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芍藥知母湯 治療痺症 全身關節疼痛 還治療這14種疾病
桂枝芍藥知母湯,最開始,出見於張仲景《金要略》卷上,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贏、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主治歷節,也就是痺症,相當於現在的類風溼性關節炎、急性風溼性關節炎、痛風等疾病。
-
醫案 治療寒痺的經典名方——桂枝芍藥知母湯
今天給大家分享我治療痺症最常使用的方子——桂芍知母湯。我們還是先來看個病例:時間要回到六七年前吧,這是我的一個表姐,女,40多。處方如下: 桂枝16 赤芍12 知母16 防風16 白朮20 麻黃8 甘草8 制附子30 茯苓15 生薑3片 羌活15 細辛10說實在的,當時開藥方的時候
-
「桂枝湯十八變「醫案舉隅(一)
仲景桂枝湯加桂枝,加芍藥,去芍藥,加附子,加杏仁厚樸,加龍骨牡蠣,加葛根,加人參,加生薑,加飴糖,加大黃,去芍藥加附子,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加栝樓根、去甘草加黃芪,加細辛、當歸、通草,如果再加上當歸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炙甘草湯、桂枝甘草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柴胡桂枝湯、烏頭桂枝湯、桂枝加黃芪湯
-
西安市首屆名中醫唐遠山運用和法 治病醫案四則
患者疾病與氣、血、溼三鬱病因相關,三者交織如油裹面,故唐老師在治療本病時,欲用葫蘆巴方,但下焦氣機不暢,故先用當歸芍藥散分利水血,通暢脾胃氣機,後用葫蘆巴方溫腎而達腎陽溫煦脾胃之陽,水寒自消,精液上下通達諸得消。兩年後,患者陪同家人前來就診,訴其症狀皆愈矣,未再發作。二、「溫而和者」案汪某,女,38歲。
-
大塚敬節醫案:神效湯治療頑固性便秘
大塚敬節醫案:神效湯治療頑固性便秘 聲明:文本內容摘自大塚敬節《中醫治療方法(三十一種常見疑難病的治療經驗)》一書,
-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方組: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牡蠣(五兩,熬) 蜀漆(三兩,洗去腥) 龍骨(四兩)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桂枝湯,今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
-
經方:甘草乾薑湯
咽中幹,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方十六。甘草四兩,炙 乾薑二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傷寒論》第30條: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幹,兩脛拘急而譫語。
-
甘草的藥用功效 甘草泡水喝功效極佳
甘草在我們身邊並不常見,他主要用於中藥成分中。那麼大家知道甘草的藥用功效有哪些嗎?甘草的副作用有哪些呢?以及甘草泡水喝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以下內容吧。甘草的藥用功效1、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2、用於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
-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解
方歌:桂枝去芍救逆湯,蜀漆牡蠣龍骨加;
-
這些漢方處方,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療效挺好
2.柴胡桂枝湯(傷寒論、金匱要略) 柴胡6.0,半夏4.0,黃芩、人參、大棗、桂枝、芍藥各3.0,甘草、生薑各1.5。 本方適用於有胸脅苦滿症狀、心下部有抵抗壓痛、胸壁厚且彈力強,空腹時或食後常發心下部疼痛的患者。
-
經方應用之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醫案
因虛實夾雜,治之宜攻補兼施,健脾除溼,寬中消滿,用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組成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厚樸半斤(炙,去皮) 生薑半斤(切) 半夏半斤(洗) 甘草二兩
-
古今醫案雲平臺應用系列(十)——龔廷賢治療洩瀉的用藥規律研究
參考標準:參考《中藥學》,缺少部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對藥名進行規範化處理,如白朮、炒白朮、土炒白朮、東壁土炒白朮統一為白朮,甘草、炙甘草、炒甘草統一為甘草,將炒乾薑、炮乾薑統一為炮姜等。得到不同的關聯藥物組合 19 組,涉及中藥有白朮、甘草、茯苓、陳皮、人參、生薑 6 味,詳見表 5。
-
《傷寒論》麻黃升麻湯解析與運用
《傷寒論》357條:「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吐膿血,瀉利不止,為難治。厥陰為寒熱虛實錯雜之證。此方證以熱邪壅盛之咽喉不利、唾膿血為基礎。 本方以升麻為名,且重用之(一兩一分),便是針對咽喉不利、唾膿血的。仲景用升麻僅有兩方,一為麻黃升麻湯,一為升麻鱉甲湯。後者出自《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脈證並治篇》:「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方用升麻為主(二兩)配當歸、鱉甲、甘草、蜀椒、雄黃。陰毒去蜀椒、雄黃。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服用甘草要知道這些事情
如治溼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乾薑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4、用於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常與芍藥同用,能顯著增強治攣急疼痛的療效,如芍藥甘草湯。5、用於調和某些藥物的烈性。如調味承氣湯用本品緩和大黃、芒硝的瀉下作用及其對胃腸道的刺激。
-
肖相如:黃連阿膠湯的運用標準是什麼?
如果舌紅少苔,或呈草莓舌,或呈鏡面舌,或花剝舌等,是陰虛加重,不屬於黃連阿膠湯證的典型舌象。曹仁伯治療陰虛舌苔花剝,即以本方去黃芩加大生地(《增評柳選四家醫案·曹仁伯醫案》),即減少苦寒瀉火藥,加重滋陰藥,已屬黃連阿膠湯的變方,而非原方。2.
-
中風治療(腦卒中)經方(金匱5首/中風三方/續命湯10首)
葉天士喜用生地育陰,《臨證指南醫案﹒肝風門》的三十二個醫案中,用地黃的有二十多案,可見地黃的重要。吳鞠通的復脈湯、一甲、二甲、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及張錫純的建瓴湯皆用地黃。鮮生地難覓,我常用是幹地黃,用60~120克,甚至180克。此方少佐桂枝通經活血,防己、防風潤燥驅風。所以陳修園說:「急救先,柔潤次,填竅方,宗金匱。」
-
古今單驗方選評之威靈仙治療慢性膽囊炎(附秘方膽道排石湯)
1983年11月末,張兄函告威靈仙治療慢性膽囊炎,其症主要表現為右上腹或中上腹短暫或持續性隱鈍痛,食慾不佳,食後心窩部脹悶不適等。採用單味威靈仙治療(有舌紅,苔黃、口渴等實證表現者似不宜用),效果頗為理想。 其法為每天取威靈仙30克,水煎,分2次服。10天為1療程。經隨訪,多數患者於治療後半年內未見復發。
-
古今醫案研讀: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原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雜病醫院黃振鳴老中醫,出身於中醫世家,對治療疑難雜病有獨到的經驗,而且擅長使用蟲類藥。【醫案】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唐俊秀,女,51歲。初診:1978年5月10日。
-
【醫案故事】貴夫人疰夏遭妄治,孫一奎建中立化源
予曰:「此仲景小建中湯也,出《金匱要略》。蓋建者,立也;中者,陽明所主。今腹痛如縛,帶脈急縮也。東垣治例:『腹痛以芍藥為君,惡寒而痛,加桂。甘草,緩帶脈之急縮,用以為臣。』經曰:『急者緩之。』面青,脈弦,肝氣盛也。肝屬木,木盛則脾土受制,而又誤下,因傷之極,故痛之猛也。《經》云:『木得桂而枯。』佐以黃芪,伐肝補脾,又能斂汗止痛,此建中之所由名也。」語未竟,內報病者醒而索粥,予曰:「與之!
-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是什麼樣的顏色
在日常生活中,甘草是一種常見的中藥。那甘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等功效哦。那甘草是什麼顏色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甘草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吧。甘草的功效和作用1、用於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前者,常與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湯、炙甘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