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
你有想過去看心理醫生嗎?或者換一種問法,你有過莫名焦慮暴躁、不開心的時候嗎?如果有,建議你先讀讀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正視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問題,積極去改變,才是最應該選擇的方式。就像今天安久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說的一樣:能幫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英國暢銷了20多年的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之所以能夠被這麼多人喜愛,是因為它有趣,且有效。
整本書不到200頁,找一個悠閒的下午,或者睡前的幾個小時就能讀完。故事講的是一隻患有抑鬱症的蛤蟆,在經過了十次心理諮詢之後,重新找回了希望。提到心理諮詢類的書籍,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理論性很強,幾乎都是讀過整本書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消化。但是這本書完全不用,因為作者在書中將蛤蟆先生與心理諮詢師蒼鷺的每一句話都非常具體地寫出來了。當你開始讀這本書,就是你自愈的開始。
書中寫蛤蟆先生第一次見諮詢師,就問到: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諮詢師回答: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在與蒼鷺十次見面之後,在蛤蟆心中,正悄無聲息發生著變化,關於人生,關於希望,關於未來。
抑鬱、焦慮也可以稱為一種情緒上的障礙。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長時間的心情低落,從最開始的悶悶不樂,到最後的悲觀厭世,逐步加深,而在這個過程中身邊人的鼓勵、安慰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想法。自己有了勇氣,想要掙扎向前,想要擺脫目前的現狀,才會真正好起來。
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在這本書中,可以學習到很多相關的基礎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思考自己的現狀,探求自己現狀的原因。童年時期的影響,會伴隨人們一生,在某一時刻對我們產生關鍵的影響,除了兒童時期的自我狀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影響。書中寫蛤蟆先生的父親對他非常嚴苛,經常批評他什麼都做不好,甚至會說他是一個廢物。蛤蟆先生從未在父親身上感受到愛和慈祥。在這樣的壓力下,蛤蟆先生甚至連怎麼發怒都不會,只是一味地讓別人高興。
在生活中,有很多像蛤蟆先生那樣的人。也就是處於書中所說的「我不好,你好」的狀態。這一類人基本在心底認定自己做什麼都是不對的,不令人滿意的,而別人做的才是對的。他們通常覺得生活對他們不好,可他們卻選擇更加善待別人。他們會竭盡所能記住悲傷和不快樂的事,而忘記那些美好的時光。你,是這樣嗎?
在通讀這本書時,跟隨者蛤蟆先生去思索自己的生活狀態。問問自己要做一個怎樣的人,要不要改變現狀?這可以說是一次有效的心理諮詢,如果你做好準備了,那就請開始吧。安久希望,每一位有與蛤蟆先生相似的狀態的人,都能做出跟蛤蟆先生一樣的人生坐標選擇。那就是:我好,你也好。以這個勇敢的選擇為開端,去找回你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