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O君最近對懸疑題材的紀錄片很感興趣,在海量的素材裡搜索半天,被《孿生陌生人》吸引了。
大部分關於這部紀錄片的介紹,都在「渲染」導致整個事件的陰謀——
《孿生陌生人》獲得獎項:
入圍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電影獎 最佳紀錄片(提名)
第71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最佳紀錄片導演(提名) 蒂姆·瓦德爾
第30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 最佳紀錄片製片人獎(提名)
紀錄片開頭就給大家埋下了「懸疑」的種子,主人公之一坐在鏡頭前,回憶他剛到學校時的樣子,鏡頭時而跳脫地閃回到學校時而閃回到他的獨白,這樣的處理,讓DOCO君有些茫然。
好在,後面的敘事開始變得正常。
1
離奇的相認
鮑比、大衛、艾迪是三個孿生兄弟,他們從出生起,就被不同的家庭領養了。起初,沒人覺得這有什麼異樣,他們三個也互相不知道其他兩個人的存在,直到鮑比進入沙立文學校,安穩的生活被打破了。
19歲的鮑比作為大一新生,初踏入校園,許多學生上來跟他打招呼,有的拍他的背、有的跟他擊掌,更詭異的是還有女生上來跟他親吻。
這讓鮑比一頭霧水,他懷疑自己走錯了學校。
這時,跑來一個人跟他說:「艾迪,是你嗎?真高興你回來了。」
鮑比恍然大悟,他們都把他當成艾迪了,可是為什麼所有人都這麼篤定地認為他就是艾迪?鮑比想不明白。他連忙跟同學解釋自己叫鮑比,不是艾迪,艾迪今天壓根沒來學校。
麥可聽到這樣的事情,跑來問鮑比「你是被領養的嗎?」「你的生日是7月12日嗎?」
麥可
鮑比皆回答:是的!
麥可激動地告訴鮑比:「你有一個孿生兄弟!」
經過核實,麥可說得是真的,艾迪和鮑比是一對雙胞胎。鮑比活了19年,意外發現世界上還有一個跟自己長得完全一樣的人,這種心情妙不可言。
他們很快認識了對方,兩人的事跡也被各大報刊轉載。媒體的渲染讓兄弟倆成了名人,看過報導的多數人為他們的重聚感動,少數人則對這樣的重聚表示懷疑。
正當兄弟倆的相認被炒到頂點的時候,另一件離奇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名叫大衛的19歲男子,在刊登著鮑比、艾迪事跡的報紙上,看到了自己。
也就是說,大衛跟鮑比和艾迪長得一模一樣!三人均出生於1961年7月12日。
大衛的家人看到這份報紙後,被嚇到了,怎麼會有兩個跟大衛長得完全一樣的人出現在報紙上,刊登的內容還是失散了19年的雙胞胎重聚了。
為了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大衛的家人聯繫了報社。
漸漸地,大衛的猜測被印證了:鮑比、艾迪、大衛三個人是同卵的三胞胎。
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門口等著採訪的媒體已經排起了長龍,《紐約時報》、《人物雜誌》、《紐約客》等知名媒體爭先拋出問題。
一時間,他們三兄弟的故事火遍了整個美國。
媒體拿他們在動作、長相、生活習慣等方面完全一致,連喜歡的女性風格都一樣,三人均喜歡熟女的事情當噱頭炒作。
紀錄片中三次重複回放三胞胎在真人秀中對於同一性特徵的展示:坐姿、抽菸的牌子、喜歡的姑娘……以及鮑比在鏡頭前傾訴的那句:「沒有什麼可以讓我們分開」。
三人的關係隨著曝光量的增加迅速升溫,大眾對他們身世的獵奇程度,讓三兄弟名利雙收,很多電影團隊來找他們拍電影,三個人還合夥開了一家餐廳,名字就叫「三兄弟」,餐廳生意跟三兄弟的流量成正比,他們為此賺了不少錢。
三兄弟出演了麥當娜的電影《神秘約會》
他們也像大多數爆紅的人一樣,開始泡吧、蹦迪、嗑藥,漸漸迷失自己。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疑問浮出了水面:「為何三胞胎從來不知道其他人的存在?」「又為何連他們的養父母也不知道?」
2
陰謀浮出水面
19年前,鮑比、大衛、艾迪三人均從路易斯·懷斯領養機構被領養,這是一家具有公信力的領養機構,它由紐約社會、金融和政治界的精英投資管理,在當地的知名度很高。很多猶太家庭,都會去這裡領養猶太嬰兒。
但是該機構並沒有將三人的實情告訴領養他們的父母,三個家庭聯繫到機構,希望他們可以對當年的事情做一個合理的解釋。
不過,這一要求並沒有得到重視,領養機構這樣回復到:因為很難將三個孩子安置在同一個家庭,為了利益最大化,他們才把三胞胎分開領養。
顯然,這個官方解釋,並沒有消除三組家庭的疑慮,他們迫切想知道機構為何隱瞞三人的身世?又為何不把事情如實告知他們?
他們認為機構存在許多未說的隱情,於是將自己的訴求告訴了律師,請求法律手段來維護這三個家庭的權益。但是,沒有什麼律師受理這個案子,因為律師事務所的很多律師都在該機構領養孩子,他們不想得罪這個機構。
探求真相的道路受到了阻礙。
三兄弟對於這件事的態度不同於他們的養父母,他們認為能在青春期遇到「另一個自己」,有兩個跟自己長相、特點完全一樣的人,很奇特,也很開心,他們不想知道自己為何會被分離了19年。
直到艾迪自殺離世,當年那些疑問再次被拋出來。
艾迪生前患有嚴重的躁鬱症。
美國作家勞倫斯·賴特找到了一篇關於兒童精神分析的文章。
文章中引用了一項「把同卵兄弟姐妹分離開」的秘密研究,而這些孩子正是來自路易斯·懷斯領養機構。
文章指出:「一旦安置完成,出於道德考量,機構既不能告知養父母,也不能告知孩子關於雙胞胎存在的事情,以免損害孩子成長所必須的,且被期望自由發展的親子關係。於是,一個極不尋常的、可以研究同卵雙胞胎分開養育的機會出現了。這是第一次,也是人類認知以來真正的第一次。」
三兄弟分離多年的陰謀,是一個動機不純的實驗。
這項喪失道德倫理的實驗始於上世紀50-60年代,由美國著名精神病醫生彼得·紐鮑爾和他的兒童發展中心策劃主導。
美國著名精神病醫生彼得·紐鮑爾
上世紀50-60年代,心理學的熱度勝過一切。
這位著名的精神醫生曾是難民營裡的「倖存者」,卻在成年後開始了這樣一項非人類的秘密試驗,目的是研究同卵雙胞胎在不同環境下長大,會有何差異。
用學術一點的詞解釋,就是「用三個人的一生,來驗證基因和環境對孩子成長的競爭性。」
為了驗證他們的猜想,鮑比、大衛、艾迪分別被送往了三個經濟條件、職業、氛圍不同的家庭。
鮑比,被一個富人階層家庭領養,父親是一名醫生,母親是一名律師。
艾迪,被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領養,父親是一名教師。
大衛,被一個移民家庭領養,父親是一個藍領階級,擁有自己的店面。
三兄弟的性格,也有不同,鮑比較為保守;艾迪性格可愛、容易情緒化;大衛性格介於鮑比、艾迪中間。
相同的是,三兄弟的領養家庭裡都有一個比他們大一些的女兒。
這個條件是實驗機構設置的定量,也是領養三兄弟的條件。
根據之前的資料記載,三兄弟的親生父母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當艾迪因為精神原因離世的時候,對於他的實驗基本有一個論斷,是基因遺傳外加艾迪成長環境的壓抑,導致了他的離開。
不過,這個結論並沒有出現在彼得·紐鮑爾醫生的論文裡。
1979年,這項秘密實驗被宣布結束,被終止的原因也不曾知曉。
隨後,彼得·紐鮑爾將1960年-1980年期間的所有相關研究檔案存放在耶魯大學檔案館,2066年才能解密。
也就是說,關於這個陰謀的所有起因、經過、結果都需要等到2066年才能被知曉。
3
沒有理由的實驗
三兄弟陷入的這場實驗並不是首例,對同卵雙胞胎的秘密試驗早在150年前就進行過。
1875年,英國人類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成為雙生子研究的第一人,他聲稱:「先天基因比後天培養更重要。」二戰期間,納粹也曾在猶太人集中營進行過慘絕人寰的雙胞胎活體實驗。
被實驗的同卵雙胞胎從孩童時期就開始被研究人員做所謂的家訪,給孩子做一定的心裡輔導。
有時,研究員還會拍攝他們玩耍的視頻,作為資料備用。
領養父母並不知道他們領養的這些孩子的親生父母患有精神疾病或接受過心理輔導,機構會將這一信息刻意隱瞞。
也就是說,他們領養的孩子在童年時期就會出現很多偏激的行為,例如:用頭撞擊牆壁。
鮑比、大衛、艾迪三兄弟也出現過這樣的狀況,不僅如此,他們還接受過專業的心理指導。
這項打著「研究人類基因在不同環境中的變化」旗號的實驗,經不住幾次推敲,就自露馬腳。時間證明,科學家所謂的基因檢測並無道理。
將自己的好奇凌駕在三個人的幸福之上,打著科學實驗的偉大稱號,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科學被惡意利用的後果,是違背人道主義的。
很顯然,這樣的實驗是不對的,沒有任何理由來證明它的合理性。
這部紀錄片一經推出,引起了很多關注,爛番茄新鮮度95%。並在2018年聖丹斯電影節上一舉獲得美國紀錄片單元最佳敘事獎。
看過的觀眾說:「犧牲人類的幸福,是不對的!是不可饒恕的!科學研究也不例外!」
如今,重聚的三兄弟只剩兩人,56歲的他們沒了年輕時的狀態,風光過後,只剩下平淡的日子和一份未揭曉結果的偽善實驗。
或許這項秘密試驗背後,還隱藏著更大的陰謀,一切都要等到2066年的那份論文……
美劇《我們這一天》將幾個同一天生日的人聚在一起,看他們之間會發生哪些人際關係的化學反應。這部劇的基礎跟《孿生陌生人》相似,都想知道有相同屬性的不同人,在特定的環境裡,會有哪些變化。
不過,《我們這一天》的立意與《孿生陌生人》不同,這部美劇沒有傷害到普通人的生活,只是一個虛構的劇本。
19歲之前的三兄弟生活得像三條平行線,未曾有交集,19歲的大學邂逅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從開始激動自己有同胞兄弟到人生巔峰再到兄弟離世,真相揭露,三兄弟的心境變化了很多。
導演蒂姆·瓦德爾也想通過本片告訴世人:我們的本性並非天定,而是由我們每個人身體力行,親手塑造。每一刻的我們,都是全新的。在「認識你自己」的過程中,我們將永遠在路上。
入圍#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名單(15部)
《滑板少年》(☜點擊閱讀)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點擊閱讀)
《逃避者》(☜點擊閱讀)
《與我為鄰》(☜點擊閱讀)
《孿生陌生人》
《魅力之城》
《Communion》
《罪與罰》
《黑錢》
《遠方的狗吠聲》
《徒手攀巖》
《黑爾郡的日與夜》
《恐怖分子的孩子》
《她的使命》
《旁人的沉默》
The End
*文中圖片來源於紀錄片截圖、網絡
部分文件內容參考網絡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紀錄片《孿生陌生人》
注意
微信公眾號再次改版
將【DOCO熱紀錄】設置為「星標」
才不會和我們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