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作家劉慶邦最新短篇小說集《心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發布。
《心事》是一本短篇小說集,是一個人跨越幾十年書寫的愛情作品合集,收錄了劉慶邦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創作、持續至2019年的短篇小說22篇,時間跨越長達40多年。22個故事裡,有痴痴守望未婚夫的農村少女、有深愛妻子的礦工、有在困境中惺惺相惜的戀人……劉慶邦通過對「愛情」這一永恆主題的表述,呼喚人性的澄澈純淨,傳遞他關於「愛」與「美」的美學理想,書寫倫常裡的詩意。
《心事》 劉慶邦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發布會上,劉慶邦從愛談起,從文學觀、自身寫作、電影改編、短篇小說創作等多角度,深度解讀這部小說集。他將生活比作淤泥,將愛比作荷花,認為愛是一種特殊的生命體驗,關乎生命本能,「我還想說一個意思,因為書裡收集了大量關於礦工的愛情小說,所以也可以打個比方——生活是礦井,愛是礦燈。我們知道,礦井在深深的地下,礦工們在非常黑暗的環境裡勞作,而礦燈代表著光明。頭頂上有一盞礦燈發一線光亮,礦工才能安心挖煤,讓人間有溫暖。」
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談道,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一個作家並不是只有靠長篇小說才能被稱為大家,魯迅、汪曾祺、林斤瀾等都以中短篇小說寫作聞名於世,在重視長篇寫作時不能忘了熟練掌握中短篇創作技巧的作家們。「劉慶邦在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寫作上均有建樹,尤其在短篇小說領域數十年悉心耕耘,為文壇貢獻出許多令人難忘的精彩篇章,是公認的當代短篇小說巨擘。」
據悉,劉慶邦1951年生於河南沈丘農村,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其創作經驗皆來自於他所經歷過的生活。劉慶邦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斷層》《遠方詩意》等九部,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走窯漢》《梅妞放羊》《遍地白花》《響器》《黃花繡》等七十餘部,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德、義大利、西班牙、越南等國文字。根據其小說《神木》改編的電影《盲井》獲第五十三屆柏林電影藝術節「銀熊獎」。
發布會現場,劉慶邦與讀者分享他關於愛與文學的理念。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韓寒)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