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貪涼最傷哪兒?中醫急了:夏天該熱就得熱 該出汗就得出汗

2020-12-27 瀟湘名醫

半島記者王鑫鑫

端午已過,天氣也更加炎熱了,好想吹著空調,再來一口冰淇淋,爽歪歪。人在夏季特別容易浮躁,為了散發體內的熱量,毛孔擴張、出汗增多,此時若過度貪涼或忽冷忽熱,極容易受傷,一起來看看夏季貪涼最傷哪兒。

吹空調貪涼會熱傷風

人體感受了夏季暑溼時邪,又因喜歡納涼和飲冷,使體內的暑溼為風寒所遏、疏洩受阻,因而發病。此病的病位在於肌表與中焦脾胃,所以症狀表現外則發熱不揚、頭身困重;內則胸脘痞悶、脾胃不和,消化系統功能障礙,脈數,口雖幹而飲不多,舌苔雖膩而少黃。若暑溼犯肺、肺氣不清,還會有咳嗽痰黏、鼻流濁涕的症狀。

因此,越是炎熱天氣,在使用空調、電風扇時越是要注意方法,防止使用不當傷害身體。

首先,使用空調時設定溫度最好不要低於26℃,且要定期開窗通風換氣。

其次,從炎熱的室外進入空調間時,應提前將汗擦乾。如果是在自己家裡,最好進入室內讓體溫稍微下降一點,汗基本幹了之後再打開空調。

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國際部中醫科徐濤主任叮囑爸爸媽媽家中有小寶寶,更要注意。最好避免頻繁出入空調環境。如果家中開啟多臺空調,可設置統一溫度,避免寶寶在不同溫度的房間或客廳裡頻繁地適應,減少忽冷忽熱導致生病的機會。

貪吃冷食傷陽氣

夏天,最常見的「冰冰涼」你脫口而出的可能少不了以下這些「美味」:冰淇淋、冷飲、冰鎮西瓜......

天熱很容易胃口不佳,很多人特別是女孩子都喜歡捧著一個冰鎮西瓜代替晚餐。

徐濤主任指出,西瓜本身性偏寒,通常人們一次吃的量也比較多,因此對人體陽氣的耗損也更大。夏季,人體的陽氣呈向外擴散的趨勢,體內陽氣比起其他時期相對不足。這時,如果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會對人的陽氣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有些人吃完冰淇淋後會產生劇烈頭痛,有時在顳側、額部,表現為瞬間刺痛或疼痛難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冷刺激頭痛。

因此,吃冰淇淋、冰西瓜,喝冰飲料時不要過急過快,最好將食物涼透,並在嘴裡含一會兒,讓口腔適應這個溫度再做咀嚼和吞咽的動作。

睡覺貪涼寒邪上身

夏夜,很多人會整夜開著空調睡覺;甚至覺得在床上太熱,乾脆在地上鋪個涼蓆。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些行為極易使身體遭受風寒,損傷陽氣。夏季人體毛孔張大,人在熟睡時全身基礎代謝減慢,體溫調節功能下降,身體抵抗力變弱,這時開空調、睡地板都會使寒邪更容易進入體內,因此不要一味追求貪涼。

運動後貪涼寒溼入體

夏日適當的運動可以將體內部分「寒邪」和「溼毒」排出體內,但運動後的燥熱、流汗也往往讓人難以忍受,不少人會用衝涼水澡來降溫。「但這會讓更多的『寒邪』進入體內。」徐主任說,人體對溫度的適應是需要過程的,一下從高溫到低溫會使人體受到刺激,從而使溼寒進入體內。另外,運動完後也不要馬上吹空調,因為這樣做同樣會加重體內的溼寒。

順應時節,夏天就要「熱著過」

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該熱就得熱,該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們要順著大自然的規律,採取以熱制熱的「熱養」法。

飲食上應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夏天可用姜等食物來溫中散寒,把生薑、紅糖一起衝泡後服用效果更好,具體服用方法還需要經過專業中醫醫生辨證。

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熱水泡腳可以供給它能量。徐主任表示「熱則血行、寒則血凝」。

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水溫以42℃~45℃,溫暖舒適為宜。

因為熱水洗澡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排毒,並且能夠補充陽氣。水溫一般控制在30℃左右為宜。

另外,也可以用熱毛巾擦臉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塵汙垢,還能夠排汗降溫,使皮膚透氣,讓人感覺涼爽、舒適。

《易經》裡講「運則生陽」,夏天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並且有助發汗。夏季可「以汗制汗」,因為依據《黃帝內經》的說法,夏天氣要外洩,運動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鍛鍊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見的熱證。

徐主任在此特別提醒的是,夏季運動時間很重要,不要選擇太陽最毒的正午,因為大汗淋漓會傷氣血。一般建議選擇早上,因為人體早上的陽氣比較弱,這時鍛鍊可以補陽氣。還需要注意的是,可以選擇慢跑、瑜伽、太極等不太劇烈的運動方式。特殊時期在人少的空曠區域運動時,就不用戴口罩了。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夏天出汗可以排毒,騙你多少年?經常大汗淋漓多半是它在「使壞」
    所以出汗排毒簡直就是無稽之談,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所以別再利用夏天揮汗如雨了,當心出汗過多造成身體電解質失衡或細胞脫水引發不良後果。身體為什麼會出汗,出汗有什麼作用?此時很多人比較疑惑,為什麼同樣是在夏季,有的人容易出汗,而有的人不易出汗呢?夏天出汗可以排毒,騙你多少年?經常大汗淋漓多半是它在「使壞」如果是在同等環境之下,有的人出汗比較嚴重,可能與溼氣過重有關係,也就是說體內溼氣在使壞。
  • 出汗與健康也有關係!這5部位出汗,是身體在發出健康預警!
    夏季到了,又到一年一度的「汗季」了。中醫認為,在夏季人體出汗量加大,可以排出身體的溼邪,減少溼熱和溼寒對身體的傷害。在夏季切忌貪涼怕汗,一味的貪涼吹空調會造成一些冬季高發的慢性病。但是凡事過猶不及,一味的追求出汗也是不對的,不是出汗越多對身體就越好。出汗越多,排毒越多嗎?
  • 一動就出汗和很難冒汗的人相比,誰的身體好?中醫告訴你答案
    經歷了一個夏天高溫的洗禮,大家都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人每天的運動量非常大但是身上一點兒汗都沒有,有些人稍微活動了一下還在呼呼地吹著空調卻大汗淋漓。有些人說長期不出汗的人群身體不好,那麼兩種不同的出汗方式相比,誰的身體更好呢?
  • 夏季出汗多,是排毒還是體質虛?
    夏天來了,很多地方早已熱了起來。每到這個季節,就會有朋友抱怨:「我一到夏天就大汗淋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也有的朋友疑問:「出很多的汗,是不是對身體不好啊?」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關於「汗」的問題。中醫認為,汗是人體五液之一,人體內的津液出於腠理,就叫做汗。《素問·評熱病論》說:「汗者精氣也」。中醫還有這樣的說法,叫「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等。那麼,汗到底是廢物還是好東西呢?
  • 千萬別把出汗當「大敵」!用「它」 洩熱、排寒溼,不傷身體
    2、控制血壓高血壓是一種由於血管內徑變窄、變硬,單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現的一種現象,運動出汗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壁彈性,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3、促進消化、睡眠出汗促進消化睡眠。中醫強調勞逸有度,過勞會傷元氣,過逸會導致氣血運行緩慢。
  • 夏天懷孕後身上熱出汗多,為什麼肚子卻是涼涼的?胎兒有什麼反應
    為什麼明明熱得出汗,肚子卻是涼的呢?按理說不應該!夏天懷孕後為何怕熱,身上總出汗基礎體溫升高:懷孕後,激素分泌多,尤其是孕酮分泌增加,孕酮會提高身體的溫度,一般基礎體溫會升高一些,激素的作用導致孕媽媽怕熱。血容量增加:懷孕後,基礎代謝率比較高,血容量比孕前增加30%左右,心跳也比以前快了一些,所以特別容易怕熱。
  • 天很熱也不出汗,不動也滿身大汗,哪種情況更糟糕?
    這麼熱的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動一動就會一身汗。出汗是人體對於高溫的本能反應,人體恆溫在37℃左右,如果外界環境過熱導致人體升溫,身體會通過排汗散熱的方式保持體溫的恆定。但是如果人體出現了異常,就會發生排汗異常的現象。所以很多時候可以說汗是人體健康「晴雨表」。生活中大多數人天熱都會出汗,特別是炎熱的三伏天,出出汗更健康。但因個體差異,有人出的多,有人出的少。
  • 天氣熱出汗多,是身體在排毒?四個部位出汗異常,或是大病徵兆
    隨著夏天的到來,天氣變熱會讓人們坐立難安,而氣候變熱,人們就會流汗;有些人認為出汗是健康的標誌,可以排除體內毒素;還有愛美的妹妹,會聽過出汗來達到減肥的心願。殊不知,身體有些部位排汗不是排毒,而是一些大病的前兆,我們就用心看看到底是哪些部位出汗是大病的前兆。
  • 夏至過後迎來最熱40天!最忌做的6件事,否則留下一身病!
    夏至之後,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氣候炎熱時導致人體出汗過多、容易上火。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溼熱最重的季節。同時夏至過後,將迎來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夏至最忌做的6件事,否則留下一身病!
  • 三伏天,以「熱」逼寒毒,不貪2涼,堅持4勤,給秋冬健康打下基礎
    關注疫情的朋友都知道,鍾南山院士論疫情中提到「今年夏天要抓緊時間調理身體,養好身體,秋冬有可能我們還有一場硬仗!」。那夏天養生尤其是三伏天養生最重要,那麼到底怎麼養生呢?怎麼讓免疫力更好呢?下面就讓大眾微健康的中醫養生專家來告訴我們答案吧!三伏天要「熱」養!
  • 《黃帝內經》:汗為心之液,出汗養陽,過度出汗卻有3個影響
    出汗養陽,過度出汗會有3個影響。夏末秋初,很多地方還是悶熱不已。有朋友抱怨:「我最喜歡過冬天了,因為一到夏天就大汗淋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也有的朋友,有這樣的疑問:「出很多的汗,是不是對身體不好啊」?夏天、或者夏末秋初出汗過多該怎麼辦?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液體。
  • 寶寶睡覺愛出汗是缺鈣?盜汗和出汗是有區別的,建議家長們收藏
    中醫一般會說,孩子睡覺盜汗可能是因為缺鈣。這讓很多家長誤解,覺得寶寶睡覺出汗多,是不是就是缺鈣呀?前段時間朋友小聚,小迪媽媽說孩子最近睡覺老是出汗,這樣是不是因為孩子缺鈣呀?有時間想帶孩子去檢查一下,看起來憂心忡忡的。「你要不要,檢查一下,是不是晚上給孩子捂得太多了?」
  • 這是最能把身體的寒氣排出來的40天!錯過等一年!
    中醫十分重視伏天養生。北京天壇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文明2015年刊文指出,傳統中醫認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體的寒氣排出來的機會就是三伏天。很多人以為「伏天裡要一心防暑」,正好相反,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應該是「寒」。「悶熱潮溼的三伏天,人體容易被寒邪侵襲。」
  • 夏天大汗淋漓?這5個部位出汗多,暗示著疾病上門,儘早去檢查
    適量出汗是正常的,如果汗液太多,甚至影響到生活和工作了,那麼可能就是疾病的信號,大家要引起重視。 不同部位出汗,其實在中醫看來也是有不同的疾病暗示,具體來看一看吧: 1、臉部出汗嚴重 臉部出汗就像剛洗臉一樣,水珠順著面頰一直流,眼都無法睜開,甚至影響了生活和工作。
  • 夏季腋窩出汗應該怎麼辦?
    夏天天氣很熱,出汗量也會增多,出汗之後,腋下的印跡就讓人很尷尬,特別是男性,夏季的時候腋下的出汗量很大,而且還有很重的氣味,給人的印象很不好,那麼到底怎麼做才可以解決夏天腋下出汗的問題呢?不要過多的吃辛辣刺激的東西,它會隨著身體的新陳代謝在變成汗液排出時散發難聞的氣味。
  •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這件你最討厭的事,中醫專家說可以做!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大暑,熱氣猶大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熱、氣溫最高的時期,暑氣過多久容易引起疾病。「像今年梅雨季超長,雨水特別多,溼氣過剩,出現身體不適來中醫科就診的患者也有小幅增長。」李劍平副主任介紹,溼阻、陰暑患者佔了很大一部分。
  • 都說多出汗排毒好,但總是這個地方出汗可就要小心了!
    夏季氣溫一高,我們就容易出汗,特別是那些比較胖的人,動不動就出汗。很多人說出汗排毒好,但如果總是一個地方出汗就不是件好事了。發汗的原因有:外界氣溫升高引起發汗;或體內產熱增加所致的熱刺激引起發汗;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吃辛辣熱燙的食物、運動等亦可引起發汗。
  • 一吃飯就滿頭大汗,難道是熱的嗎?警惕這3種異常出汗
    我們都知道人是恆溫動物,身體時刻保持著37度左右的溫度,出汗其實是人體通過排出液體,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通過出汗可以加快降溫。所以天熱的時候,很容易出汗,通過出汗可以散發人體內多餘的熱量。二、為什麼有人吃飯出汗呢?
  • 三伏天,出汗時別忘了補點它,否則可能危及生命!
    2喝水不忘常溫慢飲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也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中醫養生的一個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夏季該熱就熱。在機體陽氣最旺時,如果用冷飲等寒涼之物加以抵抗,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損害機體的脾胃功能。
  • 為什麼溼重的人怕冷又怕熱? 作者:曾樂
    每個人都有「上火」的經歷,比如夏天天氣炎熱引起身體燥熱,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口舌生瘡、大便乾結,還有肝火旺的人脾氣急躁、內熱大,久病之人「陰虛火旺」等。  《黃帝內經》裡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這裡指出了寒為熱病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