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26年7月25日的沙皇俄國,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廣場中心的絞刑臺上,臺中間有三個人,其中一個是著名詩人雷列耶夫,這一天是他的受難日。
絞刑之際,繩子卻僥倖的斷了。此時雷列耶夫立馬對圍觀的群眾喊道「俄國是一個不幸的國家,他們都不懂怎麼吊死你。」然後手中攥著拜倫的詩集再次準備死去。
雷列耶夫參與了俄國著名的十二月黨人起義,他以叛國罪和弒君罪訴至法庭並判死刑。
對他的評價正如我們對整個十二月黨人起義的評價一樣,雖然果決勇敢且大公無私,但卻被激進主義思潮裹挾,有許多漏洞和認識上的片面。
俄國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強大的民族。1812年,不可一世的戰神拿破崙下令遠徵俄國,卻在莫斯科慘遭失利。在一百多年後,希特勒也遠徵俄羅斯,也沒能討得半點便宜。
戰敗的拿破崙不得不退守法國,但是俄國的軍隊卻乘勝追擊,打到了法國本土。一些貴族與知識分子在這裡接觸到了盧梭、法國大革命以及雅各賓派,這些先進的革命思想在這批年輕軍官中間落地生根,逐漸長成了參天大樹。
1816年,俄國成立了第一個秘密革命團體,取名救國協會,後改名為祖國忠誠子弟協會。皮斯特爾是其中的代表,很明顯這些人受到法國雅各賓派思想的影響,羅伯斯庇爾推翻吉倫特派統治之後,進行強權統治的組織便叫救國委員會。
而以皮斯特爾為代表的俄國知識分子,因為對雅各賓派思想極端推崇,所以也成為協會的成員。以推翻沙皇統治為目的,有強烈暴力傾向,經常討論如何刺殺沙皇。
1818年,激進分子再次成立了新的秘密團體,取名幸福協會。該協會最強烈的主張便是在俄國實行共和制,而要想達到此目的,便是要用軍事手段來推翻現有統治。其實這些知識分子的核心便是將西方主義移植到俄國。
這樣的激進思潮在清末民初的中國也曾出現。無論是改革派還是革命派,他們都有著簡單粗暴的畢其功於一役的思維,對於未來實際毫無規劃,以為簡單的採用一種制度、使用一種方法,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道德使命感給予這批年輕貴族知識分子巨大的勇氣,但政治的傾向使他們分道揚鑣,從而成立了兩個協會。
1821年,圖利欽成立了以佩斯捷利上校為首的南方協會,該協會主張在俄國推行共和制;在聖彼得堡成立了以穆拉維約夫上校為首的北方協會,主張推行聯邦制和君主立憲制。
兩方協會雖然政見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便是通過軍事暴力手段推翻現有政府。兩方協會一拍即合,只是還缺少一個革命的導火線,更準確的說是缺少一個合適的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1825年冬天,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南方檢閱軍隊,並準備對土耳其發動戰爭,但是12月1日,亞歷山大一世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原本既然皇帝已死,就應該由在任時指定的繼承人或者直系親屬繼承,可皇位繼承人的人選卻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混亂。原本皇位應該由亞歷山大一世的弟弟康斯坦丁繼承,但是康斯坦丁已經移居波蘭,並和一位波蘭女子成婚,表示放棄皇位;而另一邊根據亞歷山大一世生前密旨由其二弟尼古拉繼承,但是密旨由樞密院等機構保管,知道者甚少。
由於當時波蘭與俄國相距較遠,信息交流不便,導致了在波蘭的康斯坦丁向尼古拉效忠,而在俄國的尼古拉向康斯坦丁效忠。而他們進行信息傳達的這段皇權中斷空檔便是十二月黨人發動政變的機會。
1825年12月26日,天剛朦朧,參政院廣場東側天空泛起魚肚白,寒風凜冽。十二月黨人按照商定的計劃,帶領3000名士兵在參政院廣場集結,但不幸的是,起義軍的首領特魯別茨科伊並沒有來,群龍無首。
此時尼古拉一世已然繼位,起義軍幼稚的起義計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鎮壓,宛如掐死一個幼小的雞仔。事後參與這起政變的首領被處死,參與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其中被施以絞刑的雷列耶夫便是首領之一,在死時手中攥著拜倫的詩集,成了一個真正的「拜倫式英雄」。所謂「拜倫式英雄」其思想基礎是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他們喜歡在鬥爭中獨自戰鬥,遠離群眾,並且性格孤傲、狂熱。
被流放的人中,不少人的妻子拋棄了貴族身份,前往西伯利亞和丈夫共度悲苦的餘生,留下了一篇篇人類愛情的讚歌。
俄國打敗了拿破崙,卻也將啟蒙思想帶到國內。而十二月黨人起義卻讓其中的激進、狂熱發揮了出來。
貴族和知識分子們將盧梭、羅伯斯庇爾視為偶像,卻不知兩人皆是激進派的代表。其中盧梭是激進主義巫師式人物,法國激進主義的源頭。盧梭的思想則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最激進的民主主義思想。羅伯斯庇爾更是激進主義代表,主政時嚴厲推行恐怖政策。
所以俄國思想家別爾嘉耶夫說「俄國知識分子這個階級的人迷戀於理想,並準備為自己的理想去坐牢、服役以至於被處死。」
位於聖彼得堡的十二月黨人廣場
在十二月黨人起義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激進思潮,包括虛無主義、民粹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知識分子激進傾向不斷加強。
其中1879年俄國民意黨的組建就是重要表現。民意黨信奉英雄創造歷史,而將人民群眾視為「群氓」,認為少數的英雄便可以左右歷史的走向,而恐怖活動是實現政治主張最重要的手段。於是民意黨將暗殺俄國領導人,尤其是沙皇作為鬥爭的手段。並在1881年炸死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而那時距離十二月黨人起義已經過去56年了,可激進思潮依舊沒有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