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不一|2016年閱讀記:呂世浩《秦始皇:詐與力的極致》

2021-02-07 靜嘉讀書

14年時,我就讀過了這本書的臺灣版。當時覺得很受啟發。大概一個多月前,看到網上說三本書都出齊了,立馬買下來。這是呂世浩在臺灣的一個公開式視頻,後來陸續形成了三本書。後兩本,跟這一本,側重點不一樣。因為是演講整理而成,相對來說,比較好讀。我買回來了三本,一口氣讀下去,讀了一天兩夜,就讀完了。但真正讓我覺得震撼的,還是這第一本。這種震撼,不亞於兩年前的初讀。尤其是在我開始對歷史有了一種真切的讀書感受後,我更覺得,這本書對我,很有意義。

在前言《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裡,呂世浩提到,不止一個朋友問他,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這個問題讓他思考了二十多年,最後才形成一個答案:「不是歷史沒有用,而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式出了問題。」「古人重視歷史,是因為歷史有很強的實用性——它教導人們如何從前人發生的無數案例中分析事情,了解成功和失敗的道理,這也就是太史公所說的,讀史是為了『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如果你讀完了一本書,書還是書,你還是你,沒有任何改變,你就等於沒讀過這本書。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拿書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歷程不斷相互印證,不斷地去思索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運用前人的智慧,最後將書上的道理與自己的生命融合為一體,讓古人的智慧為己所用。」

所以,讀書,尤其是讀歷史書,是為了啟發智能,提升認知。如果讀書,僅僅是為了記住一些知識,而不是去思辨,去看古人在遇到問題時是如何思考、以及解決的,那麼,讀書有可能會讓自己更困惑,更迷茫。因為我們感受不到讀書的意義何在,對我們解決現實生活有何用處。畢竟,我們和古人隔得太遠了。

我曾經在這個問題上,真的是糾結了好多年。尤其是踏入社會後,最終像呂世浩說的那樣困惑:「如果讀了幾十年的書,碰到事情除了跟鄉民們一樣湊熱鬧,發表一點個人的感想外,對於如何解決事情,卻一點辦法也沒有,那讀書有什麼用?如果讀了這麼多歷史,自己卻在應付現實事情時,半點幫助都沒有,那學歷史有什麼用呢?」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和對自己讀書的懷疑。尤其是,如果是從追求真實出發的,我最終發現,歷史記載下來的也未必是真實的,有許多自相矛盾的史料,也有許多真假莫辨的史料,如此,歷史的真實,到底是什麼呢?越去了解,越覺得自己需要了解更多的層次面,才能進一步深入歷史。但是,了解真實,對於我們去解決現實問題,有什麼用?——知道秦始皇一定不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就比認定就是他就是私生子的人,能夠高明嗎?——這種所謂的知識的傲慢,帶來的只能是自己跟現實生活更深的隔膜,並沒有任何幫助和實質意義。傲慢帶來的也許還有偏見。畢竟,歷史是被許多人解釋,和不斷詮釋的,我們都是在不斷修正自己的歷史知識。如果是打著這樣的一種了解真實的態度去讀歷史,雖然,因為閱讀的深入,或許會比別人多一點,或者更深一點。但是,於現實生活,並無太大意義。我後來生意上出了一點問題,就一直在思考:肯定,我的讀書方式,出了問題。

直到14年年底,讀到了這本書的這段話,如同棒喝:「歷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功用就是磨利我們腦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幫助我們披荊斬棘,只有刀可以。光是記憶歷史是沒有用的,只有從歷史中學到智慧才是有用的。如果以為光是記住古代的歷史,就能解決今日的問題,那就好像拿著磨刀石去切東西,自然問題百出。這不是磨刀石沒有用,是我們的用法錯了。」

但這也只是「棒喝」而已,要「頓悟」,卻又是好久以後的事了。但是,它的確啟發了我,如何從「啟發自己」這一層面去讀歷史,理解歷史。

後來,我在讀一本歷史價值不是很高的《朱德別傳》時,突然有了一絲新的感受。比如,書中花了很詳細的舉證,指出毛澤東在井岡山那套「敵進我退,敵退我擾」、「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其實是源於朱德的戰術,被毛拿去用了而已。換之以前,我肯定會覺得,毛這個人,就是會竊取他人的果實。但是,我突然覺得,這不正是我們在做事上該學習的嗎,善於總結,善於汲取他人的有效經驗。毛本來就不會打仗的,但是,他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通過跟身邊最優秀的戰術家學習,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軍事方法,乃至上升為戰略,這不正是他的長處嗎。換置到生活場景,我們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剛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我們不是要去跟最優秀的人學習,看他們如何做事,如何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然後學習,迅速掌握行情,然後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事準則嗎?

在今年的最後幾天,我讀了吳曉波的《騰訊傳》。騰訊戰無不勝的一個方法就是後發優勢——先等別人開闢了一片根據地後,再利用自己的廣闊的用戶資源,迅速進入此領域,再利用強大的技術資源,攻佔一個個山頭,直到自己做到比先驅者還要強大。這其實也是一種善於學習,向行業裡最好的人學習,然後自己做得比他還好,乃至遠遠超越他。——生意上,這種方法最需要學習。

接著,讀到了當地的國軍大舉進軍井岡山,紅軍頂不住,毛和朱德於是帶著部隊突圍,在崇山峻岭裡躲來躲去。如果換到以前,讀到這裡,我肯定是在發笑,哈哈,失敗了,還不承認失敗,說什麼圍魏救趙。但是,在這個時候,我突然感覺到,雖然暫時失敗了,但是,正是下山這個被迫無奈舉動,反而誤打誤撞,造成了下山後轟轟烈烈的發展,開闢了一大片廣闊的根據地。這樣的一個事實,也讓毛認定和形成了自己的一個軍事原則,即向敵人力量的薄弱地帶進軍,敵人的力量越薄弱的地方,反而是自己發展的最好的地方。他上井岡山,是基於這樣的一種做法,當然,也有可能,在秋收起義失敗後,他只是想暫時找塊地方,保存實力,並沒有太清醒的認識。但是,這一次的井岡山出走,尤其是在贛西南和閩北一帶,極速地擴大了紅軍之後,我猜想,他就是在這個階段,形成和堅定了自己的這個軍事思想。這是個實事求是的軍事思想。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對呀,做生意不正是應該這樣嗎?我們本錢不夠,力量很小,人員不足,如果還一味地跟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拼價格,拼成本,那我們肯定是失敗的,但是,肯定有競爭對手薄弱的環節,或者是他們不屑去做的,或者是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的,我們要做,就去往這方面去做,才更有成功的希望。毛不正是因為如此,不到幾年的時間,蘇維埃的版圖越擴越大,以至於要形成一個正式的「國家」了。同樣的,拿網際網路來說,京東之所以全面上網,也是誤打誤撞,非典讓他們只能在家裡辦公,結果讓劉強東發現了網際網路這個未來的巨大趨勢。如果是發展實體店,再怎麼發展,劉強東也做不到行業老大的位置,但是,網際網路這個敵人的薄弱地帶,卻讓他看到了無限可能。後來他跟噹噹打價格戰,針對的也是敵人的弱點,這樣打下了自己在網購圖書行業的地位的。包括後來的針對蘇寧的電器之戰,他也是看到了敵人的薄弱的地方,專攻一點,不及其餘,然後迅速拿下了足夠的市場。

淘寶也是如此,eBay的成功,讓馬雲看到了和阿里巴巴可以互相彌補的地方,於是創立了淘寶網。但eBay是會員制的,要收費。這是美國式思維?馬雲呢,就祭出了免費這個大招,結果一下子拉了不少客戶。於此同時,他利用了阿里旺旺(這個旺旺是他跟QQ學的,走社交路線,但怎麼也走不好,反而在這裡誤打誤撞,契合了淘寶的發展),讓買家賣家可以溝通。再然後,他退出了支付寶,解決了信任問題。如此,淘寶極大極迅速地壯大起來了,才有了阿里巴巴後來的一切。而他的敵手,最終只能敗走麥城了。騰訊也是如此,創立了QQ,一時也不知道要怎麼做,甚至想把它賣掉,但最後,跌跌撞撞,總算找到自己如何活下去的方法,不僅如此,還創造了一個帝國。

於是我開始思考,我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如果還是要做這一行業,我應該從哪裡著手。後來想到,要從不起眼,或者從別人眼裡看來比較髒比較累的活入手,不然,太容易的話,別人一進入,你的優勢立馬沒了,太惹目的話,也很容易導致別人進入。當然,這還不是關鍵。你要比你的同行更有眼光,看得到這一薄弱地帶是可以發展的,只是他們忽略了,或者覺得太難,而選擇放棄的。就這樣,在不經意間,通過讀書的思考,我發現了自己的生意的下一步該怎麼走了。

呂世浩的話,雖然我看了,也深有觸動,但是,它並沒有一下子改變我,而是一種潛移默化,讓我在讀書的時候,多了一副眼鏡。尤其是我開始從毛澤東為什麼會成功這樣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時,我對歷史人物,多了一層理解,對如何將書本智慧轉化為人生智慧,也多了一層理解。這種新的感受,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它讓我有一陣子很自得,很欣喜。然而,命運並沒有眷顧我。相反,它把我推入更深的深淵。

 

回到這部書來。這本書本來是講秦始皇的,但是,一開篇,呂世浩卻講了秦始皇的一個對手的故事。他就是張良。

其實,認真說起來,秦始皇並沒有把張良當做對手,甚至,終其一生,他都不知道張良是誰。這正是我們常見的那樣。真正顛覆自己的那個對手,往往是看不見的。而你看得見的,未必就是最終把你放倒的那個。是張良把秦始皇當成了對手。他出生於韓國的宰相世家,他們家,五代都是韓國的宰相,如果不出意外,他也可能會成為宰相,然而,在他青年時期,秦國滅了韓國。於是,作為熱血青年的他,立下心願,滅亡秦國。

張良最初的辦法是什麼?散盡家財,找到一個大力士,刺殺秦始皇。自然是失敗了。甚至自己都得遠遁他鄉,隱姓埋名。後來,他遇到了黃石公。跟黃石公的這段偶遇,鑄就了他的用計特點。第一,是忍。忍一時,很簡單。難的是,在不斷的羞辱面前,一忍再忍。黃石公現身說法,一再羞辱張良,就是試他。張良呢,最開始是想揍他,但看他老了,不忍心,於是按照他的要求做了,沒想到,黃石公一個接一個地提出不合理要求,這時候的張良,反而平和了,不僅按照老人的要求,幫他穿鞋,並且是「長跪履之」。呂世浩說,這說明什麼,說明「人生要麼不忍,既然已經忍了,就要一忍到底。」——「因為你不能一忍到底,讓人看出你是強忍,你的忍半點價值都沒有。」哎,人生總是對我們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這時候,怎麼辦,只有忍,並且是一忍到底,要自己把碰到的一些突發的、不合理的事情,理解為常態,耐心等待,等待最有利於自己翻身的時機。「『花開有時謝有時』,歷史就是講時與變的學問,萬事都有時機,你必須要在最適合的時機做最適合的事情。時機不到,你只能忍耐。如果不能忍耐,過早暴露你的意圖,敵人就會防備你,你就什麼事也做不成了。」

這是黃石公教給張良的第一個道理——忍。他看到了張良的行為,對他是很讚賞的,於是,「笑而去」。然後,又回來了,跟他相約,五日後見。第一次,張良比他晚。老人讓他五日後再來。第二次,張良還是晚了一點點。老人讓他五日後再來。這一次,張良「夜未半往」。兩人約定的是第五天,張良在第五天來臨之前就先到了,怎麼樣也不能算遲到,就算老父先到,已經不能夠指責他不守約定了,此時的張良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但這只是「不後」,還不是「絕對的先」——「把一切主客觀因素,全部考慮在內,算到無可再算,做出萬全準備,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雖然不是『絕對的先』,但已經是『絕對不後』。」那什麼是「絕對的先」?作者說:「出乎對方意料,就是『絕對的先』。」

——「既然想要求勝,就必須站住『絕對的先』,也就是要出乎對方意料。從這個故事中的『有頃,父亦來』,就證明老父是接近夜半的時候才來,結果出乎他意料的是,張良第五天沒到就來了,這就告訴我們什麼是『絕對的先』。兵法必須這麼用,老父要告訴張良的就是這一點,而張良也明白了這一點。」

——「唯有忍,才能讓敵人失去防備。敵人沒有防備,你才能出乎對方意料,才能佔住『先』來出奇制勝。老父教張良的,正是這兩個道理。」

 

「忍」和「先」,是黃石公教給張良的兵法要義。而呂世浩還講到了太史公寫張良之所以成功的另一個要義。即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句:拿到兵法後,「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呂世浩提醒我們:「習」的意思,指的是鳥兒學飛。「鳥兒學飛又一次就成功的嗎?絕對沒有。一隻小鳥從不會飛到學會飛,要摔下來多少次?都要摔得遍體鱗傷、渾身是血,最後才學會展翅飛行,才能夠翱翔九天。」「講道理容易,做事難,做得成事更難。因為講道理容易,道理講得通就可以了。做事要有現實的條件配合,做得成事需要所有的條件都到位,缺一個條件都不行。」——「人學做事就是這個樣子呀!從懂得道理到能夠實踐,你必須要經過多次的磨練,多次的坎坷,多次的挫折,才能夠明白那個道理要如何實踐。」習,指的是多練習,多練幾次,才能慢慢上手。

這兩年來,我無數次地懷疑自己,怎麼頭腦那麼壞,那麼笨,思維那麼不縝密,想事那麼不周全,但仍然只能自我修復,自我平復心情。其實,從現在來看年初,在這個轉型的行業上,我的進步已經很大了,雖然每一個進步,都伴隨著淚水和不安,跌跌撞撞,無比笨拙,甚至處處吃虧,根本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這些進步,說起來,也微不足道,但是,相較於一年前的處境,真的又好得很多。有時候覺得,這樣慢慢成長,也是好事。雖然暫時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嘗不到成功的喜悅,成天憂患不安,但是,如此再堅持數年,自己也好,生意也好,逐漸成熟起來,越做越拿手,相信,賺錢是一定的。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也是一定的。所以我覺得,不斷的成長,比一時的成績,遠遠重要。

賴不一|我印象較深的十本書


相關焦點

  • 呂世浩解讀「秦始皇成敗」:絕頂聰明的人,一旦走上這條路,便跌入谷底
    呂世浩先生是臺灣歷史學者。他就讀私塾近二十年,師承前清禮親王嫡裔愛新覺羅·毓鋆。
  • 倫予史紀 呂世浩老師六天帶您讀透《孫子兵法》
    倫予文化《孫子兵法》課程由臺灣大學歷史系呂世浩教授親授的倫予文化大美歷史《孫子兵法》課程2015秋季班9月開課啦,2個模塊,歡迎尊享。中華文化有自己獨特的教育觀和成熟的教育體系。僅以【經史子集】為例,這四類經典就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教育目標。
  • 呂世浩--北京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曾追隨清朝皇室後裔、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
    呂世浩北京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博士、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曾追隨清朝皇室後裔、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在傳統私塾中學習四書五經近二十年,打下了深厚的國學基礎。著作:《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秦始皇/帝國崛起王道霸道與強盜的取捨/敵我之間成在對手敗在隊友》《細說史記》關於為何要學習《孫子兵法》,呂教授指出,《孫子兵法》並非兵家所需,其真正講究的是競爭之道、競爭之術。而正如荀子所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因此,學習《孫子兵法》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 推薦——2014年最暢銷的臺版好書
    1.
  • 17本2014年最暢銷臺灣好書推薦
    這本散文集緣起於 2011 年夏天她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 38 篇散文、 7 封信件、 3 場對談、1 段問答,以及 65 張精選攝影作品,記錄了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風景以及不喧譁的思索。2. 柯志傑 《字型散步:日常生活中的中文字型學》
  • 專訪《邯鄲記》導演王筱頔:閱讀經歷是種能力
    《邯鄲記》是湯顯祖「臨川四夢」裡的最後一夢——亦即「黃粱一夢」,該劇正是2016年紀念莎翁與湯翁同時逝世400周年而作,也是王筱頔作為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董事長(原廣州話劇團團長),為廣州話劇市場開創的「名著系列」中的一部。
  • 平安成功踢館《中國之星》 極致演繹《流浪記》
    平安深情演繹《流浪記》  搜狐娛樂訊 東方衛視《中國之星》自啟動以來聚集了孫楠、齊秦等老牌唱將,在業內的影響力不容小覷,2016開年首期又迎來了「國民唱將」平安前來「踢館」,一人獨挑八人,吸睛程度更加爆表。
  • 秦始皇耗幾十萬兵,才攻下不毛之地,2200年後中國的富裕之省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327字,閱讀約5分鐘公元前222年,秦國王翦率領60萬大軍,一舉攻滅楚國勝利之威,秦始皇劍指百餘,準備一舉平定百左右,原本是春秋末期的霸主秦始皇滅楚後,百人左右的部族割據自立,根據絕書記記載:「秦始皇並楚,百越叛去。」
  • 幾千年來,不為人知的秦始皇
    一個在文壇上光芒萬丈、在學術上成績斐然的詩人、學者,在自己為之奮鬥幾十年終於舉雙手迎來的新社會裡,竟然一步一步淪為平庸、甚至令他自己也嫌惡的老人,倒真值得我們深刻反思。我於是想到了一個和郭沫若糾纏了一生的歷史人物,那就是兩千多年來被人們說來說去卻總也說不明白的秦始皇。
  • 如何用手機修復秦始皇的「限量手辦」?
    秦始皇「手辦狂魔」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二是極致的寫實主義。秦人思想一貫簡單粗暴,反應在俑上,就是絕對寫實,連髮絲和鞋底的針腳都刻畫出來,和其他六國的風格形成鮮明對比。尚巫的楚國人做的俑,畫風和秦俑對比的話有點一言難盡 | 周意群.安吉博物館藏楚式侍俑除了細節,兵馬俑原本的色彩同樣寫實。在我們認知中,兵馬俑似乎一直是灰不溜秋、土不拉幾的。
  • 羋月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秦始皇是羋月的玄孫子嗎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世界奇聞探索畫報」,再點擊
  • 全球同步:揭開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
    《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官方預告片騰訊娛樂訊 國家地理聯手英國BBC年度巨製,備受期待的2016紀錄片大作《秦始皇陵的驚天秘密》將於10月16日晚22點正式登陸騰訊視頻,全球同步首發,VIP會員獨享全集,自從秦始皇陵被發現以來,近40年的「最重大發現」將首次公布世人
  • 呂不韋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生父?通過現代醫學,終於真相大白
    因此秦始皇早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正所謂人出名了就會有很多與之相關的故事,有的對於一個人的形象是非常好的,有的則帶有貶低的意味。秦始皇也不例外,秦始皇雖然實現了統一,甚至建立的制度更是影響了後世上千年,但是在他的身上也是有著所謂的「黑料」。
  • 秦始皇背了2000年的黑鍋,」焚書坑儒「並不是真正的焚書坑儒
    千百年來,許多人圍繞著秦始皇編造了一個又一個故事,添油加醋,真假參半。他的家世,被塗抹得陰暗淫亂。說他的父親是呂不韋,一個大商人,說他的母親養面首生孩子,甚至發動政變要奪權。他的為人,被渲染得暴虐恐怖,聲音似豺狗,內心如虎狼,焚書坑儒,滅絕文化。
  • 大秦帝國只存活了13年!秦始皇的智商為什麼連我們也比不上呢?
    秦始皇一統河山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始皇帝,可是他所創建的王朝壽命卻很短只存在了13年,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對於秦朝的滅亡,我們多數人都認為是胡亥的無能和趙高的無作非為導致的,可其實禍根並不完全在這倆人手裡,秦始皇的「弱智」也有很大的原因!為什麼說秦始皇很弱智呢?
  • 歷史紀錄片:千古一帝《秦始皇》
    紀錄片:《秦始皇》導演: 袁維暉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
  • 【合集】2018年書籍匯總,無條件免費領取!
    Prince》(小王子英文原版)Antoine de Saint-Exupery 《春分之後》夏目漱石 《人間失格》太宰治  《瓦爾登湖》亨利·戴維·梭羅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書單三《茶花女》小仲馬 《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大秦三部曲》(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