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靠譜的阿星 靠譜的阿星 收錄於話題#智能汽車觀察9個
作者:靠譜的阿星
百度在自營硬體方面其實早就很接地氣了,不再像以往只走開放的技術賦能路線,百度已經發現完全固守網際網路線上連結邏輯已經不足以應對國內移動網際網路的競爭環境了。百度公布造車與百度本身對新能源汽車行業認知和競爭市場變化息息相關的,也把百度在內容+技術硬體、自營與技術平臺開放雙管齊下的經營戰略公之於眾。
(1)
此前陸奇為百度在AI時代劃了兩個開源平臺:一個是把小度升級為DuerOS(百度智能語音對話平臺),一個是自動駕駛開源平臺Apollo(阿波羅系統)。當時百度還認為,開放總比封閉更強大,就像谷歌市場佔有率比蘋果高,或者說堅持做開源的微軟比堅持做產品的聯想要大。在陸奇離開之後,百度迅速調整了戰略步伐,拋棄了純網際網路線上開源開放的業務邏輯,踏踏實實開始做硬體了。
比如DuerOS儘管是國內很多智能音箱廠商系統軟體商,但百度同時也做了小度音箱,以打通百度內容生態。有回阿星凌晨打開手淘發現小度淘寶店運營妹子還在直播帶貨,還真的是拼啊!當然造音箱相比造車是小巫見大巫,但這反映出百度如何面對AI重業務商業化上已經有了不一樣的思路。
百度終於明確了,做系統開放商和做自營並不衝突,只有做自營才能充分掌握整合線上資源的主動權,發揮協同效益的同時在這一行業的壁壘也更深。這就好像如果比亞迪只是為其他汽車廠商提供電池而不造車,三星華為只為其他手機廠商提供屏幕、通訊技術而不去造手機、豐田只向其他家提供變速箱等,他們永遠都無法達到其現有的市場地位,說到底,自營與面向開放並不相排斥的前提,取決於核心產品是否掌握有足夠的專利,並讓對手無法繞開。因此Apollo就不需要跟隨谷歌的自動駕駛Waymo那樣,百度就可以毫無負擔做自營投入。
(2)
當前新能源汽車主流還是以L2為主,還稱不上是智能汽車,大家稱之為「電動車」還是挺準確的。
即使購買特斯拉的車主很多都沒有選裝自動駕駛輔助包,購買新能源車主要因素一是綠牌、不需要等搖號,有國家免排量稅的補貼;二是有的二套車主嘗鮮感受電動車的平順、安靜的行駛品質。
如果說燃油車的三大件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那麼電動車造車的核心現階段主要是「三電系統」(即電池、電機、電控)以及相應的續航裡程數。
目前無論是三元裡電池、還是在永磁電機等均有一堆供應商可以外包承擔,燃油麵包車五菱宏光推出第一款電動車miniEV在一年內完成從設計到量產則足以證明造車依靠國內成熟的供應鏈能夠很快實現造車,對於資本雄厚的巨頭而言,電動車準入的門檻以及難度是相對比較低。
再加上,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新能源汽車並非像智慧型手機一樣是全球市場終端更新,而是在中國這個超級市場的特殊現象,其他地區要麼不存在能源結構調整升級問題(諸如中東、美國等),要麼是消費體量不夠(諸如非洲、拉丁、東南亞市場)、要麼是汽車工業本身就相對成熟(諸如歐美日等市場)。換句話說,如果在中國這個全球工業製造中心和最大消費者市場,並且還擁有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的公司不去造車,的確有些暴殄天物了!
百度1月11日正式官宣造車股市利好,而大概是2020年12月中旬實際上路透社以及國內的老虎證券就已經開始爆料了,實際上是給投資人做好足夠的心理預期。股票市場看多邏輯比較奇特,一半人不看好,一半人看好,但幹起來難度似乎不那麼大、有較大增長預期的時候,一般都是釋放給投資人大手筆低買進的明確信號,可以說這回百度造車消息在公關層面的積極運轉,是可以打滿分的,在1月8日市值就猛漲了百億美元(約合700多億元)。
百度造車選擇供應鏈合作商是吉利汽車,蔚來是江淮汽車(合肥)代工的,小鵬汽車是海馬汽車代工的,理想汽車是力帆汽車(常州)代工,這這家汽車廠商在原有汽車市場格局之中並沒有優勢,因而能夠新能源車賽道上奮力爭先,相對而言,吉利汽車算是國產汽車廠商之中知名度最高的,不僅依靠性價比優勢主打大眾市場,還成立主打中高端的獨立品牌領克;在海外市場布局方面全資收購沃爾沃、李書福個人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最大個人股東。百度與吉利戰略合作是從百度人工智慧主打的DuerOS和阿波羅5.0兩大技術平臺應用在吉利博越Pro車型上試水自動駕駛開始的,百度造車與吉利汽車造車合作之後,二者之間的位置進行互換,吉利開始成為百度汽車的幕后角色,據了解,百度汽車將沿用吉利汽車的生產供應鏈以及浩瀚SEA純電動架構,就供應鏈廠家實力而言,百度在硬體層面上將大幅度縮短了遲進場的時間。
(3)
百度優勢在軟體以及自動駕駛技術實力上,百度造車利好也源於此。2021年將是自動駕駛L5開局之年,百度入圍可謂正當其時。
當前新能源汽車上漲基本與特斯拉利好密不可分,特斯拉實際上是一家AI公司,特斯拉是軟硬體一體化的移動終端,其自動駕駛付費軟體類似於蘋果的Appstore的收入,是單獨區別於汽車之外選裝的。特斯拉股票上漲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第一汽車廠商,在於擁有足夠獨立的應用場景,每一輛車都是一個能夠不斷掃描道路、車流以及行人信息的移動終端,所有數據上傳至雲端,交由AI大腦處理以及完成指令,從而實現讓人駕駛走向由雲端AI駕駛;再配合馬斯克所布局星鏈計劃進行通訊層面的聯絡響應,而特斯拉與SpaceX結合實際上具備了人工智慧時代的軍工企業能力,因此國家在引入特斯拉國產的重心應該是如何讓國內特斯拉的數據和雲計算重心國內化安全運營。
國內新能源車商在自動駕駛上的優勢主要是本土化層面,比如高精地圖、時延少的數據反饋、數據存儲安全度、不斷針對中國路段全天候信息形成的感知算法、自動駕駛AI深度學習能力以及等,這為Apollo的應用創造了廣闊的前景。
不過從Apollo主要客戶來看基本上是傳統汽車廠商以及一些特定場景的乘務市場為主,而很多國產新能源廠商比如蔚來、理想也看到了其長遠發展必須依靠其自動駕駛技術,因而不會把相應的數據共享阿波羅,或者由其他自動駕駛軟體公司外包,這也是迫使百度必須自行造車的主要原因;只有自主造車充分應用Apollo的自動駕駛技術,屆時有望與蔚來最近預售發布、將在2022年第一季度上市的ET7同段時間亮相,屆時面向用戶的國產自動駕駛汽車將會正視面對消費者,智能汽車才會正式到來。
結語
擺在百度造車面前難題並不是技術、產品層面的,阿星相信百度能夠造好一輛智能化高、體驗好的車,而是新的汽車品牌如何在競爭激烈汽車消費市場中站穩腳跟,目前乘務市場滴滴與比亞迪合作造車了,百度在這一領域能否獨大尚未可知,百度造車將起什麼樣的品牌名稱?百度造車如何獲得像蔚來理想那樣通過粉絲營銷獲得一批忠誠鐵桿用戶,以什麼樣市場定位策略去循序漸進的推進產品,諸如李斌李想等長期從事汽車媒體深諳營銷之道,對百度汽車新品牌來說還需要周密的市場調研以及營銷策劃,以及在造車過程之中讓更多潛在用戶吊足胃口、參與其中,蔚來理想小鵬等用以爆款車型的破圈經驗值得學習,或許百度汽車在媒體層面、數字營銷、車主APP等方面也需要做一番準備了。
▼作者簡介
靠譜的阿星(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知名科技自媒體&媒體專欄作家,外國哲學碩士,靠譜匯創始人;專注於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研究,寫文章力求透徹落地,多見於主流媒體;榮獲2017年鈦媒體年度作者最具人氣獎,2018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年度作家,搜狐2018產業風雲年度自媒體,CMO訓練營導師兼專業合伙人。歡迎交流合作,個人微信綁定QQ號:1598145405
原標題:《為什麼百度自動駕駛從做技術開放平臺切換到自營造車?》
閱讀原文(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