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具行法師:21歲和妻兒一起出家,圓寂時引真火燒身、功德圓滿

2020-12-25 孤風婉史

佛教流入我們國家的時間相對較早,在唐朝時期佛教文化就已經達到了鼎盛。佛教講究普度眾生,他們在人世間行大善之事,他們對於自己付出從來都是不要求有任何回報的。但是現在人們的科學觀念日益進步,對於佛教的那些傳統說法似乎早就已經忘了。就人們現在對於佛教的理解就是「吃齋」「念佛」。

但是曾經轟動一時的一條新聞引發了所有人的關注。當時一名名叫「具行法師」的和尚,他去世的時候竟然是用三味真火將自己燒死,實在神奇。

具行法師初次到寺廟

晚清時期,整個國家內憂外患,導致人民都不得安生。他們不僅吃不飽飯還要每天提防著自己的命,那樣的生活導致很多人家都是家破人亡。很多人就是為了能夠活下來,什麼事情都願意做。

那時候有一個穿著破爛,相貌醜陋的男子。步履蹣跚地來到了雞足山祝聖寺,直言想要見寺廟的主持。寺廟裡的和尚問他為何要來到這裡,他直言道:「我叫阿便,21歲,小的時候因為家裡窮,父母為了我能夠活命只好將我入贅到一戶人家裡,但是近幾年糧食顆粒無收,眼看家裡的人就要餓死了,跑遍了好多地方都找不到要僱人的活,聽別人說這裡的虛雲長老人很好,希望自己可以到寺廟裡砍砍柴,燒燒水,只要能給一口飯就行。」

和尚聽了說道:「那既然是這樣,你就去柴房裡幹活吧。」阿便自然是十分的開心,終於可以能吃上飯了。阿便每天都是早出晚歸,一大早別人都還沒起,他便收拾好工具去後山砍柴,等到別人聽見寺廟的鐘聲響了以後,此時阿便不僅從後山砍柴回來了,而且早就把院子打掃了一遍,無論是做任何事情阿便總是衝在第一個。

阿便平時基本不說話,就算是別人叫他,他也完全不理會,只是一個人在那裡埋頭幹活。時間長了別人都叫他「阿便」。

在寺廟裡生活了差不多也有半年了,突然有一天阿便的妻子和他的兩個孩子都來到寺廟。但是那畢竟是寺廟,孩子可以留下,女人怎麼可以。阿便無力地辯解著:「她們孤兒寡母被地主趕了出來,實在是沒地方去了,她們要是不找我只能是在大街上凍死了。」

可是無論阿便再怎麼苦苦哀求,還得不到應允,這個時候虛雲老和尚走了過來說:「寺廟裡按理說不能收留女人,但是看在她們孤兒寡母實在可憐,就讓她們去後山搭一間茅草屋吧,平時幫著寺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也不至於一家人在外面餓死呀。阿便這時連忙道謝。就這樣阿便一家人整日在寺廟裡,每日在寺廟裡幹活,平時妻子也會種一些菜給寺廟,一家人雖然辛苦但是也算得上是其樂融融。

21歲的阿便決定出家為僧

那年阿便21歲。有一天他突然來到了虛雲老和尚的房前,跪下說:「師傅,您讓我跟您一塊念佛吧。我這麼蠢,幹什麼也幹不好,一個字也不認識,您就讓我呆在您身邊,每天聽著您念佛就好。」而且阿便還說:「我們一家人都已經商量好了,都要來出家。」虛雲老和尚看見阿便這麼誠心,自己也被他打動了,心裡也自然是很高興,便答應了阿便的請求。阿便連忙向虛雲老和尚磕了好幾個頭,給他起的法名就叫做具行。

就這樣阿便一家人都成為了僧人,每天他們一家人的生活還能是那樣,早出晚歸勤勤懇懇的在寺廟裡幹活。每天晚上其他人休息了,阿便就坐在虛雲老和尚身邊聽他念經,無奈他一個字都不認識,每天就只會重複一句「阿彌陀佛」。轉眼間好幾年過去了,阿便也真正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和尚。有一天虛雲老和尚對他說:「你已經在寺廟有些年頭了,該自己去下山去雲遊世界了。」

但是阿便卻是死活都不去,他早就在出家的時候就決定要一輩子呆在山上。但是虛雲老和尚當即就嚴厲訓斥了他,逼他下山。最終他還是聽從了師傅的囑咐,收拾好自己的行囊就下山了。阿便下山之時也是十分的不舍,每走幾步就要回頭望一眼曾經救了自己性命的地方。

阿便雖然平時不怎麼說話,但是他對他的的師兄弟們都很好,待人也是十分的真誠師兄們送他下山的時候還叮囑他一定要注意安全,希望他能早日回來。

阿便在各地遊歷了幾年之後便又回到了山上,虛雲老和尚問他感悟到了什麼,阿便說:「自己比較愚笨,什麼也沒有參悟出來,只是下山這幾年看見人們的生活過得並不是很好,自己能幫點什麼就幫點什麼。」

虛雲老和尚什麼也沒說就只是笑了笑。正值這段時間寺廟裡生在建新的房屋,於是阿便將自己的行囊送回去,就立馬跑去工地幹活了。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勤奮,手腳幾乎不閒。他每天幹完活以後還是一如既往的熱心腸,就開始幫助其他的僧人幹活讓他們去歇著。

他還對師傅說新的寺廟建好後自己能不能去守廟虛雲什麼話也沒說,但是阿便執意要去守廟,他也只好答應了。

具行死後,引真火燒身

一天夜裡,阿便還是和以前一樣伴在虛雲的跟前聽他講佛。結束以後他便說:「師傅,我去了。」此時虛雲已經料到阿便要圓寂了,果然那天夜裡在寺廟裡怎麼也找不到他。眾人紛紛下山前來找他,下山後聽村民說那邊有火光,眾人連忙跑了過去一看,坐在火堆裡邊的正是行。

正當眾人感到驚訝的時候,虛雲趕了過來,連忙說不要隨意走動,以免將具行的屍骨吹散,之後便說他是自引真火焚身,已經修成正果了,所有人都開始默默地為他誦經,虛雲老和尚更是激動的合掌含淚跪拜,以此告慰具行法師法身。

第二天一大早這件事就轟動了,除了附近的村民還有報社的記者都來了。虛雲笑著說:功德圓滿了,敲了幾聲木魚後,具行的整個身體就化為灰了。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具行法師的傳奇一生
    隨後,具行法師的念佛境界越來越高深,話也變的越來越少,別人和他說話,他也不搭理人家,裝作聽不見,在他的心裡只有佛號。有一天,虛雲大師對他說:你的念佛境界已經很不錯了,只是你的見識太少,你不能一直跟隨著我,應該到別的地方不斷的去參學,也好接觸接觸新鮮的事物。但具行法師並不願意離開虛雲大師,他希望一直跟隨虛老身邊,但師命不能違背,具行法師也好謹遵師命下山去了。
  • 彌光法師97歲圓寂,堅持死後不火化,坐缸三年終成「肉身菩薩」
    幼年就對佛法十分感興趣,是佛的俗家弟子彌光法師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他在出家之前的俗名叫做王興遠,家在衡陽,家中是經商做瓷器生意的,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彌光法師幼年的時候便十分聰慧,極具靈性。回到家之後,弘光就和父親一起做著一些小生意,維持家中的生計,完成父親對他能夠繼承家業的殷切期望。於此同時,弘光還拜有道高僧鏡明老和尚為師,平日裡吃齋念佛,是一名實實在在的佛家的俗家弟子。
  • 紀念|農曆冬月十三 中土唯識宗二祖、百部疏主窺基法師圓寂紀念日
    窺基法師在《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一中自敘出家的原因,至親亡故,使其幼小時未曾享受「情分」,因而對遠離塵世、身披「緇服」抱有嚮往之念。十七歲時,窺基法師得以剃度成為沙彌。後世以「三車和尚」的傳聞來敘述窺基出家的因緣,是源於贊寧在《宋高僧傳·窺基傳》的記載。
  • 釋具行法師
    雖成灰炭,仍能保持身貌,巍然不動具行法師是雲南鹽源人,從小父母雙亡,入贅賓川縣曾姓人家,婚後生了兩個兒子。光緒三十三年,他二十歲,家鄉鬧饑荒,失業沒收入,養不活家人,聽說虛雲老和尚在雲南雞足山修建祝聖寺,需要工人,因此他就到祝聖寺向老和尚求職,很幸運,得到收容錄用,從此他就住在寺後柴房做事。
  • 他17歲決心出家,遍訪天下名剎廟,120歲圓寂留一字讓人受益終生
    要不然就是一心要考取科舉,但是這個男孩只喜歡讀佛經,從小就表現出對和尚和經文有極大的興趣。並且不吃葷食。可能這孩子從出生的時候就註定了是佛門中人,17歲的時候,他就決心要出家,雖然半路上被家人攔下來沒能成功,但這種感覺從未消失過。家人很擔心他執意出家。所以著急為他安排婚事,希望家庭和孩子能夠牽絆住他。但他對這兩個父母安排的女子從不動心,空有夫婦之名而已。
  • 具行法師三昧真火自焚跏趺坐往生 震驚全國!
    節選自明賢法師《僧寶論》 具行和尚證得念佛三昧,以三昧真火自焚跏趺坐往生 我們為何要笨笨拙拙,不要聰明靈巧?我就教你念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我教你淨土法門罷!」  阿便叩謝。虛雲教了他怎樣勤念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他從此就自己屏息諸緣,一心念佛,日夜不停。就是日間種菜鋤土,也心念佛號不輟。  光緒元年,虛雲老和尚運龍藏大經回山之後,舉行傳戒,阿便也來求戒出家,那時他才二十一歲。  虛雲說:「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極精勤,但是你還有家眷呢!你怎樣處理?」
  • 他受戒時無花果樹開花,燃整個無名指供佛,圓寂留下金剛不壞之身
    他是虛雲老和尚的得意弟子;他是有名的大孝子,為父母墳前守孝三年;他受戒區間無花果樹再度開花十二朵半;他圓寂後留下金剛不壞之身,為中國大陸21世紀兩位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高僧之一;他是彌光法師。他自小對佛有緣,14歲時獨自來到公安縣新口鎮某寺院打算出家,但是被父母強制拉了回去,剃度未成。1936年,他25歲,于衡陽市南嶽獅子巖皈依得道高僧鏡明老和尚,成為一名居士,平日以念佛為功課。
  • 「上馬護國,下馬學佛」——紀念臺灣首尊全身肉身舍利菩薩:慈航法師圓寂
    1946年,太虛法師為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學員設計便服,並在有關雜誌上討論改革僧裝問題。時在南洋的慈航法師得知後,以為太虛法師要將傳統僧服改為類似俗家服裝,特致書太虛法師,措辭激憤,表示強烈反對。慈航法師義薄雲天、盪氣迴腸的演說,感動了全場聽眾。在馬來亞(半島馬來西亞的舊稱)馬六甲青雲亭,慈航法師誠摯呼籲:「我們海外僑胞應不分階級、不別宗教,在『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原則下,萬眾一心,團結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促最後勝利的到來。」訪問團所到之處,相繼成立了中緬、中印、中錫、中新、中馬佛教文化協會,完成了一次意義非凡、功德圓滿的國民外交。
  • 1100年定慧寺 弘一法師在此出家 濟公和尚在此圓寂 杭州人天天來...
    (原創圖文 禁止轉載)進入虎跑公園大門後,你會發現城市裡的霧霾和炎熱在這裡似乎已經感受不到,這是怎樣一個幽靜的世界!進入眼帘的是左手邊壁障聳峙,參天的水杉根植於清冽的潭水之中,泉水沿著路邊的溪澗向潭中流淌,繡球花開得正旺。作者:@騎在牛背上1916年,37歲的李叔同(弘一法師)在杭州定慧寺(虎跑公園)剃度出家。
  • 海賢老和尚圓寂坐缸六年金剛肉身;證明念佛真往生,真有極樂世界!
    坐缸6年100天後,開缸的一剎那,異香四溢,老和尚圓滿修成金剛不壞之體!所有人紛紛讚嘆、跪下磕頭!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海賢老和尚的傳奇人生!海賢老和尚生性淳樸,佛緣深厚,從小就跟著母親吃素,孩童時,便以孝行聞名於鄉裡。在他9歲時,連年的災荒和匪患,使得這個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很快陷入困境,他便主動去財主家放牛,以補貼家用。
  • 玄奘法師圓寂日 | 矢志不渝的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600-664)是隋唐時人,傑出的翻譯家,法相宗的創始人。法師自幼聰慧敦厚,溫文爾雅,儀表非凡,跟從仲兄誦習儒道經典,勤學不懈。玄奘法師十三歲時隨仲兄長捷在洛陽淨土寺出家,聽講《涅槃經》,受習《攝大乘論》。大業八年(612年),洛陽選拔二十七人出家為僧。主考大理寺卿鄭善果見法師年紀雖小,卻對答出眾,問他出家目的何在。法師答道:「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
  • 虛雲老和尚圓寂後,宣化上人在香港時追思虛老的事跡
    佛教講堂舉行虛老涅槃法會  收到電報的第二天(十六日),上人召集弟子和居士們,成立「虛雲老和尚涅槃永久紀念委員會」,決議:隔天(十七日)起21天的佛七,十月初十舉行120天的大般若七。  虛老圓寂後,佛教講堂做了160多天的功德,念《大般若經》。這種是從來都沒有過的;從釋迦牟尼佛到現在,哪位祖師圓寂也沒有念過《大般若經》,做這麼大的一個法會,這叫大供養。  虛老在印尼的法徒和皈依弟子組織的追悼會,邀我做唁辭。我將唁辭寄去,刊登於印尼虛老追悼會會刊內。
  • 玄奘法師,「中華民族的脊梁」,圓寂時只說了這兩個字!
    願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這是玄奘大師的最後遺言,表明他發願往生彌勒菩薩身邊。唐朝時,彌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師晚年臨終時,發願往生兜率內院彌勒菩薩處,而且也成功了,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有記載。
  • 高僧 | 具行和尚曠世傳奇 真火焚身震驚世人
    「具行!」虛雲老和尚跪下合掌而拜說:「恭喜你了!你已經修成破我執,得證大阿羅漢果!以你瑞相法身示世,證無生法忍之圓滿檀波羅蜜!請受虛雲三拜!」虛雲老和尚以師尊身分,對徒弟具行下拜!眾人也跟著虛雲老和尚叩拜!「具行啊!」虛雲老和尚忽然老淚縱流,哽咽道:「為師好為你歡喜!我還不及你的功行啊!將來欲求你的境界,也還萬無可能啊!」
  • 明賢法師:具行法師曠世傳奇,真火焚身轟動一時
    戒期將畢,法師變賣衣服設齋供眾,隨後告假回到下院,自取禾稈數把,身披袈裟趺坐,左手執引磬,右手敲木魚,面向西方念佛,現神通出「火光三昧」自化,雖成灰炭,仍能保持身貌巍然不動,轟動一時。  具行法師是雲南鹽源人,從小父母雙亡,入贅賓川縣曾姓人家,婚後生了兩個兒子。
  • 眾多密宗大成就者,圓寂瑞相!
    肉身不壞即全身舍利,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肉身菩薩,是要生前修戒定慧,在功德圓滿之下,修行者悲心願力才能成就金剛不壞之身。修行者圓寂前,弟子都會先行訂製坐龕,俗稱坐缸。待上師在盤坐圓寂後,用藏傳古法藥方,保存法體,再鍍金封存。在臺灣因氣溫溼熱,還得用粗鹽全身先行塗抹過後,再鍍金封存,誦經祈福後,才算完成安坐大典。
  • 棄商出家——海濤法師五年積財五億多 (假放生、真發跡)
    否則真有地獄的話閻羅面前如何和那些無數小冤魂交代?又如何對的起那些善心的信徒和臺灣人民?  棄商出家  已成富家僧  十多年前,黃榮享自文化大學觀光系畢業後,經營十幾年的旅行社,由於經營不善,負債心煩,常經過旅行社隔壁的慧日講堂,他眼看出家人不用操心煩勞,錢就自己進來,反觀自己忙碌奔波,工作了十年卻依然負債,就這樣發心出家。
  • ☞【宏琳法師】海賢老和尚的師公真空禪師
    賢公原來也是和真空老法師一起修行過的,剃派上是真公徒孫,我想在太白頂親炙過真公的僧人,這可能是最後一位了,心中不免激動!我所知道的真公事跡,多半來自體老,但體老沒見過真公,就我知道的親近過真公的人,「文革」後還健在的,出家法師裡面,有雲居山慧通首座、密參老和尚、傳來老和尚、傳士老和尚、海圓老和尚、真廓老和尚、美國的智海法師,再就是海賢老和尚——這是剛剛知道的。
  • 今日淨宗九祖蕅益大師圓寂紀念日 | 「宗乘教義兩融通 所悟與佛無...
    今天2020年2月14日(庚子年正月二十一),是淨宗九祖蕅益大師圓寂紀念日。縱觀祖師一生含辛茹苦,護持聖教,為報四重恩,樹立禪、教、律、密、淨之正法,匡正儒家宋明理學之弊端,救世之慈心、宏願、深忍、大行,令見聞者無不興起。紀念大師,便是紀念他的真修和行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