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正面管教》

2021-02-23 龍泉小區生活圈

   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情形:本來不想打罵孩子,但是經不起一遍遍的說教,孩子還是沒有任何改進,你終於失去了耐心,火氣一來,忍不住動手?

或者無底線地遷就孩子,他要什麼給什麼,就算超出了你的承受力也在所不惜?

       

        又或者你在嚴厲和溺愛這兩種方式中搖

 擺不定:當你覺得自己專制頑固,管教孩子失敗的時候只好開始縱容,當你覺得孩子被寵得忘乎所以的時候又不得不變得嚴厲專制?

第一次做父母,難免不知所措,其實,當父母不是天生就會的,也不是自然而然會的。做父母真的需要學習。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本新書《正面管教》,這本書就是針對父母該怎麼教育孩子的問題寫出的。作者是簡·尼爾森(Jane Nelsen)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同時也是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尼爾森希望為家長提供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相信聽完這本書的解讀,你也會找到應有的平衡。

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當孩子不想吃你做的早飯時

「嚴厲型」媽媽楊揚最近很焦慮,而且不知所措。

事情是這樣的,楊揚為她的兒子波波做了玉米粥當早餐,但是波波不想吃玉米粥,想吃薯片。

楊揚耐心地跟波波說:「還記得媽媽是怎麼告訴你的嗎?吃了玉米粥才能飽飽的。」為了讓玉米粥口感更好,她又在玉米粥裡面加入了葡萄乾,蜂蜜。

  波波嘗了一口之後覺得很難吃,準備溜掉。楊揚生氣了,數落他:「你知不知道那些非洲的孩子都沒有早飯吃!我費盡心思給你做這麼好吃的,你還嫌棄?」

    波波不為所動,大聲說:「那你給他們吃好啦!我不想吃!」

楊揚被激怒了,打了波波一巴掌。

過了一會兒,波波玩累了,回家喊:「媽媽,我餓死了。」

    楊揚一邊心疼兒子,趕緊做吃的,一邊又開始了說教:「我早告訴你該吃玉米粥的,你看你不聽我的,餓了活該!」

波波一點沒聽進去,看著楊揚做的炒豬肝,大聲說:「我不想吃炒豬肝!」

之後又發生了開頭那一幕。

相反的事情發生在「嬌縱型」媽媽玲玲身上,

那就是孩子想吃什麼就做什麼,被孩子使喚

得團團轉,整個人都筋疲力盡,結果還是吃力不討好,孩子一點都不懂得感恩和體貼。

這是我們常見的對待孩子的兩種方式,相信你也一定看到過。這兩種方式要麼太過嚴厲,要麼太過縱容,都不好。

兩種都不想選的話,還有別的出路嗎?

嚴厲或者驕縱帶來的是什麼?

①嚴厲:此時消停了,沒過多久再犯。

研究發現,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容易變得叛逆或者懦弱無能。

就像上文中的波波,可能會因為媽媽的嚴厲而短暫妥協,但是這件事情並沒有得到正面的解決。久而久之,波波可能會因為害怕楊揚的懲罰變得唯唯諾諾,沒有自己的主見,什麼都聽父母的。

另外一種極端就是因為長期壓抑,堆積了很多不滿,最後孩子變得暴躁叛逆,什麼事情都和父母對著幹。

雖然嚴厲和懲罰很管用,但是長期來看,《正面管教》認為它會導致孩子出現憤恨、報復、反叛或者退縮這四種行為。

②驕縱:覺得「理所應當」的孩子和身心俱疲的父母

驕縱型的父母也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經常是父母無條件的妥協,孩子就學不會自主,覺得凡事都可以依賴媽媽。

而更可怕的事情是這種方式養大的孩子會覺得全世界都欠他的,他們往往不會和他人合作。

其實不管是「控制型」教育還是「嬌縱型」的教育,都失控了,沒有把握好一個平衡,最終都會使孩子喪失責任感。

想要既不嚴厲又不嬌縱,或許你該了解一下「正面管教」了。

什麼是正面管教

嚴厲的教育一般缺少和善,驕縱的方式又缺少堅定,而「正面管教」彌補了這兩種方式的缺點,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讓孩子願意遵守他們自己提出的建議。

具體來說,正面管教滿足以下4個標準:

第一,和善和堅定並行。這就要求父母尊重孩子、鼓勵孩子。

第二,幫助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第三,長期有效。

第四,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比如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等等。

「正面管教」鼓勵孩子學會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為自己的想法負責。

讓我們來看看正面管教的好處。

第一,和善與堅定並行

「正面管教」看重對孩子的尊重和鼓勵。

比如在吃早餐的問題上,「正面管教」的父母會先詢問孩子的意見,但也不是讓孩子隨便選,而是綜合考慮了孩子的喜好和營養搭配之後,給孩子一個有限制的選擇。

「寶貝,今天早上你是想吃玉米粥還是好麗友?」

這裡我們假設孩子樂樂選擇了好麗友。

第二,幫助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正面管教」不提倡粗暴的懲罰。

孩子嘗了一口好麗友,覺得不好吃,說:「我不喜歡這個。」

媽媽平靜地說:「我們沒辦法讓好麗友變得更好吃。那你去玩吧,吃午飯時再見。」

媽媽沒有懲罰孩子,也沒有縱容孩子的喜好,只是讓孩子知道了,做出這個選擇之後要承擔後果——下一次吃飯時間是午餐。

有時候孩子玩累了回家會喊餓,許多父母因為心疼孩子,會連忙做吃的。如果孩子吃了早餐餓了可以理解,但如果是沒吃早餐,那就一定要忍住!要讓孩子知道選擇了就必須承擔後果——飢餓。

第三,注重長期效果

懲罰只能短期有效,長期來看會有很強的負面影響。

楊揚之所以喜歡懲罰是因為孩子波波會馬上停止他錯誤的行為,可是長期下來,他很容易出現我們之前提到的懦弱或者叛逆的問題。

教育不是一兩天的事,父母一定要做好長期的準備,才能讓孩子養成成熟、獨立、懂事的人格。

《正面管教》書中還分享了許多替代懲罰的辦法,在後面的文章我們會詳細說到。

敲黑板!正面管教的重點是?

作者尼爾森認為,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能力的人,就必須培養他們「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第一,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這就是說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自信的人,敢於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第二,對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有價值,大家確實需要我。」

這種價值感會讓孩子感到滿足快樂,不會找不到存在感。

第三,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我能夠影響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如果孩子感覺自己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的話,也就能積極地面對挫折,不會茫然無措,整天不知道該幹嘛。

第四,內省能力強:有能力理解個人的情緒,並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和自控。

這就是「情商」的體現了,代表孩子可以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緒,做好情緒管理。

第五,人際溝通能力強:善於和別人合作。

我們都知道溝通的重要性,「正面管教」就是通過家長和孩子的日常溝通來鍛鍊孩子,學會和別人合作。

第六,整體把握能力強。

正面管教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從整體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第七,判斷能力強。

在多次解決問題後,孩子會形成基本的判斷力: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這個事情該怎麼解決?

正面管教很關鍵的一點是家長要和孩子平等對話,不再把孩子看做自己的附屬品或者所有物,而是把孩子看做一個獨立的人,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孩子的想法。

許多家長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認為自己比孩子成熟,能夠對孩子說教。當提到平等對待孩子的時候,有的家長會說:「孩子那麼小,沒有經歷過什麼,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怎麼能和有經驗、有知識的大人比呢?」

其實,平等並不意味著「完全相同」,而是說所有人,包括孩子,對「尊重」有同樣的需要,正面管教,拒絕羞辱,要求家長對孩子尊重,平等對待。

「正面管教」要求家長記住自己的目標:你究竟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希望孩子能夠得到什麼?

當孩子積極參與到相互尊重、合作、注重解決問題的正面管教中來時,你會發現,那些你希望他養成的優秀品格,已經在他的身上開始出現了!

 -【結語】-

今天我們分享了「嚴厲型」父母和「驕縱型」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給大家介紹了「正面管教」是什麼和該怎麼做,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今日話題】-

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你希望自己做個什麼類型的父母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想法!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歡迎轉發給你的好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閱讀好書,共同成長,相遇十點,讀你每天!明天見!

相關焦點

  • 「招募」樊登讀書《正面管教》邀請每位家長來參與
    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現在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行萬裡路成了一件很簡單的事而愈加繁忙的工作生活加上極其豐富的娛樂方式讓讀書已經變得陌生其實,書裡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9月13日,我們邀請了樊登讀書的老師來到店裡與大家一起讀讀書這次的主題是《正面管教》讀書會將在9月13日下午三點
  • 線上|7天正面管教實踐營
    如果在育兒挑戰裡面選出最普遍、也最讓人頭疼的3個,恐怕就是:不愛學習讀書寫字不專注,寫作業要催好幾遍,遇到困難就退縮……真是讓人沮喪抓狂。加入7天正面管教實踐營, 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正面管教」是「positive discipline」的中文翻譯,以阿德勒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由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 簡·尼爾森博士和琳·洛特博士共同開發,是一套應用於兒童教育和個人成長的完整體系。
  • 鄭鈞是不是「正面管教」理論武裝起來的虎爸?
    Jagger說:「我不吃午飯,你陪我玩嘛!」然後鄭鈞就果然只做了自己一人份的義大利麵。做好之後,他還在Jagger面前顯擺,說做得特別好吃。Jagger小朋友哪裡是老鄭對手,經不住誘惑馬上想吃了。鄭鈞說,你剛剛不是說不吃午飯嗎?我沒做你的,這是我自己的面,你去吧,去玩小汽車吧!
  • ---讀《教室裡的正面管教》有感
    最早了解「正面管教」這個概念還是在「樊登讀書」這個平臺上,因為像這樣的專業性較強的著作我沒有勇氣獨立閱讀,但樊登精彩生動的講解讓我建立了這樣一種意識。然後是在「落實立德樹人與創新型專業化班主任隊伍建設」的研修班上,聽秦望老師分享自己的帶班經驗時,再次提到「和善而堅定」,這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秦老師給我們推薦了《教室裡的正面管教》這本書,所以我下定決心研究到底什麼是正面管教,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秦老師是怎麼樣運用這樣的教育理念從帶差班中獲得職業幸福感和成就感的。
  • 不寵不苛,女孩正面管教的要訣
    光有愛可不夠,還要讓你的愛正確傳達不懲罰,不驕縱,溫和而堅定地陪伴女孩成長文:王金梅(青少年教育和心理學研究者,《女孩的正面管教》作者)在養育女孩這件事上,中國的父母容易走兩個極端。
  • 蝦米·正面管教·家長課堂 開班啦!
    面對這麼多的困擾,當今的新一代父母知道:我們不喜歡傳統的「舊方式」,我們不想用命令、懲罰、獎勵、強制順從等方式來撫養孩子。然而,不這樣做,我們要怎樣做?我們邀請你走進蝦米·正面管教·家長系統課的課堂,正面管教的教養方式有辦法幫助我們從孩子的挑戰中發展出孩子的優良品格。通過現場體驗、感受、學習新的方法,可以將沮喪和焦慮化作力量,解決孩子的各種挑戰、健康快樂地培養孩子。
  • 教室裡的正面管教
    做和善而堅定的班主任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和善而堅定,決定著我們對孩子管教的成敗。其中,和善主要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主要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具體情形的需要。我們往往很難做到和善而堅定,在生氣的時候過于堅定,轉頭又過於和善,以對自己的過度堅定進行彌補。
  • 正面管教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PD01課後感)
    正面管教是在心理學研究基礎上廣為驗證的兒童教導模型,我們主張以尊重為基石,和善而堅定的,既不嬌縱也不懲罰地養育孩子。隨著親子教育在中國的傳播,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了正面管教,也通過各種講座、沙龍、微課等知道了一些養育孩子的工具和方法,這是件令人鼓舞的事情,很多家長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正走向「知道自己知道」的去踐行更好的養育方式。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這些方法聽起來很美好,事實上不管用!
  • 陪讀媽媽賠上性命,正面管教避免悲劇重演
    經初步調查,12月12日上午,徐某兒子楊某(男,17歲)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致其母死亡。12月13日19時許,公安機關將潛逃的楊某抓獲歸案。日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又一起悲劇!觸目驚心、發人深省。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我們的教育,尤其家庭教育怎麼了?各種質疑,紛沓至來。
  • 孩子不服管教讓家長頭疼,利用好「正面管教」,孩子乖巧又懂事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服管教?想讓孩子乖巧懂事,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孩子跟家長唱反調,不服管教的樣子簡直能把人氣炸。明明是孩子自己犯了錯,為啥還這麼橫,不服管教呢?面對這樣的孩子,一味地表現出嚴厲是沒有用的,家長還要學會利用正面管教。
  • 不服管教的孩子怎麼辦?用對「正面管教」3步驟,理解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服管教?很多家長們都在糾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忘了關注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想要讓孩子乖乖聽話,家長自然要先明白孩子為什麼會不服管教。原因一:家長說一套做一套,讓孩子很不服氣。假如家長一直用這樣的辦法,那麼隨著要求的提高,孩子也會希望得到更多的獎勵,當獎勵沒辦法讓孩子滿意的時候,他就會完全不聽家長的安排。「正面管教」會有怎樣的效果?能讓孩子更加自信。
  • '布丁說畫'繪本與正面管教家長課堂開課了!——送給想走近孩子內心的父母
    我相信鼓勵的話語更能讓孩子切實地體會到:原來我這樣做是對的,是值得被肯定的。只說「你真棒!」「你真了厲害!」這些太過籠統地表揚很難幫孩子認識到自己該怎麼做,反而培養孩子只愛聽表揚不能接受批評。」;懲罰:「你要是不好好吃飯,就不能看動畫片」;喊叫:「你聽不聽話啊?
  • 正面管教踐行故事(28)
    「你要不要試著給爸爸,還有你自己一個機會,一起去討論一下,解決問題的辦法呢?」這時感覺悠寶有些被說動了。於是,我拉著他的手,站了起來,一起走出房間,看到坐在客廳的悠爸,(事先和悠爸做了溝通了,用了這兩天的學習,傳遞一些和善而定的方法,讓他嘗試和悠寶好好說話。)悠爸,看到悠寶走到面前,臉色柔和了許多,示意孩子坐下來。
  • 還在把懲罰當做正面管教?難怪孩子不聽話,這4個細節千萬別忽視!
    不哭了媽媽再抱!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孩子嚎啕大哭起來,引得餐廳的人們紛紛側目,於是爸爸忍不住給了孩子一巴掌……最後這一家三口飯也沒吃成,爸爸媽媽怒氣衝衝,孩子哭哭啼啼,一起離開了餐廳。這樣的場景很多有孩子的家庭都經歷過,難道「正面管教」真的只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人們的美好願景?為什麼好言相勸總是沒有效果呢?
  • 【正面管教工具卡之大師智慧篇】11、認同感受–簡.尼爾森 中英文對照
    對家長來說最難的事之一是看著孩子受苦,但是允許你的孩子自己去感受是很重要的,他們在處理他們感受時會發現自己多麼有能力。教孩子們「如何感受」和「如何做」的區別 感受給了我們關於我們是誰和什麼對我們重要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孩子們需要懂得無論有什麼樣的感受都是可以的。然後我們可以教他們做什麼則是另外一件事。感覺生氣不代表可以不做任何事或者可以打別人。
  • 【杭千正面管教2017年3-4月家長系統課信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當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或者機構學習的時候,父母都希望老師是專業的,是具備兒童心理學基礎的, 是具備合理引導孩子的能力的,然而,孩子是我們自己的,我們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最久,為何我們不要求自己也會一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呢?
  • 星空樹 0726上午 好爸•正面管教•公益講座
    只是當你從天使的國度重新來到我身邊時,我被你的新模樣嚇了一大跳,不是你不美,只是我不知道該給你怎樣的擁抱才能配得上你的美。於是,我嘗試著用粗壯的大手給你換尿布、用寬厚的胸膛給你當搖籃、用渾厚的聲音給你講故事。
  • 讀書筆記:《我讀:讀書,讓我們不再孤單》
    全書用最簡潔直白的方式帶領我們讀者領略好書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作者、寫作背景、內容分析等角度,多側面呈現一本書的精妙!主講人梁文道品味獨到,是廣為人知的「說書人」,他興趣廣泛、涉獵頗廣,每一本書都經過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後形成了真實而中肯的評論,沉穩客觀地把各種思潮、社會文化熱點與你私享,讓你領略讀書的美好,在獨處時亦不會孤寂,獲得心靈的慰藉。
  • 爸爸去哪兒七年:王詩齡向左,森碟向右,正面管教的孩子最有出息
    森碟雖然運動天賦極好,卻對遊泳不感興趣。田亮、葉一茜田亮知道女兒興趣不在此,便不再強行安排,田亮甚至在節目中調侃:&34;他們放下做父母的所謂的身份,沿著孩子的思想,去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順著自己的興趣去發展,父母做的是為孩子保駕護航。
  • 正面管教雙導師Nadine Gaudin親授慧育家線上鼓勵藝術工作坊
    您的內心是否困惑著:·學習了很多正面管教工具和方法,但面對孩子仍然無法很好地運用?·常常感到沮喪、憤怒、或是焦慮?·童年畫面揮之不去,時不時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影響著你現在的生活?如果您的內心渴望著:·希望對自己有更多了解和探索·希望通過個人成長改善各種關係·希望獲得鼓勵和成長,更有勇氣·希望正面管教理念和工具更有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