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玩過《原神》的已經知道它其實是一款手遊,可米衛兵和主機粉的對線還在繼續。
9月15日官微10:21發的開測消息,20分鐘後就有黑粉前來報到。其中,熱評第一是「希望倒閉~」,熱門回復第二,是「有本事去噴王者榮耀」。
原神新浪微博9月15日開測消息評論區
這裡的「見原噴」和「圍X救米」,就是過去一年多《原神》網絡討論的兩種基本操作,它們已經把《原神》推成了最火爆的國產遊戲。
截至9月15日其官網預約就有830萬、B站和TapTap各300萬,海外也有300萬。發布日至今的日均百指近7300,是《賽博朋克2077》的2倍,《黑神話:悟空》的7倍。
微博話題,也有20個,總閱讀量近3億,超過三線娛樂明星水準。
原神相關微博話題
過去16個月,在人均斯巴達的網絡對線裡,米衛兵從「抄襲荒野之息」出發,先後和《尼爾:機械紀元》《FF14》《伊蘇9》《異度之刃》《鬼泣》《龍之谷》等多方戰力對壘,還推斷出了「任天堂騰訊網易大廠圍剿新人」的驚天大陰謀。
《原神》,則在持續不斷的衝突裡集聚了大波流量,被國內外主機、PC、手遊玩家甚至飯圈知曉。
比起「米哈遊不作為,瞪眼被撕」的版本,這更像是一起高風險,但高回報的營銷。
而營銷,最能直接說明一款產品到底是想給哪些人玩兒的。
迷之「碰瓷」,碰的儘是主機玩家
《原神》的第一波熱度不是《黑神話:悟空》般的「國產之光」,它的初始流量,就是被噴出來的。
之所以說像是碰瓷營銷,是因為首批黑料的出現和消失都太快,太據計劃色彩。
比如第一批《原神》《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PV對比視頻是在2019年6月8日,官方PV公布4小時後集中出現。
這批視頻作者均是B站新註冊的UP主,內容,也不是真正的抄襲實錘,有明顯的可以剪輯對比嫌疑,比如拿自己錄製的實機畫面和PV畫面比。
第一批對比視頻
這類視頻在6月8-21日之間成批出現,幾乎向吃瓜群眾實證了原神抄襲的事實。同期,各大論壇、貼吧討論激烈,知乎熱議榜首、微博出現相關話題,閱讀過500萬。
直到6月25日,也就是《原神》第一次測試的4天,「抄襲罵戰」持續17天之後,米哈遊官方才在TapTap上發聲明回應「抄襲」,詳細地羅列了團隊為開發開放世界,不斷地向前輩們學習的過程。
米哈遊6月25日聲明,主動說明欽佩荒野之息,團隊在多個方面學習知名產品
同期,這則「主動@多個知名主機遊戲」的聲明,讓更多主機玩家加入罵戰,米衛兵,也開始集結對外。而大量首批的對比視頻被主動刪除,UP主相繼刪號。
再之後,是8月CJ更熱鬧的「NS玩家示威」和「怒摔PS4」事件。
這兩件事,成功地把米衛兵的對線人從荒野之息玩家,擴大成任天堂玩家,和幾乎整個主機、單機圈子,甚至又引起了一波任豚索狗大戰。
CJ現場「怒摔」PS4的玩家
那兩個多月裡,大量從不關心手遊的主機、單機玩家和社區,認識並被迫研究、討論著米哈遊和《原神》,它成了中外主機圈裡,最具知名度的「手遊商做的主機遊戲」。
除了「一定抵制」的荒野之息粉,一波對開放世界+二次元有興趣的主機、單機玩家預約了。
同時,這波涉及到鄙視鏈的對線,也讓大量被冒犯到的手遊、二次元、國產遊戲玩家加入到米衛兵的隊伍裡,表示「一定支持」和「有興趣嘗試」。
從一開始,《原神》想要的用戶,就是手遊玩家和無核心開放世界遊戲經驗的主機、單機玩家。
第一階段的效果,也和預想的差不多。
圍X救米,抓的是X的黑粉和路人
2019年CJ爆紅之後,《原神》披露了更多細節內容,但其相關討論依舊沒有離開和XX的對比。
只是主題,從一味地說抄襲,變成同樣是抄襲或用了XX設計,為啥《原神》挨罵而《XX》沒事?
黑粉們管這個叫「圍X救米」。
主要姿勢,就是找和《原神》相似的產品,質疑為啥它不挨罵?這是不是大廠的陰謀?
這波節奏裡,《荒野之息》和其玩家早就不是主角,被圍的,有《尼爾:機械紀元》《FF14》《伊蘇9》《異度之刃2》《鬼泣》《龍之谷》等等,無一不是知名且在中國有較成熟玩家基礎的產品。
而發聲、引戰的,從玩家個人帳號、UP主,變成了更多的自媒體帳號。
知乎上出現的《原神》《XB2》比較貼
除了轉移火力,持續擴大對線範圍,這類操作還有一個特性——在產品對比最後,會做出一些猜想,比如《XX》之所以沒有被罵,有沒有可能,罵《原神》的,就是這個廠商找的水軍?有沒有可能,從一開始,《原神》的過於優秀,就引起了任天堂、騰訊、網易等大廠的戒備,而出錢圍剿呢?
「深度」分析文章
從最終結果看,一部分恰好討厭XX產品或公司的人是相信,且已經加入《原神》陣營了。但其實,這種操作似乎並不如之前單純的「碰瓷」成功。
因為多數自媒體文章以《XX》並不如《原神》為結論,這番碰瓷直接引起了被碰產品玩家的反感,第一波裡原本不玩《荒野之息》但有意願嘗試《原神》的人們,開始加入對線,並在社區內號召玩家抵制。
和測試前,看PV呼籲「抵制」不同,這種在遊戲開測之後的抵制似乎更具力量。
僅9月15日一天,有飯所在的多個玩家群裡均有被「圍」的產品玩家號稱已經體驗《原神》,且體驗較差不建議群友下載,大部分工作日無法卡點下載體驗《原神》的意向玩家已經被勸退,或是產生懷疑:
我是現在玩《原神》,還是等一等下一個沒這麼多非議的開放世界遊戲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米哈遊早就在營銷,或者對輿論的態度上給出了答案。
《原神》,就是一款降維的開放世界RPG單機外表下的手遊,它的核心目標用戶是手遊玩家,之後是對二次元有興趣但無核心開放世界RPG經驗的輕度單機玩家。
它選了B站和TapTap做首發渠道,安裝包只有11G,比《王者榮耀》還小。為了這種適宜移動端或低配置硬體,它還縮減了包括樹木、矮草、NPC、動物和怪物手持裝備在內的大量元素的互動。
從進入遊戲到前三個小時的體驗裡,一直存在極其明顯的「目標感」,任務+新手教學,一環扣著一環。
整個戰鬥和培養系統,也做了明顯的數值設計,所有數值培養都足夠多需要消耗時間。在目標的壓迫感下,玩家會主動通過內購去購買數值... ...
這都是再典型不過的中國手遊設計。
所以玩不玩的問題很簡單,如果你不是他們想要的那幾種人,就不要玩。
在雙方根本不在一個市場的時候,大家都沒必要去自找不自在,也沒必要接著去跨界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