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斌:蒙古音樂中的情與思丨璇璣有約

2021-02-22 香港儒藝

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很高興又到了新的一周。今晚和大家聊一聊#蒙古民俗中的生活美學#。這次講蒙古音樂,蒙古的歌,蒙古草原的情與思。那麼閒話少敘,還是用你的耳朵用你的心,讓我帶你遊走一趟心靈的草原之旅,好嗎?您準備好耳機了嗎?那我現在再給大家分享兩首關於馬頭琴的MV。大概十分鐘,各位老師安靜的體會一下這兩首馬頭琴曲。兩首曲風完全不同,一首來自外蒙,著名的民歌《扎拉木哈日》,還有一個是《永恆的馬頭琴》。扎拉木哈日,漢語譯作「黑駿馬」。這是一首蒙古國的民歌。那這個MV是什麼意思呢?這是一部由蒙古國拍攝的成吉思汗的傳記電影。MV裡這一段是十三翼之戰中扎木合偷襲成吉思汗部,取得暫時性的勝利的故事。雖然說這一仗扎木合打勝了,但是這正是他失敗的開始。《蒙古秘史》載,扎木合偷襲成吉思汗,打了一個勝仗,抓了很多俘虜。但是他把俘虜全部實行了最恐怖的屠殺,他把這些俘虜們放到油鍋裡給炸了。一下子,他在草原上就失去了民心。他們在慶功的時候抓了一個會拉馬頭琴的奴隸,奴隸拉琴給他們助興,如果拉琴得好,就給他賞碗奶酒喝,如果拉得不好就推出去砍了。這個奴隸的扮演者,是蒙古國著名的馬頭琴演奏家Khongor(洪格爾)。在他所飾演的一段高超的馬頭琴演奏以後,很顯然,扎木合對這個奴隸的演奏很感興趣。不僅誇獎他曲子拉得好,還賞了他一碗奶酒,現在我就教大家兩個詞吧。「saihan duu」(蒙語拼音:優美的歌的意思)。saihan:美麗,漂亮。duu:歌曲。「saihan duu」顧名思義,好聽的歌兒,美麗的歌兒。第二段MV《永恆的馬頭琴》是我們國家著名的馬頭琴演奏家賀西格老師的原創曲目。大家也看到這個MV的背景,是一家子的故事。大家應該看懂了吧。賀西格作為一個馬頭琴手,去到一個老牧民家裡面做客,牧民把他的心愛的馬頭琴拿了出來,給他講這個馬頭琴的來歷。牧民小時候,牧民的父親就是馬頭琴師。在他學琴的時候,強盜來了,把他一家殺了,他父母為了保護他被強盜殺死了。為什麼要選擇這兩首曲子作為開場呢?想必大家其實已經感受到了吧。《永恆的馬頭琴》這首曲子其實很憂傷,發現了嗎?《扎拉木哈日》雖然說曲風歡快,但是曲風也是很緊張壓抑的。我們可以想像,拉琴不是愉悅自己,是為活命呀。如果今天狀態不好,我緊張手抖,拉得不好,那麼我的命運就是死。第二首呢,我安靜地學琴,可是我不知道強盜什麼時候來,他們說來就來了,二話不說就把我父母殺了。說明什麼問題呢?這是我對草原的一個印象,尤其是古代蒙古草原的印象。真的是如史書記載,草原的生活非常的艱苦。尤其是成吉思汗的時代。草原的法則,就是弱肉強食,強力的叢林法則,他們所能做的就是搶、殺,否則就會被搶、被殺。千百年來如此。不光是蒙古族,包括突厥,包括鮮卑、烏桓。還有更早的匈奴,東胡,其實都是這樣的,草原的生活是很艱苦的。那麼,我們思維發散一下,那跟馬頭琴有什麼關係呢?我們作為一個欣賞者,或者我們作為非蒙古族。我們對蒙古音樂非常的喜歡就夠了。我們對馬頭琴呢,更多的印象,他的這個意向或者把它當成一種音樂符號,一種樂器的形式。他帶給我們一種非常優雅,非常蒼涼哀婉的音樂感受。它是一個屬於蒙古族的樂器,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看法。但是蒙古人眼中怎麼看待馬頭琴呢?尤其傳統樸實的牧民,他們對馬頭琴又有什麼認識呢?在草原上,馬頭琴不光是娛樂用的。它也是有它獨特的功用的。我們說草原的生活非常的艱苦,我們在草原上遊玩兒。體驗。一天兩天,甚至三天,甚至再長一些一個星期,我們會感覺到哇,大草原真的很美好。可是。如果你真的生活上一年,體驗一下草原的春夏秋冬,夏天的燥熱,冬天的嚴寒,你就發現不是這麼簡單的,很辛苦的。那麼人尚且如此,動物更是這樣的。每到了奶羔子,或者到產羔子的季節,不管是駱駝,不管是馬,不管是牛還有羊。也會遇到難產的問題,因為環境太惡劣了。尤其像內蒙古阿拉善盟沙漠地帶的那些駱駝其實大部分就面臨這個難纏的問題。需要牧民幫忙。可是它們經受了太多的痛苦,馬也好,駱駝也好,羊也好,它是不會奶自己的羔子的,因為它太痛苦了。這時候怎麼辦呢?牧民有辦法。就要藉助馬頭琴聲去感化它。我給大家再發一個視頻,是一個採訪。採訪的黛青塔娜,就是HAYA樂團的主唱黛青塔娜,她是一個蒙藏混血兒。他的父親是蒙古族,她的母親是藏族。他講了一段草原上關於奶羔子的這個故事。我發給大家。就像黛青塔娜說的,那種很苦的生活中有「極致的美」。視頻中,黛青塔娜示範吟唱了一段兒。這段兒唱詞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叫催奶歌。你們看完這個視頻以後,能不能腦補這個畫面呢?可能有點兒困難吧。有一個德國拍的紀錄片叫《哭泣的駱駝》。應該是在蒙古國東行蓋省一個省份吧的一家蒙古人家。我截了這一段兒就是催奶歌的部分,我分享給大家。差不多有十分鐘時間吧,請大家繼續安靜的看一看。如果你受到感動,請你不要控制自己的眼淚,讓它慢慢流下來。讓你的情緒讓你的心情融入到這個催奶歌當中。這是一段特別珍貴的紀錄片,早知道能拍攝到難產的駱駝可是非常不容易的!想必大家已經看完了這段紀錄片了吧。整個紀錄片大概一個多小時,這11分鐘是這部紀錄片的精華。就是說所有的這個紀錄片的前面的鋪墊白描,都是為著一段而做準備。那麼,我想說的是,當我看完這個這一段紀錄片之後,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產後抑鬱症。產後抑鬱可能是很多當母親可能都是經歷過的吧。但是這個產後抑鬱絕對不是人的專利,動物也會得的。大家也看到了,在東杭蓋上這個沙漠戈壁生活中他們真的很艱苦,很乾燥。人尚且如此,動物更是這樣,這個駱駝媽媽的眼淚流了下來,它的心被觸動了。我不知道現在產房裡面一定要丈夫陪著妻子,是不是跟催奶歌這個典故有什麼關係?但是我想,他們的功用應該是一樣的。扯遠了,從這段紀錄片裡看出來。馬頭琴在蒙古人的眼中呢,他就是成員。跟蒙古人一樣,它不是一個樂器。或者說,它不僅僅不單單是一個樂器,它就是蒙古人,牧民的成員之一。可能對於很多樂手來說,他把自己的樂器。當成自己的命,或者當成自己的另一半,伴侶,跟自己是一體的。而大多數人呢,覺得它只是一種樂器。我只是欣賞他的這個美妙的聲音罷了。說在草原上有一個牧民,叫蘇和。他養了一匹白馬,從小養到大,這匹白馬養得非常的健碩奔跑,奔跑起來特別的快。有一次王爺組織一個賽馬,在那達慕組織賽馬。蘇和騎著他的白馬脫穎而出。王爺看到這匹白馬頓時起了歹心。「寶馬豈是一個牧民所能擁有的?搶來歸本王爺所有!」於是就這樣,王爺把這個貧窮的牧民蘇荷的白馬,搶走了養了起來。白馬跟蘇荷有感情的呀,他們就像兄弟一樣。這樣分開怎麼能受得了呢?於是,白馬每天掙扎著要回到蘇荷的身邊。王爺就把白馬困了起來。後來白馬還是掙脫了鎖鏈,逃了出來。日夜的奔跑,回到了蘇和的身邊。它奔跑的時候,被王爺的士兵發現,亂箭射中了白馬。當白馬見到蘇和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了。白馬可以說死在了蘇和的懷裡。臨死前呢,白馬竟然開口說話了,白馬跟蘇和說。「我命不久矣,我死了以後,請用我的骨頭做一把琴,用我的頭骨做成琴箱,用我的腿骨做成琴頸,這樣我就可以永遠陪著你了。」蘇和呢,遵照白馬的遺志,把白馬的頭骨做成了琴箱,用他的腿骨做成的琴頸,用它的尾巴上的鬃毛做成的琴工和琴弦。於是,馬頭琴誕生了。每當蘇和思念白馬的時候,就拿起這個他做的這個馬頭琴去演奏。每當演奏呢,聲音就像白馬呼嘯的聲音。他時時在思念白馬,於是就雕刻了一個馬頭安在琴頭上。這就是馬頭琴的來歷。傳說固然美好。但是我想分享的是,馬頭琴之所以成為牧民的一份子,其實他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蒙古人民當中,我們先說說馬。大家發現,為什麼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呢?我們知道,蒙古人善騎射。但是呢如果你們了解馬的習性的話,馬的性格和蒙古人的性格是非常像的,比如說。馬的性格是很烈的,你別看馬平常不吭聲,不像猛獸那樣暴躁,但其實馬的性格是非常厲害的,只認主人一個人。就是說,如果你不是它的主人,或你沒有馴服它的時候,它是不睬你的。它若不認識你,你根本進不了它跟前,或者你就是騎在它背上,它就會把你甩下來,因為他不服你。怎麼辦呢?就像東北的滿族熬鷹一樣,必須熬它,蒙古人就是馴它。直到它聽話為止。這,就是古老的套馬。「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什麼意思呢?我們看到這個蒙草原上的傳統技藝,用一個長杆子去套一個散開的馬,就是那個馬群。雖然不能說是野馬,但是都是沒有馴服的馬,這些馬是人不可以靠近的。但是呢,勇敢的蒙古人。就把它們趕出去,讓它們奔跑,激發它們的野性,然後騎著最好的馬去用套馬杆去套它。套住它以後呢,它會掙扎的,但是你越掙扎,我就越套牢你。直到你最後精疲力盡。直到你最後降服在我的胯下,你就是我的馬了。就是經過這個心理的鬥爭以後,才能馴服一匹馬,那麼馴服了它一生只聽你的。所以說,這就跟蒙古人一樣。我當你是朋友就是一輩子的朋友,但是呢,如果我要是瞧不起你,我是絕對不會跟你做朋友的。當然,這個這種草原性格呢。其實和我們漢人差不多,但是他這種草原性格表現得更加的淋漓盡致。蒙古人,他們為什麼心胸寬廣呢?他們每天見的就是藍藍的天,綠綠的草青青的河,還有奔跑的馬兒,潔白的羊兒。他們很少會碰到像我們城市裡這種勾心鬥角啊,這種算計呀。所以說他們的思維、意識形態,跟我們漢族,就是與我們城市文明是截然相反的。所以他們的性格和馬的性格是比較接近的,這也就是他們和馬融在一起的。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理解。那麼說到馬頭琴呢。它的音色為什麼蒼涼和哀婉呢?草原生活是比較單調和辛苦的,所以說註定了馬頭琴的這個音色比較蒼涼、哀婉。現在我們再回到剛才那個視頻,大家看到那位女主人,她撫摸著母駱駝,唱著這個催奶歌。其實她唱的這個歌就是一個蒙古族民歌。換句話說,蒙古族民歌,不管是科爾沁民歌是烏珠穆沁民歌還是常掉,還是阿拉善民歌。他們就是在這種草原上誕生的。只是後期的一些藝術家們把它進行了再創作和再加工。它的源頭就來源於草原生活。這種生活畢竟是枯燥單調和辛苦的和艱苦的,所以說蒙古族的民歌註定它的調子大多是比較傷感的。就是我說的那句話,草原的情是淡淡的傷。或者說,草原的情包含著淡淡的傷感。那麼從它的題材也可以感受到,你看,蒙古族民歌基本上,不管是哪個各個地區的民歌,他們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第一個就是歌頌草原。其實歌頌草原當中又包含了歌頌母親,首先是母親,其次是父親,其次是家,其次是兄弟姐妹,這是一個題材。第二個是愛情。哥哥,我的戀人。妹妹,我的情人。第三個,就是離別。第四個,是景色。當然,這個景色有草原的景色,有草有河啊,還有動物羊兒牛兒。也有歌頌馬的,比如說扎拉木哈日「黑駿馬」,就專門歌頌馬。這些主題背後也淡淡的也包含了一種憂傷。還記得我上周跟大家分享的嗎?早上起來額吉第一件事幹什麼呢?煮茶。煮好茶呢,拿著木勺,木桶走出氈房,向四個方向。把這個奶茶舀起來撒,四個方向揚撒。給我的孩子喝,給我的親人喝,給我思念的人喝。那麼說到這裡呢,我就再給大家開始分享一些關於蒙古族民歌的一些東西。還是我們從這個蒙古族的民歌裡去感受這種淡淡的哀傷,總之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就是蒙古族民歌中,歌頌愛情的部分。我發現蒙古族的這個民歌,尤其以科爾沁民歌為主,就是他特別知名的代表性的一些曲目,都是愛情歌曲,都是真事兒。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科爾沁民歌,科爾沁是「弓箭手」的意思。科爾沁部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胞弟。成吉思汗的弟弟哈薩爾,哈薩爾的後代後來從呼倫貝爾遷徙到今天的通遼。內蒙古的哲裡木盟就是今天的通遼市一帶。科爾沁民歌呢,傳承比較多,它流傳下來的經典曲目比較多,而且比較完整。科爾沁民歌完整保留了盟蒙古族的一些情感的東西,尤其是人文的東西。像鄂爾多斯民歌、阿拉善民歌,還有烏珠穆清的成教民歌兒呢,他們更多的是一種對草原,對自然的歌頌。除了愛情之外,歌頌大自然。但是科爾沁民歌呢,對人的東西探討的多一些。那麼說到愛情呢。那我先給大家分享一下,成吉思汗母親的愛情,或者說是蒙古人的愛情。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的母親叫科額侖夫人,也叫月倫夫人。她來自美麗的弘吉剌部,在哪兒呢?今天的呼倫貝爾一帶。弘吉剌部盛產美女,所以說,在當時在草原上很多其他的部落,不管是體驗不呀,蔑兒乞部呀,塔塔爾部啊,泰赤烏部呀。這些都喜歡去弘吉剌部去取媳婦兒,因為那裡盛產美女。成吉思汗的母親訶額倫,也就是美麗的月倫夫人,就是弘吉剌部的。成吉思汗小時候。訂的娃娃親孛兒帖,他的皇后孛兒帖也來自弘吉剌部。那麼,成吉思汗的母親是怎麼跟成吉思汗的父親成親的呢。答案是從蔑兒乞王子手中搶來的,訶額倫最早是與蔑兒乞部的王子定了親。蔑兒乞部的王子叫赤列都,他和他的弟弟迎取弘吉剌部的美女訶額倫夫人。他們娶回來的路上,正好碰到了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巴特爾,也速該和他的兩個手下回部落的路上,看到了美麗的訶額倫。然後他的部下就說:「哇,草原上如此美貌的女人!為什麼不是大汗您的呢?」也速該巴特爾當然也覺得,蔑兒乞部,一個不知名的部落。尤其他這個王子赤列都不像一個英雄,我為什麼不能代替他呢?於是就把他的新娘子給搶來了,這也就是當時草原上的這個習俗,我不是說了嗎?草原的規則就是搶。只要能搶的都搶,女人,牛羊,奴隸。但是呢,史料記載,訶額倫是見過世面的人,她知道。雖然乞顏部比較小,但是也速該巴特爾在草原上,是非常著名的英雄。因為他還有一個把兄弟,就是當時黑森林草原上強大的克烈部首領脫裡王汗,就是幫助成吉思汗的乾爹,他也是一個英雄。但是畢竟她許配了人(赤列都),而且她知道如果搶的話,按照草原的規矩,一定會殺了赤列都。於是,訶額倫就讓他走。「走吧,我們的緣分到此為止,我希望你能活著。但是你肯定不是他(也速該巴特爾)的對手,你拿走我的內衣留個紀念吧。」這是我覺得是一個蒙古人文特別浪漫的一個典故。就是「帶著我的內衣,別忘了聞它的香味」。《蒙古秘史》餘大鈞翻譯的這個版本。他是這樣介紹的,我給大家讀一下。你知道那三個人的來歷嗎?他們的形色可疑,是要加害你性命的臉色啊。你如能保住你的性命,每個車的前座上都有姑娘。每個幌車上都有貴夫人。你只要保住你的性命,姑娘、貴夫人都可以得到。你以後娶了別的名字的女人,仍可以取名為訶額倫的。你快逃命去吧。聞著我的香氣逃走吧,說罷,脫下自己所穿的衫兒給他。赤列都從馬上探身取了那三個人。也速該等三人已繞過山咀追來,他便鞭打著黃馬的後腿。急忙溯斡難河逃走了。各位可以體會一下,可以想像一下。蒙古人真的很浪漫,但是是不是有點兒太直接了?即便分離,留下一個定情信物也可以有很多呀,比如說我的髮簪、我的梳子,直接脫下內衣,是不是有點兒太尷尬了?但是我想說的是,這恰恰就是草原上牧民、草原上蒙古人的一種浪漫。在那個年代,800年前的蒙古草原真的就是這樣弱肉強食。大家其實非常的直接。但是,這種直接之下,反倒有一種就像黛青塔娜說的「極致的美」。因為,作為新娘訶額倫。我不能給你什麼承諾,我最珍貴的可能就是我內衣上的香味兒。每當你睹物思人的時候,每當你想我的時候,就拿出來我的內衣聞一聞。殘留有我味道的內衣,這樣你會想到我。這就是一種蒙古人的浪漫,但是這種浪漫之後呢,恰恰又是一種離別,一種分別。我們繼續來分享科爾沁民歌。科爾沁民歌呢,最知名的,或者最令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諾恩吉雅。諾恩吉亞的他是一個美麗的蒙古族姑娘。這個跟民歌講述了一段她的愛情故事。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是什麼意思呢?大概在清朝的時候。在今天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就是哲裡木盟的中心。有一個姑娘叫諾恩吉雅。她非常的美麗大方,很漂亮,很善良,周圍的人都特別喜歡她。於是,她的名聲遠揚傳到了今天的錫林郭勒盟,當時的錫林郭勒盟王爺的耳邊。王爺想娶她,想納她為妾,諾恩吉雅是一百個不願意啊。但是,王爺看中了她,那麼她就必須要走。於是,諾恩吉雅沒有辦法,踏上了漫漫草原之路,就像當年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一樣,從長安來到了今天的內蒙古雞鹿塞。諾恩吉雅到了錫林郭勒盟。她為什麼傷感呢?不僅僅是她不喜歡王爺,不懼權貴,更重要的是諾恩吉雅可是有心上人啊。沒有辦法,棒打鴛鴦。只能遵從權貴的意志,如果得罪了王爺,她面臨的命運就不是說挨打這麼簡單,可能她的全家都要被殺。這個故事後來流傳了下來,它流傳了18段,但是目前失傳了好幾段,我們今天聽到的大多是兩段蒙語歌詞,還有一段是漢語歌詞。我給大家發一下這個歌,大家聽一下,然後我也給大家親自唱一下吧,這是我學會的第一首蒙古族的民歌。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版本。這個這首歌是諾恩吉雅組合唱的,這個諾恩吉雅樂隊呢,是四個美麗的科爾沁姑娘。就是諾恩吉雅家鄉奈曼旗的四個姑娘組成的樂隊,他們樂隊就叫諾恩吉雅,那麼她們最常唱的是這首歌,就是諾恩吉雅。請大家一起慢慢欣賞一下。大家欣賞完我發的那個視頻了嗎?諾恩吉雅組合唱的諾恩吉雅,我特別喜歡這個改編,它把長調和馬頭琴融合進來,並且轉調和編曲搭配上很好的保留了現代音樂的這種律動,使人聽了耳目一新。說到這兒呢,其實也想跟大家互動一下吧。不知道你們對於這個民歌的改編怎麼樣看?我個人覺得,民歌一定要保持它的原汁原味。可以改編,甚至說一定要改編,是為了適應現代的審美,但是不能瞎改。比如有些民歌呢,它的詞很美。比如說諾恩吉雅,蒙語的詞很美,可是如果硬生生的翻譯的話,恰恰就失去味道了。不是說漢語不美,不是說翻譯的不好。有些東西只是那個味道,你非要換另一種味道就變了味了。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不知道各位怎麼理解呢。我們簡單的互動一下。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為什麼蒙古族民歌,尤其是科爾沁民歌,好多傷感的東西呢,因為他們本就單純,他們經歷的東西少,他們可以訴說的東西真的很有限,愛情、婚姻真的是他們心中最寶貴最珍貴的東西了。而且婚姻只有一次,不能跟自己心愛的人長相思守。或者用我們今天的話講,真的不能嫁給愛情,這是一個真的很傷痛的事情,可是身處在他們那個時代,又有諸多的無奈。所以沒有辦法,只能把他當成一個傷感的故事傳唱下去。這首「達古拉」呢,同樣是科爾沁民歌中的代表。達古拉和諾恩吉雅一樣,也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也是一個新娘子,他跟諾恩吉雅的故事比較像。達古拉也是生活在科爾沁草原的一個美麗的牧民姑娘,很漂亮,很善良,但是她從小得了一種病,具體什麼病這個不知道,有人說是皮膚病,有人說是可能是肺病。後來有一個牧區的醫生小夥兒叫蒙克那僧,說可以治這個病,於是就幫她治病,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治療,竟然治好了達古拉。治好拉古拉以後,因為這個牧民郎中,本身也是個年輕小夥,兩人竟然在治病過程中產生了感情。於是在草原的夜色下,倆人私定終身。可是非常的無奈,這位醫生小夥兒還要給其他的牧民治治病。於是他們約定,當他給其他人治好了病就回來娶她,因為他有一個承諾。可是就在這段時間,達古拉也是被一個王爺或者說是一個富人給看上了,非要娶她,達古拉百般不從。但是這個王爺使出渾身解數,也是威逼利誘軟硬兼施,最終逼迫達古拉的父母把她娶走了。等草原上的這個醫生——孟克那森——這個小夥兒,治好病回來以後,卻聽到達古拉已經被搶走嫁人的消息,萬分的傷痛。於是也是沒命沒夜的跑去追逐去尋找達古拉,後來終於找到了,終於找到了這個王爺府也見到了達古拉,可是由於他的追逐,它已經是衣衫襤褸,天知道他是怎麼流浪去到很遠的地方。話說這面,達古拉被王爺霸佔以後,終日以淚洗面,最後甚至用絕食來反抗,一點點的憔悴消瘦,然後終於在她奄奄一息的時候,見到了她的心上人孟克那森。最後兩個人相見,達古拉倒在了孟克那森的懷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也是根據民歌改編過來,就是把這個故事寫成了敘事詩,有詩人把它傳唱了下來,後來這些民間藝人們就把它傳唱,藝術家們又把它加工,就形成了今天的這首歌達古拉。我最喜歡的是烏英嘎唱的,是一個電影的主題歌叫《公主為奴》。《公主為奴》也是達古拉的故事,其實是一個人。但是《公主為奴》這部電影是描寫了達古拉的另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不好說也不敢說是真是假。但是這個故事也有很多的版本,跟我講的這個傳統的版本不是一個故事,但是同樣也是一個很悽美的故事。我想電影選這個版本——公主成了其他部落的奴隸——可能有他的意義。我們不去管真假,就是說同樣也是說這個公主最後活生生的跟自己的心上人分開。所以傳唱下了這首「達古拉」。各位老師一定都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更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那麼諾恩吉雅、達古拉,她們的故事就可算是蒙古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但是絕不僅僅如此,那麼最後我再分享一個科爾沁民歌第三個特別知名,傳唱度特別高的一首民歌——達那巴拉。這首「達那巴拉」被稱為蒙古族的梁祝,蒙古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而且它可是真實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民國時期。達那巴拉,他不是女孩,他是男的。這個名字是蒙古族哥哥和他的心上人妹妹的故事。他們也是私定終身,但是因為打仗,倆人分開了。這首歌的故事——「達那巴拉」也很簡單,就是說達那巴拉是一個英武的小夥兒,善騎射。後來草原上為了打擊日寇就徵兵,他參軍入伍保家衛國,他的心上人就在家裡等著他。可是等啊等,最終沒有等到他回來,等到的卻是很多關於他犧牲的消息。心上人悲憤之餘呢覺得等不上了,她的父母也覺得等不上了,就把她嫁給一個同樣是很好的一個小夥兒。可是剛結婚不久。達那巴拉帶著勝利的消息回來了,可是回來見到她的心上人以已為人妻,小夥兒異常的傷感。又是因為局勢,因為世道,分開了一對戀人。達那巴拉實在接受不了,整日醉酒。後來在一次騎馬射箭的時候,因為馬鐙出了問題,讓他摔了下來,由於馬蹬卡得太緊,他被拖拽致死。他整日醉酒,傷感過度死了。然後他的心上人跑到他的墳前一直哭,希望他能活過來,可是最終並沒有。這就是蒙古族版本的梁祝。最後做一點總結。藝術源於生活,蒙古、蒙古人的藝術更是如此,就誕生於牧民每天生活的日常,飲食起居。所以藝術又高於生活。因為它寄託了蒙古人獨特的情感和情思——這種就是草原式的情感和情思。所以說,在蒙古人的文藝裡面,尤其在民歌裡,代表了蒙古人的內心世界,蒙古人的情感是什麼?蒙古人渴望什麼?都在這些民歌裡面。需要強調的是。能歌善舞的確是蒙古族的一個特點和標籤,但並不是說他們天生有多少的優良的舞蹈基因,不是。恰恰是蒙古人把歌和舞——我們理解為文藝的東西——運用在生活中。這些文藝,歌和舞,就是他們的日常。他們不見得唱的多好聽,但是他們喜歡唱,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好了,今天我們的蒙古草原之旅。就走到這裡。不知道,今天各位跟我這一場「思想的蒙古之旅」有什麼感受?期待聽到大家的聲音,期待大家給我的反饋。同時真的感謝大家再一次跟我一起互動,一起聊聊蒙古文化,包括今天重點聊的民歌和馬頭琴的故事。不知道帶給你們什麼感受,無論開心還是傷感,希望今天晚上你們有所收穫,有所體驗體悟。感謝大家,多謝大家。

   關於講者

  

韓斌

蒙古名:布日古德

蒙古文化推廣 

樂隊主唱 景教研究 

馬頭琴 呼麥藝術傳承

欄目介紹:

《璇璣有約》是一款跨界講授、交流、互動的線上分享會欄目。別人的知識,便是你的寶藏!本欄目由香港儒藝青年文化協會出品。

有意參加/合作,請添加微信:quanquancaozi

....我是可愛的廣告分割線....

《毛線君的理想國》

一本大人的哲學書,

孩子的故事書

首版四千本即將售罄

抓緊購買哦~

他是一個與世界相愛的小朋友,沒人知道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又或者是,他從任何地方而來,再到任何地方去。他經歷著世間的沉浮,一個人走過崇山峻岭,山川湖海,鄉間殘垣,紛擾都市。心裡揣著疑問,也懷抱著夢想。他就是毛線君。這裡記錄的 ,是毛線君這個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又與眾不同的小朋友;這裡記錄了他的誕生、消逝與思考;記錄了他眼中理想又雋永的世界。《毛線君的理想國》由藝術家曹璇和撰稿人李楊洋共同創作,以中國古代文人畫中圖像和題跋之間的交融方式為靈感,試圖尋找畫面與文字間的新穎關係,呈現一種全新的圖文閱讀模式。書中的圖畫看上去天真爛漫,可愛至極,轉眼再看文字,又透露出精闢深奧的哲學意味。畫面與文字間的緊張感,產生於兩者互相訴說的補償之中。 這既是一本孩子的故事書,也是一本大人的哲學書。

喜歡就點「在看」支持一下吧👇

相關焦點

  • 韓斌花鳥
    後來,慢慢的接觸多了才知道其實中國畫博大精深,裡頭的東西太多了,而且風格流變也很豐富,慢慢地就欲罷不能了,就迷上了中國畫,當時和同學都約好了第二年要參加複習,去考中央美院,後來再約我的時候,我就說我不去了,我就說國畫很好。 畢業以後,其實我們這個國畫專業是沒有什麼工作可找的,然後託關係找了一個做設計(的工作),在一個藥廠做包裝設計,結果做設計也有點喜歡了,一做就做了快十年。
  • 英國漢學家韓斌的翻譯求索路
    賈平凹更是直言「非常敬佩」,許多作家不約而同地提到,韓斌一開始翻譯就像有使不完的勁兒,對工作總是抱有極大的熱情,多年以來好像從來沒有休息,希望她能邊翻譯邊休息。 但對韓斌來說,只要有一個對中國文學知之甚少的西方讀者可以偶然在雜誌上看到一篇她翻譯的小說,就是一份獎勵,是最能讓她高興的事兒。
  • 琉璃美人煞:璇璣和昊辰修煉有情訣,璇璣不愛昊辰,為何能練成?
    加上禹司鳳為了保護褚璇璣,自己承認是魔煞星羅喉計都轉世,她由此還答應了昊辰一起修煉大道有情訣。,後來璇璣加入戰局,昊辰則動用大道有情訣,從背後偷襲禹司鳳,禹司鳳被他用劍刺傷了身軀,他還利用璇璣的戰神之力傷害禹司鳳的身軀,非要殺他。
  • 英國翻譯家韓斌,熱衷翻譯中國文學,賈平凹:十分欽佩
    韓斌表示,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學種類出現在西方文壇,同時希望中國出版社可以進一步推廣女性作家作品。這已經是韓斌作為翻譯家的第20餘個年頭了,但她在談及中國文學時,臉上神採飛揚的神採尤為矚目。這不禁讓我們好奇,時光回溯,韓斌與中國文化是如何結緣的呢?
  • 昊辰璇璣同修有情訣捅傷司鳳!司鳳只說了六個字,有情訣不攻自破
    昊辰璇璣同修有情訣捅傷司鳳!司鳳只說了六個字,有情訣不攻自破成毅袁冰妍主演的仙俠劇《琉璃而在其中的一些片段中,也能看到司鳳和璇璣的愛情是雙向奔赴,只能說他們背負的事情都不同。,司鳳得知之後也悲痛萬千,甚至在和璇璣打架時,昊辰師兄還用璇璣的戰神之力捅傷了司鳳,不過司鳳只說了6個字就觸動了璇璣,內心深處有情覺不攻自破,司鳳說的則是「你真的要殺我」。
  • 英國翻譯家韓斌:用譯作打開文化交流之窗
    韓斌這樣看待自己的翻譯創作。為此,她在翻譯過程中力求用準確優美的語言再現作者的寫作風格。用她的話說,「尋找角色的聲音」是翻譯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在翻譯賈平凹的長篇小說《高興》時,韓斌為了找到適合主人公陝西農民劉高興的聲音,嘗試把「油潑辣子味」的陝西話轉換成「炸魚薯條味」的英倫腔。
  • 《琉璃》超前點播:璇璣昊辰聯手打傷司鳳,司鳳一句話破解有情訣
    在最新的劇情中,兩人反目成仇,開啟了針鋒相對模式,讓不少超前點播的網友紛紛感慨自己簡直是在花錢找虐。因為璇璣和昊辰一同修煉了大道有情訣,璇璣的戰神之力也能夠為昊辰所用,但昊辰趁著璇璣和司鳳對峙之際,居然從司鳳身後偷襲成功刺傷了司鳳
  • 歡樂祥和夜 奏響星城音樂情丨在中國音韻中迎接新年到來!
    現為上海民族樂團演奏家,特聘為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專業導師。她極具天賦和樂感,對音樂有著與生具來的領悟力,技術嫻熟精湛且收放自如,音色細膩且極具靈氣。 近年來,她始終致力於柳琴、阮專業的創新與發展,委約首演了《俏》、《思·雲》、《仲冬夜歌》、《青銅樂舞》、《柳依》、《蘇堤漫步》、《扎西德勒》、《倉頡》等多部協奏曲,作品和演奏屢獲嘉獎。
  • 原創歌曲|《蒙古》新歌速遞 與我赴一場草原之約!
    作詞/金寶   作曲/宋輝  演唱/阿·寶力高  《蒙古》是送給各位「追夢人」的禮物,願以此為車票,帶著您共赴一場草原之約!  我的眼睛是那驕傲的鷹,我的胸膛是那自由的光,我的血脈是那狂野的愛,我的舞蹈是那閃光的刀。我是一匹狼,天生愛流浪。
  • 英國翻譯家韓斌獲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促東西文化交流
    今年,在中國駐英國使館推薦下,經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評委會評選,英國翻譯家韓斌榮獲這一獎項。因疫情原因,本屆頒獎儀式將於12月18日在網上舉辦。 於芃公參在致辭中代表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向韓斌表示由衷祝賀。他表示,韓斌的出色工作使優秀的中國作家為英國讀者所熟識和接受,並期待有更多中英文化界人士積極投身到促進中英文化交流的事業中,共同譜寫中英文化交流互鑑的新篇章。 英國查思出版(亞洲)有限公司高級編輯蘭大衛(David Lammie)向大家介紹,韓斌是中譯英的專職翻譯家,專門從事研究當代小說、紀實文學和詩歌的翻譯工作。
  • 詩詞丨有心欲寫無邪句,無奈月圓有所思
    圖片丨網際網路《夜雨》七絕雨帶微涼洗碧空,欲留心事脆弦中。隔窗猶記琴聲起,對岸葉鳴夜溼風。《月夜》七絕(新韻)琴弦漫弄作離聲,小字含愁嘆有情。淚盡樓頭心又亂,斜闌月裡已三更。圖片丨網際網路《鄉愁》七絕雨打芭蕉水滿池,鄉愁如酒少人知。有心欲寫無邪句,無奈月圓有所思。
  • 耶律楚材如何推行儒化政治,輔佐成吉思汗父子,振興蒙古帝國
    在《湛然居士集》中蔡世遠這樣評價耶律楚材:漢唐以來,人材輩出,後先相望,略綜其概……身為開國功臣,而遂相之紀綱百度者,蕭、曹、房、杜、耶律楚材也。耶律楚材,蒙古帝國時期的政治家。耶律楚材本身便是出生在一個蒙古貴族之家,後來跟隨在成吉思汗身邊輔佐他。他輔佐成吉思汗父子,並且提出了學習儒家治國思想的理念,為蒙古帝國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 帶著音樂去讀書丨音樂與書籍的交合,便有了詩意與狂想的交織!
    月有陰睛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讀書人因時因事心緒會有漲跌之時,故通過音樂的調節,無論心緒或者讀書,雙雙便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假若你在春天早晨讀書,面對漸漸明亮的晨光,微微吹拂的涼風,還有偶爾傳來的鳥鳴聲,尤其是隨著東邊太陽紅光的漸漸熱烈,天地間亦為之而激情澎湃。此時此刻,你的心難道不會激昂慷慨?
  • 從姓氏揭秘中華才女蘇惠姓名玄機-絕世奇文《璇璣圖》賞析
    二、蘇惠姓名玄機與《璇璣圖》最具才情的愛情信物《璇璣圖》, 道出千百年來女子的內心。情字何解?無解!璇璣:天上的北鬥星。璇璣圖上的文字,排列得就象天上的星辰一樣玄妙而有致,何解?謂之心上人,能解!解什麼?解一心結,化春風為細雨。知之者可識,不知者望之茫然。文字,其間深情,予有心人。何作他想?得失在心,繞不過「情」字!
  • 悠悠歲月情 初心如馨 願蒙古馬恆在,願蒙古馬精神恆在
    悠悠歲月眷眷光陰寸寸初心歲月的長河淘盡沉沙歷史的風雨洗卻鉛華你是昨夜的星辰在史海的波光中閃爍縱然時光流逝你的光芒永不消磨世間的變遷滄海桑田永恆的初心鮮活依然你是今朝的太陽在青山綠水上噴薄縱然歲月滄桑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品味展覽感受歷史帶來的永恆魅力你的信念永遠巍峨蒙古馬,馳騁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已走過了千年的光輝歷程。
  • 璇璣無心,錦覓斷情,為什麼還「會撩會愛」
    天真的璇璣懵懂的錦覓一、即使無心無情,還保有著對萬事萬物無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璇璣初見司鳳,就對帶著面具的司鳳倍感好奇,在秘境中更是借著司鳳受傷的理由,璇璣對司鳳面具的探索,真是孜孜不倦。當然,她的好奇心更多地體現在了司鳳身上,好奇司鳳眼角為什麼會有顆痣,好奇司鳳為什麼會懂那麼多,好奇司鳳的鈴鐺為什麼失而復得。對於其他人,她就懶洋洋的沒有了探索欲,如果她能多好奇一下她的昊辰師兄為什麼會有遁雷桃僵、千離傘、淨氣瓶等等那麼多厲害的法器,或許她早就找回了自己身世的秘密。然而,她是一個只對司鳳感興趣的小璇璣。
  • 《溪澗涼飆》——韓斌
    韓斌,別署韓元斌、逸之、掖水大斌,1976 年生於山東萊州。1997 年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系,2017 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獲藝術碩士學位。現為北京畫院專業畫家。韓斌 溪澗涼飆 2014年 198cm×292cm 紙本水墨《溪澗涼飆》這件作品還是我在中國美院讀研時的畢業創作。
  • 《琉璃》璇璣說不懂情,司鳳的反應亮了
    」這個問題,也在男女主經歷的一些事情中透露出答案,本劇設定迷糊少女與深情男神的人設讓觀眾眼前一亮,不得不說,在不懂情的璇璣面前,司鳳可謂是戀愛金牌導師。兩人剛剛看過了別人的愛情,也就是東方島主和夫人之間的感情糾葛,讓人實在迷惑,而對於沒有心不懂情的璇璣來說,這個問題更是難上加難,於是在司鳳安排好了之後的行程之後,璇璣還是在想島主和夫人之間的感情問題。而司鳳只是回答道「感情是兩個人的事」,像是在說他們又像是在說自己和璇璣。
  • 慶祝內蒙古自治區建立70周年|蒙古音樂的美好遠超想像
    本文從傳統蒙古長調、融合現代音樂元素開創的通俗流行類及世界音樂類蒙古音樂,以及具有蒙古血統的搖滾、金屬、說唱五個方面,粗略梳理1949年後內蒙古音樂的發展。若你有興趣繼續挖掘,會發現蒙古音樂的美好遠超過想像。傳統蒙古長調內蒙古音樂隱於草原,本是蒙古族人天人對話的內心之聲。
  • 《一個美人煞》中璇璣和司鳳的愛情故事
    她沒有六識是因為她的心被封印在了琉璃盞中。這一世中璇璣和司鳳相遇了,在最開始司鳳對待琉璃是一種冷漠的態度,相處之後司鳳就不由自主地喜歡上了璇璣。在簪花大會的時候璇璣機緣巧合下救了鮫人,鮫人給了璇璣一顆鮫人淚,從這之後璇璣有了眼淚,有了眼淚璇璣就不會再被關進洞裡面壁思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