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19年前天安門「世紀之吻」的青島人

2021-02-10 言石讀書會

今天是2018年的最後一天,時間把我推進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一生中酷愛攝影,與攝影有不解之緣。回首我拍攝的老照片與老照片中的故事,總是說不完,寫不完。這其中有一張19年前的老照片,在我心裡就是一件沒有做完的事,至今還是一個沒有說完的故事。


19年前的今天,1999年12月31日,是世紀末的最後一天。過了這一天,人類公元紀年史上的「1時代」就結束了。在當時北京的各大媒體也都在渲染「千禧年」的氣氛,在當時很多人真的是有彌足珍貴的感覺,不願意讓這一天虛度。


我拿著相機走了出來,希望能在這特別的一天,拍出特別的作品。這一天顯得格外重要,也許是離奇的預感,使我走向當時經常去拍攝的地方-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歷來是攝影愛好者眷顧的地方,是各大媒體拍新聞的地方。我也來到了這裡。我發現,很多媒體記者也都來到了天安門廣場,似乎大家都在期待著什麼.


無意間,我在廣場遇到一對結婚的新人,他們是外地(大概是山東青島的,這是當時有人說的)來北京參加人民大會堂的壹佰對婚禮的,由於火車晚點而進不了大會堂,新婚夫婦有點沮喪,尤其是新娘子,似乎對新郎一直埋怨著什麼。


但是,這麼遠的路程,這麼重要的日子,都是迎接新世紀,總不能白來,於是這對新婚夫婦就在廣場和親友團一起,以廣場為中心拍攝。雖然錯過了集體婚禮,但是能自由地在外面拍攝,似乎也別有一番情趣。


人類歷史上1時代的最後一天,正好趕上零下十四度的寒流!我的手快凍僵了,新郎好像也被新娘的情緒影響了,儘管拍了很多鏡頭,但大家感覺沒什麼質量。很多人也逐漸沒有了等待的信心。這時我真想去勸一勸二位新人,留影不重要,心情、感情和自己的感受才最重要。


我的手快凍僵了.


就在我也想放棄的時候,忽然發現新娘子的臉上閃現一絲微笑,職業的敏感讓我立即做出拍攝的準備,也就是這一瞬間,新娘子轉過臉忽然吻了一下新郎。我拍下了這瞬間精彩的鏡頭,這可是世紀之吻啊!

我記得耳邊很多人大呼小叫,在抱怨這瞬間沒有拍到十分遺憾,就連親友團隊也沒有拍下來。要知道,在1999年,風俗還不像現在這樣,在廣場接吻不是隨便就能重複的,更何況在零下十幾度的低溫。這一吻,能留下我這一張唯一的一張的照片,相當不容易了,應該是那個世紀裡在天安門的最後一吻。


事隔這麼多年,世紀之吻一直在激烈的衝擊我的心,特別是看到這張照片,非常感慨。一對戀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辦結婚儀式,多麼幸福和難忘,更何況還有一生中難忘的『世紀之吻』。

我想,人生在世,總有一些你特別想要的結果,突然發生的瞬間,這就是人生最嚮往和希望的甜蜜,而自己沒有拍到,也許會感覺把人生的幸福中的靈感給丟了,也許這對新婚戀人,一直都渴望看到這最感人的瞬間。而紀錄這突然的美好的照片,自己沒有看到,這就是終生的遺憾。


19年了,我一直想著這件事。這個故事能講下去嗎?

這張照片在《北京日報》《中國青年報》上發表過,但是,我不知道如何送到這對夫婦手裡。算起來,正常情況下,他們的孩子應該也十多歲了吧!不知道能不能從照片中認出自已的爸爸媽媽呢?!


至今為止,感覺這個故事還沒有說完,如果有誰能告訴我他們的聯繫方式,我一定把這張「世紀婚禮中的世紀之吻」的原照送給他們夫婦二人,並且在天安門廣場原來的位置,再拍一張19年後的今天「世紀之吻」續集。


就這樣我從2016年開始到今天,每年的12月31日,我就發出這篇文章。這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不知道照片上的主人在哪裡?資訊時代如此發達,為什麼找不到你們?你們也看不到我的文章?我在依然等待……

相關焦點

  • 「五四」運動一百年,源起青島,世紀回眸!
    一百年風雨兼程,一世紀滄桑巨變!他們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繪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圖畫。也許歷史已遺忘了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姓名,但五四先驅們所倡導的「愛國、進步、科學」的五四精神卻永遠將為此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所繼承和發揚,而這一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的直接導火線就是因青島問題而起。
  • 世紀之吻(勝利之吻):戰爭結束的歡呼,日本無條件投降
    世紀之吻,又稱勝利之吻這一瞬間被當時正在街上的《生活》雜誌的攝影師給抓拍到了,於是便有了這一張著名的《世紀之吻》的照片(也叫做勝利之吻)。世紀之吻雕塑照片裡的男主角叫做喬治·門德薩,女主角叫做格麗塔·弗裡德曼,他們兩人在此之前從不認識,而直到67年之後,這才有了兩人的再一次見面。
  • 上世紀70年代九首經典兒歌童謠 一首媽媽的吻感動無數人
    上個世紀70年代,兒童歌謠分為兩個階段,1976年前,主要傳唱的是紅色電影上的兒歌類型的歌曲,1976年後,兒童歌謠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反映兒童日常生活歌曲、如《七色光之歌》《種太陽》《採蘑菇的小姑娘》等優質的兒歌童謠相繼推出。1、《我愛北京天安門》 詞/金果臨曲/金月苓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
  • 39年前世紀之吻好甜,眼角眉梢都寫滿深情
    39年前世紀之吻好甜,眼角眉梢都寫滿深情張愛玲的「紅玫瑰和白玫瑰」的理論深入人心,也讓我們將愛情看得更加透徹。但感情的事情很難說清楚,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比如查爾斯和黛安娜。本期小編從兩人大婚為切入點,為大家還原當時查爾斯的心路歷程。王子也曾愛過黛安娜,三十九年前世紀之吻好甜,眼角眉梢都寫滿深情。
  • 51年前,天安門拆除重建,工人揭開屋頂中心琉璃瓦,發現意外之喜
    《我愛北京天安門》是一首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毫不誇張地說,每個中國小孩童年時期都會哼唱這旋律。只不過,大多數人往往是在成年後才見到真正的天安門,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已經成了國家的一個重要象徵,名列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603年悠久歷史。
  • 克裡姆特:世紀之吻
    《吻》The Kiss ,,1907-08/ 180 × 180cm銀,金葉,布面油畫收藏於奧地利美術館《吻》,是克裡姆特的代表作之一。《吻》是一幅抽象主題的寓意畫,他要表現的不是某個具體的人的愛,而是人類的普遍的共性之一:對異性的性愛。這幅畫在風格上帶有濃鬱的傷感情調,也帶有濃鬱的東方裝飾風味,可說是克裡姆特畫風的最典型的作品,它充分展示了畫家獨有的藝術特色。畫面上所表現出的愛情,從總的氛圍來看,是哀愁與感傷,而不是歡樂與興奮,甚至還帶有某些頹廢的色彩。
  • 張國榮和梅豔芳甜蜜之吻,堪稱世紀之吻,全場觀眾尖叫聲不斷
    張國榮和梅豔芳甜蜜之吻,堪稱世紀之吻,全場觀眾尖叫聲不斷 在張國榮為梅豔芳送上鮮花的時候,張國榮還吻了梅豔芳,而且還不是那種蜻蜓點水的吻,而且當時有很多兩個人的粉絲都在臺下,所以說當時場下也是尖叫聲不斷。
  • 尋找地道青島味兒?「青島非遺美食」拍了拍你
    其中,在傳統技藝類別中,鄭莊脂渣製作技藝、老趙家風味臭魚製作技藝、青島鍋貼製作技藝、東李老曲家豬苦腸製作技藝入選,這些青島人熟悉的吃食,正式成為非遺美食。提起青島本地美食,青島鍋貼幾乎是家喻戶曉。青島鍋貼滄口鍋貼鋪,是青島鍋貼的總店。
  • 【A&F閱讀】吻的藝術,純情之吻,情慾之吻
    純情之吻:丘比特和普緒刻 (意)安東尼奧.卡諾瓦(1757-1822):《丘比特和普緒刻》,大理石,藏於巴黎羅浮宮  威尼斯雕刻家安東尼奧·卡諾瓦(1751~1822)的著名作品《丘比特和普緒刻》,表現了新古典主義的風格。
  • 《我愛北京天安門》誕生記
    近50年前,一個秋日的下午,在陝西北路500號原上海市教育局的一個會議室裡,我初識金月苓。她,兩條長辮,圓臉,胖乎乎的,笑起來,臉上有兩個蠻深的酒窩,好像「窩藏」了很多很多旋律。她是上海第六玻璃廠工人,19歲;我在上海港第七裝卸區當裝卸工,20歲。我與她作為青年詞曲作者,受到報社的邀請,參加這個帶有研討性質的組稿會。那個年代文化大饑荒,真是苦了孩子們。
  • 人人會唱的《我愛北京天安門》,50年前由這對上海姐弟創作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html5的audio標籤「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這首歌詞簡潔、曲調流暢的兒歌《我愛北京天安門》,伴隨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兒童的成長。但這首歌由誰所作、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卻一直鮮為人知。
  • 傳唱了半個世紀的《我愛北京天安門》 原作者是一對上海姐弟
    今天上午,「我愛北京天安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圖片·實物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展出從市民中徵集而來的150幅與天安門的合影及其背後的故事,以及票證、書籍、徽章等300餘件實物藏品。隨著《我愛北京天安門》曲作者金月苓的哼唱,全場觀眾同聲合唱起這首經典兒歌。
  • 沒見過天安門的「小鬼頭」,寫了《我愛北京天安門》
    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引我們向前進。短短28個字的一首兒童歌曲,傳唱了近半個世紀,成為漫長歲月中成長起來的幾代人共有的童年記憶。在這首歌曲背後,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歌詞作者金果臨當年只是一個13歲的上海小學生,曲作者金月苓也不過是一位19歲的青年女工,他們還是一對堂姐弟兼表姐弟,倆人互相連招呼也沒打分別創作了這首歌的詞和曲,而且在那個時候,兩人都還沒有親眼見過北京天安門……1969年的上海,仍處在「文革」的狂瀾之中,此時的金果臨只有13歲,在上海市常德路第二小學讀五年級。
  • 還記得球王馬拉度納與卡尼吉亞的世紀之吻嗎?
    有的甚至是辣眼睛,不忍直視,還記得球王馬拉度納與卡尼吉亞的世紀之吻嗎!事情發生在1996年7月15號,那是一場阿根廷甲級德比,博卡青年與河床的比賽,博卡青年4-2河床.這場比賽的過程很多人都記不清了,但馬拉度納與卡尼吉亞場邊抱著足足親了6分鐘的畫面,在很多球迷的腦海深深印下,這一吻,讓兩人當時成為了所有媒體關注的焦點!
  • 沉沒在青島的奧地利巡洋艦——伊莉莎白皇后號
    122年前的9月10日,茜茜公主遇刺身亡。而很少有人會知道,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奧地利巡洋艦「伊莉莎白皇后號」,106年前的11月2日,永遠的沉沒在了青島的近海。19世紀中後期的歐洲籠罩在戰爭陰霾中,各國都著力發展自身的軍事力量。
  • 你一定會唱《我愛北京天安門》,但它的內幕你不一定知!
    (文字來源:北京日報)對於我們這一代唱著《我愛北京天安門》長大的人,這首歌絕對是張口能唱,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耳熟能詳的旋律背後,隱藏著詞曲作者鮮為人知的往事。那一年她19歲,是上海第六玻璃廠的一名普通女工。金月苓喜歡音樂,每逢下班休息在家,她便坐在飯桌前寫歌。看著弄堂裡玩耍的孩子,金月苓心想,「我要是寫歌給他們唱就好了。」
  • 一首「老歌」一次正步 「火」了青島的10位老兵
    筆挺的身姿、矯健的步伐,展現了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的品質,有網友表示:當過兵的人,氣質果然不一樣!「走紅」網絡的視頻截圖。 「竄紅」網絡的背後 曾參加99年國慶閱兵 分秒不差走過天安門1月14日,劉彥勇和往常一樣,經營著自己的店鋪。這是一家運動品牌專賣店,銷售對象以學生和周邊居民為主。
  • 致命之吻資源分享
    十二年前,因為一起事件,他的家庭破裂,親人四散。旺太郎高中輟學後離開了家,在牛郎俱樂部工作。他變得孤僻,不相信任何人,用虛偽的「愛」榨取女人們的金錢,直到他偶然間遇上了個人資產價值達100億的日本飯店大王並樹集團社長的千金。對旺太郎來說,她是人生中最理想的女人。就在他認定「這次的獵物就是她」時,一名面色慘白的神秘女子出現在旺太郎的面前,給予他「死亡之吻」。
  • 我叫林志堅,今年24歲,尋找19年前失散在萬載的母親...
    我叫林志堅,是浙江省樂清市嶺底鄉人,來到這個平臺是為了尋找19年前「失散」在萬載的母親,今天下午有位微友打電話到辦公室跟小編說道這件事。聊了十多分鐘,他把事情的經過跟小編詳細的說了一遍。大概在19年前 ,那時候在鎮上的廠裡面,  有一個小夥子說把他跟母親一起帶走 。那時候年紀小不懂事,就沒跟著母親走,後來外婆就跟那小夥子商量好就帶走了母親。
  •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的變遷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的變遷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1.08 星期一     自1月1日起,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由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和軍樂團接替武警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