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人群」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逐步流出。第一次接觸到這次詞是源於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本人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當時一臉驚訝對於「社交恐懼症」,後來仔細回憶一番,這個女生確實不怎麼喜歡說話。社恐在現在的社會中經常可見,包括小編在內都是一個有社恐的人群。「聚會不喜歡說話、遇見熟人就想繞道走、和別人約好的飯突然被取消感覺好高興」這些都是社恐的表現。為什麼會出現社恐的現象?小編有一個大學同學人生遭遇非常與眾不同,他跟我講說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和一個小夥伴在放學的路上追逐,小夥伴在後面追他,結果一不小心被撞死了。他親眼看著自己的小夥伴被車撞死,從此他再也不願意說話。童年的一場車禍導致了他現在的社交恐懼,甚至有點自閉症的傾向。雖然他現在好了很多,但還是輕微自閉。這就是導致他輕微社恐的原因。
有些小夥伴本來是一個很活潑開朗的人,但在經歷過人情世故之後變得不愛說話了。我曾經和一個朋友敘述過自己的事情,大學之前一直都是一個特別愛說話的人。性格非常外向,後來慢慢的被別人指出我的錯誤導致別人非常尷尬不舒服,漸漸的我再也不喜歡在公共場合下大聲說話,生怕自己哪一句話又讓別人變尷尬。會說話這件事情一直困擾著我就很久,我遇到過有人說「嘴上不說話都是心裡想法特別多的」那些人,但是我並不想回應,如果一直這樣解釋下去,生活會非常累。社恐在我們這些人之間蔓延開來。
「三觀不和的人相處有多累」這句話深深烙在我的心底。「圈子不同別硬融」對這句話也有了很深的理解。可能有些小夥伴會說:這樣的生活難道不會覺得很孤獨嗎?但你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就不會覺得這是孤獨的生活。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之中你會遇到很多獨自行走的人,卻絲毫不會覺得奇怪,因為每個人都是個體。但如果在學校裡面見到獨自一個人行走生活的人,可能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人是有什麼問題嗎?小編有時候屬於那些獨立行走的人群中的一位。有些人不諳世事,不喜歡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那份不真誠,欣賞不來那份圓潤的處事態度。就變得越來越沉默。曾經小編有一份很好的友情,或許是兩個人真的不太適合在一起,後來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爭吵,最後攤開一切把話說出來。是誤會導致的結果。從此再也沒有用心地結交新的朋友。社恐慢慢的產生。朋友之間有話直說成為了信仰的教條,不要讓誤會摧毀了關係。可是為什麼兩個人之間總是有說完的誤會?不適合在一起,這時候就會覺得「找一個懂你的人有多麼重要」,這就是所謂的和三觀不用的人相處有多累!
有很多上班族都在表示:如果一天不上班,絕對一個人都不想見。不需要和他們交流,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之下,享受一個人的時光。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歸隱到一個依山傍水沒有人的地方?為什麼嚮往的生活那麼受歡迎?不想與人交流。對於小編個人而言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保持沉默。為什麼這樣做?就是正常生活沒有絲毫故意的成分在裡面。感覺和別人說句話就會覺得好累。我問過一個朋友:你每天和這個朋友聚那個同事聚,你朋友真的好多啊!她給我的回答是:其實一點都不想去,但是不去又會讓別人多想。所以只能硬著頭皮過去寒暄聊天。有時候覺得其實這也不算社恐,是你累了吧。就想減少自己的社交時間,美國有一個研究表明:在歷史上從沒有哪一個時刻像現在這個社會這樣對我們有超高的社交技能。
「最可怕的是你已經不單純卻還保持著天真」,事實證明這句話有多么正確。不要因為在意別人的看法而讓自己活在很累的生活節奏之中,你假裝合群的樣子真的很累。所以當你的朋友展現出非常疲憊的樣子時候,並且嘴裡嘟囔著「我有社恐」,放手讓他們去休息。其實他不是社恐只是感覺到疲憊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