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片酬屢見不鮮、屢禁不止 專家:須打出組合拳規制

2020-12-21 中國青年報

□ 本報記者 王 陽

□ 本報見習記者 白楚玄

今年7月,一則某演員片酬高達1億元的新聞引起社會熱議。隨後,相關公司發布更正公告表示總金額為7264萬元。這一事件距離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和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聯合發布《關於厲行節約,共克時艱,規範行業秩序的倡議書》僅隔了3個月。該倡議書提到,全行業嚴格執行限薪政策。

3個月後,在10月1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關於推動新時代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做強做優的意見》,提出要堅決防止追星炒星、過度娛樂化、高價片酬、唯收聽收視率等不良傾向。

這是近年來關於規制高價片酬的又一新規。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提到,高價片酬容易導致製作方為收回成本和盈利,讓影視作品「注水」,影響作品質量,有違藝術規律。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生產,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

如何規制高價片酬、打造文藝精品,成為影視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話題。

高價片酬屢見不鮮

擠壓其他環節投入

鼎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於今年7月發布的《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2019年年報問詢函回復的公告》顯示,2017年和2018年針對周冬雨影視文化傳播新沂工作室的採購金額分別為5084.91萬元和5811.32萬元,合計1.09億元。根據鼎龍文化公告,2017年投拍製作且跟周冬雨有關的作品僅有《幕後之王》一部劇,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業務往來。隨後,該公司又發布更正公告,表示相關數據匯總和列式存在錯誤,實際總金額應為7264萬元。

這一事件,因為涉及高達數千萬元的片酬引發輿論譁然。

事實上,類似的高價片酬在影視行業並不罕見。

2018年,範冰冰「陰陽合同」涉稅問題成為輿論熱點。根據稅務機關調查核實,範冰冰在《大轟炸》拍攝過程中實際取得片酬3000萬元,其中1000萬元已經申報納稅,其餘2000萬元以拆分合同方式偷逃個人所得稅618萬元,少繳營業稅及附加稅112萬元,合計730萬元。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

目前,我國對於高價片酬的範疇,並沒有專門的界定,也沒有權威的數據統計。業內人士告訴《法治日報》記者,需要看片酬的絕對數值和相對數值,除了直觀上看片酬的多少,還需要對照片酬在製作成本或者收益中的佔比,來判斷是否屬於高價片酬。

早在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時,有委員援引相關報導稱,日韓與好萊塢明星片酬通常只佔電影總預算的20%至30%,而目前我國國內當紅演員的片酬佔電影製作成本已超過50%。

有業內人士表示:「IP+流量明星,一度被視為劇集行業屢試不爽的賺錢標配,劇本、拍攝、後期等其他製作環節的投入被壓縮,一部劇集孵化生產的時間大大縮短,劇集產量徒增,整個市場陷入虛假繁榮的怪圈。」

限薪規範頻頻發布

高價片酬屢禁不止

近年來,主管機構多次出臺規範性文件試圖對高價片酬現象進行規制。

2017年6月26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電視劇投入、分配機制。充分尊重和鼓勵原創,在投入和分配上體現創意和知識的價值。行業組織出臺電視劇成本配置比例指導意見,引導製作企業合理安排電視劇投入成本結構,優化片酬分配機制。規範購播和宣傳行為,維護行業健康發展,嚴禁播出機構以明星為唯一議價標準。

2018年10月3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綜藝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電視劇網絡劇(含網絡電影)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如果超過,需要進行備案並說明情況。

2020年10月1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關於推動新時代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做強做優的意見》,其中提到堅決防止追星炒星、過度娛樂化、高價片酬、唯收聽收視率等不良傾向。要嚴格控制演員、嘉賓片酬,倡導其以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零片酬參與公益性節目。

在屢屢出臺規範的同時,仍然有不少高價片酬被曝光:

2018年,根據一家經紀公司披露的數據,《如懿傳》主演周迅的片酬為5350萬元,霍建華的片酬為5071萬元。

2018年,《異鄉人》劇作方發布公告,表示向演員楊爍支付了8750萬元的片酬,但因為限薪的原因,楊爍的片酬已經超過5000萬元的最高金額,雙方沒能達成一致只能停機。

高價片酬緣何屢禁不止?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目前我國缺少專業的片酬評估體系。在僅僅依靠市場供求變化和「以星定價」的情形之下,部分明星對影視作品的影響力被放大,導致消費市場盲目跟風,影視行業中有市場號召力的明星的片酬自然水漲船高。

優化片酬分配機制

投入產出良性循環

高價片酬導致的一個結果是,由於製作成本抬高,製作方為了收回成本和盈利,會通過剪輯影視作品時「注水」、增加影視作品集數來增加作品整體售價。而「注水」的影視作品會造成時間浪費、影響作品情節,有違藝術規律。

熱播劇《人民的名義》的編劇周梅森在接受採訪時就提到,劇作原本計劃拍攝40來集,為了商業收益考慮最後拍成了55集。

如何真正規制高價片酬,在歷年全國兩會上,有不少人大代表建言獻策。

2018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曾鍅建議,為明星演員高價片酬上個「緊箍咒」,對高價片酬影視明星徵收懲罰性稅負。

2020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徵建議,出臺新文藝群體職稱的評審制度,並根據這個評審制度來規範演員的片酬,根據演員職稱來定好片酬的上限和下限。

受訪專家提出,高價片酬問題是影視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折射出市場失靈、演員自律、行業自治、政府規制之間的多重矛盾。能否妥善治理高價片酬問題,關係到能否實現收入分配公平,能否促進我國影視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能否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從長遠來看,明星高價片酬問題並非無藥可救,但其解決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更不可能只靠影視行業協會單打獨鬥,而是要與監管部門、影視企業、演員個人一道打出「組合拳」。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胡功群建議,影視行業中的片酬高低是市場的產物,不能單純依靠行政監管或者行業自律來限制片酬,必須兼用政府管理這隻「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經濟這隻「看不見的手」。

在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看來,為了促進影視行業持續發展,讓更多製作者創造出助力影視行業繁榮發展的優質作品,需要通過對高價片酬的規制,優化片酬分配機制,將成本合理分配在各個製作環節,劇集的品質才可能得到提升,從而推動影視行業投入與產出的良性循環,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法制日報

相關焦點

  • 有演員片酬達7264萬元:高價片酬怎麼管?
    如何規制高價片酬、打造文藝精品,成為影視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話題。限薪規範頻頻發布高價片酬屢禁不止近年來,主管機構多次出臺規範性文件試圖對高價片酬現象進行規制。受訪專家提出,高價片酬問題是影視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折射出市場失靈、演員自律、行業自治、政府規制之間的多重矛盾。能否妥善治理高價片酬問題,關係到能否實現收入分配公平,能否促進我國影視行業的良性健康發展,能否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
  • 國內天價片酬屢見不鮮 那麼國外如果對待天價片酬能?
    崔永元除了爆料範冰冰陰陽合同之外,天價片酬再次成為人類的焦點,那麼國外也出現天價片酬現象嗎? 韓國: 2007年韓國電視劇製作公司協會,發出倡議,建議製作公司和電視臺實行明星片酬上線制度,大腕演員每集片酬不超過1500萬韓元,許多明星演員積極支持。
  • 電商「二選一」屢禁不止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反壟斷加速規制
    專家認為,「二選一」違規行為不利於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有望推動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反壟斷加速規制。電商平臺「二選一」亂象致使競爭失序所謂「二選一」,是指一些電商平臺要求入駐商家只能在該平臺提供商品或服務,禁止或者變相要求商家不得同時在其它平臺經營。
  • 演員天價片酬「屢禁不止」?明星過億收入,其實是場「誤會」
    文件一出,理性的網友們用數據說明,列舉出演員片酬最高可達到整部劇製作成本的80%;而感性的網友們則大談蒲巴甲等演員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生活,言語中羨慕的同時又帶著些許好奇:明星的片酬,到底能有多高?作為年輕偶像,楊洋在限薪令之前的片酬約為八千萬到一億,如此高額收入,著實讓無數打工人汗顏。
  • 天價片酬的演員全程用替身,對戲只會講123456
    提起娛樂圈,明星片酬永遠都是網友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之前網絡上就曾爆出過明星的天價片酬,真是讓人大跌眼鏡。楊穎在拍攝一部古裝劇的時候,光片酬就足足拿了八千萬,拿著這麼高的片酬竟然經常不出現在劇組裡拍戲,全靠後期p圖來完成其中的戲份。
  • 哪些明星拿天價片酬?又是哪些人有意見?「限薪令」管得住嗎?
    顯然,「天價片酬」成為壓垮國內影視劇的重負,需要改變這一怪現象,扭轉國內影視行業的畸形發展局面。事實上,作為一部專門規制演員電影片酬的立法文件,如果沒有明確規定製片機構以及演員違反片酬比例的法律後果,其很難在影視勞動合同的籤訂過程中發揮實際的拘束力。
  • 論算法的法律規制
    傳統算法規制路徑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忽視算法的場景性,算法可能因為運用算法主體的不同、針對對象的不同以及涉及問題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質。因此,算法規制應採取場景化的規制路徑,根據不同場景類型對算法採取不同的規制方式,以實現負責任的算法為目標。在算法場景化規制原則的指引下,可以構建算法公開、數據賦權與反算法歧視等算法規制的具體制度。
  • 周冬雨一部戲1.09億天價片酬?於正曝內幕:一千萬片酬到手僅幾萬
    然而,最近這部劇被翻出,並非是因為劇作的原因,而是因為女主演周冬雨的片酬問題,我們來看一下,鼎龍文化的報表。也就是說,這部劇中男女主演的合計片酬上億,對於投資方來說,電視劇撲街,但是對於投資方來說,仍然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一線當紅明星們動輒上千萬,上億的高價片酬,而投資方還趨之若鶩的原因,因為錢好賺啊,很多時候和影視作品的質量無關。
  • 非法「網紅」減肥藥,為什麼屢禁不止?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非法「網紅」減肥藥何以屢禁不止 羅志華 「不鍛鍊,不節食,一個月能瘦二十斤。」家住長沙嶽麓區的周女士輕信網上宣傳,花高價在微商處購買幾盒減肥藥,服用幾天後,還未等到變瘦,身體就出現心跳加快、口乾舌燥等異常反應。經抽樣送檢,該食品中被檢測出含「西布曲明」成分(國家明文規定食品中禁止添加物質)。長沙警方循線深挖,成功破獲一起涉案4000餘萬元的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31名。
  • 周冬雨片酬1個億?2個原因造成天價片酬,網友:還是心疼自己吧
    周冬雨片酬1個億?2個原因讓天價片酬屢禁不止,創作的價值呢?明星天價片酬的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大家對此也是看法頗多,不是別的,主要是他們的片酬與所創造出的藝術價值不符那麼,明星的片酬為什麼居高不下而且還屢禁不止呢?
  • 「斷子絕孫腳」重出江湖!球場暴力屢禁不止僅是「年輕人不講武德...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斷子絕孫腳"重出江湖?這次使出"陰招"的竟是一名不滿14歲的球員。昨日(12月12日),浙江足協就當地青少年比賽出現的惡意犯規動作做出處罰決定,涉事球員禁賽1年。近年來,在業餘賽事甚至是青少年的足球比賽中,暴力事件可謂屢禁不止,這背後到底是"年輕人不講武德",亦或是基層足球管理、青少年足球教育的一大缺位?"趁他還是個孩子,趕緊禁賽吧!"
  • 多家公司發聲明抑制「天價片酬」,業界擔心「落實難」
    ▲《關於「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影視精品創作」的倡議》  近兩三年來,「天價片酬」爭議不斷,新京報記者採訪多位影視公司、導演、製片人及業內專家,解析「限薪聲明」對影視行業未來的影響。  執導過電影《西風烈》《神探亨特張》的導演高群書認為控制高片酬方面,製片方始終是弱勢,「抑制天價片酬,主要在於平臺。片酬都是平臺慣出來的,哪個製片方願意出天價?平臺購片人說用哪個演員就得用哪個演員,否則不收啊。於是,演員待價而沽,就要高價。有了這個演員,平臺就出高價,製片方敢不從麼?」
  • 中國明星片酬竟高出韓國藝人100倍?
    疫情後,網上瘋傳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的話,呼籲大家「理智追星,方能強國","明星高片酬該停停了"等等。看上去雖然根本不像李院士說的話,也不排除是編撰造謠的新聞,但這無疑再一次將明星高片酬問題推上了辯論臺,網友聲討聲高漲。此圖是2017年中國藝人片酬排行榜TOP10,我們與韓國藝人的收入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 不愛財的萬綺雯:婉拒高價片酬,放棄一姐光環,甄子丹配不上她
    當然這也是因為價錢合適才能接受質量差的影片,但是娛樂圈中也有一個不愛財的萬綺雯,她婉拒高價片酬 萬綺雯長相清純,而且身材非常好,即使放到現在的明星中也是可以憑藉身材排進前列的,在進入娛樂圈後萬綺雯開始拍攝影視劇,而剛剛入行的新人演員往往都會接拍一些顯露身材的影片,舒淇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也因此名聲大噪,但是萬綺雯拒絕了這樣的高價片酬
  • 於正評周冬雨片酬惹爭議!究竟是「到手僅過萬」,還是想洗白?
    導讀:「片酬過億,到手僅過萬」?於正口中的內幕,還真有人信嗎!近日周冬雨與羅晉合作的《幕後之王》片酬疑似曝光,網傳該片總投資2.8億,周冬雨與羅晉片酬加起來高達總投資一半,其中一位直接過億。對於這樣的高額片酬,於正發文稱:「明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除開各種花銷平均每個月也就存幾萬塊。」雖然他言語間字字珠璣,可結合起近年來屢見不鮮的「天價片酬」相關新聞來看,他的話真的完全可信嗎?早在前段時間,網上就因「高秋梓的收入明細」掀起過一陣討論風波。
  • 炒貨現象屢禁不止,茅臺表示將加快反黃牛系統研發
    高衛東表示,將嚴肅整治和處理「高價」「變相高價」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加快反黃牛系統研發,強化聯防聯控;建立互動機制,及時收集市場「第一手」信息,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炒茅臺現象屢禁不止,線上線下到處充斥著黃牛的身影。黃牛黨線上依靠軟體進行批量「秒殺」,線下則蹲點加價購買。原價茅臺可謂一瓶難求。對於這種炒高價行為,茅臺的反黃牛戰也在持續進行。今年內,茅臺先後與多家線上線下商超平臺籤約,以期通過加強直營化手段,達到嚴格控價和打擊黃牛炒貨的目的。
  • 區塊鏈技術的算法規制
    區塊鏈技術基於法律框架,不僅通過預設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在約束並引導人們的行為時引入技術,而且依靠技術使信息更加透明、數據更加可追蹤、交易更加安全,大大降低了法律的執行成本,呈現出法律規則和技術規則協同作用、相互補充,法律與經濟融為一體、逐漸趨同的態勢,法律的約束與執行逐漸走向智能化。
  • 侵權案件和爭端頻發 行業專家聚焦網遊新生態版權治理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侵權案件和爭端頻發,行業專家聚焦網遊新生態版權治理在我國網路遊戲產業發展迅速的同時,涉及網路遊戲的侵權案件和爭端屢見不鮮,尤其是近年來,在直播、短視頻等遊戲衍生領域的侵權行為逐漸增多,對版權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 如何對人臉識別進行法律規制
    就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識別的法律規制,特別許可使用制度既發揮人臉識別技術之利,又防範人臉識別技術之弊,是一種更加理性的制度安排。就非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識別的法律規制,對人臉信息作出比一般個人信息更為嚴格的特別保護和特別規制,更有利於保護個人的人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