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回收垃圾9523公斤!昆明這個智能「小黃狗」變廢為寶受歡迎

2020-12-26 澎湃新聞

一年多回收垃圾9523公斤!昆明這個智能「小黃狗」變廢為寶受歡迎

2020-12-10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廢紙板不用,扔了可惜。12月8日上午,居民陸瑞徑直來到「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前,拿出手機對著屏幕掃碼,快速選擇回收類型後,「小黃狗」立即張開「紙類回收」的「大口」,陸瑞敏捷地把準備好的紙板投進去,「三下五除二」就獲得了「小黃狗」回饋的1.18元環保金。

「『小黃狗』不僅智能環保,還能變廢為寶,效益看得見。」陸瑞說,廢紙板、飲料瓶等很多可回收垃圾,以前要麼順手扔進垃圾箱,不環保也沒有收益;要麼攢到一定量時再喊人來收,也不是很方便。現在樓下就有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隨時投放隨時變現,太受歡迎了,垃圾分類已成為小區新時尚。

「金屬0.60元/公斤,塑料0.70元/公斤,紡織物0.20元/公斤,紙類0.70元/公斤,飲料瓶0.04元/公斤,玻璃、有害垃圾公益回收……」昆明景明環衛服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鄧皓飛介紹,去年10月27日至今年12月3日,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共回收各類垃圾9523.026公斤,其中,回收塑料、金屬、紙類、紡織物、飲料瓶共8892.396公斤,兌現環保金共4318.13084元。

陸瑞所在的官渡區關上街道彩雲社區聖世一品小區,共設置「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收集設備1臺,設有垃圾分類投放點7個,每個投放點都設置了垃圾分類示範亭,並配備「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分類垃圾桶,同時張貼了垃圾分類投放指引。

「我們持續深入推進愛國衛生『清垃圾』專項行動,建立健全了垃圾分類獎懲榜等激勵督促制度,全區已有829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27個點位設置了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官渡區環衛管理中心綜合業務科科長褚紀芳說,通過創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嚴格垃圾清理收運管理等措施,官渡區「清垃圾」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分類垃圾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來源:雲報客戶端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一年多回收垃圾9523公斤!昆明這個智能「小黃狗」變廢為寶受歡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都有哪些居民參與了垃圾分類?……很多關於垃圾的問題,最近在碑林區出現的一款神奇設備——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據說,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將日常的生活垃圾按類別投入回收箱,不僅將有效的資源回收利用,還能得到返現獎勵。既能給垃圾分類,還能得到報酬,還真有點新鮮。
  • 江蘇省垃圾分類現場會召開 小黃狗全產業鏈條解決方案成亮點
    在江蘇省,小黃狗進駐了南京、蘇州、無錫和揚州等多個城市,在超過700個社區鋪放了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其中,在揚州覆蓋的社區近150個。 現場,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宋如亞一行參觀了小黃狗全鏈條解決方案,了解小黃狗智能回收設備使用方法、功能及實際應用;對小黃狗垃圾分類全鏈條解決方案,以及企業採用有償激勵和慈善引導等方式,推動全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等方式方法表示認可。
  • 小黃狗復活
    幾個月後,即2019年7月18日,小黃狗不得不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重整。2019年9月5日,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小黃狗破產重整申請。整整過了一年時間,今年9月4日,上市公司派生科技發布小黃狗破產重整債權清償完成公告。這意味著,小黃狗死而復生。
  • 您今天「小黃狗」了嗎?
    正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一款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裝置「小黃狗」吸引了逛展觀眾的「圍觀」。↑2020年服貿會「小黃狗」展區。「推行垃圾分類以來,我們小區換了新的垃圾桶,也都安排了垃圾分類指導員,但是執行的標準不統一,而且只是早晚高峰各兩小時有人看守,其他時間就沒人管了。」李阿姨告訴記者,這個「小黃狗」有獎勵機制,扔垃圾還給錢,大家就有積極性,而且智能、新奇、乾淨,希望我們小區也能夠早日用上。↑現場觀眾試用「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 500公斤廚餘垃圾如何產出70公斤有機肥?這些小區就地「變廢為寶...
    夏季,廚餘垃圾味道重、易滋生蚊蟲等問題困擾著一些小區的居民,也影響了垃圾分類的推進。破解這個難題,一些小區嘗試引進了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廚餘垃圾就地「變廢為寶」,既降低銷納成本,還能避免汙染,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近日,記者走訪了部分把廚餘垃圾「留下」的小區,看看他們的經驗。蓮怡園二區廚餘垃圾處理設備。
  • 變廢為寶!「玩轉」廚餘垃圾,呼和浩特這個社區有妙招
    同樣無法避免的是每個廚房都會產生許多廚餘垃圾,其中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對於它們的處理看似簡單,如果想要變廢為寶則著實需要一番功夫。為此,新城區相關部門探索新的處理辦法。最近,水岸社區的居民,已經深刻的體會到了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福利。
  • 南京鼓樓區推動垃圾分類,逾300臺小黃狗進駐助力
    在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鼓樓區引入了小黃狗環保科技的物聯網設備助力。鼓樓區城管部門人員透露,僅11月,鼓樓區聯合小黃狗旗下的唐寧環保科技,在全區鋪設了349組智能垃圾分類亭。百年老街區迎來了智能物聯網設備整個鼓樓區覆蓋了南京主城中心的核心區。
  • 變廢為寶!「玩轉」廚餘垃圾,這個社區有妙招~
    同樣無法避免的是每個廚房都會產生許多廚餘垃圾,其中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對於它們的處理看似簡單,如果想要變廢為寶則著實需要一番功夫。為此,新城區相關部門探索新的處理辦法。最近,水岸社區的居民,已經深刻的體會到了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福利。
  • 江蘇揚州:看垃圾分類多「時尚」各類垃圾「一網打盡」
    四分類垃圾回收亭。 參會人員來到位於江平東路北側的景區環衛綜合體,這裡融合了「一園三站三中心」,內含垃圾分類主題公園、環衛車輛衝洗站、有害垃圾臨時歸集站、環衛工人愛心驛站、生活垃圾轉運中心、綠化垃圾處理中心、大件垃圾拆解中心,還附加了垃圾分類宣傳、展示、科普等功能,讓人耳目一新。「一座環衛綜合體,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不多見。」來自淮安的城管負責人感嘆。
  • 垃圾分類後去哪了?1噸廢紙能產出850公斤生活用紙
    變廢為寶,1噸廢紙能產出850公斤生活用紙  在北京新街口大乘巷小區的垃圾回收點外,整齊地擺放著14個垃圾桶,書本廢紙、塑料瓶、廢鞋、廚餘垃圾等被分類放置。其中的紙質垃圾,將被卡車運往下一個目的地——打包廠。  一進北京閒豆回收中心打包廠大門,立刻被空氣中瀰漫著的紙製品味道包圍。
  • 智能回收平臺「小黃狗」收購「笨哥哥」,新一輪融資估值達 150 億元
    小黃狗則更專注於 2C 業務,此前最為大家所熟悉的是其「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通過在各個小區里舖設無人值守的智能回收終端,來解決垃圾回收的最後一公裡難題;構建了前端對生活垃圾的返現分類回收、中端統一運輸、末端集中處理的「物聯網+智能回收」模式。據悉,目前小黃狗已經覆蓋了全國 30 個城市 3500 多個小區,設備鋪設量約 5000 組,累計用戶數突破 123 萬。
  • 實控人被立案後派生科技業績變臉,小黃狗破產重整牽連中植系等
    18年,中植集團10.5億元A輪融資入局小黃狗環保後,唐軍曾表示,小黃狗估值達60億元,並計劃在19年春節前在全國鋪設5萬臺小黃狗,在更多資方進駐後,小黃狗估值一度達到155億元。小黃狗環保的擴張一度被指對派生系現金流產生影響,加劇了團貸網危局。
  • 垃圾分類知識小科普,紙類回收竟有這麼多講究
    隨著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現在大家是不是都知道該怎麼分了呢?廢紙屬於可回收物,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紙類都可以回收呢?答案是否定的!!而應該當作其他垃圾處理原因如下衛生紙、餐巾紙,溶水性太強,所以不可回收;受到汙染或者是沾了油脂汙漬的紙類也不能回收,就是其他垃圾了;紙杯、飲料杯不可回收是因為它們的表面附上了一層塑料薄膜(防止滲水),在回收處理環節不易與紙分離
  • 看效果·城市提升看亮點|APP預約專人上門回收垃圾 這個社區垃圾...
    隨著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在垃圾分類的推進工作中也融入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比如,人臉識別分類設備、手持智能終端、智能回收箱等等,甚至還能在手機APP上預約處理可回收物……在重慶兩江新區人和街道天湖美鎮社區,你就能看到這樣的「神操作」,這也讓垃圾分類更好地融入到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智慧系統實踐垃圾分類網際網路+12月18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天湖美鎮社區進行實地探訪。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他們用這個方法美化「鄰裡花園」
    近日,多寶街社工站的社工和環保小衛士、黨員紛紛走上街頭,前往轄內各社區的「鄰裡花園」一起打掃花園衛生,利用收集來的環保酵素、茶葉渣,為花草施肥、澆水,美化多寶街的「鄰裡花園」。除此之外,7月9-16日多寶街社工又經過微信平臺線上宣布「物物交換」的方式,號召居民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並收到了許多居民的廚餘垃圾二次成品。
  • 垃圾分出七彩樣 變廢為寶淨鄉村
    東沁陽村是我市太行辦事處的一個普通村子,近年來,該村堅持垃圾分類,變廢為寶,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最近一段時間,村裡又有了環保新招。記者 張新雨:我現在是在太行辦事處的東沁陽村,走在東沁陽村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乾淨和整潔。
  • 小黃狗環保科技董事長王澤銘:用更溫柔的方式引導垃圾分類
    目前,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一年已經超過2億噸。從前期試點城市情況來看,垃圾分類的難點還是因為很多居民一時難以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做垃圾分類是要做人性對話溝通,重建新的文明,這是很大的挑戰」,王澤銘直言,垃圾分類是一項扭轉人性和習慣的工作,市民一開始的抱怨、迷茫、無所適從,都可以理解,任何人跨越舒適區都需要一個過程。
  • 舊衣回收箱讓破舊衣物變廢為寶
    近幾個月,伊寧市多個居民小區出現了一個身著「綠外衣」的環保舊衣回收箱,市民將不要的衣物放在舊衣回收箱內,最後變廢為寶,再次利用,在幫助市民解決舊衣處理困擾的同時還有利於環保。4月13日,記者在伊寧市中苑新城祥和苑南門看見,在一處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個環保舊衣回收箱。時不時,會有居民將家中不穿的舊衣放到裡面。隨後,記者根據環保箱上的電話聯繫到設立舊衣回收箱的胡恆博。
  • 將環保下沉到山村 小黃狗「你好,童鞋」走進大涼山
    從廣東來的小黃狗團隊輾轉1600公裡行程,在山路上盤旋了6個小時,終於抵達了大涼山上的這座「雲端小學」,帶著城市裡的關愛抵達。除了為每位孩子捐贈一件全新的羽絨衣,小黃狗團隊還送去了全國用戶捐贈的七八成新舊衣、書本和樂器小提琴、尤克裡裡等。
  • 投到智能分類回收箱的廢紙箱、塑料瓶去哪了?|申晨間
    01掃描二維碼,點擊「開始投遞」,隨著智能分類回收箱發出「嘰」的一聲,機械倉門緩緩向內打開。27歲的寶山區居民小賴把攢了半個多月的紙箱、飲料瓶,投進了這臺黃色機器裡,點擊「完成投遞」,倉門慢慢合上,機器上的屏幕顯示:3.99公斤,獲得積分479。小時候,小賴經常看到奶奶和挑著扁擔的廢品回收者討價還價,賣了廢品之後,奶奶就會帶她去小店裡挑選她最想吃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