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和「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在廣州啟動。據悉,該活動的的主要內容為: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取得的成果,兩岸社會經濟融合發展的機會與前景等。
「十四五「規劃 引領新方向
據悉,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生活和完成「十三五」規劃已經接近尾聲。此外,2020年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國之路的和實行「十四五」規劃的籌辦之年。以前粵港澳大灣區是從外向內帶動經濟發展,而未來將在「從內向外」新格局中帶動經濟發展。對此,李志堅揭示,「十四五」規劃對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例如如何在關鍵技術上創新驅動等要求。除此之外,李志堅還表示,不僅要回歸製造業,還要將廣東省、廣州市打造成科技走廊,和廣深科技走廊形成互動,在將來建設中尤為重要。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是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經濟發展的新方向。
今年11月,RCEP正式籤訂,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據悉,粵港澳大灣區擁有「一國兩制」的有利條件,RCEP的籤訂,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開放程度,推動了和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之間要素的國際流動。
「妙招」出現,臺商能享受到相同待遇
李志堅表示,廣州、深圳、珠海是這一次的重點採訪地,有利於推動將來的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怎麼樣把製造業和科技人才、技術、資本結合起來,是珠三角這一次轉型的重點。據李志堅稱,產業的轉型升級更多的是國際分工,吸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加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當中,以此來構建產業的創新生態,這裡面也包含了沒有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臺灣地區。
據悉,李志堅表明,雖然臺灣地區沒能加入RCEP會對臺灣地區造成一定的影響,還可能減弱臺商的優勢。但倘若臺商在大陸投資建設廠房,那麼臺商就能夠享受到與本地企業一樣的待遇。除此之外,李志堅還表示,臺商可以加入外循環,以此來得到更多的訂單,也可以通過加入廣東這個大市場,來加入內循環。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自身的優勢,9個城區之間都是分工得當,特色鮮明,臺商加入進來,臺商會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文丨虎威軍 審丨綿羊
免責聲明:本文由兩岸直通車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