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氣促、冒冷汗……幽閉恐懼症患者要如何完成磁共振檢查?

2020-12-24 紅網

紅網時刻10月21日訊(通訊員 佔捷)長沙38歲的王先生因反覆發作頭暈、頭痛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就診,醫生為他開具了頭部磁共振檢查以查看顱內血管情況。

檢查前,醫生仔細地交待注意事項。王先生自信地說:「沒事沒事,我知道了,快點做吧!」然後昂首闊步進入放射影像科核磁共振檢查室。

然而檢查開始後沒多久,王先生突然一把拽掉頭上的線圈,從檢查床上跳了下來,一個健步衝出門外。

醫生趕緊追了出去,只見王先生滿頭大汗,臉色蒼白,一邊捂著胸口一邊說:「太可怕了!一進那機器我的心就跳得飛快,喘不過氣來……」

天心區43歲的陳女士也有同樣的情況。

肩頸疼痛的她需要行頸椎磁共振檢查,但是從一進入檢查室開始,她就一副怯生生的樣子,探著頭看一眼儀器,馬上就扭過頭來。

「醫生,實不相瞞,我原來也做過兩次磁共振,但是都沒能堅持到最後。只要一想到要躺上去、然後被送到機器裡去我就怕,心裡發慌……」

王先生和陳女士為何如此害怕做磁共振檢查呢?原來,他們都有同樣一種情況——幽閉恐懼症。

幽閉恐懼症是一種對封閉空間出現恐懼心理的一種心理疾病,主要症狀是患者在封閉空間內出現恐懼、焦慮、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冒冷汗的症狀,有的還會幻想被害,嚴重時甚至出現窒息,是一種如果不及時緩解,會產生嚴重後果的一種心理疾病。

磁共振檢查全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aonance Imaging, MRI ),為醫院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式,是顱腦、脊髓、骨與關節軟骨、滑膜、韌帶等部位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也可用於生殖系統、乳腺、腹部、骨盆及膀胱病症的檢測以及診斷。

做磁共振檢查時,患者需要獨自平躺檢查床,進入一個半封閉的狹小空間,進行身體的信號採集,檢查時間為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

長沙市第三醫院放射影像科主任張秀萍介紹,這項檢查對於普通人來說非常簡單,而對於幽閉恐懼症患者來說,進入機器這個狹小空間會讓他們產生極大的恐懼感而難以配合醫生,不僅圖像質量受損,無法達到檢查目的,患者也有可能出現心悸、呼吸急促、渾身麻木、寒顫等情況。

為了幫助王先生和陳女士兩位患者,長沙市第三醫院放射科醫生分別與他們進行了耐心的溝通,講解磁共振檢查的相關知識、檢查原理、檢查步驟和檢查環境,讓他們相信機器不會產生傷害。

通過充分的溝通,王先生在一番心理調整之後,最終順利完成了檢查。

而對於幽閉恐懼症更為嚴重的陳女士,放射影像科醫生則進入檢查室,全程握著她的手交流,增加安全感,幫助她消除恐懼心理。最終,陳女士也順利完成了檢查。

幽閉恐懼症的患者,要如何做才能順利完成磁共振檢查呢?

張秀萍建議:患者需將病史提前告知放射影像科醫生,醫生會視情況進行心理疏導,並且更加留意監控你的脈搏和呼吸,檢查全程也會注意配合你的合理需求;患者在檢查前要做好心理準備,了解清楚檢查過程中的噪聲和產熱都是正常現象;進入檢查室後,可以在掃描允許範圍內請醫生做適當的體位調節,比如選擇足先進入,留頭部在機器外,或可攜帶一個不含金屬成分的眼罩或者毛巾、手帕等,想像自己是在家裡睡覺,減輕心理壓力;在檢查過程中,患者會手握安全氣囊,這是與醫生交流的途徑,任何承受範圍之外的不適,患者可以按壓,醫生會在第一時間出現。

在不影響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掃描間隙可與醫生交流。或可帶一名家屬陪同檢查,因磁共振沒有輻射,家屬可以放心。

張秀萍表示,如果患者在檢查中發現實在無法配合完成,應該及時叫停,切不可硬扛;如果是重度幽閉恐懼症患者,建議先遵醫囑通過藥物和心理幹預治療,待病情緩解後再行磁共振檢查。

相關焦點

  • 鼻咽癌患者因幽閉恐懼抗拒檢查 醫生巧用「心理放鬆術」解難題
    原來張師傅幼年曾有過一段孤獨的經歷,因為父母是雙職工,他經常被鎖在家中,因此有點"幽閉恐懼",在狹小、幽閉的空間就會不自主地出現恐懼感、想要逃離,若不能逃離,便會出現呼吸急促、心慌、手腳發抖、甚至昏厥等症狀。
  • 心悸心慌冒冷汗 突然心悸心慌冒冷汗四肢發麻
    突然心悸心慌冒冷汗生活中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喜歡飲酒,酒甚至已經成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但是一些人在酒後往往是昏昏欲睡,多數人認為這是喝醉了。但是經過專家的調查顯示,酒後昏睡可能是與低血糖有關係,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吧。
  • 重慶首例3.0T磁共振兼容超大電池容量起搏器成功植入
    12月10日,重醫大附三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與起搏團隊成功完成重慶首例3.0T磁共振兼容超大電池容量起搏器植入。目前國內該類起搏器植入尚不到30臺。接受手術的是一位64歲患者王女士(化名),四年前開始出現心悸、氣促症狀,運動後更易發作。
  • 世界「恐懼症」排行榜,第4個「患者」最多,看看你佔了幾項?
    一旦面對這種物體或 環境時,恐懼症患者就會產生一種極端的恐怖感。 據俄羅斯心理分析研究所教授、精神療法醫生和醫學副博士亞歷山大·波列耶夫所言,現今的人 類越來越變得不安起來,最近10年世界上恐懼症的種類幾乎是增長了3倍還多,由1996年的300種增 至2006年的1030種,世界不安率也由10%提高到25%。
  • 幽閉恐懼症的人不能做核磁共振?就算不存在這種情況,要注意4點
    而在做這項檢查時有一些禁忌事項,需要了解清楚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可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範圍有哪些?具體來講,核磁共振可以幫助檢查身體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對於心臟病,心肌液等疾病判斷比較正確,而且在神經系統發生病變時,通過核磁共振也能快速掃描並且得出結論,另外在骨骼以及關節方面通過核磁共振也能詳細了解並且得到準確率較高的結果。為什麼存在幽閉恐懼症的人不能做核磁共振?
  • 陰暗神秘洞穴逃生,幽閉恐懼症患者慎看!
    今天小編整理了8部洞穴題材電影,幽閉恐懼症患者慎入!對冒險片來說,數十年如一日的劇情早已不是討論的必要點,總有頭羊,總有小人,數位夥伴殉難,一名幸運兒獨自生還。卡梅隆在製作特輯裡說得對,寬廣視野不利於3D,反倒是狹窄密閉空間更突出效果,此片3D效果傑出,讓人無比的壓抑和恐懼。如果只剩下黑暗和死亡,什麼會是你的生命之光?
  • 3張圖測試你有無「幽閉恐懼症」,堅持下來的我叫你大神
    幽閉恐懼症其實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患者害怕密閉或者擁擠的場所,因為擔心這些場所會發生未知的恐懼,不過一旦離開這種環境,患者的生理和行為都會迅速恢復正常。1.幽閉恐懼症的人可不喜歡坐電梯了,看圖,這個電梯裡面好像有個奇怪的人站著,如果是你在對面,你敢進去麼?
  • 拍了片還要做磁共振檢查 到底為了啥?
    相信不少外傷患者、特別是傷筋動骨的患者都在醫院經歷過拍片、做磁共振等雙重檢查。也許有人會問,「我都拍完片子了,片子沒有骨折,可是醫生還讓我做磁共振檢查,反反覆覆做檢查真的有必要嗎?我不想再被輻射一次,再說不是得了絕症才需要做磁共振嗎?」    拍了片子還做磁共振檢查真的是多餘的嗎?
  • 烏拉特前旗博愛醫院引進高端國產磁共振系統--聯影uMR 1.5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
    生理信號:心電、呼吸門控接收到的生理信號在床旁就可讀取,極大地方便了床旁操作,配合腳踏掃描開關,可以輕鬆在床邊完成病人準備和啟動掃描等工作。舒適度調節:部分患者對幽閉空間較為敏感,為增加其舒適度,可以在床旁通過該系統對耳機音量、檢查通道照明燈光、通風強度等進行調節,以獲得患者最佳的體驗。在床旁進行舒適度調節的操作,更易於與患者進行交流。
  • 幽閉恐懼症慎入……
    文|南人北調我有幽閉恐懼症,是大學畢業後,在一次找工作的經歷中才發現的。後來,連續好幾天都是做著那個樓層的噩夢,夢到剛下電梯就踩空,不斷墜落,直到自己嚇醒;夢到黑暗樓層中傳來厲鬼獰笑,拿彎曲的拐杖勾我脖子;夢到蟲子去潮水一般向我湧來,我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我又一次確認自己是幽閉恐懼症是看了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頭疼的時候,選擇CT檢查還是核磁共振檢查?專家:需要看情況而定
    要根據症狀來判斷是哪一種疾病,才好選擇什麼樣的檢查手段。如果說患者是一個年輕人,並且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病史,血壓也不高,體格的檢查也沒有任何的異常,只是偶爾的頭痛一下,症狀也並不嚴重。就很有可能只是原發性的頭痛(比如緊張性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等)。這個時候做CT或者是做磁共振檢查的價值就顯得比較低了。 當然,不同類型的患者需求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 黎耀祥自爆患幽閉恐懼症
    黎耀祥回憶有次臺慶與陳凱琳一起表演魔術,他躲在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內,一進去就馬上呼吸急速、心跳加快,同時想伸展手腳,於是意識到自己有幽閉恐懼症。阮兆祥聞言開玩笑說:「難怪你要買4000呎大屋,不能住在太小的空間!」阮兆祥雖然略懂泳術,卻自言最怕水,有次在船上拍外景,劇情說他只顧著看女子,結果不小心踏錯腳跌入湖。
  • 高場強磁共振成像手術麻醉專家共識|磁共振|麻醉科|共識|手術|患者...
    第一代為開放式低場強磁共振,第二代為高場強旋轉床或地軌推床磁共振(磁體不動,移動患者),目前的第三代為高場強磁體移動式磁共振(磁體移動,患者不動,安全性較高)。通常,患者的交接工作在此區域內完成,回答關於MR掃描的問題、詢問病史及其它情況等內容在此區完成。患者需要在工作人員的監督下活動,不能在此區域內自由活動。位於5G線外。
  • 一餓就頭暈眼花,四肢發抖,直冒冷汗是什麼原因?看專家的理解
    飢餓的時候如果出現頭暈眼花、手腳震顫以及心慌等相關的症狀,應該考慮是不是低血糖所引起的。低血糖的症狀表現主要為:心率的加快、強烈的飢餓感、冒冷汗、四肢發抖、頭痛、頭暈、焦慮不安以及急躁的發脾氣,嚴重者可出現意識性的改變,意識性的喪失以及昏迷等。有一些患者還很有可能會出現做噩夢、夜間出汗、晨起的時候頭痛乏力等。
  • 做頭顱檢查時,CT與磁共振哪個更好?這兩種檢查方式各有特點
    人們的身體出現問題之後都要去醫院做檢查,因為有些時候醫生也會判斷不出來到底是哪些問題,只有通過做檢查的方式才可以準確的判斷出身體到底哪些部位出現了問題,才可以對症下藥,讓這些問題得到很好的治療以及緩解。在醫院裡面做頭顱檢查有CT以及磁共振,有很多人做這方面的檢查的時候都不知道要選擇哪一個。
  • 心慌一定是心臟問題嗎?了解心慌,不要自己嚇自己
    這種情況並不算少見,很多人出現心慌,並伴隨一些心臟不適,且在一段時間內無法有效緩解,首先想到的就是心臟問題,但是在這中,有一些患者到醫院就診,在經過一系列的心臟檢檢之後,卻發現心臟沒有任何的問題。對於心慌,首先要對它進行全面了解,知道引起心慌的情況,再判斷它到底是不是心臟問題。
  • 自爆患幽閉恐懼症·姜河那搭機先服安眠藥
    14日播出的最新一集,3人在餐廳內喝紅酒兼欣賞日落,當中姜河那就自爆從小就患有幽閉恐懼症,所以搭飛機時要吃安眠藥。姜河那直言因為有幽閉恐懼症,不只坐飛機,就連坐滿人的公共運輸工具他也不能乘坐,即使坐私家車或德士,也要選擇靠窗的位置。姜河那說:「我覺得每人人都可以,為什麼只有我不能?好像坐飛機,我不是擔心飛機會墜落,只是覺得呼吸困難。」
  • 腰腿疼,磁共振比CT照得更清楚?醫生闢謠,有錢選不對,也白搭!
    而同樣,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拍了CT,還可能要繼續查一個磁共振,成像原理不一樣,對不同病變清晰度有區別,下面我會跟大家進一步解釋!但是有的病變又必須要核磁共振,才能明確診斷,比如我們有時候CT看到一些頭顱腫瘤,懷疑像,又不像,這時候就要做磁共振的檢查,來進一步的明確診斷。
  • 若你有幽閉恐懼症,千萬別看這25大佳片
    「幽閉恐懼症」是對密閉空間的一種焦慮症,患者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電梯、車廂、隧道或者機艙內,可能發生恐慌症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