大,每次卷的時候,會把耳屎往裡面推,越積越多,把耳屎硬生生的推擠成壓縮餅乾的硬塊。 耳屎的醫學名稱為耵聹,是外耳道皮膚的腺體分泌出的淡黃色稠粘物質。耵聹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乾性耵聹,大多數國內屬於此類;另一類是溼性耵聹,俗稱油耳朵。
  • 寶媽一個行為,寶寶鼓膜穿孔: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承受不起!
    知道給寶寶掏耳屎不好,但是看著寶寶耳朵裡大塊的分泌物,她的強迫症不允許她視而不見。於是,趁寶寶睡著後,她小心翼翼地給兒子清理了耳屎。看著清理出來的「戰利品」,寶媽還認真的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圖片來源:知乎截圖)看到底下有寶媽發出質疑的聲音,小康君就放心了,畢竟不是所有的寶媽都敢對寶寶「下手」噠~耳朵真的不是你想掏就掏的!
  • 臺灣少女耳朵挖出沉積12年耳屎 竟有1元硬幣大(圖)
    女網友147(暱稱)在臉書貼出一張照片,炫耀她沉積了「12年」的耳屎,2條黑褐色的物體、像是老菜脯一樣的耳屎竟然還有1元新臺幣硬幣大,她逗趣地寫下,「剛剛看到一篇1年8個月的耳屎文,我就來讓你知道,什麼才叫做寶!」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10月14日報導,照片中,這2條約1元硬幣直徑長的怪怪物體不是陳年老菜脯、也不是拿來配稀飯的豆棗,而是沉積在耳朵裡整整12年的耳屎。
  • 用棉籤掏耳朵,看似衛生或許最傷身,正確掏耳屎的方法了解一下
    掏耳朵的時候,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如果你有幸在成都的街頭體驗過「採耳」,那種直達靈魂深處的快感,簡直就是神仙感受!甚至還有外國小哥哥慕名而來!然而專業採耳太貴了,一次就要幾十上百,一般人消費不起呀!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家時,鄰居用我們經常用的掏耳器給她的孩子掏耳朵,小孩子趴在她腿上,側著一隻耳朵給她媽媽,媽媽也是小心翼翼地把挖耳器伸進耳朵裡,來來回回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因為小孩子說疼疼疼,最後媽媽不得已放棄,不幫小孩掏耳朵了。這時就會想如果小朋友長期沒有掏耳朵會面臨什麼問題,這時就想到一旦耳屎堆積太多,不僅不衛生,而且還會影響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