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沁陽村是我市太行辦事處的一個普通村子,近年來,該村堅持垃圾分類,變廢為寶,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最近一段時間,村裡又有了環保新招。
記者 張新雨:我現在是在太行辦事處的東沁陽村,走在東沁陽村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乾淨和整潔。每一戶的家門口都沒有見到生活垃圾,見到的是整齊排列的七彩垃圾桶。這些垃圾桶上都非常清楚的標明了這些桶裡可以投放的垃圾,比如不可回收的垃圾、可回收的塑料及堆肥等等。住在這裡的村民他們對於這些七彩垃圾桶,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記者 張新雨:您好,我們看這個垃圾桶有這麼多,您能分清楚嗎?
村民 何翠蘭:能分清。
記者:張新雨:每天這麼多垃圾,您把這個垃圾要進行分類,您不覺得麻煩嗎?
村民 何翠蘭:不麻煩,不麻煩,天天出來按類丟垃圾桶裡就可以了。
從這些七彩垃圾桶我們可以看到,東沁陽村對垃圾的分類做的非常的細緻,那麼分類後的垃圾怎樣來進行處理呢?
東沁陽村駐村第一書記 張發軍:咱們現在七彩垃圾分為七類,其中有一類就是酵素垃圾,咱們把他做成環保酵素;還有就是不可回收的東西,咱們分類存放了;還有一個堆肥垃圾,通過環保義工做成堆肥,用在農業上,物盡所用。 酵素垃圾就是居民家庭裡面拋棄的,不可食用的東西,都是生的。這個環保酵素成熟後,一個可以用在農業上,改良土壤,增強農作物的抵抗力,防治病蟲害;再一個可以清潔水源,對汙水處理很有作用。咱們環保義工每天都把環保酵素倒進下水道裡面,下水道裡的臭味都減少了,環境整個都提高了。
從普通的生活垃圾桶到現在的七彩分類垃圾桶,東沁陽村的村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村莊的零汙染和變廢為寶。他們也會將這種形式繼續傳播和堅持下去,為我市的環保和美麗鄉村事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