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知更鳥》|有一種善良是不肆意評論他人

2020-12-22 流沙往事

我寧願讓你們在後院射易拉罐,不過我知道,你們肯定會去打鳥。你們射多少冠藍鴉都沒關係,只要你們能打得著,但要記住一點,殺死一隻知更鳥便是犯罪。

《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代表作,發表於1960年,講述了一個關於教養的故事——

20世紀30年代,正值美國大蕭條時期,南方一個叫梅科姆的小鎮,自幼喪母的斯庫特,和哥哥、父親相依為命。

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還十分強烈,作為律師的父親阿迪克斯,被法院指定擔任一名黑人的辯護律師,這名黑人被控強姦了一名白人少女。

這個消息在鎮上傳開後,很多人都指責阿迪克斯,但是阿迪克斯頂著巨大的壓力,堅持了下來,他找到了諸多證據證明黑人是被冤枉的,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黑人還是背叛有罪。

緊接著,因為幫黑人辯護,阿迪克斯和孩子遭受了生命的威脅,但他們一直堅持內心的善良。

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這部小說一經發表就獲得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全國範圍影響極大,被改編成同名電影。

這本小說的立意很多,其中一點是,不肆意對他人進行評論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這部小說有兩個小插曲。

第一個小插曲是這樣的:

斯庫特的同班同學沃爾特家境貧寒,有一次主人公斯庫特邀請他到家裡吃飯,沃爾特吃飯的習慣出乎斯庫特的意料,他不停往自己的盤子堆放食物,還淋滿了糖漿,斯庫徹斥責了他。

但家裡的黑人保姆卡波妮立刻把斯庫特叫到廚房,告訴她,他的進餐習慣和你平時不一樣,但他是家裡的座上賓,應該受到尊重,哪怕他家境貧寒,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對他人品頭論足。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第二個小插曲是這樣的:

鄰居杜博斯太太一直以來都看斯庫特和哥哥傑姆不順眼,每次看到兄妹倆都要奚落他們,奚落的內容從父親喪妻後不再娶,到懷疑偷懶逃學,再到斯庫特作為女孩子不穿裙子和緊身衣是因為沒人管教,終於也到父親阿迪克斯為黑人辯護,傑姆再也按耐不住了,一口氣破壞了杜博斯太太家院子所有的山茶花。

父親讓他每天都到杜博斯太太家給她讀書,作為賠禮。

不久後杜博斯太太過世了,阿迪克斯告訴兩個孩子,她生前一直遭受嗎啡上癮的痛苦,她可能一直都沒有聽進去孩子讀的是什麼,她一直在和內心做鬥爭,她想擺脫毒品,乾乾淨淨死去。她並不是孩子印象中的毒舌婦,而是最勇敢的人。

這兩個小插曲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充分了解他人的背景,就不要肆意進行評論。

最近高考成績公布,黑龍江農村考生趙桂寧考上清華大學卻在建築工地打工的新聞掛上了熱搜,雖然這個熱搜不及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和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一樣火爆,但各大平臺下的各種評論和見得還是不斷湧入我們的視線。

上熱搜的評論無非就是:為什麼要去搬磚,為什麼不去做家教,讀那麼多書還不是一樣賺不到錢……

這樣的評論無疑就是「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本了,評論的人大概也不懂,一個生活在農村的高三畢業生,並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去做家教。

每次看到這種社會評論,總讓我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那段精彩的開篇: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念念不忘。「每當你想要批評一個人的時候」,他對我說,「記住,這個世界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你曾經擁有過的那些優越條件。」

《了不起的蓋茨比》劇照

趙桂寧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去打工本身就值得被讚揚,而人們熱衷於對他人品頭論足,大抵也是因為網絡發言成本低。

恰恰是因為成本低,所以網絡上隨意的評論可能對他人造成無法逆轉的傷害。

兩年前有一則女醫生在泳池被冒犯後因輿論壓力自殺的新聞。

女醫生安醫生和丈夫去遊泳,期間有兩個13歲的男孩疑似冒犯了安醫生,安醫生要求男孩道歉,到男孩拒絕並向其吐口水,還做了一些侮辱性動作,安醫生的丈夫生氣地把男孩按在水裡一下,之後安醫生丈夫還是當場向男孩的家長道歉了,但男孩家屬不依不饒,在更衣室裡毆打了安醫生。

同時,網上的評論一浪衝一浪,都是諸如13歲的孩子懂什麼,不就是碰了一下,安醫生就是小題大做,而且跟未成年人計較不覺得羞恥嗎之類的。

同時,安醫生的工作單位和丈夫公務員身份被網友人肉曝光,第二天男孩家屬帶人到安醫生的單位鬧事,要求單位領導開除安醫生。

之後還有所謂的爆料者添油加醋和不明所以的大V轉發,不斷強調安醫生丈夫公務員的身份和對方僅僅是未成年人,最終形成了對安醫生一家不利的輿論導向,在事發僅僅5天,安醫生就受不了網絡暴力自殺身亡。

而網絡鍵盤俠們就像看了一場熱鬧,轉向下一個熱搜,揮一揮衣袖,不帶任何慚愧。

有人說安醫生心理素質差,而我想說如果不曾處於輿論風暴的中心,那麼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評價當事人。

一句輕飄飄的的評論,有可能就對他人的心靈造成不可泯滅的陰影,也有可能就壓垮了最後一根希望的稻草。所以,任何人,都不要輕易對任何不知情的事情做評論。

而且,不要輕易說你了解他人。

阿迪克斯:「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斯庫特:「是這樣嗎?」阿迪克斯:「除非你鑽進他的皮膚裡,像他一樣走來走去。」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劇照

不肆意評論他人是一種善良,但願你我都擁有這種善良。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我是@流沙往事 ,我來到這世上,無非是想遇見一些有趣的人和事。

相關焦點

  • 《殺死一隻知更鳥》:從心理學「同理心」的角度,看他人的「異」
    首先,了解「知更鳥」的象徵意義,以及書中有哪些「知更鳥」;其次,主人公是如何逐漸理解「殺死一隻知更鳥」的,這也是主人公的成長過程;最後,落腳於這本書對於現實的啟發作用。那麼,本文我就從這三個層面來解讀《殺死一隻知更鳥》對我們的啟發。
  • 經典解析 《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上映於1962年,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白人律師芬奇不顧種族歧視的社會問題以及個人安危,堅持為一名被控強姦白人婦女的黑人進行辯護的故事《殺死一隻知更鳥》海報格裡高利·派克憑藉其個人魅力和出色的表演,讓芬奇律師的形象深入人心,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也打動了全球千千萬萬的影迷。
  • 《殺死一隻知更鳥》淺析哈珀·李筆下的「知更鳥」意象:阿迪克斯
    比如美國著名黑人女小說家莫裡森的作品《秀拉》,喬安娜亨利的短篇小說作品《藍知更鳥的希望》,以及今天所要講到的哈珀·李《殺死一隻知更鳥》,都用「知更鳥」意象隱喻美好、善良和希望。《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的長篇小說作品,1960年發表,1961年獲得當年度普立茲獎,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全球暢銷超過三千萬冊。
  • 圖像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勇敢與善良,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你們打下多少只冠藍鴉都沒問題,但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知更鳥只會唱歌給人們聽,它們不會糟蹋花園,不會在玉米穗倉庫築巢,什麼壞事也不會幹,只會盡情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一個人最美麗的樣子是有教養我們說《殺死一隻知更鳥》是最有名的成長小說之一,可是為什麼要稱它為「成長小說」呢?
  • 《殺死一隻知更鳥》:透過知更鳥的隱喻,看教育對人生的影響意義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一部既映射著教育對孩子命運巨大導向作用,又反應了大蕭條時期美國社會上種族歧視問題的小說。全書主要分兩部分展開,作者通過兩部分的敘述,來分別呈現了兩個主題:第一部分,描寫了拉德利因年少時犯錯,而被父親永久關在家裡,失去了人生自由的故事;第二部分,描寫阿蒂克斯為黑人辯護,遭受了種種質疑和不公正的故事。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同時也是一本帶有自傳性質的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哈伯·李的父親也曾為兩個黑人打過官司,那兩個黑人被誣陷殺了人,但最終的結果,兩個黑人被判了絞刑,而哈伯·李的父親,從此以後再也不做律師了。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殺死一隻知更鳥丨附資源
    豆瓣評分8.5不要殺死一隻知更鳥亦不要去傷害一個善良的人
  • 誰殺死了知更鳥
    正如《殺死一隻知更鳥》裡說:「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所幸,世界上最不缺的便是心懷理想的好人。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阿蒂克斯,會有林肯,會有馬丁·路瑟·金,會有成千上萬的人自發地走上街頭,為消除偏見而戰。人,終究還是嚮往光明。罪惡只能被仁慈打敗,而仁慈需要勇氣。《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最為強調的一點,便是勇氣。
  • 《殺死一隻知更鳥》:對種族與人性的探討
    《殺死一隻知更鳥》由美國作家哈珀·李所寫,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本書曾在1960年獲得普立茲獎,是英國青少年喜愛的小說之一。由該小說改編的電影獲得了第2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的書名是一個隱喻,來自於「知更鳥什麼壞事都不做,總是嘔心瀝血地唱歌給我們聽,所以打死一隻知更鳥是造孽的」。本書以九歲女孩斯庫特的視角出發敘述,通俗易懂,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述了斯庫特和哥哥傑姆和朋友迪兒引誘怪人拉德利的故事。
  • 當獵槍在手,你會選擇《殺死一隻知更鳥》嗎?
    配圖來自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雖然事實清晰,證據確鑿,卻由於白人對黑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導致無辜善良的湯姆沒能贏得審判,最終死於亂槍之下。06 思考最後,我們再來討論這本書的題目,為什麼叫做「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是一種小型鳴禽,有著動聽的歌喉,它除了給人們盡情歌唱外,「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家院子裡種的花果蔬菜,也不在穀倉裡築巢做窩「。
  • 文摘|《殺死一隻知更鳥》
    書摘《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理解一件事很難,理解不同族群很難,理解正義也很難,不是一天的事,不是打一架的事,不是詛咒宣洩情緒的事,它是隱忍,它是等候,它是讓更多事實呈現。如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人不同對待,如何換位思考談不同和尊重:1.「有些人吃飯習慣和我們不一樣,可是你不能因為這個在飯桌上給人家當面提出來。
  • 《殺死一隻知更鳥》緣何成為一部永恆經典的成長小說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哈珀·李帶來了巨大聲譽,但是也招惹了許多不必要的是非。1980年,謝裡爾校區的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殺死一隻知更鳥》是「骯髒下流的小說」;1984年,在伊利諾州的沃基根,這部作品遭到了家長們的抵制,原因是書中出現了眾多的不雅用詞。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羅賓?你知道嗎?書名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交流的關鍵,從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只是看名字,我不知道作者講了什麼故事,想表達什麼?但這並不能阻止《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知更鳥象徵著愛,善良和無辜的人。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它們還象徵著遭受種族歧視的人們和被迫害致死的故事。此外,該案還導致湯姆在槍口下死亡。
  • 推書 | 《殺死一隻知更鳥》
    知更鳥象徵著天真無辜和善良的人,阿迪克斯曾對孩子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犯罪。知更鳥什麼都沒做,只不過是一種最早報曉的鳥兒,又是最後唱小夜曲的鳥兒。它鳴聲婉轉,曲調多變,它既不毀壞別人的花園,也不在玉米地裡做窩,除了專心歌唱,什麼都不做,卻遭到人們無端殘害。
  •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解說
    歡迎來到土豆先生的電影院,我是你們的電影播報員土豆先生,話不多說,我們言歸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經典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1932年美國大蕭條已經持續了三年,無數人失業,無數人無家可歸, 人們看不到未來。
  • 排名在《聖經》之前的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的女作家哈波·李在1957年創作並發表的一部自傳體小說,1961年獲普立茲獎。該小說自問世以來就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時至今日,它已被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印刷了一千五百萬冊,是公認的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這部小說語言幽默,故事中的情節基於敘述者六歲時對家人和鄰居生活的觀察,主要反映種族的不公正和對無辜者的摧毀。
  • 《殺死一隻知更鳥》:三種偏見,是讓一個人遠離良知的殺手鐧
    這部豆瓣9.2評分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以卡坡蒂為原型之一創作的,現已成為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此後,她一直隱居在家鄉阿拉巴馬的小鎮上 ,拒絕各種採訪,過著平靜的生活。有人問她為什麼不在盛名之下接著寫作,她回答:「有過這樣一次,還有什麼可寫的?」確實,偉大的作品有一本已足矣。
  • 必讀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偏見會拋棄正義,但良心不會
    這本書,你經歷世事之後才讀倒也不算晚,因為它關於教育。這本書的名字叫《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李一生中唯一的長篇小說,獲得了當年的普利茲小說獎,被翻譯為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已經賣出了3000多萬本,2006年時高居「有生必讀書」榜首,連《聖經》都只能屈居第二。這本書到底是有著怎樣的魅力?
  • 《殺死一隻知更鳥》摘抄
    換位思考是在培養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移情」,只有穿上對方的鞋子,走對方的路,方知他人過往經歷的艱辛坎坷。因為,我們的價值觀是隨著生活的閱歷不斷變更與重塑,可能在某一灰暗時期變得扭曲,但內心也知道這是錯誤的;繼續往前走,它又在不知不覺得重回正規。
  • 什麼是勇敢 薦書《殺死一隻知更鳥》
    本次推薦是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內容非常精彩,書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芒至今影響著美國以致全世界。本書先後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4000萬冊。成為美國中小學的必讀書目,是「最具啟示意義的書」。無可置疑,《殺死一隻知更鳥》這部小說也帶給作者哈珀·李巨大榮譽,她由此獲得普立茲獎和美國總統頒發的自由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