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寫海上明月寫得大氣磅礴,每逢中秋佳節都會被大家提及

2020-11-28 愛讀書的二小姐呀

年年歲歲中秋至,歲歲年年月不同,中秋佳節,自古就少不了詩詞相伴。我們賞月、品茶,吃月餅,也在墨寶中感受團聚的歡喜,思鄉的濃情。

花好月圓送祝福的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千山萬水,擋不住心心相印、念念不忘,月缺月圓,暫且將月色寄相思,把祝福送到你的身邊。

充滿傳奇色彩的是「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廣寒宮的嫦娥,長年累月只有玉兔相陪,每天面對著碧海青天,她會不會感到孤寂?

而大氣磅礴的則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你我共賞一輪明月,有著同樣的情感,同樣的夢想,遇到困難我們一起扛,天地間歡喜我們一起嘗。詩句的意境豁達、明快,引起了大多數人的共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出自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詩如其名,這首詩寫望月,寫懷遠,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抒情,詞悠悠,意悠悠,思念悠悠。

說來,張九齡是為數不多的意氣風發的詩人,他的仕途雖有些許波折,但到底是登科拜相,為開元盛世付出了極大的功勞。《望月懷遠》開篇的這一句,確實有開闊之美,極具張九齡的非凡氣度,也果不其然流傳千古,成了膾炙人口的詩詞。

這裡用到的是「生日」的「生」,而不是「上升」的「升」,也是一擲千金的典範,甚至比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還要巧妙幾分。月亮自然不可能自海水中生長出來,這不過是視覺上的錯覺。張九齡這樣的寫法虛虛實實,意蘊深遠。海天一色,天地間的月色清華似乎呼之欲出,月滿西樓,賞月的人也是陶醉在其中。

掬一捧月光相贈,手中似乎還有那盈盈的月影。今月曾經照古人,仰頭望月,仿佛看見了那千年萬年的時光,而徜徉在月光下,也難免感慨萬千,思緒紛飛。

相關焦點

  • 李白的這首千古絕唱,僅20字一到中秋就被吟誦,寫的卻並非是中秋
    在詩仙的眼中,月亮是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童年美好,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的傷感寂寞,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為友憂愁。數到這,估計不少朋友要提醒小編,千萬不能忘了那首《靜夜思》。是的!這是一首唐詩中無法忽視的經典,只要提到詠月詩,這首詩是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特別是一到中秋佳節,這20字就會被拿出來吟誦。但這首千古絕唱真的是中秋詩嗎?非也!
  • 古人2首精彩至極的中秋詩,詩味雋永,讓你感受中秋月的魅力
    中秋節是傳統佳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月圓人團圓,在中秋佳節的氛圍裡,相信每個人都是快樂的。好節日當然需要好詩詞來助興,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記得關注我哦!今天我給朋友獻上古人2首精彩至極的中秋詩,詩味雋永,讓你感受中秋月的魅力。第1首,《和張彥智中秋對月》:萬裡青天霽色開,嫦娥駕玉上雲來。樓中勝飲八仙聚,物外清談三語該。
  • 明月千裡寄相思,《望月懷遠》賞析
    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對於那些奮戰在各自工作崗位而未能與家人團聚的人們來說,更能理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一唱絕千古的動人詩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整地讀一讀這首《望月懷遠》。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從古至今月亮都是表達人們美好祝願的事物,縱觀歷史最喜歡月亮的當屬「詩仙」了,李白喜歡月亮大家有目共睹,要是飛花令要飛「月」字那可就是李白的專場了。我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靜夜思》了,很多人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於這首詩你了解多少呢?有是否認為它是在中秋節寫的呢?
  • 中秋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又是一年中秋月,銀色的月光灑滿大地,驅散著黑暗 和陰霾,給人以遐想和力量,空氣中也仿佛飄散著桂花淡淡的馨香。中秋的明月,在世人眼裡是高潔、溫柔、多情、美好和團圓的象徵,是一塊世上最甜、最香、最圓的月餅。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蘇軾的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詩句 又在耳畔迴響。千百年來,那輪皓月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靈,穿行於 唐詩宋詞的平仄間,深情蕩漾。
  • 我的思念是圓的 中秋詩五首 · 第848期
    我們望著同一輪明月,無論身在地球的哪裡,心都會在最眷戀的家。
  • 中秋故事+最美月亮詩+嫦娥兒歌動畫,陪娃過一個充實浪漫的中秋佳節!
    今年的九月真的是格外忙碌,剛剛結束開學季,轉眼中秋節就又到了……常爸想想,去年這時候自己遠在美國,那種雖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終究「月是故鄉明」的思鄉情感在團圓佳節真的很是強烈。這次回到國內過中秋,常爸可是早早就開始準備上了!
  • 「中秋佳節」品詩詞,一片月光,幾點思緒,這五首最經典
    林林總總,不由得令人百感交集,可這卻與一般的離別相思無關。只好面對昔日明月,讓那無情的紫玉蕭,於寒風中吹裂。簡析:這首詞,寫出了現實中的詞人,生活其實是充滿悲涼的,而這種悲涼之苦,足可以震撼一切感性的心靈,特別是文中這句「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愛妻已去,詞人形單影孤,而「明月不諳離恨苦」,卻又偏偏打動詞人這顆脆弱的心,叫他情何以堪。
  • 中秋佳節,這些傳統文化習俗你知道嗎?
    中秋佳節,這些傳統文化習俗你知道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之後每逢中秋,便擺出果品,賞月暢談,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此外,我國很多地方還有祭月、拜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向明月寄託對未來的希冀。
  • 壹瓷說|中秋月 中國情 【海上明月杯押窯】禮賀中秋 精彩發售
    提到中秋,月亮是必不可少的主角,甚至為了中秋團聚賞月,愛吃的中國人,還特意發明了以月為名的小食——月餅。中國人對月亮格外有感情,中國人歷來就崇拜月亮,月亮的圓滿被認為是「運而無窮」、「幸福如意」的象徵。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明清以後,每逢中秋,人們擺設酒鋪時果,賞月暢談。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
  • 今日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日子裡,西財味道給你最溫暖的慰藉
    秋意漸濃,中秋佳節如期而至。
  • 中秋賞月,來東島吧!你絕不能錯過這「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美景!
    楊千嬅、任賢齊 - 花好月圓夜02:28來自百科興趣探討班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 猜燈謎中秋賞月的習俗有悠久的歷史,它起源於周代,發展至唐朝初年,「中秋節」成為了固定的節日,並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 詩裡寫的海不是海?從《次北固山下》,看詩詞中海的意向
    先來和大家分享一個問題:"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描寫的是哪裡的景象? A. 海上 B.江上 C. 山上。這個詩句肯定大家都知道,出自唐朝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這個詩人也是因為這首詩得以出名。這是宋代的志南和尚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確實美得不像話,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這裡的杏花雨和楊柳風是什麼樣意思。其實這裡指的只是一個固定意向。這裡的雨其實只是在杏花開放季節的時候下的雨,這個時候的雨就都被叫做杏花雨。同樣的楊柳風也是這樣的,是說早春時期的微風。所以這裡的東西並不是實際眼前存在的,而是意象。說回正題,再來看看我們提到的這個問題。
  • 中秋明月照詩心
    中秋的月亮最會讓人產生浮想,所以有關賞月的詩文美不勝收。「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每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瀉地,即使殺伐果斷的一代梟雄曹操,看見中秋的月亮,也會生發豪情,詩興大發。
  • 5首中秋詩詞,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與君共賞千古明月
    02最大氣的中秋詩詞: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張九齡寫給他老婆的詩,中秋之夜分外思念老婆和親人。詩詞意境雄渾,情感真摯,將滿腔思念付諸明月:當海際的明月升起的時候,你我能夠在不同的地方,同時看到這輪明月。
  • 【線上講座】「焦老師講詩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一次穿越,穿越到宋神宗熙寧九年的那個中秋夜晚,與東坡居士也就是蘇軾一起共賞那晚皎潔的明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這4首描寫中秋月亮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
    中秋節馬上到了,這是一個團圓的傳統佳節。歷史上有大量描寫中秋的詩詞,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宋代文豪蘇東坡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和珅臨死前寫了首絕命詩,馬未都稱寫得很牛
    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當時寫的幾首詩裡窺見一、二。在獄中,和珅一共寫了3首作品,前兩首是寫於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別人家都熱熱鬧鬧,自己卻如此悽慘,於是有感而發,他寫下了這樣兩首詩: 從這兩首詩來看,至少我們能肯定3點:首先,和珅確實是挺有才華的,這兩首詩的遣詞是頗為講究的,詩中既有如「縲紲泣孤臣」這樣的典故,又有今昔的鮮明對比,寫得頗有感染力,這種詩在清朝算得上是不錯的作品了
  • 校園舞臺劇劇本:《明月詩心訴情懷》
    舞臺劇劇本:《明月詩心訴情懷》時間:中秋月夜地點:老家小院人物:爸爸、媽媽、兒子、女兒、爺爺、奶奶、大爺爺道具:圓桌、椅子、佳餚美酒、飲料、月餅、水果、手機等劇情簡介:老家小院,皓月當空,桂子飄香,歡聲笑語隨風蕩漾。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三首詩詞賞析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獨在異鄉為異客」,開篇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