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30歲前,一定要完成哪些人生規劃?

2021-02-14 共產黨員


  最近在朋友的安利下看了 BBC 一部非常優秀的紀錄片《 BBC 跟拍 49 年:窮人與富人的人生七年》,完全被震撼到了。

  導演似乎想要證明: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導演選擇了 14 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是他們 7 歲,14 歲,21 歲,28 歲,35 歲,42 歲,49 歲,一直到 2012 年他們 56 歲的生活。

  這部 150 分鐘的片子基本上證明了導演的初衷:社會階層的鴻溝是很難逾越

  是這些窮人不努力麼?是他們沒有機會麼?是他們基因不好麼?

  這些並不是根本原因。這些窮人孩子裡不乏天賦絕佳、工作拼命、機會多多的人,但他們依然過得很不如意。歸根結底是他們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在人生的分叉口上沒有做出正確選擇

  那麼哪些規劃是越早做就越好的呢?

01

人生路徑規劃

  這是非常讓人難過卻又很現實的問題:這些孩子 7 歲時,富人家長已經告訴孩子 Andrew 和 John 要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了,讓他們開始對社會和財富運行規律有所了解,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中學,考上牛津劍橋,走入社會上層。一切都被預定好了。

  貧民窟的孩子則基本都在為溫飽、家庭暴力、校園暴力所困擾,這時候的他們和家長都完全沒有規劃人生的意識

  在這些孩子 56 歲的時候,富人家的 7 個孩子基本都上私立學校——讀牛津、劍橋——成為律師、教授走入社會上層;底層社會的孩子後來大多做著普通的服務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類。而他們也常與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相伴。如果沒有社會福利,他們生存處境堪憂。

  人和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這些成為貴子的寒門子弟首先都要對成功有所渴望,在樹立目標的前提下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他們對財富積累、被動收入、自我管理都有了一定的認識。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就能一下抓住,即使抓不住,他們也會積極的創造、等待機會。

  建議:

  1. 青天不算高,人心第一高。青年人一定要對未來和自己有信心,這是基礎。同時也要認識到,如果想要打破社會階層壁壘,僅靠你一代人未必能夠實現,要有足夠耐心。

  2. 胡適告誡兒子:做人要做第一等人。凡事要做到最好,讀書要儘可能去最好的學校,工作要儘可能去好的平臺。這不是貪求虛名,好的平臺給你的眼界和資源、機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3. 選擇行業、職業,第一看這個職業是不是社會長期剛需,例如醫生、飛行員,受外在因素影響較小且收入相對較高;第二看這個行業是否在快速發展,如果這個行業已經陷入遲滯,遠離之。

  4. 給自己設立一個比自己現在的能力高的多的目標,然後把這個目標分解,再去研究如何達到這個目標,去學習,去實踐,拼盡一切努力實現之。

02

身體和欲望規劃

  一個人成功與否,知道該做什麼還在其次,知道不該做什麼更加重要。知乎上就有一個關注量超過十萬的熱門問題:年輕人千萬別碰哪些東西?

  這些答案看下來讓人觸目驚心,黃、賭、毒、邪教、傳銷……好多你以為只會出現在電視上的事情都很真實地發生在這個社會上。

  另一件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對身體、健康的管理,說白了就是運動控制體形、控制飲食。因為不運動的胖人跟常運動的瘦人的工作、生活狀態真心不一樣。

  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談何控制人生?

  優秀的家庭背景不僅僅代表著更豐富的資源,重要的是會傳遞給孩子優良的生活和自我管理習慣。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誘惑的時候會更加有毅力,會更加自律自強。

  年輕人一定要好好規劃自己的健身和欲望管理計劃,前者是為了讓你更好的工作和享受生活,讓你有更強的毅力和活力,後者是為了讓你不至於因為一時的欲望,毀掉要用一輩子的身體。

  建議:

  1. 性、快錢、美食,誰都想要,可是你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要一時的快感還是長期的成長。這樣的糾結可能會伴隨人一輩子,但是只要選錯一次就是深淵。

  2. 千萬不要接近毒品、賭博、嫖娼的人,這些人在長期跟自己思想鬥爭的過程中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對的,如果你接近他們,就會有機會被拖下水。知乎上講了一個女孩子為了挽救吸毒的男友,被拉下水吸毒,讓人不勝唏噓。

  3. 放棄那些吃了會讓你難受的食物,儘可能遠離高油、高糖、刺激的食物。

  4. 制定長期的健身計劃,儘可能的花錢請私教,特別是如果你堅持不下來,就讓私教督促你。胖子和瘦子,特別是身材好的人的人生體驗真心不一樣。

03

刻意學習與練習的規劃

  大家都知道學習和練習的重要性。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是非常泛泛且缺乏體系、沒有重點的學習。這種學習好像在澆田時用大水漫灌,事倍功半。

  很多人就是推崇這種空有「努力」的學習源於美國作家格萊德威爾曾經提出的一個非常知名的 1 萬小時定律:想要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該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 1 萬小時的練習(按每天工作 8 小時,一周五天,大約要五年)。

  可從業超過五年甚至十年的程式設計師多了去了,有幾個成了比爾·蓋茨、扎克伯格?

  大水漫灌式的學習、練習,遠遠不如噴灌、滴灌式的刻意練習、學習來的高效

  這種刻意學習需要你在對自身問題有深刻了解的情況下,通過實踐不斷地加深對自己和所處領域的認知,同時不斷的接收來自別人的反饋(可以主動詢問比你優秀、厲害的大牛),規劃自己的學習計劃。

  我們這裡可以引入「改善率」的概念,即重要的不是你學習了多少新東西,而是你改正了多少錯誤,彌補了多少短板,根據你的需要學習了多少新東西。

  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的問題,有重點地了解相應的知識,而非寬泛的學習。

  建議:

  1. 儘可能多的閱讀行業報告、公司財報,對相關領域有通盤了解,知道自己需要了解但不了解什麼,有針對性的學習、練習。

  2. 每周定期自我總結,不管是工作上的還是生活上的,要敢於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想盡一切辦法改正。

  3. 找一個段位比自己高且願意幫助自己的人做自己的導師,並建立相應的反饋機制,多多聽取對方的意見。有句話很好:迷茫時不要求助於最親近的人,找身邊最有智慧的人。

04

對家庭的規劃

  除了我們自己的身體之外,能夠陪伴我們最久,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就是我們的家庭了。就像豆瓣網友「菜」說的:一生中跟我們有密切聯繫的人應該不會超過 100 個人,甚至 30 - 60 人這個數量級別都是正常的,親人就是其中最密切的人之一

  一段糟糕的婚姻牽扯甚廣,能夠影響你的心情、事業、父母、生活,而且即便是你遇到了下一份感情,你也要費心費力的處理上一段的遺留問題,而且如果已經有了孩子,還要應付你失敗的婚姻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所以,在選擇另一半成就你的家庭時一定要慎之又慎,要仔細地考慮什麼對你是最好的,什麼是對你的另一半最好的。在處理感情問題時,也可以適當的學一些技巧,避免因為自己沒有處理矛盾的經驗傷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建議:

  1. 找一個能聊的來、有共同志向,能夠互相包容的另一半,在一起的時候相互珍惜,別「作」。

  2. 要尊重(自尊和尊重別人),要理解,要平等,需要跪舔的不是愛情,更不會長久。

  3. 最多生兩個孩子,要知道你的人生也屬於你自己,不要把一輩子都放在孩子身上。

  4. 儘可能多掙錢提高生活水平,比如做斜槓青年,如果不行,量入為出。

  5. 學會攢錢、理財、買保險

  總之,有些人生規劃還是越早做越好,很多時候當你醒悟過來,到底是什麼把你和別人區分開來的時候,你往往已經沒有追趕的餘地了。

  (來源 :插坐學院 作者:阿秀)

相關焦點

  • 30歲前,一定要完成哪些人生規劃?
    歸根結底是他們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在人生的分叉口上沒有做出正確選擇。那麼哪些規劃是越早做就越好的呢?人生路徑規劃這是非常讓人難過卻又很現實的問題:這些孩子 7 歲時,富人家長已經告訴孩子 Andrew 和 John 要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了,讓他們開始對社會和財富運行規律有所了解,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中學,考上牛津劍橋,走入社會上層。一切都被預定好了。
  • 規劃造句和解釋_規劃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興修水利問題,應當全面規劃。]規劃參考例句:1、城市規劃局對那個地段作了整齊劃一的安排。2、國土整治規劃工作取得新進展。3、規劃市政要有長遠打算,不能目光短淺。4、這片土地經過規劃後得以發揮最大的地利。5、說到底,做夢也是進行規劃的一種形式。6、人生需要規劃,財富需要打理。
  • 人生設計要趁早——0-12歲兒童教育規劃
    這個和剛才我提到的孩子教育是相似的,你得知道一個孩子的未來要往哪個方向去,同時基於孩子的未來,當下有哪些必備的工作和基礎要打牢。當然,除了藍圖和地基之外,還有第三點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當然有了藍圖,整個過程你自然而然會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時間的劃分和布局,那基於這麼一個大的背景,我們來開始剖析,高分高能不是夢,人生設計在童年。
  • 疫情期間我在思考沒有人生規劃和做了人生規劃有什麼不同?
    我想到的是跟我以前沒有人生規劃,沒有自己突出的特長和沒有財商思維等息息相關。1、人生規劃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劃。人生、職場、婚戀、時間……做了規劃就會有了目標和方向,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而不會隨大溜。所以,初入職場的你,首先要有人生規劃,其次是職業規劃,再者是時間規劃。
  • 店寶寶「拍了拍」你:如何才能做好20歲的人生規劃?
    人一生下來就按著一定的軌道緩緩前行著,升學就業是支撐大部分人生活的內容。20-30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我們會面臨升學、就業、升職、成家等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個人發展的黃金十年。在一開始畢業的時候如果你沒有自己的規劃和目標,很容易陷入迷茫的狀態。20多歲又窮又忙的日子,可以具體做好哪些規劃呢?首先就要做好職業規劃。
  • 32歲的毛曉彤終於完成了人生大逆轉
    毛曉彤飾演的鐘曉芹,從毫無主見、對生活的和事業沒有規劃的「鹹魚」,逆風翻盤,完成了他人生的大改變。讀書,讀大學以及結婚都是一切順利的完成,結婚還是通過現在最普遍的相親方式。簡簡單單的兩人便在一起了,在生活中有著自己的好朋友,平時下班回家也就洗洗刷刷,類似於三點一線的人生,日子枯燥乏味,卻又不敢輕易改變。當然劇中我們的鐘曉芹最終做出了反抗,試著去找回真正的自己,而繞了一大圈才發現,原來最合適自己的一直在她身邊,而她一直以來忽視了太多太多的細節。
  • 薦讀 名人自傳
    薦讀  尤今 名人自傳   很喜歡讀名人自傳。
  • 女人一定要等到30歲才能看透婚姻嗎?
    《三十而已》結局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同以往的職場、家庭劇,這裡沒有傻白甜,沒有瑪麗蘇,有的是你我都會經歷的職場、戀愛、婚姻家庭中的瑣事,一地雞毛卻也現實得讓已經30歲,或是即將邁進30歲的人感到焦慮。3位女主,在即將30歲的這一年,帶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感情狀態,給我們上了一課,你最怕變成裡面的誰?
  • 人人都能活到100歲,你將如何規劃人生?
    通常,人們都會認為自己大概可以活到70歲、80歲,的確按目前的人均壽命也的確在70-80歲。但是現在你知道自己很有可能會活到100歲,那麼就該重新規劃一下自己未來的人生,一是為了晚年幸福,二是為了整個人生過得更充實、更美滿。
  • 馬伯庸:30歲的人生,一定要做好這幾件事!
    年輕時,都在為自己活著,過了30歲,就是為了讓身邊的人好好活。常常聽到別人說:30歲以後,生活就只剩下掙錢。因為要拼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要讓父母有尊嚴的老去。而自己,早已成了那個最不重要的人。但是,放棄自己生活,就能一切安好嗎?往往並不會。
  • [論文薦讀]乳品香精的研究進展
    20世紀80年代,天然芳香植物中糖苷化合物被納入「香料前驅體」,其呈香成分與風味前體物質近些年被廣泛研究。糖苷主要是水果等植物組織中揮發性香味化合物的前驅體,對特徵風味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前軀體香精技術在調味、烘焙領域有廣泛的市場前景。隨著消費者對膳食和營養的健康追求,越來越多人選擇低脂乳製品,然而這些產品缺少脂肪的醇厚口感。
  • 童書薦讀——《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閱讀啟迪智慧,書香浸潤人生。隨著鮑小珍第二屆名師工作室的開張,童書薦讀欄目以嶄新面目回歸啦!此次我們力求「閱讀+五育並舉」,改變了原有的薦讀結構,以三個全新的板塊重新出發。此次薦讀,我們基於生活內容、生長過程和生命目標這三個主題展開,一月一主題,一周一主推。
  • 30歲以後,人生還有哪些穩賺不賠的投資?
    但偏偏人生就是要在特定的年齡段,才能明白特定的道理。比如理財規劃,如果你沒有在20歲的時候建立自己的複利優勢,也不要氣餒,30歲以後,人生還可能有長期向好的趨勢,儘管別人的先發優勢你可能需要用一輩子來追趕。下面是我在今年36歲的時候,想明白的一些道理,也是我認為以後的人生中穩賺不賠的投資。
  • 這30部高分兒童電影一定要陪寶貝看一遍
    為了讓小朋友們的寒假不那麼無聊,今天小E給大家介紹30部豆瓣高分影片,2-12歲小朋友就都有得看!爸爸媽媽們只需要根據寶貝年齡,自行對號入座就行,非常便捷。每部動畫電影下面,為大家準備好了觀影連結,可以直接點擊二維碼在線觀影。祝大家觀影愉快!
  • 譚松韻:30歲之前要完成的大事,還沒做到…
    我們可能比較幸運吧,還沒有遇到說接不到劇本的情況,如果接不到,我就休息,我就不拍,我也不著急。我也不會想著劇一定要爆,因為爆不爆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要看整個劇組的配合,做好我該做的工作,其它就看這個戲的命。
  • 30歲一定不要出國留學,王漫妮出國留學,江疏影點讚,逆襲還是作
    這部劇也引起了一撥對30歲女性事業、生活的熱議。三十歲的女性應該是什麼樣子?三十歲對女人來說是一個人生的分水嶺。女人在這個時候事業、婚姻如果不好好的規劃,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沒有獨立的能力,往後也許會越來越難。劇中幾個女人也反映了社會的一些現象。全身心顧家的全職太太遭遇丈夫出軌的無奈,相親夫妻兩人由互不理解到學會如何相處,30歲單身剩女在大城市漂泊無依無靠獨自打拼。
  • 從夢露·貓王談人生規劃與品牌規劃
    1945年,19歲的夢露也來到了這裡。如同當下橫店影視城周邊的尋夢女孩一樣,她住在一間廉價的出租屋裡,靠著偶爾給攝影師拍照,獲得房租和一頓飽飯的錢,用以維持她的生存。 大多數時候,她結識星探和經紀人,為了爭取一次試鏡的機會,年輕的夢露,在追尋夢想的旅途中,經歷過被解僱、被強姦、被包養的種種社會下層女孩最常見的人生遭遇。
  • 湖南「好書薦讀接力」倡導「工讀傳家」
    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15日電 「耕讀傳家」是中華優良傳統,5月15日國際家庭日之際,湖南職工迎來「娘家人」的倡導:工讀傳家,激發閱讀熱情與創新創造活力。據悉,即日起,湖南省總工會面向全省職工的「湘悅讀·工力量」2020年全省職工主題閱讀活啟動,全省職工均可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途徑參與「好書薦讀接力賽」「城市讀書快閃」、線上「同城共讀」及線下主題讀書月等活動。「這是我省首次在全省職工中開展如此大規模的主題閱讀活動,持續時間長,覆蓋範圍廣,期望以此活動鼓勵全省廣大職工積極參加閱讀學習活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 「女生一定要30歲前結婚嗎?我的人生不想活成別人,只想做自己」
    比如,女人得在30歲前結婚,否則就成了大齡剩女。 成年人的樣子,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非得整齊劃一麼? 而生活中這些形形色色的標準,真的值得被奉為聖經嗎?  30歲之前,成家立業有存款是標配,有房有車有消遣是高配。 照著量化的「標準」去計劃人生,生活的阻力會小得多。 那像X君那樣,反感標準的人就是愚蠢的怪咖嗎?當然不是。 因為不出錯的答案,也未必會出彩。
  • 30歲了,依然一事無成,人生還有希望嗎?
    130歲了,依然一事無成,人生還有希望嗎?多少人跟我一樣,內心對此充滿了疑慮。事實上我也不知道!孔子說三十而立,讓現代人對於三十歲都有一個期待——三十應該有所成就了,至少得結婚生子,買房買車了。可是,三十而立不是這個意思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