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陽為什麼叫王重陽?
文:河西
今天是重陽節,老人家們節日快樂!
重陽節不要只顧著吃蟹,說到重陽節不得不提一位大人物。你知道全真教祖師「中神通」王重陽為什麼會叫王重陽嗎?這個名字對他來說有什麼隱喻?意味著什麼?
王重陽一生改過很多次名字。他原名中孚,字允卿,出生於陝西鹹陽大魏村一個門閥家族。 不差錢。他還會武功,1138年金舉行武舉考試,王重陽前往應試,中甲科,改名德威,字世中,中武舉狀元後改名德威,字世雄;後來他出家修道,改名嚞,字智明,道號重陽子,以號名世。
為什麼他要取號叫「重陽子」呢?他就這麼喜歡過老人節?不是。這裡牽涉到一個複雜的數學問題。就是「9」這個奇妙的道教聖數。
重陽,也就是九九重陽,是陽之極數。《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王重陽在山東崑嵛山修道時,曾經用三尺半青布作頭巾,頂排打成九疊,折成九道縫,取名為「九轉華陽巾」,這裡的九數與全真教內丹修煉的「九返」相對應。你就看到了,中國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就是一個頭巾,都有這麼多學問,絕不是隨隨便便就可行的。
丘處機駕鶴西去時,白雲觀中悼念他的排場是非常大的,但也與九這個數字有關。《長春真人西遊記》上寫,大葬之後,「九日子時,設靈寶清醮三百六十分位」,也許此時的丘處機才真正完成了內丹的修行。
丘處機與成吉思汗
李純安教授則從《易經》來指明九這個數字的道教含義:
《乾》卦為三根陽爻,故稱純陽;兩個《乾》疊在一起還是《乾》,稱做「重陽」。九月九日就是重九或重陽,是一個好日子,所以道教修煉全講九九;而根本原因是因為《老子》有八十一章,為九乘九所得。
《黃庭內景經·五行章》云:「五行相推返歸一,三五合氣九九節。」梁丘子注云:「三五者,天地之樞帶,六合之要會,九宮之氣節,九九八十一為一章耳。」
佛教也對八十一這個數字感興趣,《大般若經》說有八十一法,《名義大集》又說有八十一龍王,隋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摩訶止觀》以及天台宗灌頂和尚在《觀心論疏》都提到了「八十一品思惑」,但似乎並未將其特別看重。道教不可能從佛教那裡借用來了九九八十一乘法秘訣,因為《道德經》早就有八十一章在先。
《元始天尊說死藥王救八十一難真經》明確提出了八十一難的概念,而《修真十書》中《雜著捷徑》卷二十「養生篇」共八十一章,《金丹大成集》卷十一有絕句八十一首,混然子《還真集》中有「述符火還丹妙訣」八十一首,也都有用八十一來寫作的前例。其中最著名的非石泰的《還源篇》九九八十一章莫屬。《還源篇》每章四句絕句,系統闡明石泰的煉丹術理論。李安綱教授將其中八十章與《西遊記》八十難一一對應,也算自成一說。不過在道教中,九九八十一的數字遊戲古已有之,緯書《河圖》九篇,《後漢書·張衡傳》注引桓譚《新論》:「《玄經》三篇,以紀天、地、人三道,立三體有上、中、下,如《禹貢》之陳三品。三三得九,因以九九八十一卦。」
道教戀九成癖,煉就的金丹更是要煉至「九轉」才算頂級。《銷釋真空寶卷》開經偈還只是寫:「老君住世爛陽鄉,燒丹煉藥有誰強。留下金木水火土,老君不免也無常」,老君煉丹頂多與五行有關,《寶卷》中只是在寫到唐太宗的時候提到九轉:「唐聖主,燒寶香,三參九轉」。而《西遊記》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中已經明確說了,太上老君向玉帝告狀,說孫悟空偷吃了他的「九轉金丹」,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裡也說,孫悟空為了讓烏雞國國王起死回生而向太上老君求取的是「九轉還魂丹」。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太上老君將孫悟空放到煉丹爐裡去,卻只煉了七七四十九天。至少這四十九天是不可能將孫悟空煉成九轉金丹的。一方面孫悟空斷非凡人遇火即化,另一方面,顧名思義,九轉金丹,就需要九九八十一天的燒煉,四十九天如何能達到八十一天的功效?還差了三十二天,差不多有一半的時間,頂多也就煉成一種七轉金丹,自然只能煉成一副「火眼金睛」而已。不過,《西遊記雜劇》中則說孫行者經歷了九轉的鍛鍊:「我盜了太上老君煉就金丹,九轉煉得銅筋鐵骨。」為什麼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同樣經歷火煉,卻沒有經歷九轉呢?這樣的話,孫悟空不就功德圓滿了嗎?這個問題我們反過來推論,在百回本《西遊記》中,孫悟空之所以要去西天取經,是不是正是因為他沒有煉成九轉金丹?是否有這樣的寓意在內?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否可以將孫悟空之後的天路歷程視作一個重複的八卦爐,七轉的太上老君經歷了失敗,正是這種失敗,讓孫悟空有了西天取經的機會,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歷程讓孫悟空和他的師父、同窗們一起重新經歷一次磨合,因為不論是道教煉丹術還是五行學說,都需要各種元素的配合才能達成最後的煉丹或者自然生化的目的,僅僅有孫悟空--金--這一個元素是不可能煉成金丹的。
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藏大原東野、葛飾北齋等繪《繪本西遊記》流沙河八戒戰妖
葛洪《抱樸子內篇·金丹》寫:「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人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道教說九轉金丹實際上有九種,得一就能長生不老。《抱樸子內篇》裡有寫九還丹,「第一丹名丹華,第二丹名神丹,第三丹亦名神丹,第四丹名還丹,第五丹名餌丹,第六丹名煉丹,第七丹名柔丹,第八丹名伏丹,第九丹名寒丹。」這和《混元聖紀》中的記載不太一樣,後者的九種金丹分別為白雪九轉還丹、雌雄九轉還丹,金液九轉還丹、白華九轉還丹、丹華九轉還丹、五色九轉還丹、泥汞九轉還丹、金精九轉還丹。似乎《混元聖紀》中的九轉金丹都是九轉之丹,而非葛洪所謂一轉、二轉之類的金丹。因為一轉、二轉至九轉,煉丹的時間不同,功效也是大有差異。葛洪認為,一轉金丹服用三年可以成仙,二轉二年,三轉一年,四轉半年,五轉百日,六轉四十日,七轉三十日,八轉二十日,九轉十日得道成仙。可見九轉金丹的功效較之於一轉金丹絕對是「療效顯著」。在這裡,九九八十一難也可以視作是一個煉就金丹的過程,只是這個金丹,不是有形的金丹,而是無形的內丹。張伯端《還源篇》中寫:「採藥再交接,進火與沐浴,及至脫胎時,九九陽數足」,這首詩正好是《還源篇》的第八十一首。
清《西遊真詮》插圖書影
而中野美代子發現,九這個數字的奇妙之處還在於,所有九的倍數所得的乘積,最後把其位數上的數字相加,也將得到九這個數。比如2×9=18 1+8=9
3×9=27 2+7=9
4×9=36 3+6=9
……
依此類推,到9×9=81也是如此,使得九這個數字顯具神秘性。
但是《西遊記》中是數學運算似乎並未到此為止。我們一開始提到的一元的具體數字是十二萬九千六百年,這個數在西方也被稱之為柏拉圖之數,它的位數數字之和1+2+9+6+0+0=18=1+8=9,最後也為九。按照邵庸的數學公式,一元等於十二會,所以一會等於一萬八千年,位數數之和為1+8+0+0+0=9。生死簿上寫明的孫悟空的壽命是三百四十二年,位數數字之和為3+4+2=9。生死簿上孫悟空壽命的序號是一千三百五十號,位數數字之和,也是為九。如意金箍棒的重量為一萬三千五百斤,孫悟空在龍宮中先看的兩樣兵器,一為九股叉,重三千六百斤重,方天畫戟七千二百斤重,從長安到西天取經所需的天數為五千零四十八天,孫悟空筋鬥雲一個筋鬥可以飛十萬八千裡,孫悟空學到的是七十二地煞的變化功夫,菩提祖師對孫悟空說「『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這些數字,如果將其變成阿拉伯數字可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它們位數之數加起來的和也都回到9。而「九九功成」被安排在第九十九回,也似乎在強調九這個數字的重要性。
九宮圖的數學問題
對於九這個數字,《西遊記》的作者顯然是鐵了心要以九作為一個秘密的根源,數字「究於九」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宋蔡沈在《洪範皇極內篇》中說:「數,始於一,參於三(隨付者眾之意),究於九。九成於八十一,備於六千五百六十一。八十一為數之小成,六千五百六十一為數之大成。」葛洪《抱樸子內篇》認為「男長九分,女長六分」,九是陽數,六是陰數,所以道教才會生發出九霄、九重、九曜、九鼎、九符、九竅、九丹等等與九有關的概念,北鬥七星在道教中被改成了北鬥九星,三十三天也可以看作是三三得九這一數學乘法的結果,那麼,太上老君所在三十三天兜率天是九這個數字對他的限制嗎?在佛教中,兜率天是欲界六天的第四天,和九扯不上關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說玄奘是彌勒菩薩的忠實信徒,死後轉生在兜率天,那麼太上老君的兜率天有沒有轉世輪迴的意思?因為在彌勒信仰中,輪迴是兜率天重要的職責之一。還有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中的三三行,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和比較文學系教授浦安迪認為可能指的是「乾」卦上六條平行橫線。但第十七回出現了這樣一首難懂的詩:
三三勾漏合
六六少翁商
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系教授餘國藩發現,句漏是廣西境內山名,道教二十二洞天之一,傳說葛洪曾在此修煉。少翁是齊代方士,《史記》卷十二和二十八中有此人事跡。三三為九,為陽,六六為坤卦對應的數字,為陰。這裡的這數字正對應著乾坤的變化,似乎兩者都能自圓其說,但其根本也都指向道教。
還有《西遊記》中豬八戒所使用的九齒釘耙,掛在沙和尚頭頸上的九顆骷髏頭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有九龍池,在這裡,猴行者與他們大打出手,而在《西遊記》六十三回出現了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的女婿九頭蟲,哪吒被認為能夠變化三頭六臂,3+6=9,九這個數字無處不在。九九八十一是純陽之極,這是《西遊記》必須遇到的數字,也終於成就了被許多作家詬病的看似極為重複的九九八十一難。胡適對於《西遊記》八十一難的結尾就不怎麼滿意。1924年,他給魯迅寫信,說《西遊記》第九十九回「未免太寒傖了」,但是因為事務繁忙,所以一直沒有精力處理這一篇的問題。直到十年之後,也就是1934年,胡適才抽出時間將《西遊記》第九十九回改成他所嚮往的模樣,這一回的回目也被改成「觀音點簿添一難,唐僧割肉度群魔」,胡適的這一回幾乎就是薩埵王子捨身飼虎、《金剛經》和之前被降伏各路妖魔的大雜燴,也許這就是胡適所喜的大結局的樣子吧。
清全真教龍門派弟子悟元子劉一明《西遊原旨》插圖書影,以全真教內丹心性學理論全面闡述《西遊記》的隱喻
講完了數字的秘密,我們再來講王重陽這個人,瘋瘋癲癲,自呼王三(排行第三)或王害風(意為瘋子)。是武狀元,原本可以錦衣玉食大好前途,但是他卻看破紅塵,以乞討苦修為生,宣揚三教合一,開北方道教全真教一代新風,後人尊為全真教祖師。
傳統的南方道教正一教,以張天師創教為始,與中國遠古巫術有著千絲萬縷關係,鍊金丹吃死了不少人,也發展了中國本土的化學和火藥技術,他們與當權貴族交往密切,為歷代追求長生不老的帝王所尊崇,還可以結婚,但是到王重陽全真教的改革之後,苦行傳教成為主流。《射鵰英雄傳》對他的描寫,倒也不是全是戲說。在終南山,王重陽掘地穴居,稱之為「活死人墓」,以方牌掛其上,書雲:王害瘋(王自稱瘋子)靈位。毫無疑問,這是個孤獨的人。這個離群索居孤獨的人,後來在山東一代傳教,有了7個弟子,就是著名的全真七子: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7個小小的種子,後來將全真教發揚光大,勢力更超過南方正一教。
全真教開山鼻祖王重陽祖師像
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陽飛升於汴京(今河南開封),弟子將其靈柩運回鄠縣,葬於劉蔣村側,該地後來被天下道教徒尊稱為「祖庵」,即今戶縣祖庵鎮重陽宮。姬志真在《重陽祖師開道碑》中說:「原夫至道出自先天,太上卓爾立其宗,累聖襲而張其後,靈源妙本,既發而不蒙,出楗玄關,大開而弗閉。從茲設教,代不乏人。然而順世汙隆,乘時步驟,去聖愈遠,靈光不屬。波瀾既蕩,異派爭流,枝葉方聯而紛華竟生。散無名之大樸,遺罔象之玄珠,忘本迷源,隨聲逐色。正塗壅底,道間荒涼。由是聖人復起,究天元一氣之初,洪造更新,應歷數萬靈之會,天挺神授而力拯頹網,祖建宗承而載維新紐、棄華摭實,授溺錄迷。革弊鼎新而玄關復啟焉。重陽祖師乃其人也……。」
王重陽墓
在歷史上,王重陽最具傳奇性的故事,就是王重陽甘河遇仙記。
金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王重陽已經48歲,而這48年的人生全給科舉制度給毀了。雖然滿腹詩書,卻從未博取過功名;武功雖然高強,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可是同樣在武舉考試中屢試不中。中年之後,王重陽對於政治前途已經完全喪失了信心,他也沒什麼嗜好,就貪杯中之物,把家裡那點家當給敗了個一乾二淨。為了這個不爭氣的男人,家中那口子三天兩頭和他吵架,就差沒和他離婚算是給他面子。王重陽眼不見為淨,一吵架他就跑出去到小酒館裡借酒澆愁愁更愁,喝完酒回來估計還要繼續「內戰」,也真難為了他。
鍾鎮濤在《東成西就》中飾演的王重陽
這一日,烈日當空,酷暑難當,心情再次不佳的王重陽來到陝西甘河鎮一家肉鋪裡喝悶酒,酒過三巡,肉鋪裡忽然來了兩位異士。這麼熱的天,這二位好像身體裡裝了空調似的,披著厚厚的氈衣也不覺得熱,長相也實在有些古怪,至於古怪成什麼樣,沒人知道,書上說他們「煙霞態度,霄漢精神」,看來也只好拿這種模稜兩可的套話來搪塞。說來也奇怪,也不知道這二位有什麼魅力,雖然從未見過面,王重陽就像丟了魂似的,跟在兩位的屁股後面出了肉鋪,到了一僻靜處,兩人停下。這時,王重陽就向二人行大禮,拜師求道,比起禪宗二祖慧可斷臂立雪來,王重陽可就幸運多了,異人這時也是順水推舟,乃贊曰:「此子可教矣」,遂傳授他內丹修仙秘訣,這個異人被認為就是呂洞賓。
呂洞賓祖師萌萌噠
這段就是全真教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甘河證道」,不過根據的到底是一家之言,王重陽得到過異人傳授,名人指點這一點是否為真還有很多疑點。中國歷史上這種「豔遇」也實在太多,一般而言都是為了糊弄一般老百姓而胡謅的,而且王重陽這個人在歷史上確實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宗教宣傳家,常常為了達到令聽者信服的目的講一些「怪力亂神」的故事,語不驚人死不休,以增加自己的神秘感,所以他的話絕不可句句當真。
但是恰恰是這位鼓動家,一開始卻難以讓他的大弟子馬珏心服口服。據《馬宗師道行碑》記載,馬珏曾隨王重陽在崑嵛山煙霞洞(今山東境內)修行,王重陽可是在「活死人墓」中呆過兩年的,那馬珏則是富貴人家子弟,嬌生慣養慣了,在山裡住的時間長了就有點耐不住寂寞,喝酒犯戒,居然喝到頭痛難忍。王重陽覺得這不是辦法,想出一招絕的,讓馬珏下山行乞,以克服他的驕奢之心。馬珏怎麼說也是個公子哥,如何肯去?那王重陽也不是省油的燈,文鬥不行就來武鬥,打了馬珏一整夜,並把他逐下山門,要不是丘處機苦苦相勸,羞憤交加的馬珏早就退出全真教了。
從他「棍棒之下出孝徒」的陳腐教育理念來看,這位祖師爺並不見得就真的那麼有神通。可是各路小說家卻喜歡把他吹得神乎其神。可能是為了掩蓋王重陽是個酒鬼這一事實,潘昶演義全真教「發跡史」的《金蓮仙史》關於「甘河證道」就是另一番面貌了,說是兩位大仙送了王重陽「玉液瓊漿」,才使他大醉三天不醒。王重陽夫婦的關係一直不甚和睦,主要還是因為這位妻子「肉眼凡胎」,一直反對丈夫的非物質性追求(王重陽後來拋妻棄子和這有很大的關係),而到了《金蓮仙史》中,妻子卻成了他的「賢內助」,成了夫唱婦隨的典範。到了金庸先生那裡,則是另一番境界,而王重陽的本來名目,卻越來越不為人知了。
可惜,這位富有傳奇性的一代宗師,死後幾百年後,竟遭浩劫。「文革」時,重陽墓被掘,靈骨被拋,好心的祖庵村村民趙茂忠偷偷將靈骨撿回虔誠掩埋,並於2005年交回重陽宮。2009年11月18日,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陝西省道教協會、北京白雲觀、香港青松觀、戶縣重陽宮承辦的道教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靈柩安奉大典在戶縣重陽宮隆重舉行。王重陽的故事到他去世839年之後,終於暫時告一段落。
2009年,王重陽靈柩安奉大典在戶縣重陽宮隆重舉行
孤獨圖書館:一個人的圖書館,你的孤獨是一座花園,我的孤獨是一座天堂。
關注公眾號:孤獨圖書館(gudutushuguan) | 歡迎轉發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喜歡就支持一下: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