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很合群的形象到底有多累?社恐人群的自述

2021-01-07 愛吃魚的他

「社恐人群」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逐步流出。第一次接觸到這次詞是源於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本人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當時一臉驚訝對於「社交恐懼症」,後來仔細回憶一番,這個女生確實不怎麼喜歡說話。社恐在現在的社會中經常可見,包括小編在內都是一個有社恐的人群。「聚會不喜歡說話、遇見熟人就想繞道走、和別人約好的飯突然被取消感覺好高興」這些都是社恐的表現。為什麼會出現社恐的現象?小編有一個大學同學人生遭遇非常與眾不同,他跟我講說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和一個小夥伴在放學的路上追逐,小夥伴在後面追他,結果一不小心被撞死了。他親眼看著自己的小夥伴被車撞死,從此他再也不願意說話。童年的一場車禍導致了他現在的社交恐懼,甚至有點自閉症的傾向。雖然他現在好了很多,但還是輕微自閉。這就是導致他輕微社恐的原因。

有些小夥伴本來是一個很活潑開朗的人,但在經歷過人情世故之後變得不愛說話了。我曾經和一個朋友敘述過自己的事情,大學之前一直都是一個特別愛說話的人。性格非常外向,後來慢慢的被別人指出我的錯誤導致別人非常尷尬不舒服,漸漸的我再也不喜歡在公共場合下大聲說話,生怕自己哪一句話又讓別人變尷尬。會說話這件事情一直困擾著我就很久,我遇到過有人說「嘴上不說話都是心裡想法特別多的」那些人,但是我並不想回應,如果一直這樣解釋下去,生活會非常累。社恐在我們這些人之間蔓延開來。

「三觀不和的人相處有多累」這句話深深烙在我的心底。「圈子不同別硬融」對這句話也有了很深的理解。可能有些小夥伴會說: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會覺得很孤獨嗎?但你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就不會覺得這是孤獨的生活。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之中你會遇到很多獨自行走的人,卻絲毫不會覺得奇怪,因為每個人都是個體。但如果在學校裡面見到獨自一個人行走生活的人,可能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人是有什麼問題嗎?小編有時候屬於那些獨立行走的人群中的一位。有些人不諳世事,不喜歡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那份不真誠,欣賞不來那份圓潤的處事態度。就變得越來越沉默。曾經小編有一份很好的友情,或許是兩個人真的不太適合在一起,後來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爭吵,最後攤開一切把話說出來。是誤會導致的結果。從此再也沒有用心地結交新的朋友。社恐慢慢的產生。朋友之間有話直說成為了信仰的教條,不要讓誤會摧毀了關係。可是為什麼兩個人之間總是有說完的誤會?不適合在一起,這時候就會覺得「找一個懂你的人有多麼重要」,這就是所謂的和三觀不用的人相處有多累!

有很多上班族都在表示:如果一天不上班,絕對一個人都不想見。不需要和他們交流,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之下,享受一個人的時光。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歸隱到一個依山傍水沒有人的地方?為什麼嚮往的生活那麼受歡迎?不想與人交流。對於小編個人而言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保持沉默。為什麼這樣做?就是正常生活沒有絲毫故意的成分在裡面。感覺和別人說句話就會覺得好累。我問過一個朋友:你每天和這個朋友聚那個同事聚,你朋友真的好多啊!她給我的回答是:其實一點都不想去,但是不去又會讓別人多想。所以只能硬著頭皮過去寒暄聊天。有時候覺得其實這也不算社恐,是你累了吧。就想減少自己的社交時間,美國有一個研究表明:在歷史上從沒有哪一個時刻像現在這個社會這樣對我們有超高的社交技能。

「最可怕的是你已經不單純卻還保持著天真」,事實證明這句話有多么正確。不要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而讓自己活在很累的生活節奏之中,你假裝合群的樣子真的很累。所以當你的朋友展現出非常疲憊的樣子時候,並且嘴裡嘟囔著「我有社恐」,放手讓他們去休息。其實他不是社恐只是感覺到疲憊了而已。

相關焦點

  • 嘴上總說窮的4個星座,是真窮,還是為了合群假裝很窮
    所以現在很多人說沒錢,可以理解,畢竟錢掙得不多,花的時候倒是挺瀟灑的,月底不哭窮才怪呢。當然還有些人,不是真的沒錢,而是錢不過多而已。嘴上總說窮的4個星座,是真窮,還是為了合群假裝很窮半真半假的雙魚座,嘴上說窮的時候,手裡一定還有積蓄,只是不想用罷了。
  • 社恐怎麼了?我只是和明星有相同的愛好
    有「社恐」還要從是大量社交工作是什麼體驗?對「社恐」人來說,人生太難了!社恐的你是不是也在詢問「有沒有不用跟人交流的工作」?到底什麼是社交恐懼症社交恐懼症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
  • 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
    別說何炅了,我看著都累。私以為,社交,是第一快樂殺手。生活本來已經很累了,社交,讓本就不快樂的生活雪上加霜。偏偏這個磨人的小妖精,還有一百種折磨你的方式:不敢和陌生人講話,和別人講話的時候不敢對視,眼神躲躲閃閃,這是最基本的了。如果你讓一個「社恐」在人多的地方上臺,那無異於要了他們的命。
  • 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
    別說何炅了,我看著都累。私以為,社交,是第一快樂殺手。生活本來已經很累了,社交,讓本就不快樂的生活雪上加霜。如果你讓一個「社恐」在人多的地方上臺,那無異於要了他們的命。他們會臉紅,出汗,嚴重點的,會嚇得手腳直哆嗦。這些還只是顯性的。隱性的更可怕。曾經看過一個脫口秀,嘉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讓我靈魂共振。他說,有一天他朋友問他最害怕什麼事,他回答「一不小心按到手機上的視頻聊天鍵」。是的,人生沒有比這更令人恐慌的瞬間了。手機也沒有比這更燙手的瞬間了。
  • 「每一次尬聊,都是我鼓足勇氣的掙扎」 | 社恐患者自救指南
    如果這些情況都中了的話,那你就是社恐無疑了。作為一名社恐患者,我太了解這種心路歷程了。社恐,同樣困擾過我很長的時間。小時候,寧願一個人在家吃泡麵,也不願意跟著爸媽出去吃飯。在路上碰到老師或認識的叔叔阿姨,能躲著就躲,躲不了就把頭轉到一邊假裝沒看見。
  • 你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員嗎?不願社交的原因可能是小時候造成的
    以上這些行為,或許你曾經有過,或許現在還有,90後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社恐的影子。如果深入去挖掘,會發現年輕人普遍社恐的背後原因。社交技能缺失一個常識是,社交技能是可以鍛鍊的。工作幾年後就會發現,多面試幾次,多跑幾次政府單位,慢慢你的臉皮厚了,氣場也就有了。
  • 當代社恐的真實寫照:「對人過敏」上班如上刑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宅在家裡,放了學就回家,下了班就回家,不去社交也沒有什麼休假活動,有的人把這種行為稱為「宅」,但他們表示:我只是社恐罷了。01社恐是什麼社恐也就是社會恐懼症,是一種神經症(請注意不是神經病)。
  • 社恐的友情:我心裡有你就夠了
    有時候我們在各種角色之間來迴轉換,就不可避免地在社交時產生心累的感覺。再加上網絡的發達,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獲得一切生活必需品,從而導致當下年輕人好像很容易患上「社恐」。 這讓我想起王勉的段子,每天都只想和同事說嗨、嗨、拜拜…… 社恐這個詞被越來越多地提到,顯得現在的年輕人的社交圈狹窄又可憐。
  • 探探大數據:超四成用戶自稱「社恐」,社交軟體成破冰「利器」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走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了「社交恐懼症」的標籤.近日,社交平臺探探聯合中國青年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面向探探平臺內的用戶發起問卷調查,針對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深入調查分析。作為頭部社交平臺,探探在幫助單身青年尋找未來伴侶的同時,也在關注著青年人群的心理問題,旨在幫助年輕人樹立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
  • 其實,我很累了,我假裝開心、假裝無所謂,習慣了一個人面對所有
    非要親眼看著曾經信誓旦旦的東西不攻而破 才相信有些東西本來就是泡沫,如果有一個人比我還愛你願意為你去死,那麼讓她去死,我來愛你,親愛的老爸,也許有一天我會找到我的王子,但你永遠是我的國王.我是你的噩夢掠奪你所有未知的命運令我著迷不是不相信你,只是莫名其妙的為你想了太多。
  • 社恐、臉盲、強迫症……這些作家更有發言權
    總聽到有同學說:我有「強迫症」/「臉盲」/「社交恐懼症」......但其實大多數時候,大家的這些行為還上升不到病症的程度,而像這種困擾我們的事情,在大作家們身上也曾有發生。 但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對他者生命極具洞察力和人文關懷的人,一個擅於捕捉真實情境中的傳奇來講故事的人,私下裡卻有著嚴重的臉盲症,可以在架子上找出自己的杯子,但無法在人群中認出自己熟悉的朋友。
  • 當代年輕人的社恐是什麼樣子
    譬如不少人已經發現了,求職時多面試幾次、多跑幾次社保醫保、工作幾年後,慢慢地「臉皮就厚了」,也有了點氣場。表達的欲望與機會變多了,新的壓力也在增多。因為人人心底都默認著,課堂上的提問是有標準答案的,回答的價值在於說出了正確的答案,而非表達本身。
  • 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自述:「我每天都很累,裝作自己若無其事」
    我從小到大就是個特別重感情的人,對所有事情都很容易動情緒;記得有一次我趴在椅子上哭了一個多小時,爸媽勸也勸不聽,最後平靜下來後我跟他們說「我突然想到了外婆會變老然後死去,我很捨不得她,不希望發生這種事情」,這可能也跟父母一直以來對我的培養有關吧!
  • 《令人心動的offer2》周深太可愛,社恐小日常:我拿恐懼當飯吃!
    文|葡桃兒你社恐嗎?這絕對是一個發自靈魂的疑問……害怕手機鈴聲、害怕微信長語音、害怕別人和我說話……甚至是怕別看看到自己。這絕對是真正的社恐小可憐的日常,原本覺得明星們都光鮮亮麗的一定沒有這種社恐的情況。
  • 《中餐廳》到底有多累?第二期內容告訴你
    娜娜曾揭秘,張亮退出中餐廳的原因是累出心肌炎。黃曉明稱他錄過的綜藝,中餐廳最累。李浩菲邊洗碗邊期待飛行嘉賓來洗碗。開個餐廳到底有多累?開個餐廳到底有多累?辣媽笑的時候家裡開過一段時間點餐廳,最後因為生意很好。
  • 光是開口借充電器,就能憋死一個社恐
    豆瓣上有一個「社恐抱團取暖」小組,成立於2008年,目前有近27000個成員,人員分布遍及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廣州等各個城市……組內的發帖很多時候會讓我們驚呼「原來我不是一個人!我們羨慕的生活方式,是像《樹上的男爵》中的柯西莫那樣,生活在樹上,與人群疏離地交流,隨時可以感受到樹下的喧鬧,也可以隨時躲起來,享受一個人的生活。
  • 「社恐人」用英語怎麼說?
    寫在前面社恐患者的幾個症狀,你中了幾個:1、不善於跟長輩溝通2、會對很好的朋友毒蛇3、不被逼到絕路上絕不工作社交恐懼症讓身處人群成為一種惡夢。在喜劇裡,我們嘲笑那些愚蠢的、肥胖的、有社交障礙的、以及各色人群。Often they were shy, often they were not particularly magnetic personalities, they were people who were socially awkward.
  • 「奇葩」主持人自揭傷疤:你努力擺脫社恐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說到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明明市面上心理自助、擺脫社恐的書越來越多,可自稱有「社恐」的人,卻好像越來越多了。比如幾年前,如果你跟人說自己社恐,還得解釋這詞啥意思;可現在再說自己社恐,對方的回覆基本變成:我也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本書,也許能夠提供一個答案。
  • 抑鬱症患者自述:患上這種疾病的我,越是掙扎越是痛苦
    真正抑鬱症的樣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其實真正知道的只有患者自己,每個人的患病情況都是不同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中一位患者多自述吧!真的讓人挺累的,也會讓關心你的人很累,後來我接受了治療,慢慢的我發現喪的感覺忽隱忽現了,情緒也不會持續消極了,甚至有的時候感覺自己已經康復了,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會受到外界的幹擾,我算是比較幸運的,藥對我來說很有用。
  • 中餐廳到底有沒有惡意剪輯趙麗穎?
    節目組為了給趙麗穎打造一個「社恐」的形象。前臺相比於後廚,並非一份閒差,同樣有許多工作要做,更何況趙麗穎也經常到廚房幫忙。這到底是什麼神秘的東方魔法,還說節目組沒動手腳?一來二去的,她在節目中就表現得有點「社恐」,也剛好能被節目組抓住,繼而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