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使康熙御駕親徵三次的一代梟雄噶爾丹到底有多厲害?

2020-12-25 小島知風

如果熟悉明史的人都會知道明朝在明英宗時期發生過土木堡之變,在土木堡之變中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也先所生擒,也先由此名震中原。而康熙時期三次親徵的噶爾丹正是綽羅斯·也先的嫡系後人,噶爾丹所建立的準葛爾汗國就是在統一了原蒙古瓦剌部也就是衛拉特部的基礎之上。下面就來詳細說一說歷史上的噶爾丹究竟是怎樣的人,能讓千古一帝的康熙三次御駕親徵。

噶爾丹一生兼有多重身份,是蒙古、新疆、西藏地區政教合一的領袖

噶爾丹的全名為綽羅斯·噶爾丹,他是蒙古瓦剌準葛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的兒子,他母親是玉姆阿噶。

準葛爾部及至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區當時都信奉藏傳佛教,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尹咱呼圖克圖曾經到訪過準葛爾部,噶爾丹的母親玉姆阿噶曾經虔誠地跪在地上向尹咱呼圖克圖請求,當時玉姆阿噶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僧格琿臺吉,她向尹咱呼圖克圖請求再要一個兒子。

尹咱呼圖克圖以為玉姆阿噶是來向他求「精」的,於是拒絕了她,說自己是活佛,是出家人,怎麼能給她來個兒子,玉姆阿噶就說,既然這樣你都老了,那等你圓寂之後可否投入我的胎中做我的兒子。尹咱呼圖克圖只得同意了。

後來巧合的是尹咱呼圖克圖臨終時,玉姆阿噶果然懷有身孕,於是尹咱呼圖克圖向信徒說明自己將來會轉世在玉姆阿噶的胎中,於是格魯派宗教人士就確定了玉姆阿噶生下的孩子就是尹咱呼圖克圖轉世靈童。

後來玉姆阿噶在順治元年(1644年)果真生下一名男嬰,也就是綽羅斯·噶爾丹,格魯派上層宗教人士就把剛生下來的噶爾丹確定為尹咱呼圖克圖轉世靈童將他帶到西藏拉薩學習佛法。因此噶爾丹的另一個宗教身份就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恩僧呼圖克圖。

噶爾丹自幼在拉薩先是跟隨四世班禪學習佛學,在四世班禪圓寂之後,噶爾丹又到五世達賴座下學習經學。

噶爾丹在五世達賴座下學習期間深得五世達賴的喜愛和欣賞,所以日後噶爾丹崛起之後也很快得到了五世達賴的支持。

其實噶爾丹的父親巴圖爾琿臺吉和哥哥僧格琿臺吉都是親清政府一派的人物,他們都很牴觸當時世界的另一大強國沙皇俄國。

噶爾丹的父親巴圖爾琿臺吉去世後將臺吉之位傳給了他的哥哥僧格琿臺吉,而他的哥哥僧格琿臺吉在上臺之後主要就是加強與清政府聯繫和溝通,大力抵抗沙俄的入侵。

後來僧格琿臺吉被異母兄車臣臺吉和卓特巴巴圖爾暗殺,噶爾丹在其母玉姆阿噶的勸說下和達賴五世的批准下還俗,他回到了準葛爾部,聚攏了哥哥僧格的部下與異母兄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決戰,最終經過一番徵戰廝殺車臣被噶爾丹所殺,卓特巴巴圖爾逃亡青海。

康熙十年(1671年)噶爾丹正式繼承了哥哥僧格的臺吉之位,並以僧格之妻自己的嫂子阿奴塔娜為哈敦(漢語中王妃的意思,也就是噶爾丹娶了自己的嫂子,這在蒙古部落是常見的事情,繼承者繼承一切)。

在這一時期噶爾丹是向康熙認慫的,他繼承哥哥僧格的臺吉之位後,一面利用自己之前宗教活佛的身份以及大汗的地位,開始積極統一衛拉特部。一面又向康熙上表自己的父兄遭遇,自己希望繼承父兄的臺吉之位,懇請清政府批准,清政府當然順利的批准的噶爾丹的請求。

噶爾丹稱霸中亞之後野心逐漸膨脹,開始謀圖與清政府並肩而立

噶爾丹最初還是繼承其父兄的政策,一面致力於與清政府交好,一面對沙俄態度十分強硬,但是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噶爾丹在與衛拉特部盟主和碩特部大汗鄂齊爾圖汗反目成仇之後,便開始與清政府關係轉冷,轉而與沙俄親近了。

這就先說一下衛拉特部的各部汗結構,衛拉特部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部,最初共分為五大部落,分別是和碩特部、準葛爾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後來土爾扈特部首領鄂爾勒克與噶爾丹的父親巴圖爾不合,率部出走到伏爾加河下遊地區,雖然一直與清政府保持親近聯繫,但是土爾扈特部實際是受到沙俄統治和欺凌。

土爾扈特部出走之後,衛拉特部也就剩下四大部落,也稱為四衛特拉,這其中以和碩特部為首,和碩特部首領稱為大汗,其他部首領稱為臺吉(低於汗位),和碩特部大汗也是衛拉特部盟主。

和碩特部自固始汗時就聯合各部首領聯名歸順皇太極統治時期的後金,在順治三年(1646年)時,衛拉特各部首領又再次聯名歸順清朝,因此在噶爾丹之前衛拉特部是一直臣服於清政府的勢力。

當時與噶爾丹反目的鄂齊爾圖汗也是如此,鄂齊爾圖汗是一直親近依賴於清政府,所以噶爾丹與鄂齊爾圖汗反目成仇後,也就註定了他不能在與清政府親近,因為他只是部落臺吉,所以他必須找更大的靠山來對抗有清政府支持的鄂齊爾圖汗。

所以噶爾丹就找到了沙俄,當時世界上能與清政府抗衡的國家也就只有沙皇俄國,沙俄一直想伺機在中國邊境上佔便宜,面對噶爾丹的投懷送抱,沙俄表示非常歡迎,所以沙俄非常鼓勵和支持噶爾丹反叛清政府。

康熙十六年(1678年)噶爾丹終於攻滅了鄂齊爾圖汗,和碩特部大汗鄂齊爾圖汗向噶爾丹投降,其部眾被噶爾丹的準葛爾部所兼併,噶爾丹自稱衛拉特部大汗,向康熙獻俘稱臣,名為獻俘稱臣實際是向康熙示威。

康熙當時正忙於平定三藩之亂,對噶爾丹也只能暫時忍耐,他拒絕了噶爾丹的獻俘,但是接受噶爾丹稱臣納貢。

在和碩特部被噶爾丹兼併後,在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十七年(1679年),噶爾丹又相繼兼併了杜爾伯特部和輝特部兩大部落,至此衛拉特部實現了政權統一。與此同時,西藏的五世達賴本來就非常賞識和想拉攏噶爾丹,外加桑結嘉措也極力贊成扶持和拉攏噶爾丹的勢力,於是五世達賴冊封噶爾丹為丹津博碩克圖汗。

噶爾丹有了五世達賴和桑結嘉措的支持更加有底氣,他再次向清政府上表請清政府正式冊封其大汗之名號。清政府理藩院以噶爾丹並非成吉思汗嫡系黃金家族後裔,以蒙古傳統非黃金家族後裔不可使用汗號為由拒絕了冊封葛爾丹汗號的請求,不過卻允許噶爾丹稱臣納貢。

但按照滿清與蒙古各部大汗約定,只有稱汗號者才有資格向清政府納貢,也就是說清政府當時雖然沒有在名義上承認噶爾丹的大汗地位,但是實際上已經默許了噶爾丹稱霸草原的事實。

這主要因為當時康熙依然忙於對付三藩之亂,無暇顧及噶爾丹,所以只能對噶爾丹進行了安撫,但是為了顧及顏面,又不能承認噶爾丹的大汗名號地位,只能做出這種默許的行為。

可以說噶爾丹這一次向康熙上表是實際上就算是試探清政府對自己的態度,清政府對噶爾丹的默許也助長了噶爾丹氣焰,於是噶爾丹開啟了稱霸中亞之路。

此後噶爾丹出兵又徵服了天山南路的葉爾羌汗國,從這之後噶爾丹改衛拉特部為準葛爾汗國,噶爾丹自稱準葛爾大汗。

之後噶爾丹又徵服了吉利吉思、費爾幹納盆地,隨之又擊破了哈薩克部落,至此噶爾丹開始稱霸中亞。

在此時噶爾丹控制的區域,包括了現今的新疆、外蒙古全境以及部分中亞地區,再加上這個時候五世達賴已經去世,實際控制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甘肅部分地區的是桑結嘉措,而桑結嘉措也選擇支持噶爾丹,這樣就使得噶爾丹統治的勢力範圍達到了將近700萬平方公裡。

隨著噶爾丹稱霸中亞,掌控了這麼大的勢力範圍,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他已經認為自己有資格與清政府的康熙皇帝平起平坐了。

清政府當時所統治地區也不過700多萬平方公裡,因此從統治面積上來說噶爾丹確實可以和康熙平起平坐了。

因此噶爾丹的野心越來越大,當時康熙時期清政府歷經了三藩之亂,又用武力收復了臺灣,還和野心勃勃的沙俄在東北雅克薩打了一仗,確實是無暇顧及噶爾丹,而噶爾丹也恰恰是利用這個機會做大做強,有了與清政府一戰的資本。

噶爾丹的實力強盛引起了康熙的重視,最終康熙御駕親徵噶爾丹

當噶爾丹勢力達到巔峰稱霸中亞之後,他就開始想向東擴張,去試探清政府的底線,噶爾丹借喀爾喀三部內亂之機,想藉機向東擴展侵佔喀爾喀。

喀爾喀三部都是臣屬於清政府,但是清政府時統而不治,只是臣屬關係,即便如此,噶爾丹趁機想侵佔喀爾喀也是在挑釁清政府的底線,如果噶爾丹侵佔了喀爾喀,那下一步很可能就是侵佔清政府所統治的西北地區了,因此康熙絕對不允許噶爾丹繼續縱橫下去了,他決定借著喀爾喀的機會要予以噶爾丹徹底的打擊。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當噶爾丹藉口追擊喀爾喀部時,趁勢沿大興安嶺南下時,康熙就開始警惕噶爾丹了,於是康熙派理藩院尚書阿喇尼率兵抗擊噶爾丹,結果阿喇尼慘敗。

康熙至此才對噶爾丹刮目相看,康熙決定御駕親徵,之前平三藩、收復臺灣、打雅克薩康熙都是坐鎮北京指揮,這回康熙明白噶爾丹已經因為清政府之前的無暇顧及被養成了一匹餓狼,是一個實力非常強勁的對手,所以康熙才決定御駕親徵,只有御駕親徵才能鼓舞士氣,發揮出八旗精銳的威力。

康熙發兵10萬,先是派哥哥福全為撫遠大將軍出古北口擊噶爾丹,又派弟弟常寧為安北大將軍出喜風口擊噶爾丹。康熙本人則親率勁旅進駐內蒙古督戰。

隨即福全軍隊與噶爾丹在烏蘭布通展開了激烈交戰,也就是烏蘭布通之戰,這場戰鬥非常慘烈,清政府這頭很多王公貴族都在這場戰鬥中英勇犧牲,連康熙的親舅舅佟國綱都在這場戰鬥中陣亡,不過這場戰鬥最終以福全大勝噶爾丹結束。

福全大勝噶爾丹之後本應乘勝追擊,結果福全中了噶爾丹的緩兵之計,致使噶爾丹有了逃遁的機會,福全則受困於糧草不足,在沒有請示弟弟康熙的情況下,福全擅自做主率軍撤退,回到內蒙康熙做駐紮的行營之後,康熙大怒,有生以來第一次當著群臣的面痛斥了哥哥福全。

也不怪康熙震怒,本來這一戰就可以徹底消滅噶爾丹,結果福全的一時疏忽給了噶爾丹喘息之機,也讓康熙後來又兩次繼續親徵噶爾丹。

之後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康熙又再次親徵噶爾丹,這一次戰鬥一直持續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軍在克魯倫河一帶再度全殲噶爾丹的軍隊,噶爾丹的前嫂子兼現任妻子阿努可敦(可敦即王后的意思,噶爾丹從臺吉升級為大汗,妻子自然從哈敦升級為可敦)在這場戰鬥中被清軍當場擊斃,噶爾丹僅率部屬十餘人僥倖突圍而去。

經歷了康熙兩次親徵,噶爾丹已經被打的苟延殘喘,在康熙第一次親徵噶爾丹時,他的侄子也就是僧格長子策妄阿拉布坦就已經反水,噶爾丹的後院其實就已經起火了,這主要歸結於噶爾丹野心極盛,同時又過於霸道猜忌,他在成為大漢之後開始猜測僧格的兩個兒子策妄阿拉布坦和索諾木阿拉布坦。

後來噶爾丹殺害了索諾木阿拉布坦,隨後更是強行霸佔了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未婚妻,開始對策妄阿拉布坦進行打擊迫害。

本來在僧格被殺後,噶爾丹替哥哥報仇,策妄阿拉布坦對叔叔噶爾丹是十分感激,主動率部歸附噶爾丹,結果受到噶爾丹如此猜忌和迫害,於是策妄阿拉布坦開始與噶爾丹對立。

噶爾丹後來多次攻打策妄阿拉布坦都沒有成功,最終惹得策妄阿拉布坦決定聯合康熙共同對付噶爾丹。

康熙第一次打敗噶爾丹之後,策妄阿拉布坦同時出兵佔據了喀爾喀,噶爾丹只得逃往漠北,被困在了科布多(今蒙古吉爾格朗圖)。

康熙二次全殲噶爾丹的軍隊之後,噶爾丹基本就是窮途末路了,此時噶爾丹的老巢伊犁河流域已經被策妄阿拉布坦所佔據,噶爾丹是根本回不去老巢,而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息特汗國阿玉奇汗與策妄阿拉布坦結成了反噶爾丹聯盟,之前被噶爾丹所徵服的新疆回部、哈薩克部、青海等地區均開始反叛噶爾丹。

而此前一直扶持鼓勵噶爾丹反叛清政府的沙俄也拒絕接納他,因為沙俄認為噶爾丹已經是眾叛親離窮途末路了,不過是一個政治累贅而已,所以拒絕接納噶爾丹,本來還揚言要向沙俄借來6萬火槍手翻本的噶爾丹一下子就變成了連沙俄都不肯接納的喪家之犬了,這讓噶爾丹真正走上了窮途末路、眾叛親離的地步。

除了這些,清政府還封鎖了噶爾丹企圖逃往青海和西藏的出路,徹底將噶爾丹困在科布多,最終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再次御駕親徵噶爾丹,這回噶爾丹徹底走投無路了,最終在康熙大軍的壓迫下急火攻心而亡(也有說法噶爾丹是服毒自盡)。

噶爾丹死後,其部屬帶著他的骨灰和女兒鍾察海向康熙投降,康熙一生中最強大的敵人噶爾丹至此徹底在歷史舞臺上謝幕了。

噶爾丹死後,準葛爾部一直都在困擾清政府,直至乾隆時期才徹底徵服準葛爾部

噶爾丹死了,不代表清政府徹底徵服了準葛爾部,葛爾丹死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承了他的位置,成為了準葛爾汗國的大汗,雖然策妄阿拉布坦曾經幫助康熙打過自己的叔叔噶爾丹,但那不過是策妄阿拉布坦藉助康熙的力量驅逐對自己有威脅的叔叔噶爾丹而已。

策妄阿拉布坦在噶爾丹死後繼承了汗位,與清政府和平相處了二十來年,但是不代表真的和平了,策妄阿拉布坦不過是低調的鞏固自身實力而已,他的野心比起叔叔噶爾丹並不小,而且他比噶爾丹更加狡猾。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策妄阿拉布坦用詭計攻入了西藏拉薩,殺害了親清政府的衛拉特和碩特部大汗拉藏汗,徹底吞併了和碩特部汗國,囚禁了達賴和班禪。

拉藏汗被害的消息使得康熙震怒,康熙本來想御駕親徵徹底擊潰準葛爾部,但是無奈年事已高,康熙選派了十四子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去剿滅策妄阿拉布坦。

結果胤禵對策妄阿拉布坦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康熙去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駕崩了,胤禵已經將策妄阿拉布坦打回老巢伊犁,胤禵的大軍也已經進駐烏魯木齊,劍指伊犁了,只要再給胤禵一段時間,他肯定就能攻克伊犁,徹底攻滅準葛爾部。

但是康熙駕崩了,雍正繼位,胤禵雖是雍正同母弟,卻屬於是雍正的政敵弟弟老八胤禩一黨,所以胤禵在前線掌軍權對雍正的皇權威脅極大,因此雍正準備替換掉胤禵。

這時候狡猾的策妄阿拉布坦抓住了這個時機,他趁機向雍正求和,雍正只得同意了策妄阿拉布坦的求和,然後用心腹大將年羹堯去西北前線替代了胤禵,將胤禵召回京城。

策妄阿拉布坦在求和的同時還趁機挑撥拉藏汗的侄子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反叛清政府,繼續給雍正製造麻煩,雍正於是啟用年羹堯很快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之後雍正一直忙於鞏固政權以及推行新政改革社會積弊問題,因此也給了策妄阿拉布坦喘息之機。

雍正七年(1729年),策妄阿拉布坦已經去世兩年,此時是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繼承了汗位,同時噶爾丹策零也繼承了策妄阿拉布坦的野心,在這一年他在沙俄的鼓動和支援下,外加準葛爾汗國元氣漸漸恢復了,噶爾丹策零再度開始侵擾清政府。

噶爾丹策零比其父策妄阿拉布坦和叔爺爺噶爾丹更加詭計多端,他先後擊敗了雍正派出剿滅他的黑龍江將軍傅爾丹和撫遠大將軍嶽鍾琪,猖狂一時,雍正為之震怒。

之後雍正派遣康熙的蒙古女婿、黃金家族後裔,和碩額駙博爾濟吉特·策稜徵討噶爾丹策零,清朝這位策稜很快就擊敗了準葛爾這個策零,雍正十年(1732年)噶爾丹策零被迫向雍正求和,此時雍正也是受限於沙俄的牽制,暫時同意了求和。

從此準葛爾汗國和清朝進入了長達10多年的和平時期,直到乾隆十年(1745年)噶爾丹策零病逝,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奪汗位內訌,乾隆把握住了機會,派遣大將傅恆率軍攻佔了準葛爾的老巢伊犁,徹底攻滅了準葛爾汗國,至此清朝才真正將新疆、西藏等地區納入版圖。

準葛爾汗國自噶爾丹以來,一直是屬於想分裂中國西北地區領土,是清朝康雍乾三代盛世時期的終極對手,一直困擾了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直到乾隆初期才徹底被乾隆所攻滅,攻滅準葛爾汗國也是乾隆引以為傲的十全武功之一,就乾隆平定準葛爾汗國來說他確實對中國版圖有巨大貢獻。

寫在最後

噶爾丹總得來說是蒙古族中非常傑出的政治領袖了,他的宗教地位顯赫,政治身份高貴都對他有很大幫助,也使得他成為了康熙時代最強的對手。

噶爾丹的學識能力、政治抱負以及他的心理性格在當時的少數民族地區都是佼佼者的領袖,所以噶爾丹才能橫掃當時的天山南部地區。

但是噶爾丹決策上有很大失誤,他樹敵過多,清政府當時過於強盛,以及對手康熙更是十分卓越和強大,同時他還不能容下侄子策妄阿拉布坦,都使得他最終敗亡。

如果噶爾丹不先與康熙交戰,而是先平定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他將會成為康熙更難纏的對手,或者他能包容策妄阿拉布坦,聯合對抗清政府,那麼康熙都不會這麼順利的攻滅噶爾丹。

但噶爾丹的失敗,從根本上說,他的行動違背了我國多民族國家走向統一與鞏固的歷史潮流,噶爾丹即便再優秀也是一個悲劇性的歷史人物。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

相關焦點

  • 讓康熙御駕親徵三次的來自蒙古草原的梟雄噶爾丹到底有多大能耐?
    而康熙時期三次親徵的噶爾丹正是綽羅斯·也先的嫡系後人,噶爾丹所建立的準葛爾汗國就是在統一了原蒙古瓦剌部也就是衛拉特部的基礎之上。下面就來詳細說一說歷史上的噶爾丹究竟是怎樣的人,能讓千古一帝的康熙三次御駕親徵。
  • 他是康熙一生最強勁的對手,為徹底消滅他,不惜連續三次御駕親徵
    歷史上的康熙皇帝在其61年的在位時間裡,經歷了許多場影響深遠的戰爭,包括平定「三藩之亂」、打敗鄭氏集團收復臺灣、組織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抗擊沙俄侵略者等。在這幾場戰爭中,康熙都是坐鎮北京指揮,並沒有親臨前線,可唯獨在面對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的時候,康熙一連三次都是御駕親徵,直至將其徹底消滅。
  • 噶爾丹到底有多強?為什麼感覺他很容易就被康熙打敗了?
    噶爾丹並非不強,噶爾丹很強。 噶爾丹之所以敗亡,一是因為他的軍事決策太激進,二是因為康熙發動戰爭的時機簡直太好了。 準噶爾汗國在噶爾丹的領導下,先後徵服哈薩克、葉爾羌,又蕩平喀爾喀蒙古,兵鋒劍指北京。
  • 國家統一 功垂萬世 從《御製平定朔漠碑》看康熙三徵噶爾丹始末
    #《御製平定朔漠告成太學碑》是清朝在北京國子監孔廟所立的第一通「告功碑」,碑文內容是康熙皇帝三次御駕親徵擊潰雄踞西北的噶爾丹蒙古政權、維護清政府國家統一的事跡(圖 1)。康熙三十五年(1696)二月三十日康熙帶領中路大軍從德勝門出發,經獨石口北上;另一部分中路軍由內大臣福善率領從古北口出發於揆宿會和。但是西路軍因風雪太大導致行軍受阻,與康熙失去聯絡長達一個多月。康熙皇帝不懼困阻,決心徹底消滅敵人,將士們同仇敵汽,做好了一戰到底的準備。
  • 御駕親徵
    電視劇《康熙王朝》裡有一個橋段,說康熙開始信心滿滿想和平撤藩。結果被吳三桂耍了。
  • 康熙為什麼被稱為大帝?看看手握700萬平方公裡的葛爾丹有多厲害
    當初康熙除鰲拜、削三藩、親徵葛爾丹等,這些豐功偉績便可流芳百世,別的不說,光葛爾丹的國土面積就達700萬平方公裡,康熙三徵葛爾丹,維護了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正義戰爭。準噶爾蒙古勢力的興起蒙古族是我國北方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蒙古族分為:東蒙古和西蒙古兩大部分。西蒙古主要包括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土爾扈特和輝特等蒙古族。「準噶爾」的蒙古族為「左翼」的意思。
  • 康熙一生最大之敵,號稱半人半神,徵服此人後康熙當場在黃河下跪
    康熙在位61年,一生經歷戰爭無數,但御駕親徵只有三次。而這連續的三次親徵,竟然都是為了一個叫噶爾丹的蒙古頭領。這個噶爾丹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康熙為什麼要三次出關親徵他?但清軍誤中了對方緩兵計,使噶爾丹逃脫。福全因此被罷去議政,撤去三佐領,並罰俸一年。這位瞎了一隻眼的皇兄,從此再也沒有被起用。此後噶爾丹內外交困,前有清軍威脅,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背後掀起叛亂。
  • 御駕親徵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壹讀百科
    這個詞能有現在的知名度,主要是依靠歷朝歷代的老百姓一直以來自覺不懈地傳播、運用、開腦洞。其中,尤以現在浩如煙海的網絡小說為主力軍。要知道身為男主的皇帝,在追求女主的道路上,不解鎖「御駕親徵」這個姿勢,哦不,是成就,怎麼開啟「流落域外不離不棄」、「逆襲之戰王者歸來」之類的副本呢?那麼,現實中的御駕親徵真的有這麼好玩、這麼容易、這麼拉風嗎?
  • 讓康熙帝三次御駕親徵的噶爾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跟藏傳佛教的發展問題有一定關係。 但恰好就在第二年,玉姆夫人生下了噶爾丹,他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四世溫薩活佛,並於12歲時前往日喀則,師從四世班禪,學習藏傳佛教教義。 1662年,噶爾丹一生的勁敵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正式繼帝位。而這一年,四世班禪圓寂,噶爾丹又前往拉薩,跟隨五世達賴喇嘛繼續學習。
  • 葛爾丹的實力有多強,為什麼康熙非要三徵準葛爾也要滅掉他?
    在康熙時期,我國西北方向有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帝國,與清朝交惡,曾經一度直逼北京,迫使康熙皇帝三徵準格爾,才將其擊敗。那麼準格爾在歷史上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部落呢?此時,準格爾達到鼎盛時期,領土面積大約有700萬平方公裡,人口300多萬,總兵力大約有40萬人,其中常備軍也有9萬之多,全部是騎兵。強大的實力使得葛爾丹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開始與沙俄勾結,妄想學習成吉思汗攻打大清,
  • 康熙三次親徵的葛爾丹究竟有多強?伐外蒙犯大清,死後令康熙懼怕
    葛爾丹葛爾丹奪權葛爾丹曾在西藏做過喇嘛,跟隨西藏班禪四世與達賴五世學習佛法。統一漠北機會往往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就在葛爾丹穩定了大後方準噶爾之後,漠北喀爾喀出現了內亂。漠北喀爾喀有三個汗部:土謝圖汗部、札薩克圖汗部、車臣汗部。康熙二十七年,土謝圖汗部與札薩克圖汗部發生矛盾,葛爾丹率領三萬精兵從新疆前往漠北,援助札薩克圖汗部。
  • 《康熙王朝》中,阿密達大喊要砍掉康熙的頭,康熙為何送他一把短劍?
    面對阿密達的仇恨,康熙選擇給他一支短劍,並告訴他你隨時可以來報仇,哪怕自己死後,也可以找自己的後繼之君報仇。此乃攻心術也。康熙三次御駕親徵準噶爾,在經歷了自己病倒、大營糧草被燒、索額圖圖謀不軌等風波之後,終於在烏蘭布通與噶爾丹一決雌雄。此戰康熙贏得了勝利,成功化解了準噶爾的崛起之勢,為大清暫時解決了西北的肘腋之患。
  • "《康熙王朝》中阿密達大喊要砍掉康熙的頭,康熙卻送他一把短劍?"
    面對阿密達的仇恨,康熙選擇給他一支短劍,並告訴他你隨時可以來報仇,哪怕自己死後,也可以找自己的後繼之君報仇。此乃攻心術也。康熙三次御駕親徵準噶爾,在經歷了自己病倒、大營糧草被燒、索額圖圖謀不軌等風波之後,終於在烏蘭布通與噶爾丹一決雌雄。此戰康熙贏得了勝利,成功化解了準噶爾的崛起之勢,為大清暫時解決了西北的肘腋之患。
  • 康熙王朝:藍齊兒遠嫁噶爾丹,一場康熙「別有用心」的權謀布局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對於其中的藍齊兒格格並不會陌生,特別是對於這位皇室公主略顯悽慘的命運,更是抱以了深刻的同情。所謂「無情最是帝王家」,儘管藍齊兒是康熙最為喜愛的公主,但是她確實被康熙「傷」的最深的,並且是被康熙一連「傷」過三次。
  • 《少年康熙》——霸道皇帝的養成計劃
    他勤奮,每天凌晨三點起床處理政務,晚上讀書到深夜,書法、文學、數學、化學、物理,無所不精,因此見識高於眾多大臣。他的權威是建立在博學廣知上的。  他專制,大事小事一把抓,但決定卻多半是正確的。裁撤三藩、收復臺灣、用武力迫使當時的沙俄談判,不僅鞏固了清朝的統治,也奠定了中國今天的版圖。
  •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為何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 噶爾丹也算是亂世梟雄,1644年大明甲申國變,多爾袞拎著小福臨入主中原,也是這一年噶爾丹繼承汗位,從這時起,這個社會不安定因素就一直積極地發揮著負面作用
  • 【關注】固安小于成龍:康熙年間任直隸巡撫 !三次出徵噶爾丹負責督運糧餉!
    基於這種關係,酷愛文史的陶文冬對於姥家祖上的于成龍多有研究,近些年先後收集收藏了有關于成龍的相關古籍善本、碑文拓片等上百冊,致力于于成龍歷史文化的發掘與保護工作。聽說我們前去採訪,他頭天晚上趕回固安。他的解說很是嚴謹,為我們打開了思路。他說,叫小于成龍是個親切的稱呼,為的和老于成龍區分。
  • 別笑,康熙和噶爾丹都被人玩了
    康熙與噶爾丹的三次戰役 1、烏爾會大戰:噶爾丹大獲全勝,直撲北京,駐軍在烏蘭布通,距離北京僅600裡。 3、昭莫多之戰:1695年,康熙將長史多禪公主送給噶爾丹成親。其實這位長史多禪公主是土謝圖汗部保臺吉的女兒。
  • 梟雄崛起:噶爾丹的起點有多高?欽點的轉世活佛!敵人碰到要磕頭
    曾吞併如今哈薩克斯坦(當時是哈薩克汗國)的許多疆域,和俄國也打得有來有回,之後更是前前後後和清政府打了幾十年的戰爭!清朝和準噶爾汗國之間的戰爭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式打響,一直打到乾隆二十年(1758年)才宣告結束,整整70年。
  • 戰團MOD: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 ★ 合集①微信公眾號內回復 「康熙王朝」 獲取百度雲盤下載連結②點擊以下連結直接下載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