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產生了無數的爭論,但是它的問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的激烈。
之所以如此的激烈,是因為網際網路巨頭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個危害性巨大的「怪物」了。
事實上,我們中國人對「壟斷」這個概念不是很熟悉,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走的是蘇聯式的社會主義道路,很長一段時間內採取的都是公有經濟(國企和集體經濟),沒有私企,所以沒有「壟斷」這個說法;
第二,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允許私有經濟作為公有制的必要補充,但是由於那時中國比較落後,沒有什麼私有企業能夠形成壟斷的。
以前,網絡上也有「壟斷」的說法,但是大多數時候是私企在罵國企:由於我們國家的性質依舊是社會主義,所以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依舊是由國家控制的。
這些行業是不允許私人介入的(或私人很難介入),所以一些資本家為了介入這些行業就不斷的抨擊國企,說它們「壟斷」。
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主要有9個:它們分別是:軍工國防科技、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金融和文化。
大家最為熟悉的行業有石油、鋼鐵、銀行、電力等:石油「三巨頭」分別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海油;鋼鐵由寶武鋼鐵(原來的寶鋼和武鋼合併)、沙鋼、河鋼等;銀行由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電力由華能、大唐和國電等……
這些企業都是國資絕對控股。
比如,資本想要介入石油行業,它們不斷的以腐敗、高油價等方式來抨擊「三桶油」,想以此來逼迫國家允許私人資本介入。
雖然在資本的煽動下,一些被洗腦的老百姓也對那些由國企壟斷的行業有所不滿,但是它們是不可能得逞的!
試問:如果讓私企介入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那麼國家還有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能力嗎?如果讓私人資本介入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那麼中國還叫社會主義國家嗎……
雖然一些被西方自由經濟洗腦的所謂「經濟專家」和帶路黨不斷的鼓吹國企私有化,不斷的放大或抨擊國企的各種弊端和毛病,但中央依舊一錘定音的說道:必須理直氣壯的做強、做優和做大國有企業。
國企有弊端、有毛病,我們可以不斷的改革,但是絕對不可能讓私企來代替國企,因為私企的毛病更多。
最主要的是:國企是把政治放在第一位的,私企是把追求利潤放在第一位的。
正是因為國企控制了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私有企業受到國企極大的制衡,保證了人民的利益不受資本的控制:如果私有企業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那麼國企就要動手收拾你了。
比如,銀行斷了你的貸款。
可以說,在傳統行業中,整個世界都形成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制度來制約資本的貪婪無度,但有一個行業例外:網際網路。
一種新生行業的快速崛起,制度和法律的建設是很難跟上它的步伐的,總是滯後的,所以這才讓網際網路行業野蠻的發展。
十年前,網際網路對人民的影響還沒有那麼大,十年後,網際網路已經融入到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中:十年前,微信還沒有誕生,但是今天,微信已經成為每個人離不開的應用軟體——微信是騰訊公司從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的。可以說,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像網際網路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如此快速的崛起。網際網路的出現給整個世界帶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變革,它改變的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模式,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下面,我們重點和大家說說
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對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好處,以及存在的問題。其實,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所謂的「平臺」就是一個「交易場所」,它本身是不生產商品的。雖然「平臺」本身不產生商品,但是它的出現能夠促進供求雙方的貿易。
我生產商品,你需要商品,我們之間的交易就需要有一個平臺:我製造衣服,你需要衣服,我把衣服賣給商家,商家擺到商店裡,然後老百姓到商店裡購買衣服,商店就是一個「平臺」。
所謂的「平臺經濟」就是指:一種虛擬或真實的交易場所,它本身不生產商品,但是它可以促進雙方或多方的供求之間的交易,這個交易場所通過收取恰當的費用或賺取差價而獲得收益。真實的平臺就是指:商場、商店、小市場等,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你有商品要賣,就把商品運輸到那個地方,然後需要的人就到那裡購買。
虛擬的平臺就是指:由高科技術實現的仿實物或偽實物的技術平臺,比如淘寶、京東、滴滴、美團和各種APP等,這些「平臺」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它們只存在於網際網路上。虛擬平臺的出現讓真實的平臺失去了原來的作用,極大的降低了成本:
原本大家購買東西需要到商店、市場上去購買,而虛擬平臺的出現讓大家在網絡上就可以購買商品,而虛擬平臺的運營成本是遠小於真實平臺的,從而降低了商品的價格。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是生產和製造服裝的,我把一件衣服以50元的價格賣給商店,商店拿到衣服後,考慮到運輸、房租、人工、水電費等一系列的開銷後,必須要以100元的價格賣出去才能有利可圖。
由於虛擬平臺出現了,廠家就可以直接和用戶接觸,這樣就減少了房租、人工、水電費等,只需要增加一部分平臺服務費和運輸費等,這樣就極大的降低了商品的成本——在真實平臺上,你購買一件衣服需要100元,在虛擬平臺上,你可能只需要80元。
虛擬平臺的出現降低了商品的價格;價格下降了,購買的人就多了;購買的人多了,企業的生產規模就擴大了;企業規模增加了,就需要招收更多的工人;工人增多了,都有工作了;大家都有工資拿了,又回頭去購買商品,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從而帶動了經濟的繁榮……誠然,網際網路平臺的出現傷害了實體店的利益,讓大量的中間商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但是它也增加了很多的工作崗位:企業的工人增加了、從事平臺經濟的服務人員增加了、運輸人員增加了……所以,我們無法否認平臺經濟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正面作用。
正是因為平臺經濟帶來如此大的利益,所以它「生長」速度非常的快,在短期內就快速的實現壟斷——在傳統行業,你想要實現壟斷,沒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術、人脈積累,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平臺經濟僅僅只用幾年、甚至十幾年就可以實現壟斷。由於平臺經濟發展的實在是太快了,以致於一些法律都跟不上它的發展。由於法律的缺失,讓平臺經濟有了很多的「灰色地帶」(法律管不著),而這些灰色地帶的出現,開始極大的傷害人民的利益。
網際網路巨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成為一個個「怪物」的。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帶動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壟斷……當它們實現壟斷以後,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於是開始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布局」。比如,金融、媒體和實體行業等。
說實話,這些玩法都是資本家在幾百年前的手法,毫無創新,然而卻被那些網際網路巨頭美其名曰「新科技」。比如,螞蟻金融不就是一個高利貸公司嗎?披上了「信用」的馬甲就變成了「高科技」嗎?
你想到銀行貸款,銀行必須要了解你是否有償還貸款的能力;螞蟻金融只不過是看你歷史的消費情況,通過大數據的模式確定你能透支的金額和償還的能力。
銀行通過對你的資產調查以後,通過實物抵押給你貸款,安全係數比較高,所以收取的利息也比較低,在5%左右;螞蟻金融通過大數據大體的估算你的資產,不需要資產抵押,但是它收取的利息則非常高,最高可達到18%左右……由於這些網際網路巨頭輕易的就給你貸款了,誘導老百姓透支消費,它們獲得了高額的利息,但是將老百姓和國家金融系統推向了危險的邊緣……
我們來看看中國儲蓄率的變化情況:中國的儲蓄率由10年前的50%左右降低到現在的44.5%,個人儲蓄率下降的可能更多(雖然我們查不到個人儲蓄率的具體的數據,但是我們能清晰的感受到身邊年輕人的財務狀況,有多少年輕人是「月光族」?)。
當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就有極大的可能爆發金融危機:2008年的時候,美國發生次貸危機,500萬的中產階級因為沒有能力償還銀行貸款,房子被銀行強行拍賣而流浪街頭。我們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的疫情依舊會讓美國很多中產階級破產。
雖然2008年和2020年世界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我們中國卻沒有受到什麼傷害。
就是因為我們中國人有存錢的習慣,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強。但是,現在我們正看到中國人抗風險的能力正在不斷的變弱!
我們來看看美國家庭債務佔GDP比例的數據:2008年次貸危機以後,美國家庭債務佔GDP的比例就開始不斷下降,由85%降至67%,下降了接近20個百分點。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2008年的時候,中國家庭債務比例僅佔GDP的17.8%,僅僅10年的時間,我們的家庭債務比例就增加到了53%,增加了3倍。
美國的家庭債務正在不斷的減少,而我們的家庭債務卻在不斷的增加,雙方正在迅速的接近。
按照這個趨勢下去,我很擔心:假如未來的某天再發生經濟危機了,我們中國能否像2008年、2020年那樣安然的度過?存的錢越來越少,欠的錢越來越多,當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你失去工作以後,還能償還銀行的貸款嗎?當然了,我知道,肯定有人會說:中國家庭債務比例不斷增高是因為房地產的原因,你不能怪罪到網際網路金融上。
我們承認:中國儲蓄率減少和家庭債務的上升有高房價的因素,但是難道就沒有網際網路巨頭的「誘導」嗎?
阿里巴巴的「花唄」、百度的「有錢花」、微信的「微粒貸」、360貸款、拼多多小額貸款等,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都在誘導你貸款……
它們只不過是通過大數據知道了你的收入情況、消費情況,然後通過不要抵押、快速放款的方式誘導你去消費,然後它們好收取高額的利息而已。這些網際網路巨頭除了染指金融,收取高額利息,將風險留給了老百姓和國家外,它們還利用法律的缺失,染指媒體行業。
任何不利於它們的言論都被屏蔽了,就連高層出軌的信息都能被全網屏蔽:它們只想讓老百姓看到它們想讓你看到的東西,想讓老百姓變成聾子、瞎子,聽不到,也看不著。
語言上,就是流水帳,毫無出彩之處;內容上,就是道聽途說,胡編濫造,嚴重不符合事實……
然而,就這麼一個小學生水平的日記,竟然傳遍了整個世界,這背後就是資本在推動。
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壟斷,把商家和客戶綁定在平臺上,然後它們就開始增加平臺服務費。
大家可以去看看,現在滴滴打車的價格比以前的計程車價格還低多少?大家可以去看看現在美團上的菜餚價格還比以前的飯店少多少?大家去問問淘寶上的商家除去流量和服務費後的利潤比以前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我們問一個問題:假設有1000萬的利潤,分給100個人好,還是給1個人好?
分給100個人,他們拿到錢後就都去消費;分給1個人,他能消費多少?
現在的網際網路巨頭做的就是這事:把所有人的利潤都拿到自己的口袋裡。拿到錢以後,它們就開始「染指」其它行業,用錢砸暈你,獲得控股權;獲得控制權以後,再用錢大量的補貼,幹掉競爭對手,再形成壟斷;形成壟斷後,再提高費用,然後再染指其它行業,重複前面的操作……那些網際網路巨頭根本不懂那些行業,完全依靠錢砸,然後形成壟斷,那不是無序擴張、擾亂市場是什麼?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就是這麼一步步的快速增長,野蠻發展,漸漸的變成了一頭頭人見人恨的「怪物」。比如,就像晶片,就算你看到了,你也複製不去;就像大飛機,就算你看到了,你也製造不了……
行動支付,離開阿里和微信,其它企業就做不了嗎?信用貸款,其它企業就做不到了嗎?大數據分析,其它國家或企業就做不了嗎……
其它一些國家之所以沒有做到並不是它們沒有能力做到,只不過是它們的硬體設施無法支撐而已:它們網絡覆蓋面積比較小、交通運輸系統比較差……中國網際網路巨頭能發展這麼快、這麼大,並不是它們的技術多先進,只不過得益於中國的基礎建設比較完善而已。
網際網路巨頭曾給中國的經濟帶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點我們是承認的。相反,現在,它們正在不斷的壓制創新、壓制競爭,正在阻礙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在不斷的傷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網際網路巨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個巨大的怪獸,它們正在不斷的吞噬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是時候收拾它們了!
文章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郵箱:243073012@qq.com)
希望大家讀完順便點「在看」,以資鼓勵!您的轉發、評論、滿意、支持,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