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邦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在文學圈流傳有兩句話:「在陝北提路遙,有人管你飯吃;到煤礦提劉慶邦,有人管你酒喝。」跟路遙的文學路數相似,劉慶邦也是常年本著現實主義文學精神「貼著地面」書寫,熱衷關注底層人的奮鬥與命運。出生於1951年的劉慶邦,當過農民、礦工和記者。現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
劉慶邦的文學視野多關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轉型過程中農民工、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煤礦尤其是劉慶邦文學世界的重要領地。半個世紀以來,他在「煤礦小說」這口礦井中持之以恆地開掘,越開越遠,越掘越深。積累了大量鮮活的素材,寫出了很多優秀的煤礦題材作品,被稱為「礦工題材」小說創作第一人。其短篇小說《鞋》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
2020年8月,劉慶邦又一部以煤礦工人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女工繪》,將由作家出版社近期推出。這也是劉慶邦目前唯一一部書寫礦場女工故事的長篇小說。
《女工繪》中,一群女子結束了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走進煤礦的工人階級隊伍,當上了礦場女工。青春的光華到哪裡都會閃亮,她們的到來,使古老沉寂的礦山一下子變得生機勃發,春風蕩漾。青春總是伴隨著愛情,她們的愛情是頑強的,一如向上的生命不可遏止。
小說以主人公華春堂找對象的曲折過程為主要線索,連綴起多位礦場女工的不同命運,寫她們蓬勃的青春,寫她們不滅的愛情。劉慶邦與書中主要人物的同代人,作者在小說中寫出了一代人對青春的記憶與生命的感悟,樸素的現實主義題材之下,是其對蓬勃的生命力、人性之美善與美好愛情和生活的嚮往。
劉慶邦
《女工繪》共二十一章,像由二十一個精悍的短篇巧妙連綴而成,可從中讀到煤炭的哲學、麥浪的詩意,世俗的煙火氣、凡人的眾生相,靜水深流般的文字裡有不時躍動的幽默、平實可感的人生智慧,也有力透紙背的慨嘆、叩問與沉思……勾勒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礦場工人尤其是女工的群像圖,喚起了一代人對青春的記憶,對命運的慨嘆,以及對人生奮鬥、時代變遷的警醒與沉思。
在《女工繪》的後記《我寫她們,因為愛她們》中,劉慶邦透露,書中所寫到的女工原型,跟自己幾乎都有交往,有些交往還相當意味深長。每一位女工都展現著蓬勃的青春之美、生命之美,都是可愛的,值得人去愛。因為愛的不滅,自己將她們寫進書中,以文字的形式使她們永遠以青春的姿態存在,希望本書能夠喚起人們對一個時代的記憶,對命運、青春、愛情等人類永恆話題的關注與思考。「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女工繪》是一部愛的產物。」