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佳豫
東方有佳人,豫雲聖賢道
幸福大先生,逍遙女作家
《未來學院》院長
《佳豫太空站》站長
豫見生命,綻放天性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解讀論語第253天)
日經第590篇(憲問第十四)
經典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
子貢說:「這正是老師的自我表述啊!」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是這段中心點,孔子說自己沒有做到,那是謙虛的表現。
人生處處皆是苦,廟堂之上有廟堂之上的苦,江湖之遠有江湖之遠的苦……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反正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從古至今,又有誰沒有受過苦呢?就算是生在帝王家也不例外。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過去是負擔,未來是虛幻,讓命運放馬過來,見招拆招,安之若素,何憂之有。
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沒有放下,如,名利、控制、佔有的念頭沒放下,著了相。
比如,有的人做好事,是帶著煩惱心去做的,帶著自私自利,帶著名利,甚至帶著爭強好勝。
比如,看到別人做好事,自己也得賽過他,爭強好勝。但是,得到的不是福報,而是福氣,福後頭跟著氣就會憂,就會有煩惱。
基督教裡面有句話說:愛人如己。也就是說,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的,君子是沒有分別、執著和妄想的,他們通通都放下了,所以,君子無憂。因為他們明白,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那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當盡心盡力,絕不講條件,也就是說,無條件的給予幫助。
所以,智者才能是仁者,有仁才能看的明白,看的清楚,看的通透,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的。也就是說,所有的眾生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自己的心念產生出來的。
《金剛經》裡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何憂何懼呢?!《心經》裡說: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形上學的東西都很抽象,正所謂: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夫子他知道自己還沒有徹悟自性,也就是還沒成佛圓滿,所以夫子自己講:我無能焉。佛和菩薩還是有區別的,釋迦牟尼佛對虛空法界的一切現象無一不明了,自己跟宇宙已經合為一體了;而孔子總體還在因果上修行,所以,他也算是個菩薩。大家都稱孔子為聖人,但是,他卻謙虛到連君子都不敢承認。
我們說,般若就是指宇宙真相的智慧,那智、仁、勇這三種德行,是一而三、三而一,是統一的,並不是孤立分開的。當三者都達到了,則為:不憂、不惑、不懼。
子貢他的境界比孔子低,子貢是賢人,孔子是聖人,賢人看聖人,那都是圓滿的,所以他說:夫子自道也也就是說,你自己說你自己呢。
所以,可以說,智就是知是知非,知道什麼是對錯,所以,可以說因果是檢驗對錯的唯一標準。通過因果思維,我們能把很多問題都想通,想通之後就沒有疑惑了。君子坦蕩蕩,牟定方向,無憂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