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纏腳
文丨田宏剛
話說文藝範兒的帝王南唐後主李煜的姬妾發明了纏腳――裹小腳,從那個時代起,中國男性逐漸培養出這個奇特的變態的奇葩審美觀――喜歡三寸金蓮。可就在緊後邊的宋朝好像受的影響不大。居然能出現佘賽花穆桂英這樣的巾幗英雄,縱然這是虛構,那麼南宋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事,讓我想到甚至堅信她們沒有裹腳是自然的天足,如果是小腳女人,別說上戰場,就是做後勤都不配。就是李清照朱淑真等女詞人也沒見誰說起她們的腳是三寸金蓮一類的。
可是到了元明以後,好像許多人開始關注女人的小腳問題。如施耐庵的大作《水滸傳》裡講到「王婆貪賄說風情」裡屢屢提說潘金蓮的小腳。清朝文康的《神弓俠女奇緣》裡的女主人公也是小腳,卻武功了得。讓人懷疑作者胡吹冒料的。
清朝末年,以秋瑾等為首的革命家倡導女權,民智漸開,廢除裹腳的觀念從大城市開始。記得魯迅在仙臺學醫時藤野先生研究骨學,問到他中國女人裹腳的問題,他深以為恥,含糊其辭地矇混過去了。所以藤野先生很不滿意地說道:「總要親自去看看才好。」其實他的母親和原配夫人朱安都是小腳,他絕對知道的,只是覺得這是國家民族的恥辱,所以不願意跟國外人說而已。還曾經在他的作品《肥皂》裡邊刻畫了一個道學先生四銘,在酒館和人高談闊論婦女解放問題,但聽人說鄰桌有個女客人是三寸金蓮的小腳,就爬到桌子底下去欣賞,可笑可鄙,猥瑣至極。後來還寫了篇雜文《「以腳報國」》,倒不是誰的拳腳功夫了得,踢飛了哪個洋鬼子,而是用三寸金蓮讓外國人驚嘆。
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帝制,倡導開啟新的生活觀念。五四運動後,倡導男女平等,婦女解放,文化開明,反對裹腳,提倡天足的運動在一些大城市興起,而落後偏僻地方依舊盛行纏腳,通常將大拇指以外的四個腳趾頭連腳掌像摺紙一樣折斷,壓在腳心,然後用裹腳布纏緊,再穿上黑色的小鞋,大戶人家穿上繡花的小鞋,扮出三寸金蓮的模樣,很多人平時走路都像踩高蹺一樣腳底下不穩當,個頭高的晃得更厲害了。出行拄拐杖是常事。到上世紀三十年代,三寸金蓮的小腳、半纏半放的蘿蔔腳、從來沒纏過的天足三樣並行。四十年代往後就很少聽誰家殺孩子一般給孩子纏腳了。
我原來看安徒生的童話《海的女兒》裡邊女主人公為了愛情忍受著變為人之後,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一樣痛苦,這些裹腳的女子們可能為了找個好婆家不知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應該比海的女兒更痛苦。所以後來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聽到插曲裡「戰士責任重,婦女冤讎深」就覺得非常同情非常理解,覺得這革命不進行就不行。
那個時代過去了,應該是一去不復返了。但如何以腳報國呢?我想到了中國男足,為什麼總是難以出線呢?國家付出的比發達國家的費用還高,為什麼卻連十六強的門兒都摸不著呢?教練問題嗎?換了那麼多洋教頭,還是不行。隊員不行嗎?從十三億人口裡篩選不出一二十個?克羅埃西亞那麼小的國家都能踢出那樣的成績,國足就不行,於是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花重金,聘用外援,結果還是不行,交不出一份像樣的答卷,成了中國人的一塊心病,最讓國人沒面子的運動項目。
是什麼纏住了國足的腳?品質教養愛國心責任心不夠?中國人不適合這項運動?非得聘用外籍球員?那女足為什麼比男足成績要好許多?是球技不如別人?這麼多年就沒把球技磨練出來?是隊員配合不默契?磨合了這麼久就達不成默契?同是亞洲黃種人,韓國日本運動在球場奮力拼搏的精神在中國男足身上很難找到,是什麼纏住了男足的腳?誰能解開這個魔咒?讓中國男足和中國人也在足球場上揚眉吐氣起來!
( 附註:前天看到藍田大才子張孔明先生的散文《纏腳》不覺手也痒痒,不揣冒昧,鬥膽寫出這篇拙作。)
田宏剛:藍田白鹿原人,著有詩歌近兩千首,散文、劇本、雜文若干。曾獲得過「西安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多次獲得論文一二等獎。
看更多走心美文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滋水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