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7歲決心出家,遍訪天下名剎廟,120歲圓寂留一字讓人受益終生

2021-02-07 寧文山

相信即使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看到一句「如露亦如電」也會有所觸動,這就是佛經的魅力與美。心中有信仰並堅持去做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柔和的光輝,虛雲老和尚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以一人之力,振興六大祖庭開創15個道場,他的信徒高達百萬之眾。

虛雲俗家姓蕭,名叫古巖,字德清,號幻遊。生在福建泉州,剛生下來母親就過世了,他被庶母養育成人。他這一生所經歷的坎坷與磨難是常人難以想像的,這些坎坷與磨難也讓他的人生有了不同於尋常人的傳奇色彩。

佛緣

據說虛雲禪師剛剛出生的時候,形似肉團。這副樣子嚇壞了他的生母,這可憐的女人沒多久就撒手人寰,次日他們家路過了一個賣藥的老先生,把這個肉糰子打開之後,裡面的小男孩就是後來的虛雲和尚。

在當時家中的男子長大之後,不然就是子承父業。要不然就是一心要考取科舉,但是這個男孩只喜歡讀佛經,從小就表現出對和尚和經文有極大的興趣。並且不吃葷食。可能這孩子從出生的時候就註定了是佛門中人,17歲的時候,他就決心要出家,雖然半路上被家人攔下來沒能成功,但這種感覺從未消失過。

家人很擔心他執意出家。所以著急為他安排婚事,希望家庭和孩子能夠牽絆住他。但他對這兩個父母安排的女子從不動心,空有夫婦之名而已。果然,幾年之後他又一次決定出家,這一次總算得償所願。為了不讓家人能找到他,剃度之後他沒有出現在佛寺裡,而是選擇在距離寺廟不遠的山洞中進行修煉。這一呆就是三年,三年之後他才回到廟裡。與一般的和尚不同,他覺得在一個地方學到的東西有限,人一定要多去一些地方。

於是他辭別了寺廟中的大師,一個人下山悟道去了。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落葉紛飛,再大的困難都阻擋不了他向前進的步伐。他途經很多寺廟,看過許多風景,終於有一天他悟道了。

悟道

在虛雲56歲的那一年,前往一個廟中打七。下山之後和尚沿路而行,結果路遇江水漲潮無法通行。虛雲老和尚便想走水路,卻身無分文,因而遭到了船夫拒絕。結果因為勉強沿江而行,他失足落水,在江水中漂流了一晝夜才被漁民救起,抬到了附近的寺廟救治。

幾經輾轉和尚到了前去打七的寺廟,絲毫沒有提到一路上落水生病這些不順的事情。一天晚上,當廟中的護七法師給虛雲和尚倒水的時候,不小心把開水濺在了虛雲和尚的手上。茶杯掉在了地上摔碎了,就在茶杯碎掉的瞬間,虛雲和尚如夢初醒。他想到離家漂泊了這數十年,如果沒有經歷到這些磨難,沒有得到教化,幾乎就要迷惑一生,怎麼可能悟道?於是當即作了一首偈: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歷歷。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虛雲和尚在他的旅途中經常餓暈,遇到過不計其數種種危險,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拜訪天下名剎古廟的腳步。作為一名中國的禪師,他也曾經去印度、緬甸等非常奉行佛教的國家。

這一路上他餓了就吃山野間長出來的果子,渴的時候就隨便喝些泉水。沒有華服錦衣,生活甚至稱不上布衣暖、菜飯飽。直到一位遊僧對他說:修行不是避世或者受苦,而是在正道中感悟修行的本身。於是虛云為了早日修成正果,去諸多寺廟一一拜訪高僧,漸漸境界越來越高。

佛法精微

關於虛雲大師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有一天,虛雲老和尚正在為大眾講經佛法,這時候忽然發生了異動。有孩子看到一隻大老虎正在逼近,嚇得連聲大叫。山林經常有老虎豺狼等猛獸出沒,照理來說也並非尋常事。但老虎從來不進廟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老虎看上去並不兇悍,甚至有一種溫順的神情,仿佛只是體積太大的貓咪。但它的出現本身就是讓大眾十分驚懼,哪裡顧得上它溫順不溫順,當下便要四散奔逃。其中也有人準備好要攻擊老虎,但是他們被法師阻止了。虛雲和尚說這老虎是來聽經,來皈依三寶的,即使法師這樣說,大家也不敢掉以輕心。虛雲勸攔住老虎的人都退下,慈愛的輕問老虎是否願意聽經。

沒想到那猛獸直直點頭,好像能聽懂人言,四座皆驚。法師微笑著從容講經,這老虎一直耐心地聽,尾巴如貓一樣輕輕捲曲,在地面上來回摩挲。對法師也只有親暱之意,完全沒有要攻擊人的意圖。

虛雲和尚讚嘆這隻虎心地良善,如果能在深山裡堅持修行,不殺生害人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據說那猛虎離去的時候一步三回頭,似有戀戀不捨之意,觀者無不驚嘆不已,大讚佛法精妙法師高強,連畜生都能教化。在一片滔天的讚美和驚呼的念佛聲中,法師的眼神依然淡然悠遠。夜色中的虛雲沉沉道,「並非是我有什麼不可思議的能力,實在是佛法精微,不可思議啊!」當時,虛雲九十五歲。

圓寂

虛雲的年紀越來越大,冥冥之中他似乎感覺到生命的終焉即將到來,那時他已經120歲,看遍了世間流轉,繁華破敗,把弟子叫來,開始安自己的身後之事。在圓寂之前他對他的弟子留下了遺言,只有一字「戒」。

學佛的人心中一定要有戒,戒就是修行的根本。要戒掉貪嗔痴和俗世中一切妄念,那麼無論是參禪講經都是佛法。因戒生定,定而生慧,于慧中才可窺破天機,心安神定。如果不持戒修行,修行就是白白修行。

因為佛法的最根本要義就是「戒定慧」三個字。人世間的苦悶就如同於在一直不停焚燒的火爐,眾生在此之中忍受痛苦,日日夜夜,如果能夠時刻懷揣著三個字,並且好好奉行,就能得到心靈的安定。或許這也是法師想要開示世人的吧,也或許這是虛雲老和尚對自己的一個結語。人能知戒、守戒,才能成為欲望的主人,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進而受益一生。

相關焦點

  • 中華第一高僧虛雲法師:120歲高齡仙逝,遺體火化出50餘顆舍利子
    歷經磨難的虛雲法師於120歲圓寂,去世前曾給世人留下一「戒」字,而這就是他一生所得,可其中深意卻無人能解。中國第一高僧降生方式奇異待考證,出家半路遭阻攔後娶二妻也許是修行之人必經的苦難,而虛雲法師後來的成就也證明了他苦難的修行自出生之日起就已註定。
  • 一生苦行保寺建寺,被打到七竅流血,為世人留下一字,終壽120歲
    單就從虛雲禪師圓寂時的舍利子評價其功績,數百粒彩色舍利子,在當今佛教記載中,除了虛雲之外,再無其他人,這點足以說明虛雲禪師的功德無量。再提及虛雲禪師修行歷程——湧泉寺任職4年,後苦行僧身份數載,得眾多名寺得道法師點化,歷經酷暑嚴寒、饑寒交迫,這種耐力與堅毅,非普通僧眾能及。
  • 在七夕圓寂的他,人生就是一部行走的傳奇
    在七夕圓寂的他,人生就是一部行走的傳奇皆仁法師今天是七夕,傳統節日之一,上古以來毫無疑義的乞巧節,在宋代的《夢粱錄》曾記載了古人過乞巧節時的勝景。至於現在的人把它過成什麼節,那都不重要了,大家只是圖個開心罷了,不是嗎?而在一千二百六十年前唐代的七夕,有一位佛門大師圓寂了。他的人生,就像是一部行走的傳奇。
  • 他94歲,武則天卻千裡恭請拜為國師,101歲圓寂歸葬當陽
    神秀禪師俗姓李,字道濟,河南尉氏縣人。生於隋大業二年(606),年青時在洛陽天宮寺出家。他身長八尺,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雙眉遮眼,鬢角刀裁,鼻隆懸膽,儀表不凡。神秀禪師雲遊天下,50歲時,拜湖北黃梅東山五祖弘忍大師為師,成為上座弟子和七百餘僧眾的教授師。
  • 紀念虛雲老和尚圓寂日文: 虛空無盡,雲心無我;禪宗泰鬥, 百年傳奇! ​
    他19歲出家,此後百餘年,以一衲、一杖、一笠、一鍾遍傳佛法,行跡天下,不僅恢復重興諸多寺院,還為後世禪宗復興培養儲備了大量的弘法高僧和護法居士,其門下嗣祖沙門比丘較為著名的有十餘人,其中一誠、傳印兩位大德高僧先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 1100年定慧寺 弘一法師在此出家 濟公和尚在此圓寂 杭州人天天來...
    作者:@騎在牛背上1916年,37歲的李叔同(弘一法師)在杭州定慧寺(虎跑公園)剃度出家。一個家境不錯的奇才在中年事業斐然,家庭美滿時毅然遁入佛門,一領衲衣和一根藜杖,二十多年的古剎清鍾,孤燈黃卷。雲遊四海,天涯地角,經研律學,弘揚佛法。頓悟不是逃避,出家後依舊宣傳愛國思想: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
  • 清邁91歲龍普高僧圓寂
    清邁91歲龍普高僧圓寂伊朗男子曼谷公寓墜樓身亡 屋內發現老鼠藥曼谷人行道立斷樁?老外被刺傷大城府快艇撞遊船 船長落水遭螺旋槳割傷詩琳通公主親臨觀看泰國歌王「鳥叔」演唱會孔敬府豪宅出租1年後變「破房」維修費還需6萬華欣火車站通車107周年,舉辦布施祈福儀式華富裡第30屆猴宴節 遊客聚集!
  • 他受戒時無花果樹開花,燃整個無名指供佛,圓寂留下金剛不壞之身
    他是虛雲老和尚的得意弟子;他是有名的大孝子,為父母墳前守孝三年;他受戒區間無花果樹再度開花十二朵半;他圓寂後留下金剛不壞之身,為中國大陸21世紀兩位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高僧之一;他是彌光法師。在他10歲的時候進入私塾讀書,四年後跟隨家人搬到湖北公安縣。他自小對佛有緣,14歲時獨自來到公安縣新口鎮某寺院打算出家,但是被父母強制拉了回去,剃度未成。1936年,他25歲,于衡陽市南嶽獅子巖皈依得道高僧鏡明老和尚,成為一名居士,平日以念佛為功課。
  • 拒絕國外優厚待遇毅然留在河南,他99歲仍「坐診一線」,捐出120萬
    他是醫生,70餘載堅持在眼外科傷治療的第一線,幫助無數患者重見光明;他是教師,教書育人、身正為範,桃李遍天下,他就是我國眼內異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傷專業的學術帶頭人、鄭州大學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著名眼科專家——張效房。
  • 他活了106歲,出家後帶領300多萬人念佛,死後顯聖,驚現祥瑞……太神奇了!
    他,23歲出家,朝拜五臺山,磕了22萬多個響頭,終遇見文殊菩薩;他,曾被冤入獄,卻說:「坐牢是前世造下的惡業,佛菩薩罰我今生坐牢懺悔。」出獄後,修建古寺,復興祖庭,締造了一個佛教界的傳奇!他,活了106歲,以畢生願力利樂眾生,皈依門下居士達300多萬人。他就是——本煥長老。
  • 彌光法師97歲圓寂,堅持死後不火化,坐缸三年終成「肉身菩薩」
    修行佛法之人講究萬物皆空,無欲無求。每一位修行之人,都無比嚮往成為真佛,去往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不能將這理解為修行之人的欲望,這其實是每一位禮佛法之人的崇高理想,這是他們一生之中最為重要的信仰。後來,在弘光14歲那年,他竟然偷偷跑去寺廟,說是是要出家當和尚,然而當時弘光的父母發現得早,將這件事情扼殺在了搖籃之中。雖然弘光沒有能夠成功出家,但是想要一心向佛的種子早已在這個時候悄然種下。弘光沒有能夠順利出家,也沒有再回到私塾去念書,他認為既然那裡不能夠實現自己心中所想,那麼索性就不要在那裡浪費時間了。
  • 今日淨宗九祖蕅益大師圓寂紀念日 | 「宗乘教義兩融通 所悟與佛無...
    今天2020年2月14日(庚子年正月二十一),是淨宗九祖蕅益大師圓寂紀念日。縱觀祖師一生含辛茹苦,護持聖教,為報四重恩,樹立禪、教、律、密、淨之正法,匡正儒家宋明理學之弊端,救世之慈心、宏願、深忍、大行,令見聞者無不興起。紀念大師,便是紀念他的真修和行持。
  • 順治真在五臺山出家?
    有關順治皇帝的軼事傳聞很多,關於他到五臺山出家當和尚的傳說更流傳甚廣。按民間傳說與野史記載,順治並未於24歲死於天花,而是逃離塵世,去山西五臺山做了和尚,他一直活到康熙五十年,即74歲時圓寂。想必,大家都看過金庸筆下的《鹿鼎記》和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當中都有精彩描述。「相傳,順治十八年正月,愛妃董氏——江南名妓董小宛過世導致順治鬱鬱不樂,厭棄宮廷生活,尋夢去了五臺山。
  • 女子剃度出家真的不利於佛法長存嗎?
    佛陀姨母如願出家,成為大愛道比丘尼。當釋尊要走時,他一定要跟隨釋尊,任何人都阻攔不住,阿難就這樣出家了。 阿難記憶力非常好,佛陀說過的話過耳不忘,能夠一字不差地記下來。據說阿難前世曾經供養過一個小沙彌,讓小沙彌好好讀經。這位小沙彌就是後來的佛陀,以此因緣,阿難這一世得到「多聞第一」的美譽。阿難跟隨佛陀,擔任了佛陀二十七年的侍者,佛陀說法他總是在場恭聽。正是因為他的多聞強記,我們今天才能讀誦佛陀當年宣說的經典。
  • 王祖賢出家後受訪,一度哽咽到說不出話,與齊秦分手後53歲仍單身
    王祖賢出家後受訪,一度哽咽到說不出話,與齊秦分手後53歲仍單身12月19日,王祖賢在出家後接受採訪的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當天王祖賢戴著墨鏡,面對鏡頭一度哽咽到說不出話,憔悴的面容讓人很是心疼!首先她對所有愛護她的人表示感謝,許多「小夥伴」看到不實的報導後仍為她打抱不平,對於這些王祖賢坦言已經放下了!王祖賢表示自己以後會潛心修佛,還祝福所有人,如今「佛彌陀佛」已經成為了她的口頭禪!一代女神最後入空門帶髮修行,很多網友不禁感慨萬千,可惜了這麼優秀的女神!
  • 晚清具行法師:21歲和妻兒一起出家,圓寂時引真火燒身、功德圓滿
    寺廟裡的和尚問他為何要來到這裡,他直言道:「我叫阿便,21歲,小的時候因為家裡窮,父母為了我能夠活命只好將我入贅到一戶人家裡,但是近幾年糧食顆粒無收,眼看家裡的人就要餓死了,跑遍了好多地方都找不到要僱人的活,聽別人說這裡的虛雲長老人很好,希望自己可以到寺廟裡砍砍柴,燒燒水,只要能給一口飯就行。」
  • 那位不去臺灣、不留香港的「痴老漢」
    虛雲和尚知道自己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危險,但其弘法的決心仍未動搖,沒過多久,廣納社會各色人群的雲門寺,以及人們頂禮膜拜的虛雲老和尚,就成為了地方「肅反」的目標。在虛雲老和尚120歲的一生中間,他曾經留下一副對聯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坐閱五帝四朝不知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
  • 眾多密宗大成就者,圓寂瑞相!
    那段時候,從各地趕去年龍的人很多很多,凡見過佛母的人,無不驚嘆她的肉身會縮得那麼小,有人說,看上去像個10歲的小孩,有人說,不,不到10歲,看上去至多像個8歲的小孩。格拉管家是從都江堰把佛母身體護送到年龍,再經手操辦了佛母后事全過程的,他彎起一隻胳膊對我說,佛母在年龍放置期間,身體每天都在縮小,到後來縮得就這麼一肘高!
  • 虛雲老和尚圓寂後,宣化上人在香港時追思虛老的事跡
    虛老圓寂後,我在香港佛教講堂為虛老做追悼法會,舉行念《大般若經》120天法會,又打三個佛七,總共是160多天。每天有二三十個人在那兒住;吃飯時候人很多,廳裡都坐不下,只有各處站著吃。天天要開銷好多錢,我沒跟哪個弟子說:「這個法會你幫忙一點,出一點錢吧!」沒有的,我硬撐著!我是「凍死迎風站,餓死挺肚行」;我不會跟別人講我不行了,求人來幫忙的!
  • 近代「地藏菩薩」,14歲出家割肉救母,一件百衲衣穿42年
    今天我們講述的,就是被稱為近代「地藏菩薩」的覺定法師,14歲出家一生救助貧苦百姓從未懈怠,為天下蒼生祈福,一件百衲衣穿42年,且具孝子之心,割肉餵母的故事讓人看得唏噓不已。▲覺定法師這個故事讓許多人深受感觸,許多普通人是做不到泰然自若奉獻己身的,但世界上還真有這樣的人,心懷天下,無私無畏,他就是陳多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