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即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看到一句「如露亦如電」也會有所觸動,這就是佛經的魅力與美。心中有信仰並堅持去做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柔和的光輝,虛雲老和尚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以一人之力,振興六大祖庭開創15個道場,他的信徒高達百萬之眾。
虛雲俗家姓蕭,名叫古巖,字德清,號幻遊。生在福建泉州,剛生下來母親就過世了,他被庶母養育成人。他這一生所經歷的坎坷與磨難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這些坎坷與磨難也讓他的人生有了不同於尋常人的傳奇色彩。
佛緣
據說虛雲禪師剛剛出生的時候,形似肉團。這副樣子嚇壞了他的生母,這可憐的女人沒多久就撒手人寰,次日他們家路過了一個賣藥的老先生,把這個肉糰子打開之後,裡面的小男孩就是後來的虛雲和尚。
在當時家中的男子長大之後,不然就是子承父業。要不然就是一心要考取科舉,但是這個男孩只喜歡讀佛經,從小就表現出對和尚和經文有極大的興趣。並且不吃葷食。可能這孩子從出生的時候就註定了是佛門中人,17歲的時候,他就決心要出家,雖然半路上被家人攔下來沒能成功,但這種感覺從未消失過。
家人很擔心他執意出家。所以著急為他安排婚事,希望家庭和孩子能夠牽絆住他。但他對這兩個父母安排的女子從不動心,空有夫婦之名而已。果然,幾年之後他又一次決定出家,這一次總算得償所願。為了不讓家人能找到他,剃度之後他沒有出現在佛寺裡,而是選擇在距離寺廟不遠的山洞中進行修煉。這一呆就是三年,三年之後他才回到廟裡。與一般的和尚不同,他覺得在一個地方學到的東西有限,人一定要多去一些地方。
於是他辭別了寺廟中的大師,一個人下山悟道去了。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落葉紛飛,再大的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向前進的步伐。他途經很多寺廟,看過許多風景,終於有一天他悟道了。
悟道
在虛雲56歲的那一年,前往一個廟中打七。下山之後和尚沿路而行,結果路遇江水漲潮無法通行。虛雲老和尚便想走水路,卻身無分文,因而遭到了船夫拒絕。結果因為勉強沿江而行,他失足落水,在江水中漂流了一晝夜才被漁民救起,抬到了附近的寺廟救治。
幾經輾轉和尚到了前去打七的寺廟,絲毫沒有提到一路上落水生病這些不順的事情。一天晚上,當廟中的護七法師給虛雲和尚倒水的時候,不小心把開水濺在了虛雲和尚的手上。茶杯掉在了地上摔碎了,就在茶杯碎掉的瞬間,虛雲和尚如夢初醒。他想到離家漂泊了這數十年,如果沒有經歷到這些磨難,沒有得到教化,幾乎就要迷惑一生,怎麼可能悟道?於是當即作了一首偈: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歷歷。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虛雲和尚在他的旅途中經常餓暈,遇到過不計其數種種危險,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拜訪天下名剎古廟的腳步。作為一名中國的禪師,他也曾經去印度、緬甸等非常奉行佛教的國家。
這一路上他餓了就吃山野間長出來的果子,渴的時候就隨便喝些泉水。沒有華服錦衣,生活甚至稱不上布衣暖、菜飯飽。直到一位遊僧對他說:修行不是避世或者受苦,而是在正道中感悟修行的本身。於是虛云為了早日修成正果,去諸多寺廟一一拜訪高僧,漸漸境界越來越高。
佛法精微
關於虛雲大師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有一天,虛雲老和尚正在為大眾講經佛法,這時候忽然發生了異動。有孩子看到一隻大老虎正在逼近,嚇得連聲大叫。山林經常有老虎豺狼等猛獸出沒,照理來說也並非尋常事。但老虎從來不進廟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老虎看上去並不兇悍,甚至有一種溫順的神情,仿佛只是體積太大的貓咪。但它的出現本身就是讓大眾十分驚懼,哪裡顧得上它溫順不溫順,當下便要四散奔逃。其中也有人準備好要攻擊老虎,但是他們被法師阻止了。虛雲和尚說這老虎是來聽經,來皈依三寶的,即使法師這樣說,大家也不敢掉以輕心。虛雲勸攔住老虎的人都退下,慈愛的輕問老虎是否願意聽經。
沒想到那猛獸直直點頭,好像能聽懂人言,四座皆驚。法師微笑著從容講經,這老虎一直耐心地聽,尾巴如貓一樣輕輕捲曲,在地面上來回摩挲。對法師也只有親暱之意,完全沒有要攻擊人的意圖。
虛雲和尚讚嘆這隻虎心地良善,如果能在深山裡堅持修行,不殺生害人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據說那猛虎離去的時候一步三回頭,似有戀戀不捨之意,觀者無不驚嘆不已,大讚佛法精妙法師高強,連畜生都能教化。在一片滔天的讚美和驚呼的念佛聲中,法師的眼神依然淡然悠遠。夜色中的虛雲沉沉道,「並非是我有什麼不可思議的能力,實在是佛法精微,不可思議啊!」當時,虛雲九十五歲。
圓寂
虛雲的年紀越來越大,冥冥之中他似乎感覺到生命的終焉即將到來,那時他已經120歲,看遍了世間流轉,繁華破敗,把弟子叫來,開始安自己的身後之事。在圓寂之前他對他的弟子留下了遺言,只有一字「戒」。
學佛的人心中一定要有戒,戒就是修行的根本。要戒掉貪嗔痴和俗世中一切妄念,那麼無論是參禪講經都是佛法。因戒生定,定而生慧,于慧中才可窺破天機,心安神定。如果不持戒修行,修行就是白白修行。
因為佛法的最根本要義就是「戒定慧」三個字。人世間的苦悶就如同於在一直不停焚燒的火爐,眾生在此之中忍受痛苦,日日夜夜,如果能夠時刻懷揣著三個字,並且好好奉行,就能得到心靈的安定。或許這也是法師想要開示世人的吧,也或許這是虛雲老和尚對自己的一個結語。人能知戒、守戒,才能成為欲望的主人,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進而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