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人因理想而有意義 ,愛因為了解彼此的理想而浪漫

2020-08-28 文藝快遞

大學畢業那一年,也就是為工作、為理想而彷徨的那一年,我第一次看了《碧海藍天》。很神奇,它如魔術師手中的魔法棒一般,瞬間為我打開了通往未來的大門,我堅定了我的理想,找到了我的方向。

是的,《碧海藍天》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通過簡單的情節向觀眾傳遞一個正確的觀點,這個觀點就是,有時候,理想能超越愛情和生命本身。

我們先來看影片的故事梗概:

熱愛潛水的傑克,即使在他年少時,父親因一次潛水意外而被大海吞噬,但是他不但沒有懼怕大海,反而對大海的愛還是一如初衷。但是這一切在傑克愛上了喬漢娜之後都變得無法掌控,他六神無主地彷徨在選擇大海還是愛情的路上。

另一個男主角恩佐是傑克兒時的玩伴,同樣精於潛水。成年後的傑克與恩佐各奔東西,然而命運的紐帶卻似乎總將他們系在一起。恩佐念念不忘兒時那個潛水對手傑克,於是主動邀請傑克參加潛水比賽,於是在一次挑戰潛水極限的比賽中,他們再次重逢。

在比賽中,恩佐輸給了傑克,但是他卻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理想,在比賽出了事故之後,他懇求傑克放手,讓他自由沉入大海深處,以此用生命的最後一點時間來感受潛入大海深處的美妙,從而實現了人生中仿佛怎麼都無法實現的理想。

而在愛情與理想左右搖擺的傑克,最後也選擇了跟恩佐一樣的方式,讓自己自由落體式的沉入海底,用結束生命的方式完成那個仿佛不可能完成的理想。

一、偉大的、正確的理想,比生命更重要

在《碧海藍天》中,最先感受到的是生命中對理想的那份執著。

傑克兒時的玩伴恩佐,跟傑克一樣喜歡大海深處,兩人相約一起參加潛水比賽,結果每次都是傑克贏,恩佐為此不服氣,一次次挑戰傑克創下的記錄,但是很不幸,恩佐在一次挑戰中出了問題,差點喪命大海深處,當他露出水面時,傑克準備把恩佐拉上水面,恩佐卻拒絕了,他懇求傑克放開手,仍由其沉入海底。

最後,傑克如恩佐所願,放開了恩佐的手,恩佐如願的沉入了海底。

換作別人,決不會這般見死不救,那麼傑克為什麼答應恩佐而放手?

因為傑克理解了恩佐的理想,如果不能實現理想,繼續活著,那是一種痛苦、一種折磨。在電影裡,傑克看似殘忍,實則非常照顧恩佐的感受,因為只要傑克願意放手,恩佐就能如願的沉入大海深處,實現自己的理想——挑戰最深的海底。

所以,傑克自後放手讓恩佐沉入了大海,恩佐也因此在生命的盡頭感受到了大海深處帶給他的愉悅。

是的,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理想的存在,如果能用生命換來理想的實現,那生命又算得了什麼?恩佐用生命來完成自己的理想的行為,正如巴金說過的那句話——理想並不能被現實徵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閃耀。

雖然恩佐失去了生命,但是對他而言,確實有意義的,他的生命因為理想的實現而變得更有意義。

是的,人的確是因為有了理想而變得有意義。

二、愛是理解的別名

在《碧海藍天》中,理想和愛情的探討當然是主線,所以傑克和喬漢娜的愛情故事最為動人。

關於愛情,有太多的觀點,但在《碧海藍天》這部電影裡,關於愛情的理解,如果套用印度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一句話,那就是:愛是理解的別名。

我們可以把《碧海藍天》中的愛情看作是悲劇,畢竟傑克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便知道女友喬漢娜懷孕的情況下,還是不顧一切的往大海深處下潛,這是理想與愛情的衝突導致的悲劇。

雖然,結局並不是那麼愉快——傑克沉入大海永遠離開了喬漢娜,但我認為喬漢娜是幸福的,因為傑克和喬漢娜把愛升華到了極點。

  1. 愛一個人,不一定是待在他身邊

為什麼說傑克和喬漢娜的愛升華到了極點?

傑克的理想是潛入大海的最深處。傑克鬆開了兒時的玩伴恩佐的手,恩佐沉入大海實現了人生的理想,這件事對傑克影響很大。

要知道,同樣深愛著大海深處的傑克,也多麼想挑戰自身極限,而人是不可能潛入大海最深處的。而最有可能實現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如恩佐那樣「自縊式」的下沉,直接潛入最深的海底,即便這個理想只能在生命的盡頭感受幾秒鐘,也都心滿意足。

最後,傑克還是抵擋不住大海深處對他的咋換,還是選擇了自殺的方式,讓自己自由的沉入大海深處,在生命盡頭的那幾秒,傑克實現了那個不可能實現的理想——終於到達了大海深處。

對於傑克的這個行為,懷有傑克的孩子的喬漢娜雖有不甘,但還是默許男友繼續追求他的理想。所以,最後傑克要沉入大海的那一刻,喬漢娜哭著對傑克說了那句臺詞「去,去看吧,親愛的。」

換作一般人,怎麼會讓自己的愛人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喬漢娜恰恰尊重了傑克的選擇,她對愛的理解應該是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那句話——愛是理解的別名。

戀愛的兩個,要做到享受彼此,就需要完全理解了對方: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習慣並欣賞對方的行為習慣,了解彼此的理想……,只有這樣,才能完全不在乎對方做出的任何選擇,並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因為彼此的理解而變成了心甘情願,這點很重要,就像你不會跟你自己計較一樣,兩人就能形成一種因理解而構建成型的情感信任。

我們看到在《碧海藍天》中傑克「殘忍」地離開女友,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女友繼續愛他的衝動,而是默許了傑克的選擇——潛到大海的深處,永遠與海豚為伴。

我相信,如果有續集的話,喬漢娜抱著剛出生的孩子依然很幸福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即便無法跟傑克在一起,但他們的靈魂早已住進了彼此。

所以,傑克和喬漢娜的愛,已經打破了距離的局限,他們不需要兩人待在一起,只要彼此住著彼此的靈魂,足以。

  1. 愛一個人,可以是自私的、霸道的

如果說傑克和喬漢娜的愛,是偉大的,那麼有些愛在他們跟前可能會截然相反,但是我們都不能否認,那也是愛的一種方式,那就是,愛一個人就要自私到霸佔一個人

三毛和荷西的愛情,跟《碧海藍天》中的傑克和喬漢娜的情感方式是決然相反的。

三毛與荷西結婚的第六年,在結婚紀念日那天,荷西用加班費給三毛買了一隻老式女表。他握著三毛的雙手說:「以後的一分一秒你都不能忘掉我,讓它來替你數。」

荷西的話是「自私」的,但是當一個人的理想就是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時,這種自私的愛就變的偉大。

三毛理解了荷西的理想時,她就能感受到愛,並享受這種愛。所以,荷西和三毛的愛情也是浪漫而偉大的 。

三毛和荷西

我們回過頭看文章開頭的那句話——愛是理解的別名。

這句話是對的。

傑克和喬漢娜,彼此相互理解對方的理想,所以傑克沉入海底那一刻,喬漢娜並沒有覺得失去了愛情;荷西為了三毛信守承諾等了六年,只為跟三毛在一起,把畢生理想變成了「跟三毛在一起」,三毛理解了荷西這種霸道的「理想」,所以他們也是相愛的。

這是兩種相愛的方式,一個願意割捨,一個自私霸道,但無可否認,他們都把對方的「理想」住進了自己的靈魂裡,並享受著愛情的浪漫。

三、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總為一個叫「未來」的東西而堅持著一個叫「理想」的東西

人之所有有理想,是因為生命中有個叫「未來」的東西在召喚它,而每個人對「未來」的構想都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理想都不一樣。

基於「理想」的存在,所以在異性相處的時候,彼此是否理解對方的理想,就成了是否是真愛的標準之一。如果兩人都達到了極為高的默契,就會因為理解對方的理想而不顧一切的願意為對方做任何事情。換句話說,只有相互理解的人,才能真正享受到愛情的浪漫。

相反,對於那些沒有理想的人,從哲學意義來說,他的生命已沒有任何意義,形同虛設。

對社會而言,那些為理想而孜孜不倦追求的人,總是那麼偉大和高尚的,哪怕他的理想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或者顯得不是那麼有實際作用。正如《碧海藍天》的傑克一樣,不惜結束生命,也要在最深的海域裡暢遊一回,這就是理想的力量。

文/文藝快遞

相關焦點

  • 《碧海藍天》6-11 碧海藍天
    經典的法式浪漫,所有的畫面都好像他的名字一樣,碧海藍天,但這部電影講的是關於碧海的故事,藍天只是一塊大大的、藍色的背景板。 有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年幼的Enzo親眼看見 Jacques 父親葬身大海時候的吶喊;西西里三人陪伴海豚散步的夜晚;Johana陪Jacques去看望海豚,藍色背景下大串的彩色氣球;
  • 《碧海藍天》,理想是潛水運動員的導演呂克·貝松
    1988年,呂克拍攝了一圓他兒時夢想的影片《碧海藍天》,獲得了第14屆愷撒獎最佳導演提名 。1990年,呂克執導了動作驚悚電影《尼基塔》,憑藉該片獲得了第16屆凱撒獎最佳導演提名。1994年,憑藉動作類劇情片《這個殺手不太冷》,獲得了第20屆凱撒獎最佳影片在內的7項提名,呂克更是斬獲當年的最佳導演提名。2000年,呂克創立歐羅巴影業。
  • 《碧海藍天》理想的飛升
    回歸大海,回歸所屬,無論有什麼樣的留戀,什麼樣的挽留,潛下去的那一刻雅客已經踏進理想天國的大門,迎接他的是童年的玩伴,父親,大海一樣的母親,是靈魂的安寧、自由和撫慰,天使和海豚會永遠陪伴他。而電影帶給我們的則是心靈的慰藉,影片中活下來的人就如我們一樣在每天的日出日落中掙扎,面對生活,工作的苦惱,但是,那些遊向大海深處的靈魂,他們的理想主義獲得了平靜,這最終安撫了我們創傷的心靈,因為,藉由他們我們也許會找到屬於自己寧靜。
  • 《碧海藍天》魂歸故裡,人歸塵
    雖然有一些意料之中的「是不是男人才如此殘酷」「女人把男人當成全世界,男人卻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但還是忍不住吼一下:這他媽跟性別有什麼關係啊!神經病啊!傑克用一生去追尋海,父親的溺死是傑克與海羈絆的開端。之後,把海豚的照片放在錢包裡,每一次從海底上潛時的流連,將海豚偷放回海裡,整夜和海豚嬉鬧,親手將好友恩佐送入深海....每一件事都將傑克緊緊的和海捆綁在一起。
  • 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這幾天,我看了丁立梅的《花未央,人未老》這本書,其中有一篇名叫《一個人的碧海藍天》的文章吸引了我,於是我翻看下去。
  • 《碧海藍天》他的歸宿
    無意中點開了呂克貝松的導演剪輯版《碧海藍天》,168分鐘的時長,30年前的電影,現在看起來也不過時。在我看來,電影表達一個主題,就是在精神追求與現實生活中到底該怎麼選擇。雅克在海邊長大,從小沒有了母親,父親在他小時候因潛水身亡,父親曾經告訴過他,深海裡有美人魚。他有一個朋友叫恩佐,同樣喜歡深海潛水。
  • 《碧海藍天》讓我們相忘在碧海藍天
    碧海藍天給我描繪了一個奇異而又優美悽涼的故事,海洋,潛水,愛情,也許一些因素早已在心中扎了根,我扎進海水裡去浮潛,像一條魚一樣擺動手臂,我重新想起這部影片。正如一些人痴迷於夢境中的奇幻境地,我重新想起了曾經在年少時期經歷過的這個奇幻浪漫的世界。我開始重溫這部少年時期給過我莫大震撼的愛情電影。依稀記得整部電影殘留給我的感受是一種淡淡的絕望,這種絕望綿長而細膩。
  • 《碧海藍天》碧海藍天和自由
    碧海藍天這樣的電影,有著自己鮮明的影像風格。悠長而抒情的音樂,深藍而浩瀚的大海,幽深又寂靜的海底,歡快然而孤獨的海豚,這一切營造出的氛圍具有強烈的感染性,你幾乎可以一眼看出這其中的憂傷和浪漫性。電影中的人物幾乎都是理想主義的化身,有的因為一見鍾情欺騙上司公費出差去西西里追尋自己的愛情結果回來後被開除,有的執著於創造自由潛水世界紀錄結果葬身海底,有的沉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可自拔連自己懷孕的女友都不管不顧。我們不要對此做任何道德上的評價,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是無趣的,理性點想想這個問題吧,理想主義到底是什麼以及其帶來的後果是什麼。
  • 《碧海藍天》自由與現實的矛盾,這是屬於自由主義者的電影
    《碧海藍天》是呂克貝松最有說服力的電影之一,被譽為呂克貝松的成名作,為 1988 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描述個人理想主義者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另一種生活的故事。在一開始便讓人對大海產生恐懼、失望、悲傷的感情,也在一開始便為整部電影定下了基調,這是一部描寫海洋的電影,但它註定不是一部浪漫又溫存的電影。電影的黑白部分全是對主人公傑克的童年的敘述。
  • 《碧海藍天》生於碧海的孩子,怎會有藍天的記憶
    忽然想起了一部名叫《碧海藍天》的法國電影,一直靜靜地躺在我想看的電影list裡。聽說當時在法國上映時,片子引起了巨大轟動,在電影院持續放映時間超過了一年。又聽說,這是一部極考驗膀胱的電影,它的時長將近三小時。我不禁好奇,什麼樣的電影,能讓挑剔的法國人對它如此鍾情,安安靜靜坐上三個小時欣賞,並讓它擁有在影院放映超一年的待遇。
  • 觀影 |《碧海藍天》:有一種活法,叫做向海而生
    故在與困困商議挑選同由導演呂克·貝松執導的第二部電影時,《碧海藍天》這部電影得到了我的關注。它有點老,1988年上映,那一年我與困困都還未出生;它沒有過於直白的表達,深情全部隱藏在平淡的表演裡或者景物描寫中,有著法國電影特有的深邃而別致的浪漫。本部電影片長168分鐘,雅克、恩佐、喬安娜三個人是電影最核心的人物。
  • 宅在家的第28天,一起去看看電影中的碧海藍天!
    街上的人依然稀稀寥寥,每個人都帶著口罩。有人評價稱這很像有社交恐懼的芬蘭,人與人自覺地保持著距離,再也沒有大家街頭巷尾坐在一起閒聊的熱鬧場景。有些無奈,也有些傷感,只希望這一切早點結束。電影中不僅有百轉千回的故事,還有賞心悅目的碧海藍天。
  • 《碧海藍天》極致的浪漫
    所謂極致的浪漫,大概如此。2011年,第一次看,愛上了那片深藍,從小到大,數次掉到水裡(此處省略一萬字),差點被淹死的我,第一次跳進了學校的遊泳池,第一次戴著泳鏡,在水裡靜靜地躺著,感覺水的浮動,透過清澈的池水,看著小蠻腰的倒影。我愛這種感覺。
  • 《碧海藍天》「go,go and see.」
    《碧海藍天》是呂克貝松執導的一部法國愛情電影。電影講述了在海邊長大的男主人公傑克對大海有著深沉的情感並且為了大海不惜放棄世俗生活中的一切。影片為1988年坎城影展的開幕大片,是一部藍色調電影。法國電影似乎都帶著一些神浪漫和神秘感,這部將近三個小時的《碧海藍天》也不意外。它一點都不具備商業因素,影片很平緩,但是卻可以讓人看得它全程內心波濤洶湧,它是活脫脫的一部超脫人性的藝術片。電影開頭前十五分鐘用黑白的視覺效果講述了男主人公傑克童年時期父親因一次潛水而發生意外被大海吞噬。
  • 《碧海藍天》成全你的瀟灑與冒險,成全你的碧海藍天。
    為啥是廣大男性,因為作為情感動物的女性面臨取捨時,選擇羈絆是毋庸置疑的。我也選擇羈絆,這個總在日本動漫出現的詞我特別喜歡,意思是人和人之間的情感紐帶。我始終覺得,自由和責任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選擇了責任,人生會被束縛被羈絆,但人生會充實且更具意義;選擇了自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就意味著放棄其他所愛,意味著孤獨。我震撼於女主最後放開繩索的剎那,她知道她的愛人會下墜,下墜,一直到又黑又冷的深海,然後永遠離她而去。
  • 劉詩詩碧海藍天大片,藍天白雲碧海紅裙,側臉顏值真的絕了
    2004年,因在 現代劇《月影風荷》中飾演女主角葉風荷而踏入演藝圈。2010年,憑藉仙俠劇《仙劍奇俠傳三》受到更多關注。劉詩詩碧海藍天大片。藍天白雲碧海紅裙。然而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在拍攝《步步驚心》時她很努力,整部劇她有600多場戲,幾乎每天都有她的戲,她是劇組最早起最晚收工最辛苦的人。於作品來說,劉詩詩詮釋的若曦非常尊重原著
  • 《碧海藍天》我的文藝啟蒙
    這是一部帶有浪漫色彩的法國電影,也是我初次接觸的文藝電影。在現實與夢中選擇後者——這是屬於青年人的嚮往,老年人的情懷。而幼時觀影的我則只有在成長中不斷感悟它的內涵,一知半解。起初的我,未能獲得獨自思考的能力,想不通許多橋段,也不懂結尾的作用,但我可以感受到的是其中的平靜。對,就是平靜,切身體會到的。隨後,我了解到這是文藝電影。
  • 《碧海藍天》Go. Go and see, my love
    愛你,並愛上你的一切;畢生願望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有隻貓,有條狗,有幾個孩子,平時出去開車兜兜風;只要,有你可惜,Jacque不屬於這個世界,也不屬於喬安娜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對大海有如此的痴情,一往情深地忘記了周圍的人,周圍自己深愛和自己深愛的人我愛你愛到不自私的地步。
  • 《碧海藍天》他是悠悠一抹深藍,她有滿滿一目柔光
    呂克貝松的厲害在於他既能把握《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細膩的情感和微妙的心理波動,也能像《第五元素》這樣遊刃有餘地為觀眾呈現好萊塢式視覺奇觀,他還能拍出《碧海藍天》這樣「安靜」的電影。簡單地說,《碧海藍天》(Le grand bleu, 1988)就是兩個男人告別自己的生命,回到他們各自的精神歸屬地的故事。
  • 《一人之下》碧海藍天光環怎麼獲得 碧海藍天光環獲取攻略
    導 讀 一人之下手遊碧海藍天光環獲取途徑攻略 雖然光環沒有屬性上的加持,但是對於美觀和畫質屬性要求較高的玩家是必須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