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歐:聚美已不止是一家電商公司

2021-03-06 福布斯

「為自己代言」的陳歐近來比較低調。最近一次被媒體關注到,是因為曾經的對手樂蜂網宣布關停網站的消息。

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圖片來源:DR

 

作為最早涉足美妝垂直電商的兩家公司,聚美優品和樂蜂網總是被媒體拿來作對比。但是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則在近日給福布斯中國的一份郵件回覆中多次表示,「聚美不止是一家電商公司,已經轉型為一家時尚科技集團」。

事實上,在兩年前,聚美已經啟動多元化戰略,從垂直類電商轉型成為一家時尚科技集團。近兩年來,為了尋求新增長點,聚美接連涉足母嬰電商、綜藝影視、共享充電寶、智能家居等領域,甚至一度被業界質疑「不務正業」。但陳歐對此曾回應稱,這些投資將會是聚美平臺的流量和品牌鞏固的重要環節。陳歐也早就看到,隨著電商行業步入成熟期,當下流量在向頭部APP聚攏,探尋新的流量入口勢在必行。

 

新業務共享充電寶已實現盈利

陳歐表示,聚美探索新業務的代表當屬共享充電寶業務街電。

2017年5月,聚美優品以3億人民幣投資並控股街電科技,入局共享充電寶市場。當時行業對共享充電寶充滿爭議,此番跨界更引發聚美股東的質疑。但當時陳歐堅定看好這一賽道,認為「這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在陳歐看來,共享充電寶完全具備「剛需、高頻、用戶量大」等核心特徵,會成為水電煤一樣的基礎需求,是優質線下入口。「用戶街電對於獲得終端客戶及流量會起到非常大的補充作用,也是聚美優品提前布局新零售,獲取線下業務團隊的重要舉措。」

根據艾媒諮詢7月22日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截至2019年上半年,街電已憑藉40.5%的用戶份額穩居市場第一,用戶數突破1.07億,最高日訂單達180萬,覆蓋城市300多座。聚美方面表示,2018年,街電就已實現規模化盈利,且首次實現年度盈利,營收和利潤再創新高。

而兩三年前備受爭議的共享充電寶市場也似乎再次成為「香餑餑」。就在不久前,有消息顯示,美團點評將在全國大規模重啟共享充電寶業務。對於網際網路巨頭的入場,陳歐表示這是對共享充電寶市場的認可。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分析,2020年共享充電寶市場規模將逼近400億元。「這個市場足夠大,我們歡迎巨頭進入這個賽道,這將進一步激活行業,做大市場。」陳歐稱。

而對於街電如何繼續保持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陳歐也頗有信心,「作為共享充電寶行業最早的入局者,街電構建了一整套用戶使用習慣、點位分布、需求回饋等大數據模型,這讓街電更加了解、貼近用戶的真實需求。」

聚美認為,共享充電寶是一個多場景布局的產品,不僅限於餐飲,還會涉及到地鐵站、火車站、機場、醫院、大型商場、連鎖服務場所等多種場景。比如我愛我家、北京西站、武漢機場等場景,都是巨頭暫時沒有優勢的場景。「這也成為其他新晉玩家難以短時間逾越的護城河。」

 

轉型多元化時尚科技集團

電商市場競爭激烈,聚美優品的電商業務部分市場份額在逐年減少已經在財報數字上有所反映。根據聚美優品(JMEI.N)2018年財報,公司實現年度營業收入42.88億元,同比減少26.3%;淨利潤為1.17億元。財報顯示,在電商業務部分,2016年至2018年,聚美優品的活躍客戶數分別為1,540萬、1,510萬、1,070萬;2016年至2018年的訂單總數分別為6,150萬、6,350萬、3,800萬。活躍客戶數字以及訂單總數呈現逐年降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新業務部分的營收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則上升不少。2018年集團旗下新業務實現營收9.3億元人民幣,營收佔比已達近22%。2016年和2017年該數字僅為1.6%和3.1%。聚美在財報中指出,目前公司收入主要來源於商品銷售、服務和其他等,包括市場服務和移動電源共享服務(街電業務),以及影視劇製作業務收入。

「在電商業務穩定和現金儲備豐富的情況下,聚美優品開始布局新業務,去探索一些新的方向、新的流量入口。」陳歐在回復福布斯中國的郵件中指出。

目前聚美優品的主要投資項目包括共享充電寶街電、影視劇和以及母嬰電商寶寶樹。而選擇新流量入口的探索早在其2014年在美股上市後的一年即已開始。2015年,聚美以3.72億元投資寶寶樹,進入母嬰電商市場。根據聚美的數據,此項投資的最高價值超過10億元,增值超過6億元。而聚美投資的電視劇《溫暖的弦》還未殺青時,就被芒果臺和騰訊視頻買下網絡版權,未播即實現盈利。2018年開播,最終全網播放量超過70億,日播量排名全國第一,除了獲取版權收入外,還獲得品牌植入、導流等多重價值。

聚美表示,為突破巨頭流量壟斷,獲取更具性價比的線上線下流量,打通「線上電商+新零售(線下硬體,如街電等)+大數據」的行業鏈條,是聚美進行投資與布局的主要邏輯。同時,他也強調聚美已經轉型成為一家時尚科技集團,不再是一家電商公司。「聚美的電商業務仍源源不斷的為集團提供著穩定的現金流,在垂直電商流量紅利下降的當下表現依然穩健,是聚美的主營業務之一,同時聚美也會重點發力共享充電寶市場等新業務,進一步提升新業務的盈利能力。」陳歐稱。

- END -

文章版權歸福布斯中國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可在後臺回復「轉載」自動獲取具體方式。



相關焦點

  • 聚美陳歐去哪了?
    陳歐2018年10月在微博上發了張去好望角玩的照片,還引來不少聚美優品(下稱聚美)用戶吐槽,「別好望角了,趕緊把APP搞搞吧,老閃退。」陳歐回復十分及時,「收到,讓技術看看」,但底下好幾條說聚美幾天不發貨,自營貨品越來越少,聲稱已將APP卸載的老粉,陳歐沒再回復。似乎也說不了什麼。
  • 聚美回歸,陳歐再出發?
    這是陳歐的魚缸,他藉此提醒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保持對世界的警覺。鯊魚敏銳的直覺和發現獵物後果斷出擊的個性,一如陳歐本身。影視,是陳歐發現電商外的第一個獵物。彼時,電商巨頭逐漸合圍,垂直電商生存空間逼仄。聚美身上的電商屬性,成為陳歐的焦慮源頭。
  • 前瞻網:聚美的陳歐,我挺看好的.
    陳歐也通過賣掉GGgame積累了人生的一大桶金,賣掉公司後,陳歐決定去斯坦福讀MBA。陳歐在斯坦福認識了自己學弟戴雨森,回國創業的時候,戴雨森放棄了學位回國與陳歐一起創業,成為聚美優品聯合創始人。這一點,還是挺不容易的。
  • 冠名頭部綜藝 陳歐將聚美打造為年輕人必選「潮牌」
    聚美App獨家冠名的實境經營真人秀《奇妙的食光》,已經結束1個月,但微博上仍然有粉絲在還念屏幕中的美少年。冠名頭部綜藝 陳歐將聚美打造為年輕人必選「潮牌」綜藝熱播期間,話題熱度更是火爆異常。其中,聚美CEO陳歐意外出鏡,與小鮮肉深度互動,不僅引發新一波話題,也讓聚美品牌得到最大化的曝光。
  • 忙著投資拍電視劇的陳歐,股東喊你還錢
    對此,陳歐31日晚間在微博上對股東的質疑進行了回應。陳歐表示,第一,聚美優品管理層和股東的溝通是頻繁的,並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發布報告。第二,關於公司帳面現金及分紅問題,目前管理層是最大股東。如果管理層選擇分紅,大股東套現,這會被看成是最自私的行為。聚美優品選擇了讓公司持有現金,鞏固和加強聚美的市場份額,開拓可以幫助公司發展的新興領域。
  • 創始人再離職陳歐唱「獨角戲」 聚美優品持續跨界轉型遭質疑
    此次戴雨森突然辭職,曾經與陳歐並肩作戰的兄弟又少了一位。眾所周知,那些曾經和陳歐一起走過的兄弟們也已先後離開,這份長長的名單包括聯合創始人劉輝、聯席CFO高孟、鄭雲生,以及剛剛離職的聯合創始人戴雨森。至今,聚美三大創始人,只剩下「光杆司令」的陳歐。   有關媒體報導顯示,聚美高層的矛盾源自於彼此對企業的認知差異。
  • 聚美優品陳歐:新的10年會更好
    2020年第一天,陳歐在微博上發問:新的10年肯定會更好的,對吧?評論區裡聲音一片,陳歐鮮少回復,面對外界的質疑他同樣如此。
  • 李佳琦把陳歐拍在沙灘上:最牛網紅電商消亡,6年弄丟53億美金
    然後就是在其上市之際,一家名為禕鵬恆業的服裝、鐘錶供應商被曝通過製作假的品牌授權書以及報關單據等文件,通過各個電商平臺,以原單或代購的名義銷售假冒奢侈品。面對輿論的質疑。陳歐感到很委屈,在多年後的採訪中他依然說:「(那家供應商)在全行業都開了店,京東淘寶都有。但當時因為聚美正在上市,結果被整整打了一個星期,所有的核彈都砸在聚美身上。」
  • 一年未發財報、股東聲討,陳歐「打一折」私有化聚美優品
    在垂類電商和團購時代,聚美優品也曾經風光過。但在高光時刻,聚美和陳歐沒能逃過「造假」的質疑。假貨泛濫是聚美的第一道坎。儘管如今仍有電商無法擺脫「假貨」標籤,但聚美優品卻可以是首個被假貨拖垮的電商平臺。不過,聚美優品的海淘業務迎來發展,陳歐在2015年Q3的財報電話會上透露,聚美優品已經佔全國所有跨境電商試點單量總和的51.2%。不過,陳歐沒能料到政策的更迭。2016年的「408新政」(跨境電商新政)出臺,通關費用大幅上漲,「all in海淘」的聚美優品再遭當頭一棒。
  • 「我為自己代言」,這3年,聚美優品陳歐去哪了?
    2020年的第一天,陳歐在微博上問。當下的現實卻給他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十幾天之後,當聚美優品宣布收到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兼代理財務長陳歐及其關聯公司的私有化要約時,「8年弄丟53億美金」、「市值蒸發94%」的負面輿論排山倒海地湧向陳歐。這與5年多以前的那個晚上形成了強烈反差。
  • 陳歐:我是怎麼從一個個坑裡爬出來的?
    曾經與陳歐並肩奮戰、當時負責技術和倉儲的高管退出了公司管理團隊,陳歐從亞馬遜引進物流副總裁周濤,用了三個月時間重建倉儲體系。很多人回顧「301」事件的時候,將這次促銷事件看作陳歐的滑鐵盧。而只有他的競爭對手才明白,陳歐的這次發力,吹響了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一場「巨人之戰」。長久以來,化妝品品牌,尤其是跨國公司大品牌,對於電商渠道有著一種「天然」的牴觸態度。
  • 陳歐的聚美優品往事:網際網路永遠不能輕視年輕
    2012 年、2013 年,陳歐兩次榮登福布斯中文版評出的「中國 30 位 30 歲以下創業者名單」;2014年帶領聚美優品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紐交所220餘年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2015年,陳歐以以 11 億美元獲得亞洲十大年輕富豪第六名。「我為自己代言」的系列廣告推出後,陳歐的微博粉絲曾一夜間增長50多萬。
  • 聚美優品(JMEI.US)股東給證監會的一封舉報信:陳歐這是在搶劫
    聚美優品(JMEI.US)公告稱,董事會已於1月11日收到了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兼代理財務長陳歐及其關聯公司的私有化要約,擬用每ADS(美國存託股份)20美元的價格購買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股份,該要約價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溢價15%。此交易一旦達成,公司將從紐交所退市。聚美優品將成為買方集團擁有的私人控股公司。
  • 陳歐3年敗120億,花3億買王思聰都不看好的項目,如今成行業第一
    2010年,陳歐的名字火遍了全國,一句『我為自己代言』,在各大媒體上掀起了『陳歐體』模仿熱潮。無數青年人對於陳歐的經歷和見識表示羨慕和追捧,隨著聚美優品的上市,陳歐也成功地成為了紐約所200多年來『最年輕的上市公司CEO』,他的『哪怕遍體鱗傷,也要活得堅強』鼓舞了無數年輕人為自己的創業夢想而前僕後繼。
  • 聚美優品開影視公司拍《溫暖的弦》,要廣告裡插播電視劇麼?
    聚美做影視的事情算是八九不離十了。化妝品電商怎麼拍起劇了?這事兒我們得說一下。聚美優品定位為「時尚潮流電商」,時尚與影視有著天然的關係,聚美優品的創始人兼CEO陳歐曾調侃過自己看《琅琊榜》的原因,「我覺得我不看就太low了,作為一個時尚行業的人,我怕我出去丟人」。可見,起碼在陳歐看來,影視和時尚是無法分家的。
  • 《溫暖的弦》網播量破21億,很有可能加快陳歐入局影視的腳步
    4月30日,因為《溫暖的弦》收視開門紅,陳歐禁不住在微博上「炫耀」了一把,得意之色溢於言表。當時聚美因假貨風波一再受挫,同時又遭到同類美妝電商網易考拉的競爭擠佔,市場份額大幅縮水,亟需有所動作來鞏固資本市場的信心。2016年,聚美購入《溫暖的弦》這個粉絲基礎雄厚的網文大IP,其後選擇與製作出品過《十五年等待候鳥》《旋風少女》上下部的上海觀達影視進行合作,決心打造一部能夠一振聲勢的開山之作。
  • 滑石粉是否致癌引關注、為自己代言的陳歐怎麼了? |C日報
    這已是今年強生公司經歷的第五起訴訟,目前的勝負紀錄是二比三。這些訴訟戰因為巨額的賠償金額和截然相反的審判結果在美國受到廣泛關注,也成為國內媒體報導和公眾議論的熱點話題。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歐萊雅集團發布了首個「歐萊雅全球多樣化報告」,對公司內部多元文化做了一個回顧。#YoursTruly是歐萊雅集團多元化戰略的一個細節,首位巴黎歐萊雅廣告男模Gary Thompson,是給多元化戰略的一個註腳。
  • 陳歐:所有背後的暗箭是只屬於先行者的榮耀
    聚美作為一家經營時尚企業,四年時間我們就上市了。上市之前,說實話我很置疑,我很擔心,因為我不知道這一個年輕的團隊準備好了沒有,我也不知道上市以後給大家的心態帶來多大的變化。面對忐忑不安的我們,仍然是敲響紐交所的鐘聲,創造歷史。上市帶來很多,財富、名譽、地位,更好的品牌關係,也交了很多很多的朋友。
  • 說一說沉迷於網紅的陳歐和他的「7美元要約價」
    直到今天,還有好多人都看不起陳歐,除了認為他不務正業,不是當網紅就是搞什麼充電寶的,還有就是他發明了個「圈(美國人)錢」套路丟了中國人的臉。就連公司內部的人都覺得網紅這事兒不靠譜。  有媒體報導,在某次全網電商節日之前,陳和一位核心高管在會議室裡起了爭執,甚至拳腳相向。此後一年時間,陳和這個人幾乎沒有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