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10萬出頭,不超過15萬,想買臺轎車,你會怎麼選?
這個價位如果想買合資車,豐田、本田、大眾等品牌均有對應車型,但也只能看看卡羅拉、朗逸、寶來這樣的緊湊型轎車,而且通通是1.5T以下的小排量……其實,假如你不是合資控,這個價位選擇自主品牌,則能輕鬆選動力更強的頂配款——當然,老實說,相比SUV,轎車更考驗三大件品質和工藝,這也是很多人寧可隨大流選擇合資入門轎車,而放棄空間更大、配置更高的自主品牌的重要原因。
那自主品牌的車型真的是只會賣配置,不敢賣品質麼?吉利星瑞上市後,號稱自己是「家轎顛覆者」,最初的顛覆印象在於它的動力是2.0T發動機+7DCT變速箱,以及「大」,包括大氣的外觀(尤其是溜背的車頂造型)和同級更大的車身(車長4785mm,軸距2800mm),但它的工藝品質到底如何呢?
這一次,《車業雜談》有幸看到了一些吉利星瑞裡面的東西,為了做參考對比,星瑞在自拆、「亮裙底」的時候,還特意找來了大眾朗逸。下面一邊給大家分享照片,一邊講解星瑞的用料。
目前在售的朗逸有1.2T、1.4T和1.5L三種動力可選,搭載EA211系列發動機,這在全球市場都是久經考驗的,不過在動力上肯定不及2.0T。另外,朗逸搭載的是前麥弗遜獨立懸架+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
吉利星瑞全系2.0T動力,其發動機是沃爾沃Drive-E系列的2.0TD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懸架是前麥弗遜獨立懸架+多連杆式獨立懸架。這些專業術語其實聽得不少,但站在舉升機下面,同時比較扭力梁和多連杆的區別,這還是第一次。
通過現場專業人員的講解,我們看出了星瑞底盤的幾個厚道之處:
第一,它的底盤平整度比較高,利於減小車輛底部的氣流升力;排氣走向也很簡潔,排氣的隔熱防護也是很到位的,全都有鋁箔。
第二,星瑞的後懸採用E型多連杆結構,並加入了橫向穩定杆;底盤前後都有副車架,跟車身之間的連接點都採用橡膠襯套柔性連接,這樣不僅能讓底盤更緊緻,而且還能提升整車的NVH性能。
第三,星瑞的懸掛擁有同級最長的懸架行程。懸架行程,指的是懸架處於最大擠壓狀態和最大拉伸狀態之間的總行程。這個行程越長,車輛就舒適。
第四,車輪方面,星瑞採用了「負外傾角」設計(通俗的理解,類似略微程度的「外八」改裝),一般是為了提升彎道輪胎的抓地性能。
了解完上述知識點,基本能夠了解,為了配上2.0T動力,星瑞這款車在操控方面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那是否真的具備一定駕駛樂趣,還是要試駕以後才能分享。
再來看看,當拆掉發動機護板之後,吉利星瑞是一個怎樣的狀態?
據介紹,這款車採用了一個動力總成下沉的設計。假如車輛遭遇正面碰撞,動力總成會斜著向下滑動,不會擠壓到駕駛艙,保護了駕駛艙內部。
另外,順便也能看看星瑞的前防撞梁,包括吸能盒那一塊,都是鋁合金材質。據介紹,星瑞車身鋼材鍍鋅率達到了93.7%——鍍鋅板的使用率向沃爾沃看齊,確保更高的防腐性。
作為一枚不太追求極致操控的女司機,我和另一個同性同行交流時,兩人還有一個共同感受:很多普通消費者在選車時,品質方面的印象首先源自車漆、表面做工和開關門的感受(專業術語叫做:關門聲品質),星瑞在第一印象上,給人的感覺是很好的。
所以,這裡還分享一處細節,比如這個後門的膠條,吉利星瑞用的是一個雙層加厚設計,這不僅會增強車門的吸附質感,也能提升整車的NVH性能,隔音靜音效果都會更好。
拆車時,可以發現星瑞多處地方都應用了大量隔音泡棉或膠條,不要小瞧這些材料,很多時候,一臺車的乘坐舒適度就離不開這些細節。假如沒有NVH的基本保證,車內的語音操控、音響效果都會打折扣——而吉利星瑞敢於自稱「顛覆者」,恐怕不僅僅是PK合資入門轎車的三大件,還有就是在成本可承受範圍內,努力向豪華車品質靠近。
寫在最後:這次吉利星瑞和大眾朗逸的,首先值得稱道的一點在於國產勇氣,當然,勇氣背後是實力。講真,如果能克服國產車不如合資車的刻板印象,那麼買一臺類似星瑞這樣的轎車,或許真的是非常划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