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邦新作長篇小說《女工繪》
日前,享有「中國短篇小說之王」美譽的著名作家劉慶邦推出了自己的最新長篇力作《女工繪》,作家出版社在大悅城上海三聯書店舉行了《女工繪》的重磅首發儀式,並在雍和書庭進行了讀者見面分享會。
《女工繪》不同於以往眾多以男性為主角的煤礦題材作品,這部作品第一次從女性視角出發,塑造了華春堂、周子敏、陳秀明、張麗之、唐慧芳等風姿各異的青春女性形象,繪就了一幅後知青時代礦山女工的群芳圖,是劉慶邦本著短篇小說精神精心打造之作。
在作品中,人們可以讀到人性的複雜、畸形的社會、命運的多舛,也可以看到蓬勃的愛情、青春的芳華與人性的光環,還可以透過作者老道的筆力、從容而不失詩意的文字感受到獨特的地域風物、隱秘的人物心理和微妙的世道人情。
作家剛開始寫作時,往往會選擇寫自己的人生經驗、感受最深的生命體驗。劉慶邦堪稱世界範圍內「礦工題材」小說創作第一人。據了解,他1970年到煤礦參加工作,有著多年的煤礦工作生活經歷。《女工繪》中的內容可以說是自己擱置了50年才付諸以文字。時隔近半個世紀,很多舊人舊事本以為早已忘卻,可待到創作時卻發現它們依然鮮活。他表示,「寫作的過程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調動和喚醒記憶的過程,自己對生活中的細節向來格外敏感。」《女工繪》中有一段華春堂和周子敏有關白球鞋的情節,華春堂平靜而家常地向周子敏介紹著刷洗白球鞋的訣竅,敘述波瀾不驚,但白球鞋對兩個少女來說是一種戴孝,一種傷痛,時刻提醒著她們父親的離世。創作時自己腦海裡就時常浮現著一雙特寫的白球鞋,如今回頭再讀,眼睛仍不免溼潤。
如果說《女工繪》的創作勾起了劉慶邦對自己青春的記憶,閱讀則讓李洱瞬間回到了自己清晰的童年。20世紀70年代的社會結構、人的情緒和倫理關係等在作品中有著非常鮮活精彩的呈現,可謂纖毫畢現,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細節驚人的記憶力。
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劉慶邦
在劉慶邦看來,愛是一個寫作者的基本素質。他在《女工繪》的後記《我寫她們,因為愛她們》中說,該書中所寫到的女工原型跟自己幾乎都有交往,有些交往還相當意味深長。每一位女工都展現著蓬勃的青春之美、生命之美,都是可愛的,值得人去愛。因為愛的不滅,自己將她們寫進書中,用文字的形式使她們永遠以青春的姿態存在,希望本書能夠喚起人們對一個時代的記憶,對命運、青春、愛情等人類永恆話題的關注與思考。
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
作為一本「美之書」「愛之書」「痛之書」,《女工繪》顯然是一本厚重之書,是不應該被「讀小」的。面對愛的困境、現實的殘酷,女性在表達個人本能的欲望、實現對情愛的追求時往往更難。劉慶邦的創作閃現著一種對女性的尊重與關照,讀來很溫暖。司馬遷寫作《史記》是要「明是非、正人心、純風俗」,這也是文學寫作的潛在使命。《女工繪》中的地上、地下,黑暗、光亮等都有深意,給人以深處黑暗而求光明的印象。李洱認為可以從中讀出劉慶邦的一種用心,就是抵抗遺忘。
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李洱
關於《女工繪》的結局,李洱認為其設計挑戰了中國讀者喜歡圓滿結局的傳統閱讀習慣,更有開放性、衝擊力,更容易引人思考,也更具悲劇力量。華春堂這個人物很精彩,將成為當代文學人物長廊中的典型形象被人們牢記。作品塑造了人物鮮活的性格與形象,讀來令人難忘,可稱之為後知青時代礦山上的「金陵十二釵」。華春堂、周子敏、唐慧芳、楊海平等,她們的很多經歷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與經驗,卻是時代的產物。特別是女主人公華春堂,那麼用心用力地活,可幸福始終就像鏡中花水中月,求之不得。劉慶邦憑藉老道的創作功力將這些人、這些事娓娓道來,卻令讀者不勝唏噓。在悲與痛之外,人們掩卷沉思,又分明能體會到一份溫情,這份溫情便來自作家對善與愛的信仰。可以說《女工繪》傾注了劉慶邦老師創作近半個世紀以來,對人生、對人性、對社會、對世界的深邃的凝望、思考、沉積與領悟,是一部厚積薄發的「美之書」「痛之書」「愛之書」,也是一部凝深情與思悟於一體的「生命之書」。
北京作協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劉恆
劉恆是著名作家、金牌編劇,還曾是劉慶邦的編輯、一直以來的好友,「二劉友誼」堪稱文壇佳話。一向深居簡出的劉恆原本要參加首發式,但是前一晚突然接到90歲老母親病重的消息,不得不臨時改變計劃。劉慶邦和劉恆有著40年的友誼,自己文學路上的「福星」,在創作方面給了自己很多鼓勵和支持。劉恆喜歡書法,但多自娛自樂而少顯山露水,這次出版《女工繪》,書名就是劉恆親筆題寫的。
歷史小說作家柳岸
歷史小說作家柳岸對《女工繪》中眾多女性形象的命運有著更深入細微的理解和體察,認為作品中隱而不露地融入了劉慶邦對女性的尊重,作品因此而具有溫情。主人公華春堂雖然身材瘦小,也不美貌,但從容、智慧,對人事很有心,或許有些人會用時下流行的話稱其為「心機婊」,但在柳岸看來,這個人物非但不讓人厭煩,反而讓人覺得心疼惋惜。有一種說法,「有的人和誰在一起都不會幸福,而有的人和誰走到一起都會幸福。」柳岸認為,華春堂聰慧,在愛的關係裡懂得付出和包容,對於與其有過交往的四個男性分別表現出有所權衡、有所拒絕、有所追求和有所接收的不同態度,她是一個有理性且懂愛的人,認為她屬於後者,如果小說中她沒有遭遇車禍,會與未婚夫卞永韶擁有安穩幸福的生活。
青年學者張元珂
青年學者張元珂作為當代文學批評工作者,對《女工繪》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分析,作為70後又以鮮活的生活感受論述了「愛情是時代的產物」,聲情並茂幽默風趣,不時引爆現場笑點,一組有趣的照片是製作動態表情包的好素材。張元珂認為華春堂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也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對人對事有著很好的度的把握。作品中華春堂經歷了父親的死亡、未婚夫的死亡,最終在即將迎接美好生活時自己也突遭橫禍,這些都帶有偶然性。人物和作品帶有隱而不宣但鮮明濃烈的悲劇色彩。悲劇某種意義上說是把美好的東西摧毀了給人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嘉賓們熱烈愉快的討論
籤售環節
人、時代、愛情都是時代的產物,帶著時代的痕跡。不同時代愛的表達有所不同,對人物性格、行為的解讀,不應該拋開其所處的特殊時代和環境。
有外地的書友會和忠實讀者定製了《女工繪》,請作家劉慶邦為其籤名蓋章。為了表達一份對新書問世的祝賀、對籤名的感謝,並專門定製鮮花,送到活動現場。
新書發布現場,嘉賓和讀者互動氣氛熱烈,應讀者要求劉慶邦耐心地在每一本書上題寫上款。還有鐵桿粉絲竟然拿來了其多張不同時期的照片,請求籤名。這些照片裡,有讀者對一位作家多年來默默的關注、熱愛與支持。
(圖文由作家出版社提供)
責編: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