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房產|大眼樓管 青檸
考慮疫情不確定的影響,2020年首創置業將銷售目標定為800億元,較2019年的808.1億元小幅下降。不過雖然銷售目標已經十分保守,但目前來看,要完成這一目標依然不是很輕鬆。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1-6月,首創置業的全口徑銷售額為308.5億元,僅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38.56%。
近年來,首創置業大肆舉債衝擊規模,但發展速度並不及預期,今年的銷售更顯疲態。過去兩年公司的拿地面積持續增長,2019年的資產周轉率創出歷史新低,僅0.11。舉債並沒有為公司帶來良好效應,資產利用效率不高。而持續超100%的淨負債率則對發展帶來較大影響,近兩年利息支出均是淨利潤的1倍多,拖累業績表現。不久前,標普給出了公司「BB+」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展望為「負面」,槓桿水平居高不下或是主要原因。
上半年全口徑銷售額下滑24% 較去年排名跌7個名次
首創置業的業務主要以房地產開發銷售、投資性房地產(奧特萊斯)和土地一級開發為主,佔比分別約為78%、4%、17%。公司聚焦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核心城市圈。京津冀是業績貢獻主力地區,2019 年京津冀地區銷售金額佔總銷售額超60%,長三角地區佔比則超24%,粵港澳佔比尚小。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1-6月,首創置業的全口徑銷售額為308.5億元,較去年同比下降23.90%。在樓市表現良好、大部分房企銷售額同比回正的6月,公司的銷售額卻下滑了28.8%。
相比全口徑銷售額,權益銷售額下跌幅度要更大一些。上半年首創置業權益銷售額為194.2億元,同比下降25.62%。上半年公司權益比例約62.95%,較2019年的63.99%進一步下滑。
克而瑞發布的銷售排行榜顯示,首創置業上半年的全口徑銷售額排名為50位,權益銷售排名為55位,去年分別位列43位、50位,而2018年可以排到43位、46位,行業放緩、馬太效應加劇下,首創置業似乎正在漸漸掉隊。
從拿地來看,易居研究院中國百城居住用地報告相關數據顯示,上半年,首創置業的拿地金額超42億元,約佔去年全年拿地金額的1成多,建面約39.66萬平方米。經過兩年的強拿地,上半年拿地放緩。2017年-2019年,公司的拿地面積分別為318.7萬平方米、409.3萬平方米和778.9萬平方米。
資產周轉率和ROE雙雙刷新歷史新低
同大部分舉債擴張的房企一樣,高周轉是重要的策略。2018年,首創置業開始實施「369」新工期標準,即「3個月取得方案批覆,6個月取得施工許可證,9個月取得預售證。」可見,這一標準主要是縮短工期,加快推盤,但銷售增速的放緩給公司的去化帶來不小的壓力。在前兩年的強拿地下,公司的資產周轉率逐漸滑坡。Wind數據顯示,2007年時,首創置業的資產周轉率最高達0.28,2019年創出歷史最低,僅0.11,較巔峰水平腰斬。受此拖累,公司的ROE也刷新歷史新低,2019年僅6.96%,還不到10%。
房企規模壯大過程中往往都會加大合作開發力度,首創置業也不例外。2015年-2019年,首創置業的土儲權益佔比分別為75.84%、73.74%、69.76%、67.64%、64.78%。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的銷售權益比例為63.99%,較2018年的76%下滑超10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滑到62.95%。
槓桿率高企 標普給出「負面」展望
多年來,首創置業的槓桿水平長期居高不下。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總負債合計達1432.28億元,其中流動負債高達692.63億元,佔比48.36%。Wind數據顯示, 2019年末首創置業的淨負債率為159.28%,較2018年的170.66%有所下降,但在業內仍算較高水平。
公司為了降低負債率,也進行了許多「努力」。首先便是可計入權益的永續債的運用,2016-2019年,首創置業的永續債金額分別為28.95億元、58.90億元、134.76億元和151.24億元。
此外,首創置業還於去年12月還折價29.17%供股15.14億股,融資淨額約25億元,主要用於償還部分計息債務。由於折價太多,公告當日便引得投資者不滿,股價大跌超10%。
若加上這些會計等式外的「隱形負債」,首創置業的真實負債水平還要更高。而高槓桿對首創置業的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
2016-2019年,首創置業的永續債金額約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142.47%、289.29%、700.78%和712.39%,這一比例逐漸升高,公司的大規模舉債並沒有帶來良性效應,業績沒有隨之快速增長。
隨著負債規模的升高,財務費用卻在逐步增長,wind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的利息支出激增89.53%至25.17億元,約佔當年淨利潤的133.69%,而到了2019年這一佔比進一步擴大到151.88%。高額的費用已經對公司業績造成了較大的拖累。
近幾年,首創置業的業績波動較大,近五年有三年扣非淨利為負,2015年虧損額更是高達11.56億元,2019年的扣非淨利也僅有0.46億元。或許這也是近兩年,首創置業頻頻出售資產的原因。
對比去年權益銷售規模與公司相當的建業地產和路勁集團,其2019年扣非淨利分別為9.64億元和27.11億元。銷售排名下滑的同時,首創置業業績較同規模房企也有較大差距。
6月24日,標普確認首創置業 「BB+」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展望為「負面」。首創置業負債情況成為主要原因之一。標普表示,即使公司控制其債務水平, 首創置業未來兩年內的槓桿率仍將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也說明公司近來的降槓桿措施並不得到認可,最起碼從效果來看,並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