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提到「殺手」這個職業時,大部分人下意識便會想到「冷漠、可怕」這幾個並不溫情的詞語。然而,《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影片裡,卻為觀眾描述了一個與大眾印象相反的充滿溫情的殺手。
裡昂,四十歲,影片的男主角,長期獨自生活,殺人手段乾脆利落,是一個足夠優秀的殺手。瑪蒂爾達,十二歲,影片的女主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是長期受到來自家庭的傷害,極度缺乏安全感。這是兩個仿佛生活在平行世界的人,中年殺手和小女孩,他們之間沒有恩怨情仇,按照道理來說,也不會有交集。可是偏偏,不可思議的現實讓他們從平行到交叉,即使以後也是漸行漸遠,但是那個重疊的點,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瑪蒂爾達外出幫裡昂買牛奶時,全家被槍殺。這個節點,讓他們兩個人的命運在此刻重疊。這不是兩個普通的人,而是生活在孤獨之中的殺手和在毒販家庭長大的女孩,這兩個人,註定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在我看來,裡昂並不是殺手,孤獨才是。現代科技發展迅速,社交軟體層出不窮。人與人之間可以溝通的方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方便,可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反而更少了。現代人對孤獨的體驗越來越多了,刷著朋友圈,看著長時間沒有聯繫的朋友的生活,仿佛離他的生活很近,但是一旦真正開始溝通,人們才會發現,彼此之間心的距離越來越遠了。一旦朋友圈成為我們了解一個人的唯一途徑時,就表明這個人早已經離開我們的生活圈了。
當然,現在許多人覺得自己並不孤獨。社交軟體上的好友有那麼多,每天沉迷在虛擬網絡之中,不斷與人交流,怎麼會孤獨?可是當我們脫離虛擬網絡,回歸現實,我們才知道,現實裡的我們會有多孤獨,為了逃離這種孤獨,我們才努力讓自己學會溝通,沉迷在虛擬的社交軟體裡,和陌生人談天說地。
也有這麼一種情況,有一種人只能在網絡裡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朋友在微信裡聊得熱火朝天,但是當面對面交流時,卻如冰天雪地般冷凍,尷尬不已。這也是孤獨的一種體現,在現實裡,我們在心裡築了一棟高牆,不讓別人進來,也阻攔自己出去,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孤獨對我們產生巨大的傷害,我們只能將自己緊緊包裹住,這是我們面對傷害的應激性反應。這種孤獨,造就了殺手殘酷無情的特性,是裡昂獨自生活長久的結果。
裡昂保護自己,用殘酷的外表一次一次的拒絕瑪蒂爾達,可是瑪蒂爾達的大膽示好與交流,讓裡昂感受到了愛。當裡昂決定保護瑪蒂爾達時,心裡的牆已經有了一扇門,他讓瑪蒂爾達進去了。可是這種保護不是禁錮,不是佔有,裡昂的愛是無私的,是自由的,是溫暖的。因為他的內心深處,本是充滿了愛的。同樣孤獨的瑪蒂爾達感知到了這股溫暖的愛,用自己大膽的情感表達打破了裡昂與外界之間那堵高牆。愛的力量是極其強大的。
許多人打著愛的名義做著自私的事情。我們總是打著愛的,用這種可笑的藉口去說服自己,說服別人,想方設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愛,是自私自利的。這種保護,是傷害,是毀滅。這樣的愛情,傷害你也傷害別人。保護的真正方式,是成全,是容納,是奉獻。如同裡昂保護瑪蒂爾達一樣,他用生命保護了瑪蒂爾達,為瑪蒂爾達換來了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未來,一個充滿光明和愛的未來。這種真正的保護,是不在意自己犧牲了什麼,不在意自己失去了什麼,一切以愛的人的利益為主。
現在許多情侶以愛為要挾,把愛變成了沉重的壓力和負擔,這種愛是自私自利的。「我愛你,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所以你也得為我付出!」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邏輯。我們愛一個人,與別人無關,我們自願為別人付出,也同樣與別人無關。這個邏輯的出發點,是把自己的愛自己的付出看得太重要了,自以為自己的愛對別人來說有多重要,對別人來說是不可替代的。但事實上,這種愛對於別人來說有可能是巨大的負擔。這種情感綁架把愛情變成了一種公平公正的交易,你愛我一點,我也得愛你一點,你為我付出了多少,我也得為你付出多少。可是情感這種東西衡量起來是十分主觀的,你認為我付出得不夠多,以愛情來逼迫我為你付出更多。這個過程本身就沒有愛。愛是付出,是奉獻。愛情是真心實意為對方付出,並且不奢求對方有所回報,也不希望對方有所回報。
孤獨造就了殺手,因為長期處於孤獨之中,我們失去了情感,變得殘酷無情,也變得不再會喜歡上其他人。情感的扭曲讓內心失去了愛的保護,變得自私自利。自私讓愛變質,對別人的情感造成傷害。所以我認為,孤獨才是最強大的殺手。但是如果我們足夠幸運,像裡昂遇見瑪蒂爾達一樣,深處孤獨的人遇到了真正的愛,喚醒早已埋藏深處的愛,兩種愛相互碰撞,孤獨會被打敗,情感會被修復,人生會有充滿愛的小美好。
如果說孤獨是殺手,那麼愛是殺手的剋星。當孤獨碰上愛,兩者相互碰撞,並不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因為愛的力量極其強大,但是這股強大的力量並不是具備強悍的攻擊能力,這股力量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會卸下別人的心防,化解敵人的攻擊力。我相信,沒有人會對愛下手,因為我們情感的終極追求,便是純粹到極致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