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話丨24.西周(2)周成王時期(上)

2021-02-13 風雨五千年1

周成王(姬姓,名誦,為周朝及西周第二任王,前1115年-前1079年在位),是周文王之孫、周武王之子。

 

 

周公攝政

周成王元年(周公攝政元年,即前1115年),成王年少,而周朝剛剛平定天下,周公旦(周武王之四弟,周成王之叔父,姬姓,名旦)擔心諸侯叛周,於是攝政當國。

 

周公作《君奭》

召公奭,與周王室同姓,姓姬。周武王滅紂,將召公封在北燕。在成王時,召公為太保,是三公之一。自陝以西,由召公負責管理;自陝以東,由周公旦負責管理。成王年少,周公攝政,主持國家政務,登上天子之位,召公懷疑他,周公便作了《君奭》。由於召公對周公不滿,周公於是在文中說道:「成湯時有伊尹,他的功德感動了皇天。在太戊時,則有伊陟、臣扈,他們的功德感動了上帝,還有巫鹹治理王室也不錯。在祖乙時,則有巫賢。在武丁時,則有甘般。正因為有了這些賢臣,殷朝才得以安定。」召公這才高興起來。

 

伯禽代封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文王在世時,周公旦作為兒子就非常孝順,他忠厚仁義,不同於其他孩子。待至武王即位,周公旦經常輔佐武王,作出的貢獻最多。武王九年,東伐至盟津,周公隨行輔佐。武王十一年,討伐紂王,到達牧野,周公輔佐武王,作了《牧誓》。攻破殷師,進入紂王宮中。武王誅殺紂王后,周公捧著大鉞,召公捧著小鉞,夾輔武王,祭祀土神,向上天和殷民報告紂王的罪行。接著釋放了被囚禁的箕子,又封紂王之子武庚為諸侯,使管叔鮮、蔡叔度從旁監督,以延續殷朝的祭祀。接著又大規模地分封功臣以及同姓親戚。將周公封於少昊的舊址曲阜,是為魯公。周公沒有去封國,而是留在朝中輔佐武王。

後來武王駕崩,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擔心天下人聽說武王去世而發生叛亂,於是登基代替成王攝政當國。管叔鮮與其他弟兄在國都散播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於是告訴太公望和召公奭:「我之所以不避嫌疑而攝政,是擔心天下叛周,無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憂勞已久,到今天才算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少,我為了周王室的大業不得不這樣做。」於是繼續留下來輔佐成王,而使長子伯禽(姬姓,魯氏,名禽,伯是其排行,尊稱禽父,為魯國第一任君主)赴魯就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在天下的地位不算低了。然而我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要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起身去接待士人,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你去魯國後,千萬不要因為自己是國君而驕慢待人。」

   

三監流言

武王滅商後,封紂王之子武庚於商都,並派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八弟霍叔處去監視武庚,史稱「周初三監」。

武王駕崩後,成王年少,周公旦攝政。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懷疑周公將對成王不利,便在國都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年幼的成王不利。」成王懷疑周公,周公於是辭職遷居到國都的東邊,為《周易》三百八十四爻的每一爻系上爻辭。

 

 

罪人斯得

周成王二年(周公攝政二年,即前1114年),成王聽政。周公旦居住在國都的東邊,這時才獲知散布流言的罪人是管叔鮮、蔡叔度和霍叔處。

 

 

迎回周公

周成王三年(周公攝政三年,即前1113年),周公旦居住在國都的東邊,作詩贈給成王,詩名叫《鴟鴞》。

秋季,莊稼成熟,尚未收割,天空突然雷電交加,還刮著狂風,禾苗倒伏,大樹連根拔起。成王甚為恐懼,和大夫們一起戴上帽子,打開金縢之匱,見到了周公請代武王去死的策文。成王捧著策文流淌著眼淚。於是出郊迎接周公,天就開始下起雨來,風向也反轉過來,倒伏的莊稼全都直立起來,這一年獲得了大豐收。

 

三監之亂

成王迎回周公旦後,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等三位叔父恐懼,遂與武庚及奄(國名,嬴姓,在今山東曲阜東,跟隨三監作亂,為周公所滅)、淮夷(古族名,東夷之一,夏至周分布於今淮河中下遊一帶。西周時,曾與徐戎數次聯合抗周。春秋後,附於楚。秦時,「皆散為民戶」。)、徐戎(古族名,東夷之一,亦稱徐夷或徐方,夏至周分布在今淮河中下遊。周初,以今江蘇泗洪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曾數次聯合淮夷等抗周。春秋時為楚所敗。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滅。)一起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成王命周公旦東徵,周公旦作《大誥》布告天下。

魯公伯禽率師,在肸(即費,魯邑名,在今山東費縣)討伐跟隨三監叛亂的徐戎,作了《肸誓》,說道:「準備好你們的盔甲,不要馬馬虎虎。不要損壞畜圈。馬牛走失,奴僕逃跑,不要離開軍隊去追捕,如果誰捕獲走失的馬牛和逃跑的奴僕,要恭敬地送還。不要掠奪財物,不許翻越垣牆。魯國南、西、北三方近郊和遠郊的人,要準備好草料、乾糧和築牆的工具,不準供應不上。我準備在甲戌日修築工事討伐徐戎,如果屆時不到,就會處以死刑。」伯禽作此《肸誓》後,不久就平定了徐戎,安定了魯國。

成王派召公奭授命齊太公呂尚說:「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險塞名,在今山東臨朐縣東南大峴山上,谷道峻狹,號稱『齊南天險』),北至無棣(地名,在今河北南皮、鹽山南),五侯(指五等爵位的諸侯,即公、侯、伯、子、男)九伯(指九州的諸侯之長),你都可以討伐他們。」齊國從此得以四處徵伐,遂成為大國。

 

平定叛亂

周公旦在商地誅殺了武庚和管叔鮮,將蔡叔度流放到郭鄰,把霍叔處貶為庶人。於是平定了奄及淮夷,東邊的國土得以安寧。

周公旦在流放蔡叔度時只給他十乘車,隨從七十人。然後將殷遺民分為二部:一部封給微子啟(商王帝乙之長子,帝紂之庶兄,子姓,宋氏,名啟,為宋國第一任君主),建立宋國,以續殷祀;另一部封給康叔封(周文王第九子,周公旦之弟,姬姓,衛氏,名封,為衛國第一任君主),建立衛國,是為衛康叔。

周公旦擔心康叔封年紀小,便再三告誡康叔說:「務必訪求殷朝的賢人、君子和長者,向他們了解殷朝為什麼興、為什麼亡的道理,一定要愛護百姓。」並且告訴他紂王亡國是因為過度貪酒,貪酒就會出現過失,聽信婦人之言,所以紂王的禍亂就是從這些開始的。周公特意作了《梓材》、《康誥》、《酒誥》,用來教導康叔。康叔到了衛國,就遵循這些教導,使百姓和睦安定,百姓大悅。後來成王長大了,親自執掌朝政,舉用康叔為周王室的司寇,賜給衛國寶器、祭器,用以表彰康叔的美德。 

 

 

周公制禮做樂

周成王六年(周公攝政六年,即前1110年),天下諸侯都來明堂朝見,周公制定了各種禮樂,頒布度量衡,天下無不悅服。

 

越裳氏來朝

交阯的南面有個越裳氏(古南海國名,位於今越南、寮國一帶)。周公攝政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太平,越裳氏使者騎著三頭象經過輾轉翻譯前來進獻白色的野雞,說:「道路悠遠,山川阻隔,信使不通,故而輾轉翻譯前來朝見。」成王將野雞賜給周公。周公說:「恩德未施與給他人,則君子不應享用其禮品;政令未在那裡推行,則君子不應將那裡的人作為臣民。我憑什麼獲得這樣的賞賜呢!」使者請求說:「我接受我國年長者的命令時,他們說,天上沒有烈風雷雨已經很久了,莫非中國出現了聖人?如果真有聖人,為什麼不去朝見呢?」周公於是將野雞送還成王,稱讚說這是先王的神靈所感致,將野雞用來祭祀宗廟。後來周朝的國運衰落,越裳氏便逐漸斷絕了往來。

 

 

還政成王

周成王七年(周公攝政七年,即前1109年),成王已經長大,能夠聽政了。於是周公還政於成王,成王臨朝執政。周公代替成王治理天下時,面朝南方、背靠斧文屏風而接受諸侯的朝見。七年後,還政於成王,面朝北方站在臣子的位置上,神態恭謹,一副如履薄冰的樣子。

 

營建東都

起初,武王建都於鎬京(即宗周,武王遷都於此,與豐邑同為西周都城,在今陝西西安市長安區西北),謂之宗周,是為西都。武王準備營建成周(古城名,周成王時為殷商遺民所居之地,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因王子朝之亂由王城遷都於此,周赧王時又還都王城,戰國時改名雒陽,秦漢置雒陽縣),選址在洛邑,尚未完成就駕崩了。這時成王欲完成武王的遺願,定鼎於郟鄏(即王城,又名河南城,在今河南洛陽市西王城公園附近。自平王以下十二王皆都此城,至敬王乃遷都成周,至赧王時又居王城。),卜辭說:「在此建都可傳三十世,歷七百年。」二月,成王派召公先去勘察地形。三月,周公抵達洛邑,興工營建,謂之王城,是為東都。周公說道:「這裡位於天下之中,四方入貢的路程都一樣。」周公又營建成周。成王來到洛邑,遷徙殷朝的頑民到成周,留下周公繼續治理洛邑,然後成王又回到西都。

 

 

參考書目:

1.《史記》 [漢]司馬遷著 韓兆琦譯註(中華書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2.《二十四史全譯·後漢書》[南朝宋]範曄撰 許嘉璐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3.《綱鑑易知錄》 [清]吳乘權等輯 劉韶軍等譯(中華書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

 

品讀千古興亡事,感悟人間冷暖情。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風雨五千年1。

相關焦點

  • 先秦史話丨25.西周(3)周成王時期(下)
    榮國為西周畿內封國,故址在今陝西戶縣西。)冊命肅慎氏,並作了《賄息慎之命》。 周公出居於豐周成王十年(前1106年),周公旦離開都城,到豐邑居住。 周公作《無逸》訓誡成王周成王十一年(前1105年),周公旦居於豐邑,作《無逸》來訓誡成王。
  • 先秦史話丨35.西周(13)周王世系
    1)周武王(后稷之十五世孫,周文王姬昌之子,姬姓,名發,前1122年-前1116年在位)2)周成王(姬姓,名誦,前1115年-前1079年在位)3)周康王(姬姓,名釗,前1078年-前1053年在位申後之父申侯聯合鄫國、犬戎入寇鎬京,將幽王殺死於驪山下,西周遂亡。)二、古文獻記載的諸位帝王在位年數
  • 先秦史話丨28.西周(6)穆王、共王時期
    一、穆王周行天下周穆王(姬姓,名滿,為周朝及西周第五任王,前1001年-前947年在位),是周武王之玄孫、周昭王之子。王道衰微不振,穆王痛心文王、武王的治國之道已經缺失,於是任命伯冏為太僕正(官名,亦作大僕、太僕、大僕正,西周置,《周禮》列為夏官司馬屬官,下大夫,掌供天子輿馬,傳達王命),並告誡他應當盡心國事,為此作了《冏命》。穆王又任命君牙為大司徒(官名,與大司馬、大司空同為周天子的執政三官)。這樣,天下又得以安寧。
  • 先秦史話丨26.西周(4)齊太公呂尚
    軍隊出發時,呂尚左手持著用黃金做裝飾的斧鉞,右手握著用白色旄牛尾做飾物的旗子,宣誓說:「蒼兕(西周官名,掌管舟船)啊蒼兕,集合你們的部隊,準備好你們的船隻,遲到者斬!」大軍於是到達盟津(即孟津,古黃河渡口,在今河南孟津縣東、孟州市西南),諸侯不期而會的有八百個。諸侯都說:「可以討伐帝紂了。」武王說:「還不行。」於是率師返回,與呂尚一起作了《太誓》。
  • 廣州黃埔沙嶺遺址發現先秦時期越人墓地
    光明日報廣州11月15日電 記者吳春燕、雷愛俠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廣州黃埔沙嶺遺址發現先秦時期越人墓地。在按程序辦理報批手續後,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20年9月底至11月中旬對沙嶺遺址東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16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早商墓葬1座、灰坑41處、柱洞86處;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墓葬37座、溝3條;宋代墓葬1座、溝2條;明清時期墓葬15座,出土文物近百件。
  • 先秦時期士文化,內容非常廣
    不過,到了周朝時期,士則更多地被指代為各部門掌事的中下層官吏,也可以理解為是下級的貴族。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西周時期「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這樣的等級秩序。然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社會階層發生了非常劇烈的變化。士作為連接貴族與平民的中間體,在上下流動劇烈的社會結構中,士群體的數量急劇膨脹。
  • 先秦的「分封制」
    課程介紹從整個中國歷史的角度看,西周作為短暫的一瞬消失了,但創始於斯的宗法分封制卻並沒有隨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後的中國封建社會,承襲了宗法觀念和宗法傳統,也時常出現分封的復活。本講就主要介紹了先秦的分封制。同學們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去理解這一重要制度。
  • 淺析先秦時期兵役建制演變
    軍隊戰陣兵農合一夏朝時期,人口不興,實行兵農合一制度!來源夏時期,人類逐步從部落轉變為奴隸制國家。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夏朝時期由於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國家制度。兵役建制也並沒有完善的系統,完全實行基礎的~兵農合一!民奴相合商周朝時期,國家領域進一步擴大,出現了徵服者與奴隸,由此實行民奴相合制度!商周時期,國家制度已經逐步完善健全,因此自身控制的領域也逐步擴大。作為徵服者進行戰爭,最後贏得勝利奪取了被徵服者的土地與資源。
  • 【閒說宜文化】周初的幾位王(下)---周成王到周康王
    同時,也開始了武王未竟的事業,遷都,從偏僻的鎬京遷到洛水之濱的洛邑,打造一個新周,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成周」。 按照「夏商周斷代工程」所考證出的《夏商周年表》,連同周公攝政的7年,周成王一共在位22年,也就是說,周成王只獨立執政15年。
  • 西周時期教育體系,官學為尊
    到了西周時期,國家對教育機構更加重視,出現了真正具備系統的學校功能的教育機構。而「官學」的出現更是進一步奠定了教育機構的地位。所謂的「官學」指的就是「學在官府」,官府已經可以建設專門的公共建築用來進行教育和行政活動。相比之殷商時期,西周的官學已經有系統化、理論化、計劃性的教學活動。
  • 先秦時期的天命觀演變過程
    直到商周時期,王畿之外,仍有為數眾多的方國與部落。即便是建立起奴隸制統治的夏、商、周王朝,也不能全部用武力統一為數眾多的小國家。於是在武力威脅的基礎上,與這些小國家保持形式上的宗藩關係,作為自己的藩屬國是奴隸制王朝較為明智的做法。同時將「天命」作為自己擁有統治地位的解釋,更易於使被統治階級接受自己的地位,利於政權的穩固。
  • 龍嶺迷窟西周大墓的歷史原型是什麼 這個古墓的主人是誰身份揭秘
    《龍嶺迷窟》這部劇小編期待了很久,最近網絡上經常有網友在討論這部劇中的西周大墓,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那麼劇中西周大墓有歷史原型嗎?原型是誰的古墓?讓影視生活來告訴你們吧。
  • 先秦文化,一個和漢文化截然不同的貴族文化
    要知道整個先秦時期最長的楚國就存在了892年,其中很多大大小小的習俗文化都和後來中原文明不同,在談論秦始皇的功績之前就想來看一下先秦文化的不同之處吧。先秦的通常是指秦一統六國之前,也就是夏商文化一直延續到戰國末期,在這個時期中國處於奴隸制社會轉向封建期間,同時政治上是貴族政治,和秦漢時期的士族政治也不一樣,這兩者的不同加上西周那會兒的禮樂文化就形成了先秦文化。
  • 程建國習書筆記:讀先秦時期古漢字史料隨想
    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民族的融合,到了西周時期,古文字以青銅器銘文「鐘鼎文」為代表,達到契刻文字階段的又一個高峰。因為周人把銅也叫金,所以鐘鼎文也叫作「金文」。西周早期的金文仍帶有甲骨文的影響,字體平易古樸,線條方圓兼備,筆劃首尾出鋒,常有粗畫和肥厚的點團出現,以「大盂鼎」銘文為代表,具有凝練平直之氣。
  • 《史話新疆》第2集:玉石之路
    《史話新疆》第2集:玉石之路 2020-11-10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按照先秦古法做一頓飯菜是什麼感受?
    至於普通老百姓?春秋年間的越國老百姓,就能現身說法:當時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拼命獎勵生育,老百姓家生了男孩?漢代時能「食脫粟之飯」,或者「羹湯燒飯」,那基本都是富人甚至官員的待遇,戰國時期當然更金貴。今天日常的一碗米飯,放當時就是王侯貴族「標配」。另外還有小麥,雖然春秋戰國時期也在北方有種植,但以《呂氏春秋》等典籍記載,那都是諸侯貴族們享用的。這裡還要說個比較名貴的蔬菜:苽。
  • 先秦就開始吃了!
    首先得擺出一個讓人有些意外的觀點:先秦時期的人們是吃老鼠的。這在如今的社會裡顯得有些不可理喻(雖然少數地方確實也有鼠餚),特別是現在,竹鼠還作為疫病的嫌疑犯被人釘在恥辱柱上。詩經中為我們留下了這句「穹窒燻鼠,塞向墐戶」。
  • 快來看看民國時期世界上的那些動物
    駝豹、獅、豹貓、白臂猿、狒狒、猩猩……一套50種民國時期世界動物煙畫近日在廣州被發現,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21日)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見到這套民國動物彩色煙畫。
  • 西周陶罐出土,裡面裝滿雞蛋,2800年前的西周雞蛋長啥樣?
    一號墓土墩形若饅頭,高出地面2.5米,墩底南北24米,墩底東西23米,土墩保存完好。 經過發掘,一號墓其實是一個古墓群,有十六座墓葬,埋葬的屍骨大都腐朽無存,只剩下七枚人齒和兩根殘缺腿骨。358件隨葬品,多為夾砂陶、泥質陶、原始瓷等生活用品,還有少量生產工具。顯然,這是一個平民墓葬區。不過,在出土物品中,有一件名為「幾何印紋硬陶瓿」的文物讓人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