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四大名著遊戲,日本廠商玩壞三國志,魔改紅樓夢被口誅筆伐

2021-02-15 遊戲圈情報官

將神話、詩歌、史詩、歷史、宗教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已經成了遊戲業界比較主流的創作形態了。除了西方文化被大量借鑑以外,神秘的東方文化同樣也受到了全球遊戲製作人的青睞,在這其中,我國的四大名著更可謂是創作靈感的搖籃。

當然了!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名著的解讀和展現方式不盡相同,有一部分遊戲能夠在還原經典和優化創新上找到很好的平衡點,從而成為經典;也有一部分遊戲過分追求特立獨行,結果忽略了原典精髓,搞出個姥姥不愛舅舅不疼的四不像。

今天,帶大家重溫一下那些中外神奇的四大名著遊戲,也許其中就有你玩過的!

《三國演義》

在四大名著之中,《三國》可能是被改編次數最多的一部了,而且遊戲類型也最廣,其中包括SLG、RPG、橫版動作、射擊、格鬥等。

知事兒接觸得最早的三國遊戲,莫過於街機上的《三國志2》(吞食天地2:赤壁之戰),它奠定了關羽、張飛、趙雲、呂布、許諸這些猛將在我心目中最原始的印象,但同時也給我留下了一些奇怪的錯誤認知——比如張飛是個滿臉刀疤的吸血狂魔,魏延是個會放腳刀的大光頭,曹操喜歡扔炸彈,許諸掄大錘等等。

由於遊戲給我的印象太深,以至於後來我在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時候,總覺得有那麼點違和感:為什麼這些猛將都不喜歡下馬打架呢?明明他們一拳就能把雜兵打個粉碎啊!

真正矯正我對三國認知的遊戲,是FC主機上的《三國志2:霸王的大陸》,和街機版不同,《三國志2:霸王的大陸》傾向內政,重現了治理一方領土的技巧和謀略,當時我是在朋友家看他大哥玩的,那傢伙一天到晚都在種田和徵兵,時不時給其他城郡來一發火計和籠絡計。

老實說,旁觀著這些操作其實還蠻無聊,可能只有親自玩的人才能明白個中樂趣吧!反正只有攻城時才是我看得最津津有味的時刻。

當然,這類遊戲的佼佼者還有《三國志》系列,從初代作到最新作,這個系列至今已歷經35年歲月,成為了光榮公司旗下的拳頭產品,雖然算不上成績斐然,但每逢新作發售,總能引起一陣熱潮,對中國老玩家而言,《三國志》系列更是不可不玩的名作。

除了經營策略類的《三國志》以外,光榮還另闢蹊徑,把三國故事劇情加入到戰棋遊戲中,這一下不得了,知事兒超級愛這口!當年只有10歲的我為了玩《三國志英傑傳》,偷偷記下了親戚家大兒子平時運行遊戲的指令,還從《大眾軟體》雜誌上得知了劉備直接升99級的秘技。

《三國志英傑傳》印象最深的是關羽敗走麥城的劇情,如果能夠從吳軍中突破出去,就能改變歷史讓關羽活下來,這一關我至少戰了十幾次才成功,滿滿都是成就感!也是從這關開始,導致了我特別痛恨呂蒙和陸遜。

該戰棋系列又相繼推出了續作《三國志孔明傳》和《三國志曹操傳》,這兩款遊戲的品質都非常高,尤其《曹操傳》更是首次以曹操視角,讓我們體驗到了奸雄霸業的心路歷程。

最讓人驚訝的是,這款1998年發售的人,後來在國內居然靠著大量MOD組件火了十幾年,至今還有不少網友給這款遊戲做MOD,可見《曹操傳》在國內的特殊地位。

後來光榮又看到了三國題材更多的可能性,直接去掉了內政和戰略環節,大大提升單個武將自身的形象魅力(從格鬥版),並且將武將放在成千上百的敵軍中,通過各種誇張的武打動作和必殺技消滅大批敵人,以體現「萬夫不當之勇」的威勢。

這款遊戲,自然就是大紅大紫的《真三國無雙》系列了。

提了這麼多日本三國遊戲,也來說說咱們國產的三國遊戲吧!現在說起國產三國遊戲,相信不少玩家印象都不太好,因為這些年的三國題材國產遊戲實在太多了,而且大多都是毫無營養的換皮遊戲,完全沒有想玩下去的欲望。但其實在20年前,還是有一些良心之作誕生的。

知事兒第一款接觸的國產三國遊戲是熊貓科技開發的電腦遊戲《武將爭霸》,這是一款質量平平的三國題材格鬥遊戲,裡面的招式臺詞我幾乎沒聽清楚,印象中關羽有一招好像叫「神龍擺尾」和「升龍斬月」,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叫這名字,如果說得不對,歡迎各位朋友指正我!!

這款遊戲如果論流暢性,完全不能跟《街霸2》或者《拳皇94》這樣的大廠格鬥遊戲相提並論,但是作為一款國產遊戲,加上是三國題材作品,我和我表哥坐在電腦前可以一戰就是4、5個小時,絲毫不感到膩味兒。我最喜歡用的是典韋,那招「大鵬展翅」(這句我聽懂了)攻擊範圍大,收招速度快,非常賴皮,唯一的缺點是不能放波。

這款遊戲還推出了二代,角色也增加到了16人之多,最重要的是動作流暢度和立繪質量的提升,有了上述優點,才讓這個系列真正上升到良作的水準。

接著要說的這款遊戲,相信沒有一個80後90後玩家會感到陌生,它堪稱國產三國遊戲的巔峰,無論內政系統和戰鬥系統都近乎完美,它的名字,叫《三國群英傳》。

想當年,在充斥著《帝國時代》《CS》《紅色警戒》《魔獸爭霸2》《暗黑破壞神》等國外遊戲的電腦房內,《三國群英傳》無疑是拯救電腦房國產遊戲佔比的一朵高嶺之花。我還記得那時有一個看起來大約50多歲的大爺,每到晚上下班時間都會來到我家樓下那家電腦房裡,滋滋有味地玩著《三國群英傳》。

《三國群英傳》可以看成是光榮《三國志》系列的優化版本,大大簡化了內政的繁瑣度,大大增加了探索的樂趣,每到內政時間,我就把人力全都派出去搜尋寶物和人才,沒事幹就派分幾個小隊過去攻打別人的城池,這才是我熟悉的三國嘛!

當然,這個遊戲系列精髓部分是它的戰鬥系統,《三國群英傳》兵種和陣法都有相剋機制,戰鬥過程中還能靈活控制士兵的行動模式,而武將技則是主宰戰局的最終殺手鐧,整場戰鬥下來,既有謀略,也有爽感,體驗極佳。

如果要說《三國群英傳》的缺點,也許就是武將們的3D頭像面譜化太嚴重,從頭像來看,根本區分不出關羽、張飛、文丑、典韋的區別在哪。這個缺點,到了《三國群英傳2》有了極大改善,每一個武將都有專屬的手繪頭像,頓時角色形象鮮明多了!

還有就是街機時代絕對跳不過去的《三國戰紀》系列,這款遊戲借鑑了《龍與地下城》的玩法內核,卻也加入了大量有趣的元素,小時候覺得這款遊戲難度非常高,比《恐龍快打》《名將》《三國志2》這些大作難多了,知事兒好歹能夠一幣通關《合金彈頭》,然而我卻從未試過不用BUG一幣打通《三國戰紀》。

話說,《三國戰紀》也是當年街機廳BUG最多的遊戲之一了,什麼定書、無限道具、卡夏侯淵、角色浮空,多得去了。其中還有比較惡劣的死機BUG,如果碰到脾氣比較好的老闆,會提醒你下次小心點,並補償一個幣;但如果碰到脾氣不好的,直接張口就罵:「出去!別弄壞我的機器,小心我要你們賠錢」。

此外,還有諸如《劉備傳》《趙雲傳》《幻想三國志》《富甲天下》《三國英雄傳》等三國題材的國產遊戲,請恕知事兒在這篇文章中暫不一一講述,因為光一部《三國演義》我就寫了3000多字,假如再不停下來,這篇文章就要改成《神奇的三國志遊戲》了。

《西遊記》

和《三國演義》一樣,《西遊記》也是改編遊戲最多的四大名著之一。從資料上能找到最早的西遊記遊戲,是卡普空在1984年出品的街機遊戲《SONSON》。

這款遊戲雖然出自動作遊戲天尊之手,但玩法並不像後來的《懲罰者》《名將》《恐龍快打》那麼出彩,玩家只要不斷消滅出現的敵人,最終擊敗BOSS獲得真經就算通關。遊戲內容比較單調乏味,而且這款水準一般的作品居然是由岡本吉起設計的,誰能想到這個做出「庸作」的傢伙,在8年後會做出享譽全球的《街霸2》呢?

1988年7月,TAITO也做出了一款名叫《中華大仙》的橫版射擊遊戲,非常好玩。

遊戲裡出現了五行山、通天河、沙悟淨、如來佛祖、天兵天將、筋鬥雲、孫悟空等素材,如果光從這些內容判斷,那這款遊戲100%就是《西遊記》沒跑了。畢竟連遊戲雜誌《The Best》對它的描述上也寫著「這是一款操縱孫悟空,與燒賣、餃子、拉麵等敵人戰鬥的中華風射擊遊戲」,100%是《西遊記》遊戲沒跑了。

可是,根據《中華大仙》說明書顯示,遊戲主角不叫Wukong,也不叫Monkey King,而是一個叫做Michael Chan的仙人……此外海報上的主角雖然一身孫悟空的打扮,但仔細一看似乎也真的不是一隻猴子,不得不說,這遊戲蹭《西遊記》熱度也蹭得太不徹底了吧。

除了《中華大仙》以外,街機廳還有另一款風格極其邪道的西遊記遊戲——《西遊降魔錄:流棒妖技之章》,這遊戲能夠選擇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進行攻略,但它們的形象卻跟我們熟悉的角色大相逕庭,有種痞痞的感覺。

這款遊戲採用當時較少見的房間清版模式,每關就一個場景,打完房間內的所有雜兵後,BOSS就會出現,打敗BOSS則進入下一關,如此類推。

《西遊降魔錄:流棒妖技之章》遊戲整體難度很高,加上當年街機廳老闆把難度調到了最高,時間限制掐得非常緊,往往雜兵還沒清完就被系統懲戒了,知事兒一個幣最多只能打到第三關。

以上三款日本《西遊記》遊戲可能小時候在街機廳玩過的人並不多,相比起來,由中國廠商IGS打造的《西遊釋厄傳》可能更為國內玩家所熟知。

和《三國戰紀》一樣,《西遊釋厄傳》也是IGS最膾炙人口的街機佳作,不吹不黑,這是我在街機廳玩過最好的西遊記遊戲,它糅合了中式故事元素+全中文界面+全中文語音+連招系統+道具系統,讓人玩了多少次依然想要投幣挑戰,雖然遊戲BUG也是異常的多,但玩家並不在乎這些「小細節」,反而連同BUG也視為了遊戲樂趣的一部分。

在廣州,《西遊釋厄傳》入駐街機廳之後,排隊玩《魔法劍》《龍與地下城》《名將》《恐龍快打》《光明使者》的人沒有遠遠以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西遊釋厄傳》大排長龍。

有一次,知事兒在8點半剛開門時就跑到街機廳,打算趁沒人的搶先玩一下,然而當我到達時,《西遊釋厄傳》機臺前已經有幾個人在那等著了……無奈我也只能在後面默默祈禱在玩的人趕緊輸掉。

《水滸傳》

《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都是海外改編遊戲的常客,相比之下,《水滸傳》相關改編作品不能說沒有,但數量要少得多,其中光榮公司推出過兩款水滸傳遊戲,分別是《水滸傳:天命之誓》和《水滸傳:天導108星》,這兩款遊戲都是「類三國志」策略遊戲,秉承了光榮對歷史題材遊戲的嚴謹度,但由於玩法與《三國志》近似,在此就不做額外介紹了。

在街機平臺上,還有一款難得一見的水滸傳格鬥遊戲——由DATAEAST發行的《水滸演武》,印象最深的是遊戲開場直接把《水滸傳》中文小說原文段落放了上去,下方則配上日文字幕,在正式進入遊戲之前,不少人還以為這是一款國產遊戲。

《水滸演武》整體品質還行,就是感覺各方面都有種微妙的既視感:比如公孫勝是個替身使者,阮小七會放音速手刀、李逵活脫脫一隻返祖猴子、魯智深酷似《侍魂》王虎、戴總則會放出《真侍魂》萊錫路的地獄之火……知事兒最喜歡用的是扈三娘,因為結局有奔放的福利畫面,嘿嘿。

意外的是,這遊戲在日本好像還真的火過一段時間,街機廳和玩家也舉辦過多次比賽活動,後來DATAEAST趁勢推出了二代作品《水滸演武:再起風雲》。

還有一不得不提的遊戲,是KONAMI旗下的《幻想水滸傳》系列,當年知事兒在《軟體與光碟》雜誌看到這款遊戲時,還小小地興奮了一下,恰好當期雜誌還送了一盤《幻想水滸傳》的體驗版光碟,我安裝後玩了2個小時,才發現除了108星宿的設定以外,和《水滸傳》原作幾乎毫無關聯,甚至連角色的名字都是西方魔幻風格的。

《幻想水滸傳》畫面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玩法倒是挺豐富的,不同角色組合進入澡堂會觸發特殊劇情,還能釣魚、做料理、招募夥伴,遊戲在日本非常火,多平臺賣出了15萬套以上,也給了KONAMI底氣為其製作遊戲續作及相關周邊產品。

和日系水滸傳相比,2000年之前的國產水滸傳單機遊戲倒是不少,大多數風格都是比較正經的,比如智冠出的戰棋遊戲《水滸傳之梁山好漢》。

還有熊貓科技的橫版動作遊戲《水滸傳:梁山英雄》,這款遊戲美術風格出色,手感好,操作流暢,唯一遺憾是知事兒每次打到白虎堂,剛進入關卡後就會莫名其妙強退,因此沒能打通這款遊戲,久而久之就把它給遺忘了。

當然也有不太正經的水滸傳遊戲,比如漢堂的《爆笑水滸傳》,這是一款「類大富翁」遊戲,內容很惡搞,裡面的林衝是一個長著猴子臉的傢伙,說起話來滿嘴方言,他在說什麼我是一句話都聽不懂。

《紅樓夢》

說了這麼久,終於講到《紅樓夢》啦!作為四大名著之中「文藝氣息」最濃重的作品,給人最大感覺就是通篇都在講述情與愛,可能因為題材特殊的緣故,導致《紅樓夢》非常難以改編成遊戲,在知事兒印象中,與《紅樓夢》相關的單機遊戲,屈指可數。

對於80後90後來說,說到紅樓夢遊戲通常就只能想起一款遊戲,而這款遊戲,是只有父母不在家時才能玩的遊戲,因此在國內主流遊戲雜誌上,你基本不可能看到它的介紹。

這款遊戲,就是《紅樓夢之十二金釵》。在遊戲中,玩家扮演寶哥哥要提升十二位美女的好感度,觸發特殊事件,並和她們來上一場激烈的戰鬥。由於遊戲採用了非線性的攻略模式,玩家在遊戲過程中可以同時攻略好幾位美女,並且與她們戰個你死我活。

《紅樓夢之十二金釵》雖然並且智冠親自研發,卻是由智冠所發行的,這可能也是智冠出道以來發行的第一款受眾面向大人的遊戲。但據我所知,小學時我們班上就有人偷偷買了這款遊戲,每到周末,就會叫上幾個小夥伴,鑽進房間裡,拉上窗簾,音量調到最小程度,偷嘗那不屬於他們這年齡的快樂。

最可恨的是,他們玩遊戲竟然沒叫上我!

再回頭看日本這邊,我們都知道光榮已經相繼把《三國志》《西遊記》《水滸傳》改編成了遊戲,那麼《紅樓夢》呢?

很可惜,雖然光榮旗下也有著《安琪莉可》《遙遠時空中》《金色琴弦》等浪漫題材遊戲,但其中並沒有《紅樓夢》的影子,至於為什麼四大名著唯獨《紅樓夢》缺席,恐怕只有光榮自己才知道了。

不過雖然光榮沒有參與改編,卻也不代表日本就沒有紅樓夢遊戲,只是比較另類而已……

嚴格來說,《鋼琴紅樓館的奴隸們》也跟《紅樓夢》沒什麼關係,只是一款套用了名著外殼的都市悲情故事,裡面有一個女僕角色也叫林黛玉,故事也有一部分對人性的拷問。可是作為一款以大人內容為賣點的魔改遊戲,在發售後不久就遭到中國網友的口誅筆伐,認為該遊戲嚴重曲解、侮辱了名著,要求下架該遊戲。

海外廠商魔改中國名著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像《鋼琴紅樓館的奴隸們》這樣引發劇烈反感的改編作品,也算是絕無僅有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不知不覺寫了6000多字,還是懸崖勒馬了,下次有機會再給大家深入討論吧!看完文章的各位如果有所感觸,不妨分享一下自己當年玩過最難忘的四大名著遊戲吧!

相關焦點

  • 同樣都是四大名著,憑什麼遊戲廠商獨獨對三國題材青眼相加?
    不知道各位愛好遊戲的小夥伴們,是否會在閒暇之餘思考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何在中國四大名著中,國內外廠商會單單對三國題材情有獨鍾呢?如果要論情節之出色,人物刻畫之豐滿,《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可不會被《三國演義》拉開多大的差距。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談一談這個頗為有趣的話題。
  • 那些被日本成人遊戲毀掉的四大名著
    作為AV 聖地的島國,竟毫不吝嗇地把「魔爪」伸向了中國文化,如此惡搞四大名著。日本素來信仰拿來主義,但如此拿走中國元素加以惡搞,實在是令人髮指。一場中國文化維權運動,應提上日程。 18歲以下的止步! 《紅樓夢》有女人、有眼淚、有奴役,也有情色。
  • 同樣是四大名著,為什麼《水滸傳》改編的遊戲卻遠不及《三國演義》
    再後來,小雞蓋也發現《水滸傳》可能是四大名著裡面混得最慘的,《三國演義》被改編成的遊戲數量很多,並且遊戲口碑和人氣都挺高。在1939年,吉川英治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三國志》在日本爆紅,直接衝擊到了日本的文學行業,逐漸的動漫、遊戲產業也受到了影響。
  • 當經典走出國門,遊戲開發商如何演繹四大名著?
    下面筆者就來帶大家看看國外那些以四大名著為題材改編的遊戲。筆者之所以把西遊記放在第一,是因為老少鹹宜的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中在海外影響最大的作品,1941年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和後來的《大鬧天宮》都是名揚中外的殿堂級動畫作品,前者更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啟蒙作,引領了後世整個日本動漫界對於西遊記不計其數的改編。
  • 看日本遊戲如何蹂躪中國文化
    但是,作為AV 聖地,惡搞大國,日本遊戲也毫不吝嗇地把「魔爪」伸向了中國文化,於是我們看到:冰清玉潔的林黛玉淪為性奴,水滸好漢雙雙成為基友,關羽趙雲更是轉變性 別,成為爆乳美娘!讓我等愛國人士恨的咬牙切齒,而又欲哭無淚…… 當然,能代表「中國」的元素有很多,今天我們就從名著、服飾、生活等方面來介紹一下日本遊戲、動漫中依依不捨的中國文化情結,有好現象也有壞例子,18歲以下的止步!
  • 日本電影《三國志新解》,200斤渡邊直美演貂蟬,刷新貂蟬新概念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通過描寫魏、蜀、吳三國的起止,將一眾英雄人物展現在大家眼前,隨著《三國演義》的大火,三國題材的影視作品開始層出不窮。不僅是國內對三國題材熱衷非常,就連隔海相望的日本也對三國題材情有獨鍾,無論是遊戲中的《真三國無雙》系列、《三國志》系列都是遊戲界的經典之作,而在日本動畫界,更是有《三國演義》這樣優秀的動畫作品,如今日本更是將手伸向了三國影視作品,由大泉洋主演,賀來賢人、岡田健史等共演,福田雄一自編自導的影片《三國志新解》定於今年12月11日在日本上映。
  • 四大名著神點評
    關於四大名著的書評很多,但將四大名著糅合在一起評的卻少。此文頗有新意和見地,尤其開篇的對比評述,言簡意賅,思之有理。 三國玩的是心計, 水滸玩的義氣, 紅樓玩的感情, 西遊玩的是感性。 三國在國,治國,興國,安國,喪國。 水滸在氣,勇氣,義氣,豪氣,霸氣。
  • 人物:說說曹雲金,被口誅筆伐多年依然不低頭
    而曹雲金一個不懂事的年輕被口誅筆伐還強上。德雲社與曹雲金的恩恩怨怨一直處在輿論的浪口,時不時被人撤出來說道說道,但是很少有人替曹雲金說話,曾一段時間看著曹雲金事業到了低谷,很多人叫好。但是曹雲金還是有自己的想法,在影視、相聲、脫口秀等方面均有發展,還是不錯的。
  • 花紅還需綠葉襯——老版四大名著中那些眼熟的綠葉
    因為喜愛歷史和軍事類,所以碼字的很留意四大名著的影視劇。,尤其是近幾年四大名著更是被拍了個遍,而這其中:1980年的山東版《水滸傳》;1986年的央視版《西遊記》電視劇(含2000年的《西遊記續》);1987年的央視版《紅樓》電視劇;
  • 四大名著的開頭結尾, 竟隱藏了巨大天機!
    四大名著的電視人人都看過,但是能讀完這四部小說的人,是少之又少。其實四大名著真正的思想精華,都在書裡,電視裡展現的只是情節和場景。你會發現其實——人生最深的滋味,在四大名著的開始和結束處,展現的淋漓盡致。讀完定會讓你豁然開朗!
  • 四大名著的開頭和結尾,竟然隱藏了如此天機...
    四大名著的電視人人都看過,但是能讀完這四部小說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然而四大名著真正的思想精華,都在書裡。
  • 花紅還需綠葉襯——老版四大名著中那些我們熟悉的綠葉們
    因為喜愛歷史和軍事類,所以碼字的很留意四大名著的影視劇。,但是它的裡面誕生了一批穿越老版四大名著的綠葉們,其中還有一個頂牛。六部老版四大名著中一共只有七名演員出演過三部以上的四大名著,山東版的就佔了四人。水滸就到這裡了,下面我們來看三國的綠葉們。
  • 一起來看看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中的勞模們吧(紅樓+西遊篇)
    紅樓夢其實才是老版四大名著中最土豪的劇組,為了一個鏡頭能等第二年下雪再拍,換別的劇組試試。這位還是西遊中公認的四大美男之一。他老人家出演5個角色已經與之前的三國志和水滸中勞模王平起平坐了,但是在西遊記裡這位竟然算是一個「懶人」!
  • 「四大名著」神點評,相當有見地!
    關於四大名著的書評很多,但將四大名著糅合在一起評的卻少。
  • 四大名著神點評,以前真是白讀了
    關於四大名著的書評很多,但將四大名著糅合在一起評的卻少。此文頗有新意和見地,尤其開篇的對比評述,言簡意賅,思之有理。三國寫了一個大時代,水滸寫了一幫大英雄,紅樓寫了一個大家族,西遊寫了一夥大妖怪。三國玩的是心計,水滸玩的義氣,紅樓玩的感情,西遊玩的是感性。三國在國,治國,興國,安國,喪國。水滸在氣,勇氣,義氣,豪氣,霸氣。紅樓在情,親情,愛情,宦情,民情。
  • 四大名著的開頭和結尾,竟然隱藏了巨大天機!
    四大名著的電視人人都看過,但是能讀完這四部小說的人,是少之又少。其實四大名著真正的思想精華,都在書裡,電視裡展現的只是情節和場景。你會發現其實——人生最深的滋味,在四大名著的開始和結束處,展現的淋漓盡致。讀完定會讓你豁然開朗!
  • 「四大名著」神點評,說得太有見地了
    關於四大名著的書評很多,但將四大名著糅合在一起評的卻少。
  • 從小說到漫畫、影視、遊戲,三國志為何在日本成為大IP?
    日本令我這「友邦人士,莫名驚詫」,其一是驚詫三國在日本的盛行及其讀法。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一《三國志通俗演義》,我們通常就叫它《三國演義》,而日本略稱為《三國志》。中國說「三國」,日本說「三國志」,往往讓我們誤以為陳壽的史書《三國志》。
  • 四大名著首尾詩詞,萬千悲喜終歸一悟
    四大名著用詩詞開場和落幕,這或許就是人生的詩意,不論是喜樂還是哀悲。夢迷夢醒,戲裡戲外,紅樓的開篇和結尾詩詞,意味也有這樣的兩重。從小說本身,紅樓的開篇詞就是那首《引子》。開闢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曹公說,紅樓「大旨談情」,紅樓的夢裡是一場情天恨海。
  • 老版四大名著中那些穿越的身影(全79人)
    作為老版四大名著開山之作的1980年的山東版《水滸傳》,其中只出演過老版四大名著中兩部的演員共有四人。邢紅也是已知的出演老版六部四大名著影視劇中,唯一一位同時出演過山東版水滸和電影版紅樓的演員。(不知為何紅樓的演員跟其它三部名著間互動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