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首席娛樂官 作者:葉春池
由樂元素出品,日本動畫公司SEVEN ARCS PICTURES負責製作的動畫《星夢手記》27日在北京舉行了媒體試映會,現場播放了第一集和第二集,樂元素CEO王海寧、副總裁賴嘉滿現場介紹了這一偶像企劃。
《星夢手記》的故事設定在2035年,VR技術已經完全滲透到人類的生活,偶像活動也逐步從現實轉移到虛擬空間,動畫中有6名性格迥異少女,其中2位是中國人、4位日本人,她們通過刻苦訓練,成長為真正的偶像。
這種「偶像女團+勵志」的套路確實很符合中日粉絲的口味。《星夢手記》故事走向與日本一些成熟偶像動畫走向十分相似,但又與其他女子偶像主題二次元IP有一定的區別,在世界觀、故事劇情、背景設定等多個方面,都會融入中國元素。
不止是動畫片
更是IP的塑造和培育
這種「偶像女團+勵志」的套路確實很符合中日粉絲的口味。《星夢手記》故事走向與日本一些成熟偶像動畫走向十分相似,但又與其他女子偶像主題二次元IP有一定的區別,在世界觀、故事劇情、背景設定等多個方面,都會融入中國元素。
從創作之初,樂元素就沒有把《星夢手記》當成一部簡單的動畫片來運營。在《星夢手記》的IP計劃中提到,會在中日市場同時進行衍生品、線下演出、音樂發行等商業合作。其IP的覆蓋面相比《偶像夢幻祭》,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動畫之外,樂元素更希望觀眾全方位去理解這6個偶像人物,線上+線下的廣泛推廣,除了宣傳之外更是滲透到粉絲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開始就打造了漫畫、音樂以及線下表演,希望通過一系列的藝術形式讓粉絲和作品產生共鳴,這也符合當下的市場現狀,增強粉絲的參與感,也是養成粉絲的過程。
線上宣傳:
播放每一周聲優廣播節目,以及每月一次的生放送。9月20號,中國up主咬人貓第一次與日本niconico進行直播的合作,中日的粉絲反響的都不錯。《星夢手記》的漫畫已經在網易漫畫、布卡漫畫、動漫之家等平臺進行了連載,到目前為止已經在這些平臺連載了5話的漫畫,相關的周邊現在也在進行設計跟製作。
線下推廣:
《星夢手記》也將登陸10月1號CICF漫展,5位日本的聲優將會在10月1號的2點到3點之間在CICF主舞臺辦活動,樂元素選拔三位歌手重新演唱了《星夢手記》歌曲的中文版,這三位中國歌手會在10月2號上海螢火蟲主舞臺第一次現場演出,在12月底也將辦《星夢手記》的粉絲演唱會。
所有可以承載用戶情感的載體都可以把《星夢手記》塑造成一個優秀IP,這個過程是十分重要的。
專注內容
暫不考慮遊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樂元素就是那家做出了《開心消消樂》的遊戲公司,但事實上,樂元素對於動畫、動漫領域並不是第一次的嘗試,2012年開始從《梅露可物語》、《偶像夢幻祭》開始已經做了很多在動畫、動漫方面的遊戲產品。
在試映會上,王海寧談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匠心」,「樂元素是第一次宣發動畫片,實際上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樣宣發動畫片讓人們了解我們的動畫,我們能做到的是把動畫的每一個部分做好,讓大家感受到我們的匠心和誠意。」
不僅僅是匠心,樂元素在做《星夢手記》的時候也做了十足的準備,潛心調研,了解市場和粉絲的需求。
充分的用戶調研
這個粉絲至上的大環境中,了解粉絲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創作團隊在上海進行了長達兩個多月的針對90以及95後用戶的調研。「我們力圖準確的去了解中國90後用戶,她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挑戰和苦惱,她們的情感需求,她們的希望與夢想。」賴嘉滿說到。
試映會結束之後,便有粉絲把當時的照片發到網上,引起了粉絲的討論,可見樂元素對粉絲的重視程度。
最成熟的製作團隊
考慮到偶像動畫製作的複雜性,如偶像音樂製作、3D模型、捕捉技術等對技術的高門檻要求,樂元素最終選擇與日本成熟的動畫製作團隊合作——由創作出《白色相簿》等熱播動畫的日本動畫公司SEVEN ARCS擔當動畫製作。
作為偶像團隊,好聽的歌曲當然是動畫收視的關鍵。音樂製作方面,打造了近20首日文歌曲,還將其中7首翻譯成中文歌,又另創作4首中文歌。
為了保證《星夢手記》的品質,王海寧表示,樂元素第一次進行動畫片創作,重心是投入在動畫片的製作、動畫片的宣傳,以及相應打造偶像經濟的所有活動上,不要受到太多其他的幹擾,還沒有考慮遊戲方面的製作。
勵志偶像+粉絲
屬於未來的中國市場
如今,國內2億多動漫迷推動著年輕的娛樂市場的爆發,二次元的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更有統計認為,這個數字在未來幾年內還會翻一番,達到將近5000億元,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走進這個虛擬世界。
除了人數上的增加,這些二次元的粉絲們也有著極強的變現能力,願意為喜歡的二次元偶像,哪怕只是虛擬的形象來買單,這其中的參與感與認同感是追其它的偶像的粉絲很難體會到的。
比如近期大熱的SNH48已經漸漸從小眾走向大眾,這個從日本引進的養成模式一直在進行著本土化的改良,這也是《星夢手記》一再要加入中國元素的原因,《星夢手記》也面臨著本土化的問題。
由於技術和一些客觀的因素,樂元素選擇了技術更為成熟、製作水準更為穩定的日本製作公司合作,這就決定了《星夢手記》所呈現的樣貌是典型的日式動畫。但無論是從市場還是情懷上,《星夢手記》的本土化都勢在必行,由中方控場策劃,利用日本成熟的製作公司和聲優演繹的二次元偶像企劃在我國目前絕無僅有,如果此次探索的模式能夠獲得成功,就能為中國二次元偶像企劃開闢一條可供參考的道路。
雖然有了匠心和有誠意的內容,但《星夢手記》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在內容上《偶像大師》是一道比較難以逾越的牆,在衍生方面,《偶像夢幻祭》已經成為了日本女性向手遊和衍生的標杆,近期來看,就連AKB48官方產品也沒能在市場上濺起多大的水花,《星夢手記》現時面臨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星夢手記》能否為樂元素再塑輝煌,要看她能否跨過《偶像大師》,口碑如何還要等上線後觀眾的反應,但匠心之路走下去總是一往無前。
本文來源: 首席娛樂官 作者:葉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