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計劃、盲目刺殺、畢其功於一役,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只因激進

2020-11-18 說書人國師

在1826年7月25日的沙皇俄國,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廣場中心的絞刑臺上,臺中間有三個人,其中一個是著名詩人雷列耶夫,這一天是他的受難日。

絞刑之際,繩子卻僥倖的斷了。此時雷列耶夫立馬對圍觀的群眾喊道「俄國是一個不幸的國家,他們都不懂怎麼吊死你。」然後手中攥著拜倫的詩集再次準備死去。

雷列耶夫參與了俄國著名的十二月黨人起義,他以叛國罪和弒君罪訴至法庭並判死刑。

對他的評價正如我們對整個十二月黨人起義的評價一樣,雖然果決勇敢且大公無私,但卻被激進主義思潮裹挾,有許多漏洞和認識上的片面。

俄國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強大的民族。1812年,不可一世的戰神拿破崙下令遠徵俄國,卻在莫斯科慘遭失利。在一百多年後,希特勒也遠徵俄羅斯,也沒能討得半點便宜。

戰敗的拿破崙不得不退守法國,但是俄國的軍隊卻乘勝追擊,打到了法國本土。一些貴族與知識分子在這裡接觸到了盧梭、法國大革命以及雅各賓派,這些先進的革命思想在這批年輕軍官中間落地生根,逐漸長成了參天大樹。

1816年,俄國成立了第一個秘密革命團體,取名救國協會,後改名為祖國忠誠子弟協會。皮斯特爾是其中的代表,很明顯這些人受到法國雅各賓派思想的影響,羅伯斯庇爾推翻吉倫特派統治之後,進行強權統治的組織便叫救國委員會。

而以皮斯特爾為代表的俄國知識分子,因為對雅各賓派思想極端推崇,所以也成為協會的成員。以推翻沙皇統治為目的,有強烈暴力傾向,經常討論如何刺殺沙皇。

1818年,激進分子再次成立了新的秘密團體,取名幸福協會。該協會最強烈的主張便是在俄國實行共和制,而要想達到此目的,便是要用軍事手段來推翻現有統治。其實這些知識分子的核心便是將西方主義移植到俄國。

這樣的激進思潮在清末民初的中國也曾出現。無論是改革派還是革命派,他們都有著簡單粗暴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思維,對於未來實際毫無規劃,以為簡單的採用一種制度、使用一種方法,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道德使命感給予這批年輕貴族知識分子巨大的勇氣,但政治的傾向使他們分道揚鑣,從而成立了兩個協會。

1821年,圖利欽成立了以佩斯捷利上校為首的南方協會,該協會主張在俄國推行共和制;在聖彼得堡成立了以穆拉維約夫上校為首的北方協會,主張推行聯邦制和君主立憲制。

兩方協會雖然政見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便是通過軍事暴力手段推翻現有政府。兩方協會一拍即合,只是還缺少一個革命的導火線,更準確的說是缺少一個合適的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1825年冬天,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南方檢閱軍隊,並準備對土耳其發動戰爭,但是12月1日,亞歷山大一世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原本既然皇帝已死,就應該由在任時指定的繼承人或者直系親屬繼承,可皇位繼承人的人選卻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混亂。原本皇位應該由亞歷山大一世的弟弟康斯坦丁繼承,但是康斯坦丁已經移居波蘭,並和一位波蘭女子成婚,表示放棄皇位;而另一邊根據亞歷山大一世生前密旨由其二弟尼古拉繼承,但是密旨由樞密院等機構保管,知道者甚少。

由於當時波蘭與俄國相距較遠,信息交流不便,導致了在波蘭的康斯坦丁向尼古拉效忠,而在俄國的尼古拉向康斯坦丁效忠。而他們進行信息傳達的這段皇權中斷空檔便是十二月黨人發動政變的機會。

1825年12月26日,天剛朦朧,參政院廣場東側天空泛起魚肚白,寒風凜冽。十二月黨人按照商定的計劃,帶領3000名士兵在參政院廣場集結,但不幸的是,起義軍的首領特魯別茨科伊並沒有來,群龍無首。

此時尼古拉一世已然繼位,起義軍幼稚的起義計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鎮壓,宛如掐死一個幼小的雞仔。事後參與這起政變的首領被處死,參與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其中被施以絞刑的雷列耶夫便是首領之一,在死時手中攥著拜倫的詩集,成了一個真正的「拜倫式英雄」。所謂「拜倫式英雄」其思想基礎是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他們喜歡在鬥爭中獨自戰鬥,遠離群眾,並且性格孤傲、狂熱。

被流放的人中,不少人的妻子拋棄了貴族身份,前往西伯利亞和丈夫共度悲苦的餘生,留下了一篇篇人類愛情的讚歌。

俄國打敗了拿破崙,卻也將啟蒙思想帶到國內。而十二月黨人起義卻讓其中的激進、狂熱發揮了出來。

貴族和知識分子們將盧梭、羅伯斯庇爾視為偶像,卻不知兩人皆是激進派的代表。其中盧梭是激進主義巫師式人物,法國激進主義的源頭。盧梭的思想則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最激進的民主主義思想。羅伯斯庇爾更是激進主義代表,主政時嚴厲推行恐怖政策。

所以俄國思想家別爾嘉耶夫說「俄國知識分子這個階級的人迷戀於理想,並準備為自己的理想去坐牢、服役以至於被處死。」

位於聖彼得堡的十二月黨人廣場

在十二月黨人起義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激進思潮,包括虛無主義、民粹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知識分子激進傾向不斷加強。

其中1879年俄國民意黨的組建就是重要表現。民意黨信奉英雄創造歷史,而將人民群眾視為「群氓」,認為少數的英雄便可以左右歷史的走向,而恐怖活動是實現政治主張最重要的手段。於是民意黨將暗殺俄國領導人,尤其是沙皇作為鬥爭的手段。並在1881年炸死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而那時距離十二月黨人起義已經過去56年了,可激進思潮依舊沒有停歇。

相關焦點

  • 《救國同盟》真實的十二月黨人起義
    1821年一批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貴族軍官成立革命組織,謀划起義,主張建立共和國或君主立憲政體。1825年12月14日,乘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死亡,先後在彼得堡和烏克蘭發動起義,均遭失敗。後五百多人受審,五位首領被處死,一百多人被流放。他們因此被稱為「十二月黨人」。
  • 十二月黨人起義:近衛軍為什麼會造沙皇的反?
    如今的俄羅斯更傾向於在當時的敵對雙方之間「和稀泥」,把十二月起義說成是「兩撥好人間的誤會」:一方面對十二月黨人的追捧明顯降調,刻意淡化了起義的思想背景,另一方面給尼古拉一世摘掉了「反動沙皇」的帽子,說他是一切都正確的好沙皇,「唯一的汙點」就是處死了5名十二月黨人。
  • 十二月黨人的絕唱
    尼古拉一世緊急調遣7000步兵、3000騎兵、2000炮兵,共12000人,兵力上四倍於十二月黨人,將起義軍隊團團圍困。從上午10點開始,雙方一直對峙到下午五點,尼古拉一世命令開炮鎮壓。1000多名起義官兵和民眾倒在血泊裡,起義失敗。
  • 親吻世界: 尋找葉卡捷琳娜二世和十二月黨人
    在當下這個物慾橫流、人們唾棄理想主義的時代,重溫亞歷山大的對十二月黨人的影響,是多麼震撼心扉!然而亞歷山大一世因個性優柔寡斷導致各項改革最終失敗,晚年沉溺於神秘主義和眾多情婦中,長期不理朝政,黑暗專制抬頭橫行,怨聲載道。
  • 【貴族精神之愛情】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們
    (作者Annie) 今天上午,我向張思之先生討教,下午講十二月黨人,請指點迷津。張先生說,講講他們的夫人們,他們的夫人比他們更偉大!我欣然接受。     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全是名門望族出身,全是千金小姐,全是年輕美貌的俄羅斯女郎,幸福地嫁給了那些貴族青年軍官。一夜之間,她們的地位和命運發生了劇變。
  • 金雁:「是時候了,十二月黨人」
    十二月起義兵變的參與者絕大多數是近衛軍,其領導者幾乎全是近衛軍軍官,即俄國貴族階層的代表人物。近衛軍是沙俄軍隊中的「天之驕子」,是沙皇倚重的御林軍,裝備待遇都遠遠在其他部隊之上。很多人奇怪,貴族,尤其是貴族近衛軍作為統治階級與沙皇政權沆瀣一氣,他們為什麼會起來造反呢?
  • 60萬大軍沒能打敗沙皇,拿破崙卻用自己的失敗,終結了沙皇家族
    革命思想在他們中間開始醞釀和發酵,並在十年後引發了一場起義。1825年12月,由俄國貴族軍官為主要力量發動了一場革命起義,他們反對沙皇專制,號召推翻農奴制,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或者共和制。這次起義被稱為十二月起義,參與者被稱為十二月黨人。從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俄國一直盛行農奴制度。
  • 不一樣的俄羅斯,走近新片《救國同盟》背後的十二月黨人
    高貴的革命者失敗了,但依然高貴。為了記住他們起義的時間,後世稱他們為「十二月黨人」。俄羅斯在2019年年末推出的歷史題材電影―《救國同盟》,就是為了紀念他們。3、分化、妥協、失敗在那個時代,十二月黨人是進步的,但也是稚嫩的。救國同盟分化為南北兩個協會,南方協會主張共和,北方支持君主立憲。他們在廢除農奴、推行憲政和改革兵役上的要求是一致的。
  • 歌劇《十二月黨人》
    第一場:在雷列耶夫家      起義前夜,1825年12月13日,十二月黨人聚集在雷列耶夫家裡。大家抱著一個信念:完成英雄的業跡,從暴君的壓迫下解放祖國。      大家等待著特魯別茨基,為的是了解北方協會能有多少軍事力量。      特魯別茨基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康斯坦丁大公遜位了。
  • 《救國同盟》和想像中的十二月黨人革命不大一樣
    整部片下來,理想和憲法過於抽象了,十二月黨人的追求是什麼?革命的目的是什麼?片中都沒有很好的闡述,觀眾的共情感也沒能被提升起來。而廣場上被炮彈擊殺的士兵和民眾,他們又是為何而死?整部片看下來,似乎這些起義士兵是被縮短服役年限騙到廣場上來的?史實是這樣的嗎?我不知道,但我想像中不是的。
  • 十二月黨人,高貴的囚徒
    決鬥時,雙方必須使用同一種武器,並且同時出劍或者射擊,如果一方哪怕提前半秒開槍,其行為就等同於暗殺,這個人就會被大家鄙視為一個不值得信任和尊敬的人,他的貴族榮譽將會蒙上巨大的恥辱。十二月黨人的這次公開起義,在他們的理念中就是一次決鬥,一次和沙皇的決鬥,一次民主訴求和專制的決鬥。他們恪守貴族精神,在廣場上排成整齊的方陣,從上午10點到下午5點,靜候沙皇的答覆而決不首先開槍。
  • 「斧頭幫」的原型-王亞樵,計劃刺殺蔣介石,卻因為一條狗失敗了
    王亞樵作為「暗殺大王」,王亞樵一生刺殺了無數國民黨大員和漢奸走狗,例如蔣介石、宋子文、唐友壬、汪精衛、日本派遣軍司令白川義則等等。其中,刺殺蔣介石是計劃最周密的一次,但結果卻因為一條狗失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惠州起義失敗
    孫文又兩手空空地回到日本,但事情終於迎來了轉機。正是由於臺灣原住民的抗日鬥爭從未停止,還得到了逃到內地的唐景崧、丘逢甲等人的協助,兒玉源太郎對此頭疼不已,他認為必須斬斷原住民在大清內地的後援,但日本又不能直接出兵。兒玉源太郎不愧為老狐狸,他想到了孫文的興中會,想利用興中會在粵港幫會中的影響力,借他們之手去對付唐景崧、丘逢甲等勢力。作為交換,兒玉源太郎可以「支持」孫文的革命。
  • 【7月6日】徐錫麟的刺殺和凌遲
    晚清時期知名刺客不少,刺殺活動也不少,但真正成功的沒幾起,能數得上的,在我眼裡,只有今天講的這一起,徐錫麟刺殺恩銘,但我們歷史教科書說的是徐錫麟起義,其實整個過程和起義一點關係都沒有。時間到了1907年,光復會成員決定在多地同時發動起義,其中徐錫麟計劃在安慶起義,秋瑾準備在金華起義,起義時間原定7月19日,卻由於光復會成員在上海被捕,供出了起義計劃,以及策划起義者的代號,於是兩江總督端方電令恩銘,安慶有革命黨人準備起事,並提供了起事者的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