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密令找孫中山肝臟,切片去向成謎

2020-12-28 騰訊網

1942年,孫中山的肝臟被迎回時,汪偽政權舉行了隆重的「靈髒」安放儀式。

孫中山病逝後,為便於遺體保存,內臟被取出,並將肝臟留存。長久以來,孫中山肝臟的去向一直是個謎,相關研究有的說被焚化了,有的說隨孫中山的遺體埋葬在中山陵;還有人說被孫中山之子孫科帶到了臺灣。具體狀況如何?

肝臟被保存宋慶齡都不知

南京中山陵園收藏的史料彙編記載:1925年1月26日,孫中山病情嚴重,入北平協和醫院動手術。孫中山曾遺言夫人宋慶齡,對其遺體的處置,願意「按友人列寧保存遺體」的方法,用防腐方法保存。孫中山3月12日病逝當天,北京臨時政府遵其遺囑,將遺體送往協和醫院施行保存手術。

防腐過程歷時兩天。協和醫院對外界宣布,孫中山的內臟在進行醫學檢查後,已作火化處理。但實際上,由於診斷結果是孫中山患有肝癌,為研究之用,協和醫院將取出的肝臟及製成的肝臟病理切片和臘塊標本,收藏於該院病理研究室內。此事對宋慶齡及孫中山之子孫科等也是保密的,他們被告知肝臟已焚化。

日軍強闖醫院取走肝臟

「檔案顯示,孫中山逝世後,肝臟確實留存於世。」南京市檔案局副局長王菡曾在上世紀80年代整理館內資料時,查到過孫中山的肝臟被盜一事。他回憶說,檔案記載,1942年初春,日軍強行進入美國人開辦的協和醫院時,發現該院研究室內藏有孫中山的肝臟、肝臟切片和臘塊等,其中還包括一冊總理的臨床記錄報告。兩名日軍軍官取走了與孫中山相關的所有檔案資料。

這一重大信息傳到南京汪偽政府後,汪精衛立即派偽外交部長褚民誼趕赴北平,與日軍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商洽索回肝臟等事宜。經商妥,日軍交出肝臟、肝臟切片以及臘塊標本,由褚民誼帶回南京。

檔案顯示,褚民誼於1942年3月29日到達浦口車站,然後赴中山陵,將肝臟等暫恭奉於孫中山靈櫬後邊;而切片、臘塊等物交給上海雷錠醫院的湯齊平醫師保管。

大漢奸偷藏肝臟留後路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聽到一個驚人的消息:孫中山的肝臟被大漢奸褚民誼偷藏了!

1946年4月15日,褚民誼被國民黨軍統誘捕並押解至南京。4月22日,褚民誼被判處死刑。審判後,褚民誼不甘心,說他願意獻出珍藏多年的寶物,以求將功贖罪。原來,褚民誼乘亂將存放於靈櫬後的孫中山的肝臟攫為己有,存放在親戚家。他深知孫中山肝臟的重要性,想為自己留條後路。

蔣介石知情後極為震怒,密令軍統局辦理此事。孫中山的肝臟至此再次被找到。但此後的下落尚無相關檔案材料加以證實。南京市檔案局副局長王菡曾尋訪到孫中山的侍衛範良及中山陵園管理處的多位老人,均說被追回的肝臟最終進行了焚化。

肝臟切片等下落仍是謎

褚民誼還向軍統供出了湯齊平保管肝臟切片與臘塊標本一事。軍統局頭目鄭介民隨即差人找到湯,收回孫中山肝臟切片與臘塊標本。

追回的肝臟切片及臘塊最終歸於何處?根據中山陵史料彙編,1946年6月20日,蔣介石致電陵園管理委員會:「陵園管理委員會鈞鑑:擬軍統局五月二十二日報告,齎呈總理遺體肝臟切片與臘塊標本共一盒……希謹敬保管為要。」

然而,孫中山肝臟的切片和臘塊標本之後的去向依舊是謎。(摘編自《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3.14】孫中山之死
    孫中山與蔣介石孫中山可謂猜錯了,又猜對了。所謂猜錯,是無論當時各路軍閥怎麼反對孫中山的意見,但以他當時的威望,沒有人敢謀害他。所謂猜對,是孫中山還是一語成讖了。孫中山1月26日,孫中山被送入北京協和醫院。
  • 汪精衛死後葬在孫中山旁邊,蔣介石卻把他的墓炸開,發現一首詩
    孫中山曾經十分欣賞汪精衛,甚至想過要讓他接班,雖然最後汪精衛叛變了,可他依然想為孫中山先生「守陵」。 抗日戰爭結束以後,蔣介石回到了南京,但是感覺汪精衛的墓地在那裡太過礙眼了,最關鍵的是他覺得汪精衛這樣一個賣國賊沒有資格和孫中山在一起,於是就找人商討著給汪精衛的墓地挪地方。
  • 陸客迷歷史 孫中山紀念館成臺北最熱門景點
    陸客迷歷史 孫中山紀念館成臺北最熱門景點   中新網2月15日電
  • 孫科流亡美國,蔣介石為何不聞不問?
    孫中山與臺灣的淵源 孫科雖然被拒在臺島之外十幾年,但孫家卻與臺灣有著頗深的淵源。這還要從孫中山說起。 孫中山還是最早將「收復臺灣」付諸實際行動的人。1899年冬,他在日本東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手繪一些中國《形勢地圖》,將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的臺灣領土塗上顏色,以便「讓閱讀者觸目驚心,永誌不忘」。 此後,孫中山3次到臺灣,從事革命活動。
  • 陳炯明為什麼要背叛孫中山,真正的分歧在哪裡?
    在人們印象裡,他是背叛孫中山的反動派,罪證就是1922年「六一六炮轟總統府」事件,逼得孫中山化裝逃往上海。然而,實際情況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孫陳二人為何決裂?  陳炯明與孫中山因護法運動而開始合作,這裡的「法」是指孫中山1912年3月11日實施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當年的孫中山對陳炯明的品德一直很欣賞,他曾感慨說:「陳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
  • 屢敗屢戰的國父:連續創業者孫中山
    事實上,不管是革命還是造反,都是一項事業,單講理念的歷史都是虛的,想成事,必須有能夠實際操作計劃。孫中山創業思路極為簡單:募款——買武器、招募死士(革命青年、浪人、幫會分子)——發動武裝起義。事實上直到辛亥革命前,孫中山的創業思路一直是如此。在孫中山看來,武器購買和招募死士都是相對容易的,只要你有錢,都能買得到。
  • 民國史上大懸案,瘳仲愷被刺成了案中案謎中謎!
    從1903年結識孫,到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追隨孫22年幾乎參與了孫中山的所有重大革命活動,也是黃埔軍校真正的創立者!圖為廖仲愷犧牲處紀念碑,來到此處,耳邊似乎還能聽到那刺耳的四聲槍響。當年瘳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口被刺殺,可以想像當時政局的動蕩。受此案牽連的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和粵軍領袖許崇智被逼出走,離開了權利中心。「校長」蔣介石走向了臺前!
  • 【正能量暖心事】去向成謎的名牌挎包
    【正能量暖心事】去向成謎的名牌挎包 2020-09-23 2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是他打開潘多拉魔盒
    許多人以為蔣介石是孫中山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蔣也常以「總理唯一的接班人」自居。傳言說孫中山臨終時口中直呼「介石」,「介石」。但事實上不是這樣一回事,是一位外國人發現了蔣介石,把他從默默無聞中撈出來,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使蔣介石在國民黨諸精英中脫穎而出,一步登天。我們先澄清蔣介石是不是孫中山遺言的繼承人。
  • 最為孫中山辜負的革命紅顏陳粹芬: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上面這兩個人物,始於孫的蘿莉控,終於孫的始亂終棄,是露水情緣的一帶而過。 但有一個女人,叫做陳粹芬,為孫拋頭顱、灑熱血,追隨了孫一輩子,但幸福要來時,卻消失在了茫茫人海。我們現在記得只是宋慶齡。 宋是一位成功博上位的小三,最終成了國母,為後世樹立了難以逾越的標杆。
  • 為何蔣介石二兒子蔣緯國身世成了謎,和蔣介石在日本留學經歷有關
    說起蔣介石的兒子,我們都知道一共有兩個。長子叫蔣經國,次子是蔣緯國。蔣介石去世後,蔣經國成了他的接班人。和蔣經國相比,蔣緯國顯然沒有這麼的光芒萬丈。不僅沒有光芒萬丈,而且蔣緯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身世問題。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蔣緯國不是蔣介石的兒子。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是和蔣介石在日本的留學經歷有關。
  • 唯一有資格給孫中山寫墓志銘的人,給女兒取名不正經,結果尷尬了
    1925年3月12日,國父孫中山在北京病逝,時年59歲。大家都知道孫中山最終葬在了南京中山陵,如果大家去過中山陵參觀,就會發現這裡沒有孫中山的墓志銘,這是為何?有網友說,這是因為國父地位太高了,沒人有資格給他撰寫墓志銘。
  • 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希望在中國建立3千個祖父孫中山的銅像!
    她的祖父孫中山,曾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她的父親孫科,曾三任廣州市市長。孫穗芳是孫中山獨子孫科的私生女。其母嚴藹娟曾斷斷續續與孫科共同生活四年,但懷上孫穗芳後,兩人分開了。小時候,母親和繼父把她當作搖錢樹,不停向孫科要生活費。第一次見到親生父親,孫穗芳已經三十歲。
  • 蔣介石是如何在廣東發跡並得到孫中山信任的?
    本刊現發表《蔣介石在廣東發跡記》一文,讓廣大讀者了解蔣介石在大革命前後如何博取孫中山信任,竊取東徵、北伐和工農革命果實,一步一步爬上高位的。對於我們加深中共黨史研究,具有一定意義。 1906年蔣介石留學日本,結識陳其美,後經陳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認識孫中山,走上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道路。
  • 誰為孫中山與日本妻子代寫和翻譯情書
    聽說連同孫(中山)氏送給她的戒指也送給女兒的養父家。這一點請您能十分給予理解。   以下是我記錄的母親談話。   1、明治三十一年(1898)秋(母親十二歲)(1),母親與其父(大月素堂)的熟人溫炳臣氏去孫氏家玩,這成了母親不幸命運的開端。這時,橫濱的長者町失火,住宅被燒毀,母親的一家搬到了山下町水町的石造房子裡(二層樓),上面住的是母親一家,下面是孫氏的家。
  • 《孫中山在桂平》首映式暨《孫中山在昭平》獎牌授予在南寧舉行
    愛國主義教育電影《孫中山在桂平》首映儀式暨《孫中山在昭平》獎牌授予活動在南寧市武鳴區萬海影城成功舉行。百部愛國主義題材影視劇片即將全面啟動招商工作,《孫中山和宋慶齡在桂林》《茶船古道》《邕州人家等片在籌拍運行中。
  • 股民蔣介石的投機人生
    不過,當陳炯明逐漸崛起成為孫中山麾下的軍事實力派之後,其野心也開始膨脹,不但不願意繼續接受上級的管束,而且逐漸有了謀反之心。與此同時,粵軍對於具有政治野心的蔣介石也是採取疏離和排擠的態度。蔣介石只能悶悶不樂地回到上海,和黨內的其他同志一起,開始了自己的證券從業生涯。
  • 他是孫中山「貼身保鏢」,杜月笙的「師祖」,蔣介石對他無可奈何
    回到家鄉的杜心五已經沒有對手了,想要拜師卻找不到好的師父,隨後經人介紹,杜心五認識了徐師,此人內功極其厲害,杜心五跟著他,一學就是8年,八年之後,杜心五重新回到江湖,遊覽河山!囊中羞澀的杜心五隻能靠走鏢維持生計,慢慢的20歲的杜心五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鏢師,只要是杜心五的標,沒人敢動!走鏢的時間長了,杜心五慢慢的對現在的國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也遇見過很多列強欺壓百姓,這讓杜心五的愛國情懷慢慢的激發了出來!
  • 孫中山形象遭遇冰火九重天
    再往後,輪到「三十年河西」,魯迅從神壇跌落凡塵,摔成一地碎片,「抑魯」遂成一股風氣,當年神化有多高,如今貶斥就有多深。矯枉過正,莫此為甚。  說到矯枉過正,魯迅之外,孫中山是最鮮明一例。孫中山在天安門廣場  然而孫中山如今的待遇,只怕比魯迅還要不堪。
  • 誕辰150周年 臨終前仍呼」和平、奮鬥、救中國」,孫中山走完生命最後一站
    孫中山對校長蔣介石說:「我此次赴京,將來能否歸來,尚不一定,我年已五十九歲,雖死亦可安心矣。」蔣介石十分愕然:「先生這是什麼話呀?」孫說:「我當然有感而言……今天看到黃埔學生能忍苦耐勞、努力奮鬥如此,必能繼承我的革命事業,實行我的主義。凡人總有一死,如果說兩三年前我還不能死,今有學生諸君,可完成我的未竟之志,則可以死矣!」傍晚,孫中山乘坐永豐艦離開黃埔,誰曾想,這一別竟成永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