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成功突圍,黃但記到底做對了什麼?他們將傳統嫁娶喜餅做成了...

2020-12-19 珠江時報

珠江時報訊如今提起老字號,不少人都會把它和傳統風格、傳統口味、價格高、性價比低聯繫起來。老字號的發展,需要突破傳統......確實,有一部分老字號在時代的洪流中被後浪淹沒,但也有老字號不僅沒有成為「忘卻的紀念」,還成為了行業創新的先鋒,傳承著老字號的榮光。

比如我們身邊的老字號——黃但記,不僅餐飲創新頻頻登陸央視、湖南衛視等知名電視臺節目,傳導地道佛山美食文化,更是成功地讓傳統嫁娶喜餅成了都市白領們的精緻茶餐點。老子號成功突圍,黃但記到底做對了什麼?

突圍:黃但記讓嫁娶喜餅成了都市白領的精緻茶餐點

說起黃但記,很多小夥伴第一印象,肯定是那「薄如蟬翼、純白若雪」的「陳村粉」。

相傳1918年,黃但記創始人黃但選用上好的大米,青石打造的石磨和本地的井水,發明了十幾道負責的加工工序,製作成一種以「薄、爽、滑、軟」為特色的米粉,聲明鵲起,由於黃但的米粉做出了名聲,當地人稱之「粉旦」、「但粉」、「黃但粉」,如今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十八味牛筋腩配陳村粉」更是傳承創新的必點菜式。

黃但記十八味牛筋腩配陳村粉。

與鼎鼎大名的陳村粉相比,黃但記的另一得意作品則顯得低調得多了,直到近期,才因其獨特的口感X記憶中傳統的美味而火爆出圈,難得地獲得了老、中、青、少四代人的共同認可!

更為難得的是這一作品,不是什麼新事物,而是一直在分享結婚喜悅而派送、請吃的嫁娶喜餅-黃但記雙囍禮餅!

數據顯示,當下舊曆10月,黃但記雙囍禮餅訂單已經超過15萬份,哪怕是周六日,黃但記工廠雙囍禮餅的生產,都在加班加點,為顧客趕製禮餅,為結婚新人添福加喜。

黃但記雙囍禮餅派餅。

除了銷售量上的成功,黃但記雙囍禮餅值得業界研究學習的還有兩點:首先,是銷售範圍的突破。

傳統嫁娶喜餅主要是婚慶時分享給親友的傳統意頭食品,考慮到保鮮期短、派送方便等因素,新婚家庭一般都是以當地採購為主,因此,要將嫁娶喜餅賣出店鋪所在商圈,本身就非常困難。

而黃但記的雙囍禮餅,不僅在佛山五區內客戶不少,在廣州番禺、中山、深圳等周邊城市的結婚新人,到黃但記工廠預訂的也不在少數。

黃但記雙囍禮餅,成為周邊不少城市結婚新人,告知親朋好友、承載幸福分享的美食載體。其次,是銷售目標人群的突破。傳統嫁娶喜餅,很大程度上,是「婚慶用品」。但黃但記雙囍禮餅卻成功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更讓都市白領購買放在公司,當「茶餐點」。

老字號不只是「招牌」,產品和精神才傳承之本

佛山擁有的老字號數量在廣東省內僅次於廣州。然而,真正能發展壯大的非常有限。海天、石灣陳太吉酒莊、黃但記等是為數不多的幾家。黃但記的突圍之道成功在哪裡?

黃漢標認為,關鍵在於產品和精神:「老字號的傳承,不是招牌的傳承,而是產品和精神的傳承!」黃漢標認為,老字號在創始時能夠成功,是因為做出了讓廣大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因此,在社會發展變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努力奮鬥的時候,黃但記牢記使命,堅守做好產品的初心!

正是這樣一份對產品質量的傳統堅守與追求,讓黃但記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式月餅製作技藝傳承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商業部首批八人糕點技師之一的羅寶鑑大師緊密結合。2018年,雙方攜手創作出火腿皇月餅、鮮花月餅等一系列爆品。

上世紀八十年代商業部中國首批八名糕點技師之一的羅寶鑑手工擀制黃但記火腿皇月餅皮。

這些爆品,不僅堅守了傳統工藝,更融合現代人飲食習慣不斷改良創新。而目前熱銷的雙囍禮餅更是如此。

從業56年間,羅寶鑑大師研發出300多款廣式糕點,其中多款被評為「中國名點」。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他做的餅就火遍了廣府地區。如今在大灣區也許不知他的名字,但很多人都嘗過他的手藝。

近年,羅寶鑑大師有了新的目標——打造打造一款年輕人都愛吃的嫁娶禮餅!

但目標下來了,困難卻不少。嫁娶禮餅工藝傳承多年,歷經打磨,要有所創新確實不易;但如果只堅守舊制,肯定不能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喜好。

羅寶鑑大師做餅,向來追求極致,這次更是如此。但凡有一點不對,無論是半成品、還是成品,轉身就被倒進垃圾桶裡面。「要重視每一樣餡料的組合,要堅守皮薄餡靚!」「差之毫厘,味道就失之千裡了。」為了做出心中完美的叉燒皇雙囍禮餅,羅寶鑑大師做了上百次嘗試,無數次改良。

終於,經過幾百個日夜的反覆打磨,羅寶鑑大師找到了竅門——「果仁決定基礎,叉燒左右變化!」

目前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看似簡單的黃但記叉燒皇雙囍禮餅實則內藏乾坤:獨特的酥脆餅皮,鮮香的果仁,醇厚的叉燒肉,滿滿的果仁,傳遞給食客是最直接的口感;而更多的功夫在於秘制的叉燒,沒有傳統的膩感,卻保持下來了叉燒最傳統的香氣與肉質,徹底解決了傳統酥餅中叉燒要麼膩、要麼近乎如醬而喪失叉燒肉質口感的困境。

掰開黃但記叉燒皇雙囍禮餅,粒粒清香的果仁,同時襲來叉燒皇的淡淡醇香,味蕾瞬間就被勾住了!

淺嘗一口,叉燒皇的醇香、果仁的清香在口中碰撞。餅皮酥鬆,餡料細膩順滑,餅體香軟溼潤,沁甜入心。

「關鍵就在於選材和工藝。」據羅寶鑑大師介紹,叉燒皇雙囍禮餅裡那一顆顆的瓜子仁,芝麻仁,杏仁,核桃仁、花生仁,醇香的叉燒粒,都是經過數百次挑選後得出的最佳用材與搭配,而製作中他們更堅持效率「不行」的純手工制。

雖然生產成本高、生產所耗時間長,但羅寶鑑大師始終認為一顆小小的禮餅,不僅是舌尖上的體驗,更是對幸福美滿一刻的重要見證和回憶,承載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份買好需求,必須堅守產品的選材和工藝。羅寶鑑大師創作的黃但記叉燒皇雙囍禮餅,外觀一如既往樸素簡單。但只要吃上一口,就可以知道食材、用料還有那份匠心有多不簡單。

他們的突圍「寶鑑」:傳承不守舊 創新不忘本

「老字號更要有時尚創新的思維」。這是黃漢標的座右銘,「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

老字號既要秉持工匠精神,具有紮實的基本功,也要有創新精神,緊緊跟上新時代的腳步。」正是在這樣的精神下,我們看到黃但記堅守著最傳統的選材與手藝製作,同時,也出現了首創出火腿皇月餅、鮮花月餅、叉燒皇雙囍禮餅等爆品的黃但記,佛山25家老字號中首個註冊獨立電商運營公司的黃但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黃但記的成績我們也有目共睹,哪怕沒品嘗過他們出品的人,也通過了《尋味順德》《我們來了》等電視節目對它有所了解。

老字號企業的突圍之道註定不容易。但諸如黃但記等在堅守中緊跟時代步伐的企業還是給了我們足夠的參考。未來,他們還有那些創新與堅守的故事?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黃但記:「佛山功夫」做佛山文化餅
    中秋前夕,我們走進了中華餐飲名店、廣東十大老字號、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單位、廣東十大手信和廣東手信「文創設計評選」金獎榮譽企業—— 廣東順德黃但記食品有限公司,在這家始創於1927年的近百年老店,感受以「佛山功夫」打造的鮮明佛山文化特色的黃但記月餅生產全過程。
  • 愛哆哆溯喜餅文化之源 創大師喜餅新經典 - | 現代快報
    中華喜餅文化研究院成立 推動喜餅文化復興  隨著復興中國傳統文化聲量的逐年提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結婚、誕生等喜事回禮中,不再專情於喜糖和巧克力,而希望回禮既是符合中國傳統喜事禮俗的,又包含著美滿寓意的。於是,喜餅在中國喜事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藉由喜餅所傳遞的"喜餅文化"也逐漸被大眾所認可。
  • 帶你揭秘黃但記的美食密碼
    湖南衛視《我們來了2》節目相關畫面截圖廣東老字號黃但記的咖喱蟹陳村粉,連續上過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我們來了2》,香濃的咖喱配上爽、滑、軟、韌的陳村粉,簡直讓人停不下來。將蟹加入醬汁中翻煮,讓咖喱汁滲透到海鮮中。
  • 湯唯的喜餅
    女神湯唯的大婚事件還在持續發酵,因為這幾天,全國陸續有娛記收到了湯唯的喜餅,並將這份紅豔豔的喜慶曬在微博、微信,一陣歡愉。女神的喜餅,是4枚一份的傳統喜餅,有五仁、蛋黃蓮蓉、紅綾蓮蓉、欖仁合桃酥口味,據說價值100元左右,從香港轉運至北京,再寄給全國娛記、電影宣傳人員。女神結婚了,還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喜悅,拉攏了娛記和業界的人情關係。喜餅有什麼故事嗎?
  • 喜餅怎麼做才判斷是熟了?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喜餅,看到這個名字是不是就能感受到美好,喜氣洋洋的感覺由然而生,讓人頓時產生了好奇,想知道這個喜餅到底長什麼樣子,有什麼有趣的意義。喜餅又叫「媳婦餅」,是山東的一種傳統麵食點心,以前都是在喜宴上作為回禮贈予親友,現在可應用在其他的喜事場合,有的平時生活中也做一些當作點心食用,圓潤飽滿,圓滾滾的樣子討人喜歡,名字討人喜歡,代表的美好寓意「傳播喜訊,分享喜氣」更討人喜歡。
  • 傳播粵菜文化,TVB《阿爺廚房》鼎爺光臨「黃但記」
    其間更親臨91年老字號黃但記為佛山印記.尋味順德進行交流指導。   在人們的印象裡,鼎爺是李小龍好友、香港武打明星兼任動作指導。精於英、美式騎術,奪得國際賽事冠軍,在馬術指導上很多圈內藝人都跟他學習馬術。
  • 威海人吃的喜餅,到底是發麵還是硬面呢?加入這一步,純正香甜
    威海下面的縣級市也有自己的特產喜餅,像榮成的小餅、乳山大餅,真是美味,太想吃了,之前在那裡,隨時都可以買到地道的喜餅,可能人家本地的家家都會做,不覺得有什麼,我們外地的當時去了那邊,第一次吃的時候,就喜歡的不得了,真的很好吃。而且他們那邊結婚什麼的都會送喜餅,很喜歡,也有專門定做喜餅的。跟威海的朋友請教了一下方法,想吃吃不到,離得又遠,還是自己做吧。
  • 喜餅產業的洪荒之力 ——看愛哆哆如何銷售破億
    從三國時期,劉備迎娶孫尚香的「龍鳳喜餅」,到兩廣一帶傳統名點「嫁女餅」,再到如今倍受明星名人青睞的喜餅回禮,中國喜餅走過千年,已成經典。喜餅是一種傳承,更需要市場的延續。可喜的是近幾年市場上湧現出很多喜餅品牌,他們為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了解,愛哆哆就是這樣一個業內知名的喜餅品牌,掌舵人周普董事長用操作快消品的手法,打造出了不一樣的喜餅產業。
  • 愛哆哆喜餅:將一枚喜餅做到年銷售5億元後,他卻決定做家「慢公司」
    總裁兼CEO周普(中歐EMBA2017),是如何將當時門檻低、市場小、認知度低的喜餅,做到了同品類全網銷售冠軍?看似平穩的發展背後,面臨著哪些挑戰?在中歐的學習經歷,如何讓他決心靜下心來做一家「慢公司」?一起來看校友的分享。
  • 老字號如何突圍?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華老字號數量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萬多家減少至目前的1128家。雖然老字號們的平均壽命超過160歲,但其中只有10%蓬勃發展。     作為北方工業重鎮、直轄市天津擁有眾多中華老字號,但並沒有像王老吉、鼎泰豐這樣轉型經營比較成功的商家。「國家為什麼要大力宣傳與推廣中華老字號?
  • 話題與熱度成功突圍,《東宮》做對了什麼?
    目前劇集播出還未過半,該劇已經成功實現熱度與口碑的突圍,表現出不俗的市場潛力,作為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後最受關注的熱劇,成績還留有不少遐想空間。作為一部IP改編劇,能否將原著中的虐戀情深原汁原味的還原,是《東宮》影視化的首要課題,就目前觀眾的反饋來看,定位為話梅劇的《東宮》,無疑是成功了。
  • 後疫情時代,老字號當「新生」
    毛源昌眼鏡的驗光專車2「直播帶貨」 拓展新渠道、企業數位化轉型 「老字號」轉變思路「突圍」 遇到這樣巨大的衝擊,如何迅速恢復過來,抓緊一切機會突圍,也成了杭州眾多老字號企業今年主要在做的事情。利用當下最火熱的直播帶貨成了老字號們試水的一個方向。 前幾天,孫亞青做了一場與日本扇藝傳承人交流傳承扇文化的直播。
  • 從胡杏兒喜餅曝光說起......
    烘焙創業邦按:胡杏兒上月初宣布將在年底與男友李乘德(Philip Lee)結婚,近日她在微博曬出喜帖封,稱準備向好友派送「紅色炸彈」。12月5日,喜帖正面曝光,請柬上寫有「祝李杏福」四個字,將胡杏兒與男友姓名合體,甜蜜有新意。12月9日,好友曹永廉和查小欣紛紛在微博上曬出喜餅,並送上祝福。美杏也在個人微博上寫道,「昨天終於過了大禮,當中包括很多傳統的禮儀,但最重要是深深感受到家人給予我的愛,謝謝奇華餅家為我精心設計獨一無二的喜餅,很美很漂亮,在這裡也向你們說一聲:祝李杏福」。
  • 我國傳統婚禮的7個禁忌,你知道幾個?
    西式的婚禮是現代矩陣婚禮一般,但婚禮仍然是一個需要更多美好祝願的儀式,若想在嫁娶的過程及日後婚姻生活中,處處留下好彩頭,還是要多多考慮中國傳統婚禮禁忌,還是中國傳統婚禮打破禁忌,例如如何結婚,結婚是什麼歌;這樣不僅是對長輩和身份不同的來賓的尊重,也會給今後的新婚生活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 雞蛋加麵粉再配點白糖,給家裡的孩子做山東的美食乳山喜餅
    暑假來臨,孩子們會回到家裡過完最歡樂的暑期時光,作為家長的你們每天會忙著上班,還要顧著孩子們吃飯,可以說是相當的麻煩,又急躁又悶熱,總有那麼幾天不想做飯吃,那麼解決的方法來了,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山東美食乳山喜餅,這個可是有好幾代的歷史了,而且製作方法特別的簡單,只需要幾個雞蛋,再來一些麵粉就可以做成
  • 威海喜餅有4種:教你製作美味的「文登喜餅」,吃起來鬆軟又香甜
    大部分工序是手工操作,在今年這樣的環境下生意依然不錯,產品在威海和煙臺等地賣得很火,以文登喜餅為主,吃起來鬆軟怡人、香甜可口。朋友們如果覺得想吃的話,可以自己在家嘗試做一下。下面我就把「文登喜餅」的家庭版製作方法分享給大家。
  • 乳山喜餅:吃的就是這個「老味道」
    圖:於彬將烙熟的餅從鍋中取出。做餅就是做良心,要想餅好吃,就不能摻一點假,也不能偷一點懶  乳山喜餅:吃的就是這個「老味道」  □ 本報記者 彭輝  本報通訊員 王嘉  和面、揉面、壓面、發酵……3月28日凌晨兩點多鐘,乳山喜餅代表性非遺傳承人於彬就已經在工作間裡忙活趕製喜餅。
  • 山東知名的乳山喜餅,你知道是怎樣來的嗎?
    那你知道乳山喜餅是從什麼時代延長下來的嗎?有時要研究證明東夷文化指的是山東為中心的東部文化,而乳山則是齊魯大地的一部分,喜餅便是在這裡興起。之前有過一個關於劉備的故事,劉備帶著喜餅去迎娶孫尚香,也因此成為了這款喜餅的由來。
  • 自製家庭版喜餅,不用蒸不用煎,過年添喜氣小孩最愛吃
    喜餅,聽名字大家就知道它不止是美食,家裡有喜事的時候肯定會買一些喜餅擺在桌上供客人品嘗,也是借著喜餅的名字增添喜氣,大部分的山東人都會做喜餅,因為山東是麵食的發源地,麵食甜點多種多樣,喜餅在山東還有很多作用,新娘子出嫁的時候要拿一些喜餅隨著自己出嫁,這也是結婚的禮儀,不止是裝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