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打了場大勝仗,孫臏卻說:請將軍立刻謀反!否則將大難臨頭

2021-01-10 小宋古事匯

文臣和武將之間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君王在亂世之中創業,自然需要有能力的武將大肆攻伐,而一旦事業成就之後,文臣便因強大的守業能力而躋身上流。

劉邦手下的曹參與蕭何便是一個例子,當年劉邦在登基之後論功行賞,西漢武將之首曹參和文臣之首蕭何,馬上就因各自的封地問題交惡。以曹參為首的武將集團認為「曹參軍功第一」,封地理應比負責後勤的蕭何大,為此劉邦「尊蕭抑曹」的封賞令他們相當不滿。

還是看破一切的張良最為智慧,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是一個謀士,為此婉拒了劉邦賜給他的「三萬戶食邑」,選擇了陳留這個小地方以避免受到武將集團的衝擊。

早在戰國初期的齊國,便出現了文臣與武將之間互相攻訐的事例,而這一事件最終則是以武將的全面敗退而告終。

這兩位主人公大名,大家絕對都聽說過,因為這兩個人實在是太有名了。文臣的一方是著名的鄒忌,使得他流芳千古的故事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想必大家對他的那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印象相當深刻吧。

而武將的一方更是如雷貫耳的大人物,他的名字叫作田忌,「田忌賽馬」這一典故便是出自於他,他在齊國最大的貢獻倒不是賽馬,而是為齊國引進了孫臏這個軍事天才。

在我們的印象中,美男子鄒忌與伯樂田忌似乎沒有什麼交集,但實際上他們分別是齊國文臣和武將的代表人物。鄒忌這個人在當時被稱為「三鄒」之一,其他的兩個人分別是陰陽家鄒衍和亞聖孟子(孟子是鄒國人),鄒忌能與這兩人齊名,可見他在齊國人心中的地位。

而田忌更是不得了的人物,他本身就是齊國的王室,他直接指揮了歷史上兩次著名的戰役: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圍魏救趙」這個成語便是出自於他。

按照一般的道理,齊國的這兩位人才應當團結一致,共同將齊國建設為霸主一般的強國才對,但可惜的是,英雄之間未必惺惺相惜,反而多有嫉恨,這兩人就是如此。

公元前341年,在齊國發生的兩件大事,都有田忌的身影。第一件就是孫臏參與了齊國對抗魏國的「馬陵之戰」,他首創「減灶法」引誘魏國大將龐涓深入,使得龐涓中了埋伏之計在樹林內自戕,田忌是這場戰役的總指揮,孫臏是副指揮。而就在「馬陵之戰」結束後不久,田忌迎來了他人生中的重大挫折,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逃亡之路。

當田忌回到齊國後,遭到了鄒忌的嫉恨,鄒忌開始尋求機會攻擊田忌。鄒忌在門客公孫閱的建議下,開始實行了一條極為陰毒的計策,這條計策的關鍵人物就是一位算命先生。

鄒忌派人喬裝打扮成為鄒忌的門客,然後向街邊的一位算命先生提問:「田忌將軍三戰三捷,如今想成就一番大事,不知有多少勝算?」算命先生還未說出答案,埋伏在旁邊的人便將這位問卜的人抓了起來,然後買通算命先生做證人,告到了齊威王那裡。

齊威王本身就忌憚手握重兵的田忌,算命先生的言辭正好使得他確認了此事,而鄒忌則趁機在一旁添油加醋,田忌最終不得不連夜逃亡楚國。

其實早在田忌班師回朝之前,孫臏就看出了田忌回去後必然兇多吉少。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

孫子謂田忌曰:「將軍可以為大事乎?將軍無解兵而入齊。使彼罷弊老弱守於主。若是,則齊君可正,而成侯可走。不然,則將軍不得入於齊矣!」田忌不聽。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告誡田忌,讓田忌不要解除軍隊武裝,而是帶兵直達王城去謀反,如此就能掌控齊國,而成侯(鄒忌)就能被田忌逼走。如果不如此,回去之後田忌將大難臨頭。可是田忌不聽,結果果然應驗。

手握重兵的田忌一旦解除了武裝,馬上就陷入了相當被動的局面,最後敗在了文臣鄒忌的手中,不得已之下逃到了楚國。可即便是田忌逃亡楚國,鄒忌還是相當不放心,為此鄒忌派遣他的謀士杜赫給了田忌最後一擊。

杜赫來到楚國對楚王說:「鄒忌所以不善楚者,恐田忌之以楚權復於齊也。王不如封田忌於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齊也,鄒忌以齊厚事楚。」

杜赫勸楚王給予田忌封地以安身立命,並且利用鄒忌和田忌之間的矛盾,來平衡齊國與楚國的關係,楚王最終採納了他的建議。田忌在得到了封地之後便沒有回到齊國,而鄒忌則由此成為了齊國熾手可熱的人物,權勢滔天。

直到齊威王去世之後,繼位的齊宣王才為田忌平反,並且將他接回了齊國。齊國文臣與武將之間的鬥爭以鄒忌等文臣勝利而告終,田忌這樣的武將離開了齊國之後,齊國再也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戰爭,這對於齊國來說是最大的損失。

鄒忌之所以能如此輕易的就扳倒田忌,無疑是利用齊威王對田忌的忌憚,如果齊王不忌憚田忌,那麼怎麼可能僅憑一個小人物的一面之詞,就對此信以為真呢?歷史上君王忌憚大將而導致大將下場慘澹的例子數不勝數。

韓信就是如此,與田忌相同的是,韓信在攻克齊國之後,已經擁有了極大的實力,幫楚則楚勝,幫漢則漢勝。

此刻他的謀臣蒯通就建議韓信自立:

方今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叄)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

對於這一點,韓信不聽,隨後蒯通多次給韓信陳述利弊,告知韓信「野禽殫,走犬亨;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說倘若韓信幫助劉邦取勝,韓信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其實蒯通分析的相當透徹也確實有道理,可任憑蒯通如何勸說,韓信依舊不聽,結果下場慘澹無比。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讀了《資治通鑑》,讀了書中田忌的故事,更讓人理解這一點。因此,《資治通鑑》不僅是一本史書,同時也是一本人性之書。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有大格局,要懂人性和退讓。通過《資治通鑑》,我們能學到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畢竟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精裝四冊版白話《資治通鑑》。本書組織全國百名大學教授進行了整理,並以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機構進行校勘。

從內容、版本上力求精準、科學。曾國藩對《資治通鑑》愛不釋手,梁啓超認為「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絕對值得購買。

因為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做活動,一套六大本,現價69元。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田忌謀反,司馬光簡單文字背後的可怕真相
    【原文】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人物背景〗鄒忌,時任齊國相國,以善於進諫成仕。田忌與龐涓馬陵之戰前,他先反對,後贊同,支持齊威王助韓伐魏。但是,他和田忌積怨頗深,眼見田忌得勝,他開始設下圈套,推田忌入坑。
  • 中美貿易戰打到了田忌頭上?和諧嗎?
    二來,樹立起田忌的名聲,這就完成了任命田忌為將的第一步——造勢——一個能贏齊王的將軍也是能贏他國的好將軍。這是第四層。這個比賽是賽馬,不是鬥雞,更不是鬥蛐蛐兒。為何?因為打仗最重要的戰略需求就是馬和戰士。一場賽馬比賽讓舉國良馬齊聚都城,官宦之家馬匹狀況一下子被齊王完全掌握。同時在民間掀起一場養馬,騎馬,賽馬的風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齊國現階段的馬,未來的馬都得到了保障。
  • 孫臏給田忌出計贏了齊王,他和田忌在齊國的下場如何?
    在中學的課本中有這樣一篇故事,名為《田忌賽馬》,這篇文章意圖通過田忌賽馬中智慧的運用,來告訴我們做事要善用頭腦,講求方法與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勝利。其中的主人公是著名的歷史人物田忌、孫臏以及齊威王。不過,故事以外,孫臏的結局又是什麼樣的呢?
  • 孫臏為田忌獻上最後一計後,從此神秘消失,為何田忌不用?
    8月,鄒忌主動向齊威王獻策說:大王大可以派田忌將軍前去應戰,田忌必將為齊國爭光。其實當鄒忌向齊威王推薦田忌的策略時,鄒忌本人就已經下了一步勝棋。因為如果田忌支援韓國有功打了一場勝仗,那麼鄒忌就有推薦能者的功勞。如果田忌大敗而歸,那麼田忌將軍本人就需要受到處罰,所以無論成功與否,鄒忌都有收益。
  • 孫臏和龐涓
    孫臏和龐涓是同學,又是好友,同拜一個師傅學兵法,都是佼佼者。龐涓出師後,來到魏國,得到魏惠王的賞識。他領軍出去,小試牛刀,鋒利無比。魏惠王視若棟梁,對龐涓尊崇有加,拜為大將軍。龐涓很得意,便想起了知己兼同學的孫臏,兩人分別的時候,說以後要互相照顧,共同建立功業。他寫信給孫臏,說我在魏國混的還不錯,你也來吧,咱哥倆聯手,可以縱橫天下了。哥倆一見面,熱情得不得了,龐涓盛宴款待。酒
  • 語文微課堂:統編語文(五下)《16 田忌賽馬》
    具體寫明了三場賽馬是如何比的,結果是田忌輸一場,贏了兩場,最終獲勝,說明孫臏的方法奏效了,印證了孫臏的足智多謀。2、孫臏是一個怎的人?他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的人。3、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次?結果怎麼樣?答:田忌和齊威王賽馬。賽了兩次。第一次田忌三場都失敗了,第二次田忌勝兩場輸一場,贏了齊威王。
  • 在臉上刺青、挖去膝蓋骨,二人師出同門,為何龐涓對孫臏如此殘忍
    他看著宴席上相談甚歡的魏惠王與孫臏,嘴角扯出了一個詭異的笑。果不其然,孫臏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當然就冷落了這位脾氣不是很好的大將軍。龐涓開始行動了,一個大將軍在朝中託人辦事簡直是易如反掌。很快,就有官員上奏說孫臏要謀反,這樣的話一個接著一個。
  • 龐涓和孫臏師出同門,為何殘忍對待孫臏,孫臏待他又是如何?
    他將孫臏的膝蓋骨挖除,斷掉了孫臏的雙足,還給他的臉上刻上了字,這令孫臏失去了生理上的支柱,逐漸暗淡下了身上的光芒。 來到齊國的孫臏向將軍田忌講述了自己的情況,田忌十分同情他,他也明白,孫臏的思想是很超前的,並且頭腦邏輯聰慧,讓他跟了自己總歸是有好處,並且現在的孫臏已經沒了腳,也站不起來,終究是無法有不衷之心。田忌喜好賽馬,一次他賽馬的時候,孫臏在一旁為他出謀劃策,這就有了著名的歷史事件田忌賽馬。田忌這下對孫臏更是賞識,他更是將孫臏奉為自己的老師,常常向其請教問題。
  • 小人得志只是暫時的,看看把孫臏害成殘疾的龐涓是什麼下場便知
    交友不慎,飛來橫禍,但天無絕人之路最初,孫臏和龐涓一起拜師學習兵法,龐涓發現孫臏天資聰慧,極具才華,十分嫉妒。後來,龐涓當上了魏國的將軍,擔心孫臏將來會比自己更出色,便動了歪心思。齊國大臣田忌以上賓的待遇接待孫臏,又推薦給齊威王。威王延請他為師,向他請教兵法。兩次戰爭成就名聲,而小人終沒有好下場公元前353年左右,魏惠王率軍攻打趙國,圍困邯鄲城。齊威王計劃出兵援救趙國,任命孫臏為大將,孫臏因殘疾辭謝,於是齊威王任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讓孫臏坐在簾車出謀劃策。
  • 龐涓與孫臏,一場兄弟之間的快意恩仇
    龐涓後來出仕魏國,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孫臏到魏國後,龐涓嫉妒他的才能,於是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 ,砍去了孫臏的雙足,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當齊國使者出使至魏國首都大梁時,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齊國使者時,不同凡響的言辭打動了使者,偷偷地將他載回齊國。
  • 龐涓挖了孫臏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復仇的時候有多狠?
    原來無論是天賦還是學習能力,孫臏都在龐涓之上,再加上孫臏出生兵法名門,師門之內所有人都對孫臏心服口服,久而久之同樣成績不俗的龐涓就對孫臏產生了妒忌之心,他怨恨孫臏在所有事上都壓了自己一頭。在二人學成之後,龐涓很快的就成為了魏國的將軍,一時之間風頭無兩。於是順風順水的龐涓這時就假意邀請孫臏前往魏國,假借二人一同發展之意,實則是想在暗中坑害孫臏。
  • 孫臏與龐涓,一場兄弟之間的快意恩仇
    孫臏與龐涓為同窗,二人一起拜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 龐涓後來出仕魏國,擔任了魏惠王的將軍,但是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當齊國使者出使至魏國首都大梁時,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見齊國使者時,不同凡響的言辭打動了使者,偷偷地將他載回齊國。逃奔到齊國的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寄居於門下擔任門客。
  • 龐涓將孫臏害成瘸子,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對他的復仇有多狠辣?
    之後,龐涓又在孫臏臉上刺字,想讓他永遠埋沒於世。但幸運的是,一位齊國的使臣意外發現了孫臏的才能。當時一名齊國使節出使魏國都城大梁,而孫臏則刑徒的身份有意接近於他。由於孫臏本就是齊國人,因此得到了齊國使臣的注意。而在交談中,使臣發現孫臏不僅是鬼谷子的弟子,孫武的後代,而且有經天緯地的之才。因此齊國使臣在回國前,悄悄將孫臏藏在車中,並將他帶回了齊國。
  • 還有誰願與田忌賽馬? 品茗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獲得授權。助理編輯:金今責任編輯:崔耀燁圖片編輯:師文、李欣南、劉小鈴、金今春秋戰國時期,賽馬是最受齊國貴族喜愛的娛樂項目。上至國君,下至大臣,都常以賽馬取樂,並以重金賭輸贏。齊國的大將軍田忌屢賭屢輸。此時,在魏國遭到同僚迫害的孫臏到達齊國國都,向田忌講授了三天三夜的兵法,頗受後者賞識。
  • 龐涓處以孫臏臏刑,挖其膝蓋骨,孫臏出逃後在復仇時有多狠?
    ,龐涓曾與孫臏在一個師父門下學習過兵法,後來龐涓在魏國得以重用,擔任魏惠王的將軍,但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擔心孫臏將來奪走他的光芒,因此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即在孫臏臉上刺字,挖其膝蓋骨。
  • 孫臏:一個人能成大事的3種跡象
    身在絕境時,要堅忍孫臏是鬼谷子的學生,專研兵法,一同修習的還有龐涓。學成之後,龐涓先行一步,去了魏國發展,很快就當上了大將軍。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能在磨難中成長的人,都很堅強。與其自暴自棄,不如想想辦法。孫臏開始裝瘋賣傻,慢慢消除龐涓的戒心,尋找著逃離的機會。漫長的等待,機會終於來臨。一次,齊國的使者來魏國訪問,孫臏得以秘密會見。最後,在齊使的幫助下,孫臏成功抵達齊國。為什麼孫臏最後能逃脫?因為他的不放棄。
  • 龐涓挖掉孫臏的膝蓋骨,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報仇的時候有多狠?
    一、龐涓與孫臏之間的仇恨龐涓學成之後,很快就展現出了他的才能,他在魏國成為了將軍,而孫臏則顯得比較落魄,一時之間沒能找到落腳點。龐涓知道孫臏的才能,為了防止孫臏在日後戰場之上打敗自己,或者是風頭蓋過自己,龐涓先是假意邀請孫臏與自己替魏國效忠。
  •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裝瘋賣傻逃過一劫,看看他最終的結局會是怎樣
    他聽聞魏國在招賢納士,就去魏國「應聘」,沒想到他在魏惠王面前吹牛逼,他說:如果要我當大將軍,魏國統一天下,不是難事,這牛逼吹得很響,魏惠王也稀裡糊塗相信了他,並任命他為大將軍。龐涓在魏國當大將軍,也表現出他的軍事才能,也打贏了好幾場戰役。這時他想起了昔日的同窗好友孫臏,這時的孫臏工作都找不到,顯得很落魄,於是龐涓寫信給孫臏邀請他來魏國輔佐他。
  • 田忌賽馬,謝霆鋒「殺」紅了眼
    百度上的成語故事解釋說:「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各自的馬都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齊威王總是用自己的上馬對田忌的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一些,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好朋友孫臏對田忌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準能讓你贏。 田忌疑惑地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 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真恐怖!
    早在戰國時期也有同窗相互傷害的例子,孫臏臉上被刺字,膝蓋骨被剔,復仇時的狠勁很恐怖!孫臏本名應該是孫伯靈,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傑出軍事家,是孫武的後代。孫臏的聰明是與生俱來的,「田忌賽馬」應該都有所知曉,這個成語的來由就是出在孫臏身上。田忌經常會和齊國的諸位公子們賽馬,並且設重金做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