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間包子店外排隊的外國人,跟蘋果店門口的中國人一樣多

2022-01-09 ENJOY精選限量美食訂閱號

☝點擊關注 ENJOY 美食公眾號 

某日跟朋友路經倫敦最繁華的 soho 商圈,發現一家店門口的隊伍都排到了街角。抬頭一看,還是中文的商鋪—「刈包」,便帶著揚我國威的心情激動大叫——

「 liu 包!」

「這字兒應該不讀 liu 吧?」

「wen 包!dao 包!X 包!?」

「."


回去一查,原來這是一種臺灣小吃,普通話發音是 Gùabāo,也寫作「掛包」或「割包(沒有後綴)」。聽名字還以為是個很嗲的臺妹,從外面看了看樣子才發現是個挺彪的鐵T,長得像個張開的虎嘴,裡面一般包五花肉,所以也被叫做"豬咬虎"。

這一搜不僅認識了這個神似肉夾饃與包子雜交體的物種,還發現這家「 BAO 包」原來是倫敦近來最炙手可熱的網紅店。(國內許多公眾號一臉高冷地推薦,一看都是自己沒來吃過的。)

這家由小吃攤起家的餐廳不僅每天隊伍排過街角,而且已經被評選年度最佳英國街頭食物英國新興美食

本著對這個能做出像「仰望星空」這樣的黑暗料理的國家的不信任,我決定帶著一顆中國胃來探探這家店。


下午6點不到,天色還大亮,店門口的隊伍已經排到了對街的拐角。而且因為店面小位置少的緣故,隊伍行進的速度很慢很慢。單身的你,如果也想感受一下什麼叫作「天長地久」,不妨去排一下這家店的隊。

隊伍中基本都是外國人,亞洲面孔並不多見,而且這些外國人貌似都還挺淡然的,看起來一點都不著急,好像他們不是來吃飯的,而是來參加一場關於中華美食的朝聖。


當服務員終於把菜單拿到我手上的時候,我已經排了快一個小時了,其實也不是很久,不過是3600秒而已。但菜單到手並不意味已經進店了,這跟在國內等位一樣,為了節約時間,他們會讓你蹲在路邊先把單點了。


菜單很小,可選擇的更少,而且價格也不便宜。就是這樣的,有些餐廳明明說要給你家一般溫情的感覺,卻他媽的還要收錢。重點是,收得還不少。


一進店門,就感覺到非常擁擠,為了節省空間,點餐檯收銀臺調酒吧檯都在一個類似於吃迴轉壽司的臺子上,周圍有用的空間全部擠滿顧客(這一點還挺亞洲的)。店裡的服務員基本也都是外國人,當時我就很想問天問地問宿命,我為什麼要來這麼一個地方跟一群外國人吃外國人做的中國包子?

但是來都來了,不吃根本對不起等位浪費的生命。所以還是平復了一下心情鬥膽點了兩個刈包,三份小吃和一杯茶。

當第一個刈包上來的時候我真的驚呆了,不是因為它形狀怪異或是顏色詭譎(綠色),而是因為實在是太迷你了!這種感覺好比是你跟老闆點了兩個饅頭,結果他給你上了兩個旺仔小饅頭。


底下的盤子差不多是我們平時用的咖啡碟,感受一下這個孜然羊肩刈包有多大吧。為了拍出它的內餡兒,手機攝像頭近得幾乎都快跟包子接吻了。

上面兩片是橄欖,至於綠色那坨,服務員說是香菜醬。包子的外皮還不錯,雖然冷了但還算暄軟,吃得出來和麵皮時加了牛奶,有股淡淡的奶香。但是內餡兒就比較一般了,羊肉的羶味並沒有通過跟香菜醬的搭配而得到消解,反而兩者 mix 後有了一種更奇怪的味道。而且羊肉太過肥膩,明顯可以看到,肥油已經完全滲透了包子的下半邊。感覺看一眼就會重十斤,所以包子的下半邊我並沒有吃。


經典滷肉包,比羊肩包好吃一點。滷汁熬煮入味兒,配上花生粉和香菜碎,幾乎可以媲美大學校門口的肉夾饃了。但依舊太膩,並且很小,嘴巴大的女孩子一口就沒了,很尷尬。


豬血糕來了!第一口驚豔,渾然沒有血腥味,經過炸制的外皮還有些許酥脆,配上流心鹹蛋黃,鹹香無比。第二口開始覺得略膩了,肥肉過於大塊使得嚼起來滿嘴流油。至於第三口,沒有第三口了,畢竟又是過家家迷你版本。

吃完這三樣,只有一個感覺,我又不是拖拉機,為什麼要喝這麼多油?


雞肉飯,看起來終於有一個料足豐盛的了!然而這個碗的實體大概就我手掌這麼大,讓人不禁開始懷疑這個蛋黃可能是來自鵪鶉蛋。這是一份味道很正常的拌飯,非要給它找一個形容詞的話,大概是「可愛」。



杏鮑菇,賣相平平,口感平平,跟居酒屋裡的小菜沒差,當然分量也差不多。


foam tea,今次最佳。下面是茶,一口飲下,滿嘴清香,還有絲絲的甜味縈繞舌根。上面是奶泡,輕得好像自己是在吞雲朵。喝完感覺會成仙,非常解膩,非常爽口。要不是太貴了,還能再喝10杯。(好了好了我承認就是路邊10塊8塊一杯的巖鹽奶泡綠)


吃完這一頓,總共花了29鎊,基本可以在倫敦吃一頓還不錯的晚餐了,至於在國內,簡直可以吃一個月肉夾饃了。總結一下就是:花了比較多的錢,吃了比較少的食物,長了比較多的肉。

問我跟在國內吃包子有啥區別?

這麼講吧,在中國菜市場,白胖胖的包子擠在熱騰騰的蒸籠裡,「五毛一個,快來吃我啊!」

但在倫敦街頭,二代混血移民包卻要側臥在精緻的盤子裡,「五鎊一個,排隊拿號,愛吃不吃!」

至於值不值得,就看你自己的選擇了。

反正對我而言,是不樂意再來嘗試了,畢竟這些打著「本土食物復興」口號的他國中餐,不過是資本主義中產階級的另一種假模假式,食物本身的口感和所包含的溫情,是無從尋覓的。


從「BAO 包」走出來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門口的隊伍卻依舊很長。好想擁抱每一個人,對他們說,辛苦了兄弟,下次到中國來玩,我請你吃肉夾饃。

北京探店:

這間甜品店的招牌主打,居然是一個腦花兒...

北京最好的燒鳥,原來開在一間酒吧裡?

這間開在家居設計店裡的餐廳,比 IKEA 美大概100倍!

一家包子鋪,洋氣成這樣給誰看?

這間北京最美火鍋店,巴適到哭!

上海探店:

我被囚禁在上海外灘美術館的1小時,吃了一頓不錯的飯

說實話,這種天氣能讓我出門去吃的只有…

這間酒吧一開業,把全城的仙女都引來了

魔都最仙兒的一盆小龍蝦到底有多仙兒?

吃火鍋不點午餐肉還能繼續做朋友嗎?

前菜、主菜、小點、加餐,我全部都吃了甜點!

廣州探店:

這家香港地標美食已進軍大陸

我花了1000塊,去這間餐廳吃海鮮炒飯

一塊充滿肉慾少女心的牛排,應該幾成熟?

你有沒有這麼一家不願意告訴別人的私藏小店?

(關注我們,回復「旬之藏」查看)

更多城市,敬請期待!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ENJOY

相關焦點

  • 吃一頓高級日料到底有多燒錢?
    壽司本來這套「朝陽」裡是不包括壽司的,但是太想吃了就跟師傅加點了幾枚。如果今年秋天只能吃一隻螃蟹,來這間餐廳吃就對了!這間甜品店的招牌主打,居然是一個腦花兒...北京最好的燒鳥,原來開在一間酒吧裡?這間開在家居設計店裡的餐廳,比 IKEA 美大概100倍! 一家包子鋪,洋氣成這樣給誰看? 這間北京最美火鍋店,巴適到哭!
  • 臺灣竹南超人氣包子跟壘球一樣大!
    竹南「擱再來」包子店,超大包子被形容成壘球般的大小特別是早上時段,許多上班族或是趕上課的學生經過都會來光顧,這間可是在竹南當地赫赫有名的「擱再來」包子店。
  • 哈佛門口賣包子,40元一個引瘋搶,能讓中國包子風靡美國,他究竟做了什麼?
    畢業後,童啟華待過國企,開過鞋店、文具店、服裝店、理髮店、網吧等。這期間,雖然沒少賺錢,卻沒有太多成就感。30歲時,而立之年的童啟華決定幹點不一樣的,做一份真正有意義的、能夠讓自己快樂的工作。因此,他立志,一定要復興中國傳統包子文化,不僅要讓中國人吃到更好的包子,也要讓外國人為中國包子而瘋狂。
  • 魔都多家奢侈品店門口排隊排fong了!買奢侈品跟買奶茶...
    魔都多家奢侈品店門口排隊排fong了!買奢侈品跟買奶茶一樣! 來源:上海百分百(news310) 貧窮再次限制了我的想像!!
  • 跑遍全珀斯蘋果店,居然沒有一臺Jet Black iPhone7!!!!!!
    16歲的忠誠骨灰級粉絲巴爾蘇姆和他的朋友們自帶小板凳在店外排隊兩天兩夜,只為買到iphone7。要說有多喜歡蘋果產品,瞧瞧他的電子裝備,一水兒的蘋果電腦+蘋果手錶+蘋果手機!好了好了,激動人心的一刻來臨了蘋果店的員工們來開門啦
  • 中國人都在排隊買奶茶的時候,為什麼外國人都在排這隻包子?
    從倫敦的 Bao Soho 到紐約的 Momofuku 再到香港的 Little Bao ,看看刈包店門口排隊等位的潮人就知道了。刈包的發揮空間很大,每間網紅店的配方都不一樣,豬腩叉燒、慢燉牛肉、油炸軟殼蟹……只要你喜歡,就連冰淇淋也可以往裡夾。今天我來做一個0油添加的健身餐版本,簡單健康,好做好吃。
  • 【小關尋店】韓家包子「老幼樂」 食客排隊「三十年」
    老幼樂包子鋪位於邯山區貿易路與利民街交叉路口,老闆姓韓。自創店起至今已近30年,歷經三代「掌門人」,但包子的口味和店門口的長隊卻始終如一。對於老幼樂包子的創立過程,還真帶有一點厚重感。據韓老闆介紹,老幼樂包子鋪的經營方式是典型的家族式,爺爺韓鳳鳴是包子鋪的創始人。韓家本是山東人,當年爺爺的父親曾跟著軍閥韓復榘手下的一位師長當大廚,手藝相當了得,深受長官的喜愛。
  • 杭州復工進行時 午餐成難題 麥當勞門口取餐要排隊
    隨著疫情的逐漸穩定,杭州原本空無一人的街道上,行人車輛多了起來。企業也漸漸復工, 到了飯點,吃飯成了一個難題。復工的餐飲店多採用自提和外賣方式售賣。中午12點,杭州一處寫字樓樓下的麥當勞生意火爆,門口有十五六個人在在排隊取餐,他們是在附近寫字樓上班的白領和外賣配送員。
  • 光華路包子江湖告急!成都網紅店踢館袁大頭?(內附2家包子測評)
    幾十年來武漢人早已習慣光華路林蔭道下歲月靜好,唯有袁大頭包子門口一處是人多熱鬧的。當我們都以為這樣和諧的光景將會一直延續下去時,袁大頭對面新開的九龍王包子店門口也排起了長隊,甚至比袁大頭的隊伍還要長。從成都市的互助路起兵,佔領全市後,以「把店開在最好的包子店隔壁」為戰略,一路攻破昆明、江西。一個多月前進軍武漢,在光華路打響第一戰後,春節前要在武漢開滿30~40家分店。
  • 種草一分鐘排隊一小時~大冬天的上海吃貨們都在排隊買包子!【包仔菜包】【淨素包子】
    即使寒風蕭瑟菜包店門口照樣排著長長的隊伍有阿姨叔叔也有時尚小哥哥小姐姐大家的脖子伸得長長的一買就跟搞批發一樣幾盒幾十個一買.今天的小番探店帶大家來看看:【包仔菜包】【淨素包子】包子餡裡香氣撲鼻的本地矮腳菜配上韌勁的無錫油麵筋加上上海本地口味的祖傳獨家秘方調味鮮、甜、脆、糯、香餡足、料多一個下去 真真不過癮怪不得精明的上海阿姨們都拖著拖車
  • 光華路上的包子江湖,成都網紅店直接開到袁大頭對面
    和其他包子店不一樣,來袁大頭買包子的人,都是整袋整袋的買,「每次都買50塊錢的,一家人兩三天就吃完了」,「其實我只想買兩個,可每次排了這麼久,不多買一點划不來」.早上9點半,小編趕到光華路時,袁大頭門口有28人排隊,九龍王是34人;上午11點,兩家店迎來了客流高峰,袁大頭門口排起了兩條隊伍,小編大致數了一下有近百人;馬路對面的九龍王也不輸,隊伍直接排到了馬路邊,小編努力想數清人數,但人潮擁擠,有些數不清。
  • 長沙這家傳統早餐店,包子2塊錢1個比巴掌大,啥時間都在排隊等號
    包子是咱們中國的傳統美食,不管是哪個地區的朋友在吃早餐的時候都會選擇來上一籠肉包子,再搭配上一碗豆漿或者是紫菜湯,美美地享受一下。不過現在很多的包子店其實味道都不是特別的好,而且價格還十分昂貴,有時候一籠小籠包才7、8個就能夠賣到將近十塊,不光是吃不過癮,自己的錢包也是大受損失。
  • 為個包子、麻辣燙居然能排隊2小時…
    似乎排隊過的美食,吃的時候更香了呢……而大天津這倆月,有這麼幾個迅速躥火的新晉排隊王:有火遍全國、甚至海外的包子鋪;有東南亞圈竄出的黑馬;有從成都一路開到天津的地道風味…這3家均蟬聯X點評榜首,那種隨時都人從眾的排隊架勢,總讓我感覺這麼不真實!
  • 興平包子店遍地開花的秘密,原來是...
    早晨在北門橋老魏家包子店,要4個蓮花白餡包子,舀一大碗包穀珍稀飯,挖一小碟辣油水水,滿意地坐在店外的小桌旁,品味一天開始的幸福。以前光知道韭菜大肉香,豆腐粉條得咥,不知道蓮菜、蔥肉和油包子各有風味。
  • Apple蘋果官方專門店終於來廣州了
    此前,國內的20多家蘋果零售店基本覆蓋了大多數一線城市,在北上廣深4市中唯獨廣州「缺席」。據了解,該店位於天環Parc Central地面的一二層,是個雙層旗艦店,門面為商場朝向天河路的「鯉魚頭」位置。不過,蘋果直營店的開業並不代表天環Parc Central正式開業。除蘋果店外,Parc Central暫沒有公布其他品牌商店開業的消息。
  • 美食探店:帝都好吃不貴的西安包子鋪
    賈三包子鋪門前車位不多,而且停車爆滿,等了好久才等到一個門口的車位。從出發到目的地全程17.2Km,用了大概半個小時就到了,可見選對一條路線除了要聽導航的外,還要有經驗。美食探店:賈三包子鋪(線路)疫情期間賈三包子鋪門前等位的人冒雨排隊等待刷健康寶後進入餐廳用餐。疫情期間餐廳排查的非常嚴格,每個人都要嚴格按順序掃健康寶後才可以進餐廳用餐。餐廳屬於清真餐廳,服務員也清一色的回民,女服務員都帶著頭巾上班。
  • 排隊預定 揚州包子「熱氣騰騰」
    距離春節不足2個月,記者日前走訪揚城多家包子生產企業和茶社了解到,提前生產、推出新品、排隊購買……揚州年蒸包子市場悄然啟動。 記者探訪 市民排隊買包子提前寄給外地親朋 記者從富春、冶春、錦春、花園茶樓、五亭吟春、大明寺素食坊等茶社了解到,最近每天下午3:30,各家茶社都會出現市民到店排長隊買包子的景象,還有市民會在現場冷卻後寄到外地,更有市民前來預定年蒸包子。
  • 日本京都開了一家和風滿滿的apple店,開業當天門外排隊絲毫不差iPhoneX…
    京都更能滿足外國人,對於「日本文化」的全部幻想。因為和之前新宿店開幕的方式一樣,都會在開幕當天發放限定T恤和徽章。所以早早的就已經有人登在了店門口。隨著距離開幕時間越來越近,排隊的人越來越多。蘋果店的員工在開店之前,給前來排隊等開幕的人送來了水,非常貼心。而店方更貼心的舉動還在後面,那就是:
  • 北京確診病例所在慶豐包子鋪關閉,周邊社區居民排隊檢測核酸
    根據北京市疾控中心通報,12月14日,北京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為一名從香港來北京的男子,集中隔離期滿結束曾入住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12月18日,北京慶豐包子鋪酒仙橋店兩名員工確診,該包子鋪緊鄰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
  • 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旅遊方式,有什麼不同?
    ,外國人甚至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 相較於習慣省心省事的中國人,外國人則更喜歡「自找麻煩」,自己做自己的導遊 中國人傾向於前者,外國人選擇後者。 或者像營地露宿、房車旅行等等脫離常規的出遊方式,在國外也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