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幹母中的蠱,不可貞。九陰是陽氣,上與六陰對應,上有母子象。幹母之蠱,有別於幹父之蠱。九二剛而不正,六五柔而居尊,剛陽之子幹母之蠱,若操之過急,約之過直,極有可能弄亂,故有「不可貞」之戒。易卦中沒有不要求貞的,只有這個卦說「不可貞」。所謂「不可貞」,就是堅持自己的觀點,徑情直行,以誠待人,委曲周旋,盡一切可能,不做不可能的事。
「象」曰:幹母受蠱,得中道。
「幹母之蠱,不可貞」,是因九二巽體而中,以剛系柔,是以剛系柔中。九,幹父之蠱,小有悔過,大有罪過。九陰真主爻居陽位,過剛而不中,作為「幹父蠱」的一種,不免「小有悔悟」。可是九三巽體,又得正,基本上可以完滿地幹父毒,即使有小的遺憾,也不會有大的災難。
「象」曰:「幹父之蠱,終不負其責。九三巽體得正,有剛斷之才,在「幹父毒毒毒」的過程中,不免出了一些小問題,歸根結蒂無災。六、裕父之蠱,往吝矣。《裕父之蠱》與《幹父之蠱》義正相反。做吧,抓緊時間做吧,努力去做吧,有如救火焚香,時不我待地去解決問題。富裕、寬裕、放鬆。也就是說,這個問題雖然已經嚴重了,但它還是個猶優遊的,不肯馬上解決問題。六四陰爻居陰位,爻與位同柔,居於艮尾。柔之者,止之怠。儒學的怠惰,只會助長它的毒蠱,而不可能治癒它。以前持之,蠱將日深,故曰「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矣!「往未得」即「往不吝」,就是說,裕父的毒蠱,不能解決問題,只能使問題越來越嚴重。
六、幹父中的蠱,用名。
這一爻對子幹父蠱或繼世君幹而先君的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六、居尊中,有幹蠱之才;而有陰柔之質,有承順之德。因此,它既可以幹父蠱,又可以使父不失名,就是所謂的「幹父蠱,用名」。
《象》曰:父以譽,子以德。六、幹父六五毒而歸父,既解決了蠱的問題,又維護了父的名譽。這說明,他是以德承父,而非以才承父。
上九,不事王侯,其事也高。
巫卦上的九爻辭比較特別,講「不事王侯」,不講治蠱,似乎離題了,其實不然,它講的還是治蠱的問題,不過著眼的角度和其他五爻不同。
上九在蠱卦的末尾,下無系應,在蠱的外部。就像一個做了錯事的人,在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的時候,似乎沒有什麼可以改變。卦象曰:「不事王侯,高其事.」這種「不事王侯,高人一等」的意思是說,「不事王侯」是一件事。然而這件事並非平庸之事,而是「高尚」之事。古人說:「桐江之絲,系漢九鼎之源」,其「物有高雅者」之謂歟!
《象》曰:「事王侯,志也。上九不事王侯,表面上看很像是超脫現實的人,世事難料的問題它也不聞不問。其實這也是為了治蠱,它治的是人心的蠱,不是世事的蠱。這根本上有別於道家的神學思想。因此孔子作「小象」,說「不事王侯,志可則也」,說明其志是可以效法的。
〔總論〕
事經久積而至於惡者,為蠱。一切事物,人,社會都有毒蠱的問題。蠱之之所以為蠱,其道理在《公傳》中已有論述,即「上柔下柔,巽而止,蠱」。「上」與「下」是關於主爻的問題。巫卦之義,不在蠱由而在治蠱之道。巫術已經成了事實,問題是如何治巫術。治蠱要有所作為,故《序傳》曰:「蠱者事也。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天三夜,後甲三天三夜」卦辭,講的全是治蠱的問題。按《經義疏》的解釋,卦辭所指的社會既亂,又必變治,就象天行健一樣不可避免,但人的努力也很重要,所以涉大川,須先甲三日,後甲三天。
卦辭言「先三日,後三日」,《大義傳》釋以「終有始」。前三個月是辛日,後三個月是丁日。辛丁兩個都是吉日。在辛和甲之間包含癸。在癸之後是甲。意思就是事物的開始。事已至此,舊事已畢,新事即將開始,故云「終必有始」。卦辭言「先下手為強」,《大義傳記》釋之以「終結者始」,很像歷史上的更替。
如果你想了解易經的智慧,這套我用的圖文解說《易經》,不失為一個好讀,易懂的版本。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根底上,復原最真實的《周易》,而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知你怎麼去剖析問題,《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咱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才智,著實讓我獲益無窮。
你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必具有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覽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周易》,掌握精華。
讓自己獲益一生的智慧,人人可讀懂的圖文解說版本。可收藏,可送禮,又可讓自己開悟!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