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 -
圖為當代青年畫家劉筱靜的作品《霜降》。質樸典雅的設色、虛實相依的靈性,在山林幽谷間揮灑一卷剛柔並濟。飽滿得幾乎充溢而出的構圖顛覆並重構了中國水墨畫的傳統,氣韻曠達的山水精神卻與傳統一脈相承。他用鮮明的個人風格、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渲染出返璞歸真、大象無形的深遠意境。
泛此忘憂物
遠我遺世情
本期讀詩者,來自「為你讀詩」APP,「你的聲音是一株忘憂草」小站。截至今天,共有12061人參與。七天尋找在繼續,等你的聲音。
- 收聽 -
(點擊音頻或視頻,即可收聽)
歲晚
作者:白居易[唐]
為你讀詩:雲帆(7歲)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冉冉歲將宴,物皆複本源。
何此南遷客,五年獨未還。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彌安。
亦嘗心與口,靜念私自言。
去國固非樂,歸鄉未必歡。
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
●
●
●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
- 關於作者 -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其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優美通俗、音調和諧。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關於霜降 -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今日霜降,正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它意味著絢爛金秋將與我們告別,而凜凜寒冬正拖著沉重的步履緩緩而來。季節流轉映著人間枯榮的影子,總免不了勾起一番愁緒,因此關於霜降的詩詞,也多是描繪鬱結離殤、天涯羈旅。
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玄陰迎落日,涼魄盡殘鉤。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過今夕,休詠賦中愁。
——元稹《賦得九月盡》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館聽雞鳴。鄉國雲霄外,誰堪羈旅情。
——韋健《泊舟盱眙》
喻慧 作品
然而,正如白居易這首《歲難》所言,「何須自生苦,舍易求其難」?屬於這時節的,不只是滿目蕭瑟的悵惘,還應有收穫的喜悅。我國民間有霜降吃柿子、賞菊飲酒的習俗,飽滿的果實香甜似夢,幽香的花朵迎著颯颯西風盛放。冰霜遇繁華,凋零的,該是沒有體溫的那一方。
即使萬物衰頹的凜冬將至,你也早已埋下希望的種子。它們在溫暖的夜裡唱起稚嫩而甜美的歌,等待著下一個春天。
- 凜冬將至,何以解憂? -
- 樂說 -
配樂剪輯自笛簫演奏家張維良的作品《梧桐月》。幽幽簫聲繪出一幅緩緩鋪開的深情畫卷:寂寞梧桐冷清秋,故人已遠,月光空留一地斑駁疏影。晚風兀自吟哦,撫平了觸景生情的愁緒,縱使形單影隻,也可明月為伴,寵辱不驚。
●
●
●
▎明日預告
明晚10點(10月24日),中央戲劇學院臺詞老師吉璟津為你讀詩人食指的作品《難道愛神是……》。
「為你讀詩」公眾微信
ID: thepoemforyou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購買「為你讀詩」有聲詩歌作品集第一輯,聽季小軍為你讀鮑勃·迪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