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
六三以陰居陽,不正又無應,是個不好嫁的女人,故有「歸妹以須」之象。須,姊;娣,妹。姊與妹相對待。姊姊可嫁與人作嫡,妹妹只能從姊而嫁作娣。六三不正,本是妹妹,竟想充作姊姊嫁作嫡。這當然辦不到,結果必「反歸以娣」。是妹妹,還是要作為妹妹從姊嫁作娣。
《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
六三位不當,一個不正的女人要用不正的辦法嫁出去,即「歸妹以須」,結果行不通,還要「反歸以娣」,用其所當用的辦法嫁。六三之所以會幹出這種事情來,關鍵的問題是它位不當即不正。
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
九四爻象與六三有相似之處,九四不正無正應,六三也不正無正應。那麼,為什麼辭有不同呢?因為六三與九四二爻爻象雖大體相似,卻也有所差異。六三以柔居剛又過乎中,九四以剛居柔又未及中。同為不正,以剛居柔好於以柔居剛。同為不中,未及中好於過乎中。
九四不正無應,是以過時未嫁;但九四以剛居柔且未及中,過時未嫁是由於有所待,或待得佳配,或待年父母國,不是無人願娶而難嫁。九四這樣的遲歸是主動的、有時的,到了該嫁的時候一定嫁,不是無限期的。六三則不然,六三既不正無應,又以柔居剛,又過乎中,是由於難嫁而採取「歸妹以須」的不正當辦法強嫁。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九四之所以推遲嫁期,是出於自己的志願。為什麼志願愆期呢?是「有待而行」。行,嫁。「有待而行」,有所等待而嫁。總之,愆期決定於九四自己,不決定於他人。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泰卦六五講帝乙歸妹,此爻又講帝乙歸妹。《周易》一再提及帝乙歸妹,說明歷史上確有商王帝乙嫁妹之事。六五居尊位,是妹中最為尊貴的,故有「帝乙歸妹」之象。古代諸侯一娶九女,有嫡有媵有侄娣,這是制度,即便是帝王也不能違反。帝乙把自己的妹妹下嫁給臣下做侄娣,而不是做嫡夫人。六五這位女子,其高貴的出身,就像帝乙的妹妹,也依禮義的要求嫁與人做娣。
「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它的衣著穿戴比嫡夫人還要好。不過好也要有個限度,娣的衣著穿戴如果超過嫡夫人,就有奪嫡之嫌了,奪嫡必兇。六五雖尊貴但卻得中有應,它必安於本分,不會使自己娣的地位高過嫡。猶如「月幾望」,月至十五將盈而未盈。所以吉。
《象》曰:帝乙歸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貴行也。
帝乙嫁妹與人作娣,娣衣著穿戴好過其嫡。這是由於六五位尊得中,以高貴的身份出嫁的緣故。,
上六,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
歸妹卦是講古代婚嫁中的侄娣制度的,諸爻無不取象侄娣。上六陰虛而無應,故有「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之象。筐實羊血都是祭祀必用之物。古代諸侯承先祖奉祭祀,親自割牲取血,夫人負責籌辦蘋藻之類盛諸筐篚之中以為祭品。這就是說,在諸侯「一娶九女」的九女之中只有嫡夫人有資格與諸侯共承宗廟祭祀,侄娣是不能參與的。士大夫的情況也大體如此。一般說來,婦人在祭祀時有承事筐篚以奉蘋藻的資格,但須是嫡。
上六以陰居陰且下無正應,無實而虛,名存而實亡;她作為一個婦人似乎有資格與丈夫一起主持祭祀,然而實際沒有資格,因為她是娣不是嫡。她承筐,但筐中無實,是個空筐,不能祭祀。祭祀先人必須夫婦共同進行,她既承筐無實,她的丈夫也就刲羊無血。沒有蘋藻可供,沒有牲血可薦,祭祀根本不能進行。她有丈夫,但妻不是她。她作為一個地位卑賤的娣,處在上六的時候,境遇很不好,她無論幹什麼或不幹什麼都無所利。
《象》曰:上六無實,承虛筐也。
承事一個空筐,像似能奉祭祀,實際上不能。作為一個女人,她有丈夫,但妻子不是她。她的地位卑,而今又處在上六陰柔而虛的時候,所以境遇如此。
【總論】
歸妹與漸是反對卦。艮下巽上構成漸,即風山漸。漸的中爻皆正。漸取象女歸,由女子婚嫁必備六禮,必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現象中,抽象出漸的概念。事物的進行要循序漸進,就像女子婚嫁有一個過程合禮那樣合理。
歸妹則由兌下震上構成,即雷澤歸妹。歸妹中爻皆不正而且柔乘剛。歸妹取象歸妹,它要說明的道理是極其複雜而難以把握,以至於作《易》者竟未能給它抽象出一個明確的概念來。我們只能說歸妹所取之義恰與女歸相反。不過作《易》者對兩卦的揚抑態度是清楚的。漸卦卦辭許以「女歸吉利貞」,女子循序漸進,合禮地嫁人,絕對的吉。歸妹卦辭則直書「徵兇無攸利」,絕對的兇。表明他認為女子作嫡是正的,合禮的,作侄娣是不正的,違禮的。
漸與歸妹兩卦反映了殷周之際婚姻事實和婚姻觀念的變化。群婚制早已為父系的一夫一妻的個體婚制所代替,個體婚製成為婚姻制度的主流。群婚制的殘餘,作為個體婚制的必要補充,通過一夫多妻的形式,被長久地保留下來。殷代存在一夫多妻現象,周人把一夫多妻現象肯定下來,作為一種禮制加以承認。這就是後人所稱的嫡庶制。作《易》者於漸卦取象女歸,於歸妹卦取象歸妹,實際上是對嫡庶制的一種觀念上的承認。
嫡庶制將女人的婚嫁普遍地劃分為兩類。嫁作嫡的一類,合禮又合理,自不待言,故漸卦取其漸進之義而已。嫁作庶的一類(嫁與諸侯的又稱侄娣),周人表現出矛盾的心態,故歸妹卦辭取譴責意向,認為它先於男又少於男,既失禮又失時,而諸爻爻辭卻多有肯定。
孔子作《彖傳》發明了歸妹卦中蘊藏著的深刻意義。孔子指出侄娣制度亦即女子嫁作庶的傳代意義,正確地把這種制度同生育傳代聯繫起來,而生育傳代又像天地交感而化生萬物那樣合情合理。孔子還有未明白說出的意思,即嫡庶制保證男系的生育傳代。沒有男系的生育傳代,何以有嫡長子的繼世;沒有嫡長子的繼世,何以有貴族宗法制的確立;沒有貴族宗法制的確立,何以有西周諸政治制度的建構和西周社會的穩定發展。孔子說歸妹是天地之大義,是建立在他對《周易》和殷周歷史有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的,絕非故作誇張之辭。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金景芳、呂紹綱合編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譜的講解易學知識之書,想入門或深學的朋友都可讀一讀。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語文教材回憶匯總
全本《寫作技巧方法》整理匯總
全本《文章寫作》整理匯總
文學小說《趟過男人河的女人》全本整理匯總
全本《畢淑敏散文》整理匯總(一)
全本《民國名家隨筆散文》整理匯總
全本《文言基礎知識》整理匯總
《錢鍾書講宋詩》全本整理匯總
全本小說《都市放牛》整理匯總
這裡是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絡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