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後進兵丟了上進心
■第73集團軍新兵一團四連一排排長 李振彬
「啪」,鋼盔上的彈殼掉在地上。「怎麼又掉了?」我在心裡犯起了嘀咕,將目光鎖定在新兵馮鴻澳身上。
「3分鐘掉了兩次,你是怎麼據槍的?上次射擊打得那麼差,現在還不認真訓練,你想怎樣?」心急的我忍不住和他翻起了「舊帳」。
入伍之初,身材瘦小的馮鴻澳自我介紹時表決心「霸氣側漏」:「優秀新兵非我莫屬。」當時我還認為,這樣有追求的戰士一定能夠很快脫穎而出。
然而,實力不是靠豪言壯語就能輕易換來的。隊列訓練,僵硬的動作讓他被戰友調侃為「機器人」;實彈射擊,5發15環的成績更是讓他羞愧難當……儘管頻頻受挫,但馮鴻澳起初並沒有把這些放在心上,嘴裡一邊念叨著「起點越低,進步空間越大」,一邊揮汗如雨、埋頭補差。
「馮鴻澳,兩個月過去了,你咋還在原地踏步?」看到他投出的手榴彈依舊牢牢「粘」在25米線上,班長話中透著無奈。糟糕的成績、骨幹的批評、戰友的調侃,讓一直積極上進的馮鴻澳漸漸低下了頭。生活中獨來獨往,訓練場上頻頻走神,幾乎所有課目都對他亮起了紅燈。
「排長,我可能壓根就不是當兵的料……」面對我的責備,馮鴻澳委屈地抽泣起來。從爭當優秀新兵到如今自我懷疑,難道他真的是「開不了竅」?我也陷入了迷茫……
一個周五,不知是誰在俱樂部放起了電視劇《士兵突擊》,看到老馬、史今幾位班長用耐心和真情一步步將許三多這個「孬兵」帶成「兵王」,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我的心裡豁然開朗:評價戰士不能「唯成績論」,後進者只要有一顆上進心,那他就是個好兵,總有一天會綻放光芒。
新的訓練周開始前,我專門召集排裡的骨幹明確:不能因訓練成績落後而一味地批評新兵,禁止取笑訓練成績不好的戰友。「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別灰心,底子薄,咱就慢慢練。」聽了我的安慰和鼓勵,馮鴻澳的眼裡又燃起了鬥志。
實彈射擊,我帶著他分析彈著點,從據槍、瞄準、呼吸和擊發動作要領開始,手把手教,一步步練;手榴彈投擲,加快揮臂速度、做好扭腰送胯、強化手臂力量三管齊下,幫他解決投不遠的難題……
一個月後,我們迎來實彈射擊結業考核。「50環!」報靶員話音剛落,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馮鴻澳。看著在全連官兵面前軍姿筆挺的馮鴻澳,我知道,他開始了自己的「士兵突擊」……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徐 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